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洪登礼研究员团队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揭示胚胎发育组织维持干细胞基因组稳定性及发育疾病起源的机制
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69-1569,共1页
2024年1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洪登礼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题目为“Fetal hepatocytes protect the HSPC genome via fetu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胚胎造血发育为模型,揭示了胚胎发育组织维持干细胞... 2024年1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洪登礼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题目为“Fetal hepatocytes protect the HSPC genome via fetu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胚胎造血发育为模型,揭示了胚胎发育组织维持干细胞基因组稳定性及胚胎发育相关疾病起源的机制。通过体外共培养实验发现,肝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胎球蛋白A(fetuin-A)可以保护造血干祖细胞(ha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HSPC)的基因组。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胚胎发育组织保护其干细胞基因组的机制,并证明该机制与发育疾病(如儿童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院 基因组稳定 上海交通大学 肝细胞分泌 儿童肿瘤 胎球蛋白A 胚胎发育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模式生物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的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冯碧薇 陈建强 +2 位作者 雷秉坤 潘贤 吕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9-807,共9页
基因组的遗传稳定性是维持正常的细胞复制、增殖和分化的关键。外源因素和内源因素造成的DNA损伤及其修复失败,是各种遗传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表观遗传调控(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在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方面发... 基因组的遗传稳定性是维持正常的细胞复制、增殖和分化的关键。外源因素和内源因素造成的DNA损伤及其修复失败,是各种遗传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表观遗传调控(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在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基础。酵母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是最早开展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物种之一,特别是在DNA损伤修复和异染色质形成等方面的研究,为揭示遗传稳定性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国际上前期以酵母为模式生物研究表观遗传学的报道主要集中于组蛋白修饰领域;近期利用裂殖酵母作为模式生物研究RNAi指导的组蛋白修饰也有了一定的进展。文章以酵母作为模式生物,论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在维持基因组遗传稳定性中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表观遗传调控 基因组稳定 组蛋白修饰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环的形成及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学峰 姜楠 +3 位作者 陈细芳 周晓宏 丁良 段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85-1194,共10页
R-环是由一个RNA:DNA杂交体和一条单链状态的DNA分子共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其中,RNA:DNA杂交体的形成起因于基因转录所合成的RNA分子不能与模板分开,或RNA分子重新与一段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杂交。在基因转录过程中,当转录泡遇到富... R-环是由一个RNA:DNA杂交体和一条单链状态的DNA分子共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其中,RNA:DNA杂交体的形成起因于基因转录所合成的RNA分子不能与模板分开,或RNA分子重新与一段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杂交。在基因转录过程中,当转录泡遇到富含G碱基的非模板链区或位于某些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三核苷酸卫星DNA时,转录泡后方累积的负超螺旋可促进R环形成。同时,新生RNA分子未被及时加工、成熟或未被快速转运到细胞质等因素也会催生R环。研究表明,细胞拥有多种管理R环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R环的形成和处理已经形成的R环,以尽量避免R环对DNA复制、基因突变和同源重组产生不利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了R-环的形成机制及R环对DNA复制、基因突变和同源重组的影响,并针对R-环诱导的DNA复制在某些三核苷酸重复扩增有关的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DNA杂交体 R-环 基因转录 DNA复制 基因组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L与基因组稳定性 被引量:5
4
作者 田宝磊 孙志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9-354,共6页
基因组稳定性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维护基因组稳定性对于细胞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是至关重要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promyelocyticleukemia)主要借助分子中RBCC结构,同近50种有重要功能的蛋白相互作用而形成PMLNBs(PMLnuclea... 基因组稳定性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维护基因组稳定性对于细胞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是至关重要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promyelocyticleukemia)主要借助分子中RBCC结构,同近50种有重要功能的蛋白相互作用而形成PMLNBs(PMLnuclearbodies).PMLNBs是与核基质结合的、动态的、亚核多蛋白复合物,它作为区室化核结构(compartmentalizednucleararchitecture)———染色质间区室(interchromatincompartment)的功能单位,满足了真核基因高层次表达调控模式的时空要求.最新的研究证明:PML是基因组稳定性“守门人”———p53分子的搭档分子,同样在基因组稳定性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它协同p53参与了DNA损伤反应所诱发的细胞凋亡,还可组织多种DNA修复分子参与DNA损伤修复,在DNA损伤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PML还通过调控auroraA的活性参与中心体复制检查点调控,借助调控survivin的表达参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组装检查点调控,在染色体复制和细胞分裂中均显示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当PML表达缺失或不足时则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联,因此PML分子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中具有重要功能作用,本文仅就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 P53 基因组稳定 凋亡 DNA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组稳定性护卫机制的原创与发现之旅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平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基因组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编码的信息指导生物种系的复制延续、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无论是在外环境因素的应激压力下还是处于正常状态,DNA损伤时刻在发生,由此,DNA损伤修复作为重要的细胞内在机制,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降低... 基因组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编码的信息指导生物种系的复制延续、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无论是在外环境因素的应激压力下还是处于正常状态,DNA损伤时刻在发生,由此,DNA损伤修复作为重要的细胞内在机制,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降低癌症等人类系列重大疾病风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三位科学家汤姆·林达尔(Tomas Lindahl)、阿齐兹·桑贾尔(Aziz Sancar)、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因发现和揭示DNA修复及其机制的杰出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本文综述了三位获奖者分别在DNA损伤的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错配修复研究中的原创发现,以及相应的修复通路机制的描绘。此3种修复通路,主要是针对紫外线和化学物所致DNA的碱基损伤、嘧啶二聚体及加合物或者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错误配对的修复。恰巧,2015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的两位科学家,也因他们揭示了DNA损伤应答现象和机制研究的重大贡献而获奖,本文也呈现了获奖者的关键性科学发现。最后,简要展望了中国DNA损伤修复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 DNA损伤应答 基因组稳定 诺贝尔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f1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在肿瘤中发挥的作用
6
作者 陈波 李志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1-364,共4页
解旋酶是核酸代谢所必需的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Pif1是5’-3’方向ATP依赖的超家族ⅠB类解旋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Pif1不同程度地影响端粒、线粒体DNA的复制和冈崎片段的成熟。此外,Pif1可通过破坏稳定的核蛋白复合物来影... 解旋酶是核酸代谢所必需的酶,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Pif1是5’-3’方向ATP依赖的超家族ⅠB类解旋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Pif1不同程度地影响端粒、线粒体DNA的复制和冈崎片段的成熟。此外,Pif1可通过破坏稳定的核蛋白复合物来影响这些过程。基于Pif1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性,为肿瘤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方向。本文论述了Pif1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在肿瘤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f1 解旋酶 基因组稳定 复制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法探究百草枯对HepG2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唐超智 张玉玲 +2 位作者 刘庆荟 张子喻 王雅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PQ)处理对HepG2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技术,选取20种随机引物分析PQ处理24h对HepG2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引物5’-GGAAGTCGCC-3’、5’-ACGCGCATGT-3’和5’-GAATCGGCCA-... 目的:探讨百草枯(PQ)处理对HepG2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技术,选取20种随机引物分析PQ处理24h对HepG2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引物5’-GGAAGTCGCC-3’、5’-ACGCGCATGT-3’和5’-GAATCGGCCA-3’的扩增产物在正常组与7.21、10.67、15.78、22.36和34.57mg/L的PQ处理组间有较明显差异.其中,引物5’-GGAAGTCGCC-3’的2种扩增产物(约2 200和2 600bp)在所有PQ处理组均缺失;引物5’-ACGCGCATGT-3’的2种扩增产物(约250和1 200bp)在高于7.21mg/L的PQ处理组均发生缺失,1种扩增产物(约1 500bp)在34.57mg/L的PQ处理组发生缺失,另有2种扩增产物(约400和550bp)在34.57mg/L的PQ处理组含量较低;引物5’-GAATCGGCCA-3’有2种扩增产物(约900和1 900bp)在全部PQ处理组均缺失,另2种扩增产物(约530和560bp)新出现在各PQ处理组.结论PQ处理会破坏HepG2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百草枯 HEPG2细胞 基因组稳定 引物 扩增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dNTP库的稳态维持与基因组稳定性
8
作者 刘聪 冯佳妮 +4 位作者 李玮玮 朱伟伟 薛云新 王岱 赵西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6,共11页
作为DNA合成的重要前体,细胞中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ATP、dTTP、dGTP和dCTP)是DNA复制、重组和修复所必需的原材料,而DNA的正确合成及其完整性则是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体现,因此dNTP库状态的稳定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进而保证细胞的稳... 作为DNA合成的重要前体,细胞中4种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ATP、dTTP、dGTP和dCTP)是DNA复制、重组和修复所必需的原材料,而DNA的正确合成及其完整性则是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体现,因此dNTP库状态的稳定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进而保证细胞的稳定至关重要。从dNTP库的质量上讲,一些异质dNTP如氧化的dNTP掺入DNA容易引发碱基替换甚至DNA断裂重排,会极大地损害基因组的稳定性。但与此同时,细胞也进化出了相应的NTP焦磷酸酶将其清除,并且细胞也会通过形成DNA损伤修复网络来校正损伤的DNA及修复DNA缺口。从dNTP库的数量上讲,dNTP的浓度及比例失衡也会造成碱基突变和移码突变,这同样会引发基因组不的稳定性,由此细胞进化出了庞大的酶控网络以对其进行精密调控。本文主要综述细胞内dNTP库组分受损的潜在危害及受损dNTP的清除和dNTP库组分间平衡的调控及失衡的后果,最后介绍了与dNTP库稳态相关的临床疾病,旨在为细胞dNTP库的稳态维持与基因组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方向,最终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TP池 质量控制 数量调控 基因组稳定 临床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环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徐图南 郭燕君 潘巍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8-1246,共9页
R环是一种由RNA:DNA杂交体和一条DNA单链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R环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生理性R环参与DNA复制、转录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多个生理学过程,而病理性R环则诱导产生DNA损伤和基因组重排。影响R环形成的因素有许多,不... R环是一种由RNA:DNA杂交体和一条DNA单链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R环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生理性R环参与DNA复制、转录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多个生理学过程,而病理性R环则诱导产生DNA损伤和基因组重排。影响R环形成的因素有许多,不受调控的R环通过干扰DNA复制和双链DNA断裂修复等过程破坏基因组的稳定性,严重时可引发癌症。因此,对R环的调控至关重要。RNA/DNA解旋酶Senataxin(SETX),DEAD-box解旋酶5(DDX5),核糖核酸酶H(RNase H)和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等在调节体内R环平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SETX是最具特性的R环分解酶之一,能分解在转录终止位点、复制-转录冲突期间和DNA损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R环。SETX突变将导致共济失调伴眼动失用症2型(AOA2)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4型(ALS4)。然而,随着对R环研究的深入,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对生理性和病理性R环的结构功能研究仍需深入探索。本文主要针对R环定义和分类、影响R环形成的因素、R环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和R环相关疾病进行阐述,探索未来将R环作为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环 基因组稳定 Senataxin RNA:DNA杂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稳定性与iPS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42,共7页
iPS细胞的研究成果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研究者也因此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殊荣。对iPS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变异的来源,表观遗传修饰及其与iPS细胞重编程过程的关系等进行分析,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iPS细胞的应用前景进... iPS细胞的研究成果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研究者也因此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殊荣。对iPS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变异的来源,表观遗传修饰及其与iPS细胞重编程过程的关系等进行分析,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iPS细胞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基因组稳定 拷贝数变异 表现遗传修饰 细胞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稳定性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机制综述
11
作者 王梦娜 刘康伟 +4 位作者 王冷静 代强 冯海洋 张超 于恒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9,共9页
基因组包含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部分病毒是RNA),维持染色体的结构、数目及遗传信息的相对稳定,是物种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与保障。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基因组稳定是保障粮食生产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DNA损伤是一种... 基因组包含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部分病毒是RNA),维持染色体的结构、数目及遗传信息的相对稳定,是物种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与保障。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基因组稳定是保障粮食生产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DNA损伤是一种危害性很高的损伤形式,及时、正确的修复是维持基因组稳定的基础。DNA损伤首先会激活DNA损伤反应(DDR),DDR一方面阻止受损细胞携带错误信息继续分裂,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各种修复途径,如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同源重组(HR)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ER)等,这些修复途径相互协调,相互竞争。本文简述影响基因组稳定性的多种因素,重点是DNA损伤和修复的分子机制,以及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关键基因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的重要性,并探讨水稻基因组稳定性研究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组稳定 DNA损伤 DSB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乙酰化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作者 朱双一 赵辛 +1 位作者 魏成文 李京京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期8-13,共6页
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染色质结构,使它表现出最适物理化学特性,从而保证着遗传物质顺利地被复制。遗传物质只有顺利完整地被复制,生物同一种族间遗传物质才会在数量上高度稳定,生物种族才得以延续。然而目前大量研究已经表明蛋... 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染色质结构,使它表现出最适物理化学特性,从而保证着遗传物质顺利地被复制。遗传物质只有顺利完整地被复制,生物同一种族间遗传物质才会在数量上高度稳定,生物种族才得以延续。然而目前大量研究已经表明蛋白乙酰化还包括大量非组蛋白乙酰化,还有许多更为复杂的作用。它们不仅仅影响着遗传物质的传递和表达,还在DNA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列举了大量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乙酰化的例子,并通过这些例子详细阐述了蛋白乙酰化在保持基因组稳定中发挥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 非组蛋白乙酰化 基因组稳定 DNA损伤 DNA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华松研究员团队合作成果揭示SOSS-INTAC复合物在转录和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的“双重质控”机制
13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5-405,共1页
2023年8月9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陆华松研究员与复旦大学陈飞研究员合作在《自然》(Nature)发表了题为“R-loop dependent promoter-proximal termination ensures genome stability”(DOI:10.1038/s41586-023-06515-5)的最新研究... 2023年8月9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陆华松研究员与复旦大学陈飞研究员合作在《自然》(Nature)发表了题为“R-loop dependent promoter-proximal termination ensures genome stability”(DOI:10.1038/s41586-023-06515-5)的最新研究论文。这项工作首次鉴定了由整合蛋白和蛋白磷酸酶2A复合物(INTAC)与单链DNA识别复合物(SOSS)构成的新型复合物SOSS-INTAC,并揭示其通过相分离机制在转录和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的“双重质控”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稳定 蛋白磷酸酶2A SOS 分离机制 团队合作 生命科学 整合蛋白 质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拟南芥生长发育及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少歆 徐炜 +1 位作者 邓晨光 王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166-170,共5页
[目的]利用3种拟南芥转基因报告系,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拟南芥生长发育及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拟南芥分别暴露于2种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中,检测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并进一步以DNA损伤修复同源重组频率和表观转录沉默基... [目的]利用3种拟南芥转基因报告系,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拟南芥生长发育及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拟南芥分别暴露于2种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中,检测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并进一步以DNA损伤修复同源重组频率和表观转录沉默基因(TGS)的激活为遗传学终点,检测纳米二氧化钛对拟南芥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所使用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浓度不影响拟南芥生长发育时,可以诱导拟南芥同源重组频率的增加以及同源重组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同时能够激活受TGS调控的TGS-GUS基因、TSI以及180 bp。经ICP-MS分析,钛元素在地上部分的含量并无显著增加。[结论]考虑到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的局部暴露,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可能通过间接作用诱导植物基因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拟南芥 同源重组 基因组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对人结肠细胞株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李翔 曹宇 +2 位作者 唐湘华 汪旭 倪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8,共8页
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nnan,KGM)对结肠上皮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以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HCT116为研究材料,用质量浓度为0、0.625、1.25、2.5、5、10、20、40 mg/mL的KGM处理受试细胞24、48、72 h,... 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nnan,KGM)对结肠上皮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以正常结肠细胞株NCM460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HCT116为研究材料,用质量浓度为0、0.625、1.25、2.5、5、10、20、40 mg/mL的KGM处理受试细胞24、48、72 h,以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以CBMN-Cyt实验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5、20、30 mg/mL的KGM处理72 h后受试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性(genome instability,GIN)、核分裂指数(nuclear division index,NDI)及凋亡水平。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KGM作用72 h后,在5~40 mg/mL时NCM460细胞活力显著上升(P<0.05),其GIN在KGM质量浓度为5 mg/mL时极显著降低(P<0.001),而30 mg/mL时则极显著升高(P<0.01);5~40 mg/mL的KGM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活力(P<0.05),在40 mg/mL时SW620细胞活力极显著被抑制(P<0.01),且在KGM质量浓度为5~30 mg/mL时,SW620和HCT116这2株细胞的GIN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01),NDI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5 mg/mL)的KGM有利于维护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的基因组稳定性,各质量浓度(5~30 mg/mL)的KGM都会增加结肠癌细胞SW620和HCT116 GIN和凋亡发生率,这可能是其维护肠道健康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基因组稳定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和核苷酸类药物对癌症基因组稳定性作用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新 彭佑共 田蜜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S1期84-86,共3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核苷酸及有关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和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万方医学网(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均需检索),1998年1月—2015年5月发表的、关于核苷酸及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核苷酸及有关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和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万方医学网(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均需检索),1998年1月—2015年5月发表的、关于核苷酸及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作用的对照研究。遵循严格的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提取文献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英文文献7 165篇,中文文献53篇。最后纳入分析的英文文献36篇,中文文献2篇。在检测到的28篇英文文献中,5篇主要是表明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存在染色体及其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并解释其原因与癌细胞的DNA复制时的应激状态相关。2篇文献的研究涉及低核苷酸水平对基因组的不稳定性。2篇文献的研究涉及补充外源性核苷酸对基因组具有稳定性的作用。6篇文献的研究证明,激活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通路,补救了复制应激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7篇,是关于核苷酸类药物及最近开发的新药的抗癌机制,一般是通过并入癌细胞中的DNA链而阻断DNA合成,并可能导致癌细胞凋亡。3篇英文文献主要涉及癌细胞的抗药作用。2篇中文文献表明,8-氯腺苷阻滞肿瘤细胞在G2/M期,并由此激活凋亡信号通路而诱导细胞凋亡。结论核苷酸类药物嵌入DNA链后导致基因组变化呈多样性,对于癌症有治疗价值,也有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核苷酸类药物 肿瘤细胞 恶性 基因组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和MYC基因突变在吉西他滨耐药中的作用
17
作者 陈宗军 陈亚红 +1 位作者 黄丽云 梁紫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3,共9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基因不稳定性和MYC基因突变在吉西他滨耐药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mg·L^(-1)吉西他滨持续作用A549细胞(A549组),构建耐药细胞株A549R(A549R组),并将si-NC和si-MYC转染至A549R...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基因不稳定性和MYC基因突变在吉西他滨耐药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mg·L^(-1)吉西他滨持续作用A549细胞(A549组),构建耐药细胞株A549R(A549R组),并将si-NC和si-MYC转染至A549R细胞,作为si-NC A549R组和si-MYC A549R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2、4、8、16和32 mg·L^(-1))吉西他滨对各组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A549组及A549R组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A549组和A549R组细胞中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基因错配修复基因2(MSH2)、错配修复基因6(MSH6)和DNA修复蛋白RAD50(RAD50)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蛋白MYC原癌基因(MYC)和磷酸化组蛋白(γH2AX)的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法检测RNA polⅡ和γH2AX在MYC基因上的富集程度,PCR法扩增并检测A549R细胞MY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与A549组比较,2、4、8、16和32 mg·L^(-1)吉西他滨作用后A549R组细胞抑制率降低(P<0.05),8mg·L^(-1)吉西他滨作用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A549组比较,A549R组细胞中有234个mRNAs表达水平升高,205个mRNAs表达水平降低,其中错配修复相关基因(MSH2和MSH6)、RAD50和MYC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表达水平升高基因主要参与非同源末端连接、mRNA监测途径和DNA复制等信号通路。与A549组比较,A549R组细胞中MYC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ChIP法检测,RNA polⅡ和γH2AX在MYC转录起始位点及exon 2上富集程度增加,MYC exon 2上存在G254A基因突变。与si-NC A549R组比较,si-MYC A549R组细胞中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2、4、8、16和32 mg·L^(-1)吉西他滨作用后si-MYC A549R组细胞抑制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对吉西他滨耐药的NSCLC细胞中A549R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MYC基因发生突变和扩增,而敲减MYC可以恢复A549R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非小细胞肺 基因组稳定 MYC扩增 MYC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丛文铭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关键词 肝肿瘤 基因抑制 基因组稳定 杂合性缺失 错配修复 微卫星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诱发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左雅慧 郭鲜花 +2 位作者 王小莉 王仲文 耿晓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5-150,共6页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微核检测技术对60Coγ射线照射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产生的直接效应、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成不同的剂量组,经γ射线照射后,对受照存活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微核检测技术对60Coγ射线照射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产生的直接效应、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成不同的剂量组,经γ射线照射后,对受照存活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微核发生率(MF)的测定。同时,将一部分受照存活细胞继续传代培养,待其传至33代时,再给予2 Gy的照射剂量进行二次照射,然后再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和MF的测定。结果表明,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本实验为探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稳定 ^60CO Γ射线 二次损伤 微核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与DNA甲基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静子 褚晓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5-858,共4页
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以远后效应形式危害人类健康,其中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radiation-induced genomic instability,RIGI)是辐射致癌的主要原因。这其中涉及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RIGI与表观遗传学密... 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以远后效应形式危害人类健康,其中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radiation-induced genomic instability,RIGI)是辐射致癌的主要原因。这其中涉及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RIGI与表观遗传学密切相关,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文章就RIGI与DNA甲基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效应 低剂量 基因组稳定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