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基因组变异的AFLP和MSAP标记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志刚 富贵 +1 位作者 邓昌蓉 杜德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31-1239,共9页
为了揭示人工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规律,以A组合(大黄油菜×中花芥蓝)S0世代、B组合(大黄油菜×中迟芥蓝)S0和S1世代人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分别利用AFLP和MSAP技术检测基因组变化及甲基化模式变化情况。结果表... 为了揭示人工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规律,以A组合(大黄油菜×中花芥蓝)S0世代、B组合(大黄油菜×中迟芥蓝)S0和S1世代人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分别利用AFLP和MSAP技术检测基因组变化及甲基化模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对引物在A组合S0扩增到523条带,其中4对引物扩增出9条变异带,包括7条亲本缺失带和2条新增带,分别占S0总条带的1.33%和0.38%;45对引物在B组合双亲植株扩增到1093条带,只有1对引物检测到1条父本带型在所有S0植株中缺失,约占S0总条带的0.09%;在B9子代F19-1~F19-16总共扩增得到1092条带,变异带有10条,占总条带的0.915%,其中包括9条缺失带和1条新增带,9条缺失带全部位于C基因组。MSAP检测发现,B组合S0植株中有3个位点发生了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全部位于A基因组,甲基化模式改变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1.37%。研究还发现B组合S0世代一个植株出现可遗传的花色变异,推测该表型变异与B组合人工甘蓝型油菜中C基因组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 基因组序列变异 AFLP M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节麦和黑麦杂种F_1及双二倍体中基因组变异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锁平 张大乐 +2 位作者 王秀娥 亓增军 刘大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6-1002,共7页
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在遗传和植物育种中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远缘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育性提高及其细胞学稳定的分子机制,利用ALFP、MASP技术对节节麦-黑麦杂种及其双二倍体S1~S4代的基因组变异进行了分析。该双二倍的S1~S4代体细胞染色体... 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在遗传和植物育种中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远缘杂交后代双二倍体育性提高及其细胞学稳定的分子机制,利用ALFP、MASP技术对节节麦-黑麦杂种及其双二倍体S1~S4代的基因组变异进行了分析。该双二倍的S1~S4代体细胞染色体数2n=28的植株的比例从57.1%提高到92.5%,2n=28的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平均数目从11.7提高到12.25,平均结实率从24.5%提高到51.3%。利用两套分别扩增重复序列和单拷贝序列的酶切引物组合EcoRI/MseI(E-M)、PstI/MseI(P-M)对节节麦-黑麦杂种F1和双二倍体S1~S4代扩增表明,基因组序列变异主要发生于F1代,且以序列消除为主。E-M和P-M引物扩增带中,节节麦基因组在F1代的序列消除带数占各代总消失带数的70.00%和52.95%,而在黑麦基因组为96.88%和81.64%。MSAP分析表明,节节麦和黑麦杂种和加倍能够导致节节麦和黑麦基因组序列甲基化状态改变,以甲基化为主,仅发生在F1和S1代。在S2~S4代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倍体 基因组序列变异 节节麦 黑麦 AFLP M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