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基因组标记对绵羊品种分类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
1
作者 乔利英 王万年 +4 位作者 张莉 庞志旭 张思颖 李一凡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57-2167,共11页
旨在评估基于基因组标记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算法在品种分类中的有效性,检验不同ML算法在绵羊品种分类中的应用效果如何。本研究采用2种方式对10个绵羊品种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选... 旨在评估基于基因组标记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算法在品种分类中的有效性,检验不同ML算法在绵羊品种分类中的应用效果如何。本研究采用2种方式对10个绵羊品种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选择,第一种利用群体间分化指数(fixation index,FST)进行选择,第二种方式是在FST的基础上使用Boruta特征选择算法对SNPs位点进一步筛选。采用K-近邻、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和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等8种不同类别的ML算法对绵羊品种进行分类,采用准确性评估不同SNPs选择方式和不同ML算法在品种鉴定中的差异,鉴定绵羊品种分类的最佳组合方式。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中既有遗传关系较远的品种,也有遗传相似的品种,保证了后续分析的可靠性。根据前1%的筛选标准,FST分析每次筛选出5361个SNPs位点,Boruta算法最终保留(328±11.7)个SNPs位点用于ML品种分类,且在多次迭代后,被标记为“确认”的SNPs位点得分稳定高于阴影特征和被标记的其他两类SNPs位点。Boruta算法保留的SNPs位点数远低于FST分析。在使用ML模型进行品种分类时,大多数模型的准确性均高于0.9。其中,经过Boruta算法选择SNPs位点之后使用SVM模型进行品种分类准确性最高(0.953),AdaBoost表现也同样优秀(0.947),仅使用FST选择SNPs位点之后使用NB模型分类效果最差(0.601)。除NB外,其余模型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接近于1。无论使用哪种SNPs选择方式均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使用Boruta算法后效果略好。根据上述结果表明,ML方法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品种分类的准确性,在绵羊品种鉴定中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品种分类 基因组标记 绵羊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5
2
作者 童和林 冯素萍 +3 位作者 陈友 陈业渊 孙光明 武耀廷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1-555,共5页
实验采用SAM法,以"台农17号"菠萝作为开发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植物材料,并对开发获得的SSR标记在16个菠萝品种中进行了验证。利用两对锚定引物和12对接头引物筛选菠萝基因组SAM文库,从中开发得到86条含有SSR位点的序列,对这8... 实验采用SAM法,以"台农17号"菠萝作为开发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植物材料,并对开发获得的SSR标记在16个菠萝品种中进行了验证。利用两对锚定引物和12对接头引物筛选菠萝基因组SAM文库,从中开发得到86条含有SSR位点的序列,对这86条序列用MISA软件搜索后得到94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重复3个,二核苷酸重复91个。二核苷酸重复仅有2种重复单元,一种是GA/CT,占二核苷酸重复总数的57.14%(52/91),另一种是AC/GT,占二核苷酸重复总数的42.86%(39/91)。研究未发现三核苷酸及以上的重复单元。36对SSR引物对16个材料的扩增结果显示,24对引物能够扩增出清晰、重复性好且符合预期大小的条带,其中1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可成为下一步构建菠萝指纹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基因定位等研究中有用的SSR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基因组SSR标记 开发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对老芒麦品种(种质)鉴别和品种纯度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雷云霆 赵闫闫 +2 位作者 喻凤 李媛 窦全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利用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自身基因组中开发出来的6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个老芒麦牧草品种和7个种质进行分子指纹图谱鉴别研究.结果表明:6对SSR引物在这10个材料中共检测出21个多态性SSR标记片段,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2~5个数目... 利用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自身基因组中开发出来的6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个老芒麦牧草品种和7个种质进行分子指纹图谱鉴别研究.结果表明:6对SSR引物在这10个材料中共检测出21个多态性SSR标记片段,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2~5个数目不等的片段,平均为3.5个.6对引物中3对核心引物组合可以将这10个材料进行有效鉴别.进一步选用3对引物对2个老芒麦品种进行纯度鉴定,表明SSR标记可以对品种群体中具有变异位点的个体进行有效鉴定,同时揭示野生栽培品种‘同德’老芒麦比育成品种‘多叶’老芒麦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基因组SSR分子标记 品种(种质)鉴别 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性标记基因组扫描分析在前列腺腺癌基因组CpG岛的异常甲基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东 徐战平 +3 位作者 刘久敏 蒲小勇 罗耀雄 郑祥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用限制性标记基因组扫描(RLGS)分析前列腺腺癌基因组Cp G岛的异常甲基化,为前列腺腺癌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从20例前列腺腺癌和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捕获均一同质的腺体细胞,提取DNA,利... 目的用限制性标记基因组扫描(RLGS)分析前列腺腺癌基因组Cp G岛的异常甲基化,为前列腺腺癌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从20例前列腺腺癌和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捕获均一同质的腺体细胞,提取DNA,利用RLGS技术对这些样本基因组Cp G岛扫描,比较前列腺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Cp G岛甲基化差异,筛选出参与前列腺腺癌发生的Cp G岛甲基化基因。将其上传至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并对筛选出甲基化最显著的基因DPYS进行焦磷酸测序。结果前列腺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分别有10245个和8658个Cp G岛发生甲基化,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37.2%和30.3%,其中超过60%为启动子区Cp G岛。前列腺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存在差异甲基化的Cp G岛有735个,其中高甲基化458个,去甲基化256个。筛选出DPYS、P16、APC、GSTP1、TMEM122、RARB、ARHGAP20等7个前列腺腺癌甲基化最显著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这些基因涉及多个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其中DPYS参与了13个GO注释的生物功能,50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47个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对Cp G岛7个位点进行焦磷酸测序,平均甲基化频率为32.7%。可能在前列腺腺癌发生发展中存在重要的意义。结论 RLGS发现前列腺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之间存在大量Cp G岛高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改变。筛选出甲基化显著的基因DPYS在前列腺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标记基因组扫描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DNA甲基化 DP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标记(cpSSR)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博 刘合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3期7638-7639,7649,共3页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标记(cpSSRs)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普遍。该研究介绍了叶绿体基因组分子标记的特点、用途、开发方法以及已开发的cpSSRs所具有的特点。随着cpSSRs开发成本的降低及研究技术的成熟,新的cpSSRs不断开...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标记(cpSSRs)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普遍。该研究介绍了叶绿体基因组分子标记的特点、用途、开发方法以及已开发的cpSSRs所具有的特点。随着cpSSRs开发成本的降低及研究技术的成熟,新的cpSSRs不断开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叶绿体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应用于群体遗传学、生物地理学和杂交育种的研究。其在野生植物进化过程研究中所具备的潜力在不久的将来将被充分认识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微卫星标记 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标记cpSS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APD特异标记分析拟鹅观草属部分物种的基因组组成
6
作者 丁春邦 周永红 +2 位作者 杨瑞武 张利 郑有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9-253,共5页
选用小麦族中8个基本基因组(E、H、I、P、St、W、Ns、R)的特异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分析Pseudoroegneriagracillima、P.kosaninii、Roegneriaalashanica和R.magnicaespes这4个四倍体物种的基因组组成。结果表明:P.gracillima、P.kos... 选用小麦族中8个基本基因组(E、H、I、P、St、W、Ns、R)的特异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分析Pseudoroegneriagracillima、P.kosaninii、Roegneriaalashanica和R.magnicaespes这4个四倍体物种的基因组组成。结果表明:P.gracillima、P.kosaninii、R.alashanica和R.magnicaespes中除了含有St或经修饰的St基因组外,都不含E、H、I、P、W、Ns和R基因组,由此推断P.gracillima和P.kosaninii至少含有一个St或经修饰的St基因组,另一个基因组是否为Y基因组,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结合前人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结果,推断R.alashanica和R.magnicaespes为同源四倍体或部分同源四倍体,其基因组组成为StStStSt或St1St1St2St2。因此,结合外部形态特征以及前人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研究和核型分析的结果,推断R.alashanica和R.magnicaespes与P.elytrigioides一样,也可能是在中国分布的四倍体拟鹅观草属物种,为系统整理和研究国产拟鹅观草属物种及其地理分布提供了DNA分子水平上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鹅观草属 RAPD 基因组特异标记 基因组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SNP标记分析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超群 曹然然 +4 位作者 杜文苹 胡晓玉 雷艳茹 李文婷 康相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4-562,共9页
旨在对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结构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Affymetrix Axiom 600K高密度鸡基因分型芯片对来自8个品种的157只地方鸡及233只商品鸡进行基因分型,以品种作为分组来计算各分组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次等位基... 旨在对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结构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Affymetrix Axiom 600K高密度鸡基因分型芯片对来自8个品种的157只地方鸡及233只商品鸡进行基因分型,以品种作为分组来计算各分组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次等位基因频率、近交系数及核苷酸多样性分析地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进化树、主成分分析、群体结构、MDS等方法分析鸡群体的群体结构,基于状态同源(IBS)和群体分化系数(Fst)分析种群内部与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长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估算得到基于ROH的近交系数。结果表明,各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均高于期望杂合度,次等位基因频率在0.175~0.236之间,近交系数在0.018~0.205之间,核苷酸多样性在0~6×10^(-4)之间,进化树与主成分分析表明品种间出现了明显的群体分化,地方鸡群体与商品鸡群的MDS分析发现我国地方鸡与商业肉鸡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近;IBS遗传距离在0.0929~0.3199之间;各品种成对Fst分析表明,群体间呈现中高分化程度(0.09~0.22);此次分析共得到了5242个ROH,长度分布在1~41.51 Mb之间,基于ROH的近交系数在0.010~0.150之间。以上结果表明,地方鸡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为丰富,其中狼山鸡与皖南三黄鸡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斗鸡、固始鸡及茶花鸡近交程度较高,可能经历过近交事件。不同品种间出现了较高遗传分化,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设计和实施遗传资源保护策略,促进遗传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方鸡 基因组SNP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ROH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轴粗和出籽率全基因组预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娟 曹言勇 朱卫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8-1715,共8页
穗轴粗和出籽率均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玉米产量。全基因组选择整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的先验信息是提高性状预测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309份玉米自交系穗轴粗和出籽率表型和基... 穗轴粗和出籽率均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玉米产量。全基因组选择整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的先验信息是提高性状预测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309份玉米自交系穗轴粗和出籽率表型和基因分型测序技术获得的基因型数据,研究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BLUP,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贝叶斯A(Bayes A)和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RKHS,reproducing kernel Hilbert space)模型对2种GWAS方法即固定和随机模型交替概率统一(FarmCPU,fixed and random model circulating probability unification)和压缩混合线性模型(CMLM,compressed mixed linear model)衍生的不同数量标记集、随机选择标记集和所有标记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对于2个性状FarmCPU和CMLM衍生标记集,3个预测模型间的预测准确性差异较小,差值变异范围介于0~0.03。对于随机标记集,相比其他2个模型的预测准确性,RKHS对穗轴粗可提高3.57%~15.91%,而3个预测模型对出籽率具有相似的预测效果。除了50和100个标记,3个模型利用CMLM衍生标记对2个性状的预测效果均优于FarmCPU。相比随机标记集,穗轴粗GWAS衍生标记的预测准确性可提高15.52%~88.37%;出籽率利用衍生标记可提高1~5.89倍。所有衍生标记集的预测准确性均高于所有标记。这些结果均表明,全基因组选择整合GWAS衍生标记有利于提高穗轴粗和出籽率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关联分析衍生标记 基因组预测 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 贝叶斯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麦微卫星引物建立簇毛麦染色体组特异性标记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成 杨足君 +3 位作者 冯娟 周建平 迟世华 任正隆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73-1579,共7页
选位于普通小麦1A-7A、1B-7B、1D-7D染色体上的102对微卫星引物对多年生簇毛麦、二倍体簇毛麦、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与后代和普通小麦中国春、R25、R111、MY11进行了PCR扩增,发现引物对Xgwm301可以在含簇毛麦染色体的材料中扩出一条长41... 选位于普通小麦1A-7A、1B-7B、1D-7D染色体上的102对微卫星引物对多年生簇毛麦、二倍体簇毛麦、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与后代和普通小麦中国春、R25、R111、MY11进行了PCR扩增,发现引物对Xgwm301可以在含簇毛麦染色体的材料中扩出一条长415bp的特异片段(命名为Xgwm301/415),而所有供试小麦均未扩出此片段。进而用一套中国春-二倍体簇毛麦附加系来进行扩增,发现1V-7V染色体均可以扩出该片段,说明该片段为簇毛麦1V-7V染色体所共有。因此,Xgwm301/415是簇毛麦染色体组上的一个特异片段,可以用来快速跟踪检测导入到普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SSR 基因组特异性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抑制消减杂交开发长穗偃麦草(Lophopyrum elongatum)特异分子标记 被引量:9
10
作者 葛江燕 陈士强 +4 位作者 高营营 高勇 朱雪 黄泽峰 陈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18-1826,共9页
分别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基因组DNA作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去除2个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序列,获得长穗偃麦草特异的DNA片段构建的单向抑制消减文库,并对随机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获得3... 分别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基因组DNA作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去除2个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序列,获得长穗偃麦草特异的DNA片段构建的单向抑制消减文库,并对随机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获得36个长穗偃麦草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成功率高达69.2%。这些标记均能在具有长穗偃麦草E染色体的不同小麦背景和不同世代中稳定表现,可用于小麦背景中跟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或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长穗偃麦草 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 S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P的长穗偃麦草SCAR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树文 戴毅 +6 位作者 陈士强 张璐璐 刘慧萍 曹文广 FEDAK George 高勇 陈建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95-1602,共8页
为了开发长穗偃麦草的特异标记,依据TRAP技术,利用56对固定引物与随机引物的组合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附加系等材料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160条分布于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的特异扩增片段。通过对104个片段的序列进行同源比对,选择与小... 为了开发长穗偃麦草的特异标记,依据TRAP技术,利用56对固定引物与随机引物的组合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附加系等材料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160条分布于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的特异扩增片段。通过对104个片段的序列进行同源比对,选择与小麦无同源序列的区段设计138对引物,分别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中国春-长穗偃麦草附加系进行PCR扩增,最终获得30个长穗偃麦草特异SCAR标记,发展标记的效率为53.6%。利用这些特异SCAR标记对硬粒小麦(AABB)与异源六倍体小麦(AABBEE)杂交产生的F2中38个单株进行扩增鉴定,9个单株仅附加了1条相同的E染色体,其余为多条E染色体或者无E染色体附加。这些SCAR标记在不同材料和世代表现出优越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检测小麦背景中附加的相关长穗偃麦草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偃麦草 小麦 TRAP技术 基因组特异标记 染色体特异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杂交育种亲本选配考虑的因素及现代育种技术的运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敬军 金春香 马海财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61-64,共4页
综述了传统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和组配考虑的因素,以及在传统选择方法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分子标记选择、全基因组标记选择在未来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杂交育种 亲本选配 分子标记 基因组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庄黑盖猪与引进猪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继英 赵雪艳 +4 位作者 朱晓东 孙厚伟 张涛 成建国 武英 《养猪》 2018年第4期76-78,共3页
枣庄黑盖猪是存养历史悠久的一个山东地方猪群体,对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其杂交特性缺乏了解。研究针对枣庄黑盖猪核心群体,采用Illumina Porcine SNP55芯片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SNP遗传标记,分析枣庄黑盖猪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 枣庄黑盖猪是存养历史悠久的一个山东地方猪群体,对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其杂交特性缺乏了解。研究针对枣庄黑盖猪核心群体,采用Illumina Porcine SNP55芯片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SNP遗传标记,分析枣庄黑盖猪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其与山东省主要引进猪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枣庄黑盖猪群体内多样性较高,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丰富;2)枣庄黑盖猪与5个引进猪种存在大的遗传分化,枣庄黑盖猪与巴克夏猪群体遗传距离和净遗传距离最大,与长白猪的遗传距离和净遗传距离最小;3)群体结构分析表明,枣庄黑盖猪在系统发生树上单独聚类成一个分支,特征性亚群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为0.826,故枣庄黑盖猪具有自己独特的遗传特征,是一个受引进猪影响较小的地方猪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黑盖猪 基因组SNP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