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欣悦 徐春晖 冯四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56,共6页
血液病患者作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之一,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且可出现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以及罕见病原微生物感染[1-2],相当部分患者感染症状不典型,感染病灶不明确,使得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 血液病患者作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之一,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且可出现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以及罕见病原微生物感染[1-2],相当部分患者感染症状不典型,感染病灶不明确,使得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诊断变得困难[3]。临床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往往耗时长,阳性率低,且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限,限制了其在血液病发热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诊断中的作用[4]。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作为一项新兴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备受关注,具有耗时短、灵敏度高、病原检测范围广、受抗微生物药物应用的影响小等优点[5-6]。本文对mNGS在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其在这领域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血液病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斐翔 俞凤 +3 位作者 王瑞兰 宋振举 童朝阳 朱长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目的·探讨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协助病原体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抗感染方案调整、改善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该研究由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随... 目的·探讨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协助病原体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抗感染方案调整、改善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该研究由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及一项诊断试验构成。纳入2020年3月—2021年10月在4家医院住院治疗的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重症医学会与欧洲重症医学会发布的脓毒症3.0标准和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入组患者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感染部位标本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仅送检传统病原学检测(传统病原学检测组),或在送检传统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同步送检mNGS(联合mNGS检测组)。患者预后的主要评价指标为7 d全因死亡率,次要评价指标包括7 d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变化、7 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变化、28 d全因死亡率、28 d机械通气或死亡的复合终点发生率、28 d无呼吸机天数、28 d非住院天数和住院期间日均花费。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2组的协变量分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2组死亡率。使用联合mNGS检测组患者感染部位标本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诊断试验。以临床综合判定的责任病原体为参考标准,分别将传统病原学检测和mNGS检测结果与参考标准相比较,计算2种方法和参考标准之间的阳性百分比一致性、阴性百分比一致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采用McNemar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责任病原体检出能力。结果·共入组患者533例,其中311例选择接受额外的mNGS检测,222例仅接受传统病原学检测。非随机对照试验中,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协变量后,联合mNGS检测组的7 d全因死亡率低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组[4.8%vs 8.6%,HR 0.37(95%CI 0.15~0.91),P=0.031],联合mNGS检测组的28 d无呼吸机天数多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组(19.9 d vs 18.4 d,P=0.041)。2组在28 d全因死亡率和日均住院花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试验提示,mNGS检测结果与临床综合判定的责任病原体的阳性百分比一致性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91.9%(95%CI 87.7%~95.0%)vs 56.1%(95%CI49.7%~62.4%),P<0.001],阴性百分比一致性低于传统病原学检测[29.2%(95%CI 18.6%~41.8%)vs 69.2%(95%CI56.6%~80.1%),P<0.001],阴性预测值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48.7%(95%CI 32.4%~65.2%)vs 29.4%(95%CI 22.3%~37.3%),P=0.001]。结论·与传统病原学检测相比,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感染部位标本行mNGS可提高责任病原体的检出率。相比于仅行传统病原学检测,联合mNGS检测的患者7 d全因死亡率更低,提示mNGS在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具有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脓毒症 肺部感染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脊柱感染的精准诊断效能研究
3
作者 刘爽 何晋月 +8 位作者 陈辉 向渝 廖胜 闫作强 苟火荣 杨航 张忠荣 张泽华 许建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54-2261,共8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与常规微生物培养对脊柱感染疾病的诊断效能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北院区入院所有诊断疑似脊...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与常规微生物培养对脊柱感染疾病的诊断效能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北院区入院所有诊断疑似脊柱感染患者共82例,提取感染标本的微生物培养、病理学检查和mNGS检测的结果,以临床诊断(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等综合判断)为金标准,比较mNGS与微生物培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82例脊柱感染患者中,得出最终病原微生物学证据的有70例,mNG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微生物培养法(64 vs36例,78.05%vs 43.90%,P<0.05),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GS的敏感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微生物培养(P<0.05),mNGS的阳性预测值低于微生物培养(P<0.05)。根据感染类型不同分组后,在结核性脊柱感染中,mNGS的敏感性、准确度均高于微生物培养(P<0.05)。而在非结核性脊柱感染中,mNGS的敏感性优于微生物培养(P<0.05)。结论在脊柱感染患者中,mNGS的检出率高于微生物培养法,该技术可为脊柱感染提供早期、广谱的病原微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 基因 微生物培养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恶性肿瘤伴发肺部炎症的病原谱特征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陈旭 简春利 +4 位作者 杨峤 郑林鹏 蔡定钦 李娟 孙建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2-749,共8页
目的:基于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伴发肺部炎症的病原谱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陆军军医... 目的:基于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伴发肺部炎症的病原谱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道症状,肺部影像学诊断为肺部炎症,通过BALF mNGS及痰液检测病原微生物。通过描述性分析描述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原微生物谱分布,比较不同癌症类型、转移状态患者病原体分布差异。比较痰液培养和BALF mNGS检测的差异性。结果:共纳入127例患者,其中70.9%为非小细胞肺癌、15.0%为小细胞肺癌、其他类型14.1%。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占48.0%。共检测BALF mNGS 145次,其中84次(57.9%)病原微生物呈阳性。混合感染共13次,占比15.5%。共检出121株病原微生物,真菌(41.3%)和革兰阴性菌(39.7%)为主要感染病原体种类。其中耶氏肺孢子菌(16.5%)、白色念珠菌(11.6%)、流感嗜血杆菌(11.6%)、肺炎克雷伯菌(10.7%)、铜绿假单胞菌(10.7%)及金黄色葡萄球菌(8.3%)构成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不同癌症类型及远处转移状态患者病原体分布差异明显,但耶氏肺孢子菌均为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体。7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痰液病原微生物培养,检测阳性率仅为16.0%,较BALF mNGS检测明显降低(χ^(2)=35.52,P<0.001)。痰液培养和BALF mNGS结果一致性比例为48.1%。结论:BALF mNGS可精准揭示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复杂病原谱,尤其是耶氏肺孢子菌等高危机会性病原体。对于痰菌阴性的患者,BALF mNGS也可显著提高检出率,同时提高混合感染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肺部感染 基因 肺泡灌洗液 耶氏肺孢子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三代测序技术鉴定NGS方法检出的新等位基因HLA-B*54:01:11
5
作者 陈男英 何亿镇 +3 位作者 皮雯雯 李奇 董丽娜 章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5-568,共4页
目的:区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模棱两可的基因分型结果,鉴定HLA-B新等位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方法:利用基于Ion Torrent S5平台的二代测序技术(NGS)对2022年2076例浙江省脐带血库样本进行HLA入库分型检测,发现1例含碱基突变的模棱... 目的:区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模棱两可的基因分型结果,鉴定HLA-B新等位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方法:利用基于Ion Torrent S5平台的二代测序技术(NGS)对2022年2076例浙江省脐带血库样本进行HLA入库分型检测,发现1例含碱基突变的模棱两可组合样本,选择基于纳米孔技术平台的三代测序技术(TGS)对其进行鉴定。结果:HLA-B位点经NGS检测分型结果显示为HLA-B*46:18,54:06/46:01,54:XX(含碱基突变)组合,经纳米孔测序鉴定结果为HLA-B*46:01,54:XX(含碱基突变)。HLA-B*54:XX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54:01:01:01相比,第6外显子1014位碱基T>C,并未引起任何氨基酸的改变。新等位基因序列已递交给GenBank数据库(OP853532)。结论:应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区分了1例NGS方法产生的模棱两可结果,并成功鉴定了HLA-B新等位基因。该新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4:0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B 新等位基因 纳米孔 碱基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多驱动基因突变对临床诊疗的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文亮 郗彦凤 +3 位作者 高宁 郭江红 白玮 郭艳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ALK、KRAS等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分析NGS与其他基因突变检测技术结果的一致性,探讨NGS对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通过Illu...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EGFR、ALK、KRAS等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分析NGS与其他基因突变检测技术结果的一致性,探讨NGS对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通过Illumina MiniSeq测序平台检测NSCLC中10种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将EGFR、ALK、ROS1检测结果与临床分子病理标准检测方法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10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结果显示:209例NSCLC中,总体突变阳性率为69.9%,EGFR突变阳性占比最多(37.6%),其次是ALK(13.1%)和KRAS(11.3%),其余突变类型占比为8.1%,检测发现双基因共存突变EGFR/ROS1、EGFR/PIK3CA、ALK/BRAF各1例。本次NGS检测EGFR突变、ALK融合突变及ROS1融合突变的结果与临床标准检测方法结果高度一致。结论采用NGS对NSCLC驱动基因突变的检测有极高的准确性,而且可以全面了解基因突变状态,有利于临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 ALK KR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乳腺癌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3
7
作者 景秋洋 卫亚妮 +4 位作者 张梦兰 唐源 步宏 张璋 魏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s with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BCND)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提高对该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水平。方法使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20例...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s with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BCND)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提高对该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水平。方法使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20例BCND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使用Sanger测序对NGS检测的阳性结果进行验证,并通过qPCR检测对肿瘤中KRAS、PIK3CA、EGFR、BRAF和NRAS基因突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GS和qPCR检测发现2例BCND分别存在PIK3CA、H1047R和E542K突变,其中H1047R突变也通过Sanger测序证实。2例PIK3CA突变肿瘤HER-2均阳性。结论高通量NGS技术可用于BCND石蜡标本的基因突变检测,BCND具有不同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基因突变谱,其PIK3CA突变可能与HER-2阳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小儿神经外科术后颅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岷 司道林 +2 位作者 何剑 邓小鹿 王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81,共7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小儿神经外科术后颅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在中南大学某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神经外科手术后符合颅内细菌感染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及确诊)... 目的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小儿神经外科术后颅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在中南大学某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神经外科手术后符合颅内细菌感染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及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2021年10月起,在经验性使用抗颅内感染药物前送检脑脊液培养和mNGS检测。对脑脊液mNGS结果阴性病例,结合脑脊液培养结果及临床资料,不进行或尽早停用经验性抗颅内感染治疗并追踪随访。结果共纳入43例病例,其中临床诊断组38例,病原学诊断组5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诊断组38例病例中,2020年1月—2021年9月10例临床诊断病例(对照组),临床诊断颅内感染后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2021年10月—2023年8月28例临床诊断颅内感染病例(干预组)mNGS病原学和脑脊液培养均阴性,16例病例未进行经验性抗颅内感染治疗,另12例在mNGS回报阴性后结合临床资料及时停止经验性抗颅内感染治疗,追踪随访28例病例均无细菌性脑膜炎发生,入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0(0,4)d]低于对照组10例临床诊断病例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8(7,11)d,P<0.05]。结论脑脊液mNGS可以提高神经外科术后颅内细菌感染病例病原学检出率,mNGS检测结果有助于指导神经外科术后颅内细菌感染临床诊断病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外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650例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冉 伍潇怡 +4 位作者 陈颖玮 何章勇 罗鹏 黄维纲 王雪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讨驱动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靶向检测,分析650例NSCLC组织中ALK、BCL2L11、BRAF、EGFR、ERBB2、FGFR、KRAS、MAP2K1、MET、NRAS... 目的探讨驱动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靶向检测,分析650例NSCLC组织中ALK、BCL2L11、BRAF、EGFR、ERBB2、FGFR、KRAS、MAP2K1、MET、NRAS、NTRK、PIK3CA、RET、TP53、ROS1共15种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NSCLC中至少发生1种基因突变频率为61.23%。67.65%突变位点位于EGFR基因;携带EGFR突变患者有313例(48.15%),其中56例(17.89%)合并其他基因突变,包括48例EGFR合并另1种基因突变,7例EGFR合并其他2种基因共突变以及1例EGFR合并其他3种基因共突变。除exon 19del、exon 20ins、T790M和L858R外,还发现其他24种非常见EGFR突变;除EML4-ALK融合外,还发现3种ALK基因其他不同位点突变。NSCLC中女性、腺癌患者发生突变的频率更高(P<0.05)。结论应用NGS技术可揭示NSCLC各驱动基因变异更多的独特特征,为NSCLC药物开发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突变 EG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及等位基因丢失防范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素青 全湛柔 +4 位作者 钟艳平 陈浩 何柳媚 邹红岩 邓志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3-609,共7页
目的:研究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深圳地区随机健康无关汉族人群HLA-DRB1、DQB1、DQA1、DRB3、DRB4、DRB5、DPA1、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精确性,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丢失的原因及室内关键质控体系建立策略。方法:采用Mi Seq DxTM NGS平台... 目的:研究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深圳地区随机健康无关汉族人群HLA-DRB1、DQB1、DQA1、DRB3、DRB4、DRB5、DPA1、DP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精确性,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丢失的原因及室内关键质控体系建立策略。方法:采用Mi Seq DxTM NGS平台对1012例样本完成HLA-II类等位基因分型。对质控体系软件提示的疑难样本和HLA-DRB1纯合子样本采用PCR-SSOP法或PCR-SBT法进行确认。结果:检出HLA-DRB1、DRB3、DRB4、DRB5、DQA1、DQB1、DPA1、DPB1等位基因分别有45、7、5、7、17、21、10、27种。常见等位基因(频率>10%)有HLA-DRB1*09:01(17.09%)、15:01(10.72%);DRB3*02:02(25.99%)、03:01(10.18%);DRB4*01:03(36.46%);DRB5*01:01(15.42%);DQA1*01:02(20.01%)、03:02(17.19%);DQB1*03:01(19.47%)、03:03(17.98%)、05:02(11.66%)、06:01(10.67%);DPA1*02:02(54.45%)、01:03(31.18%);DPB1*05:01(39.13%)、02:01(16.90%)。HLA-DRB1和DQB1位点基因频率与中国常见及确认的HLA等位基因表(CWD2.4)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8,P>0.05)。对NGS检出的94例HLA-DRB1纯合子样本采用PCR-SSOP法进行复检,检出HLA-DRB1位点漏检等位基因1例,通过SBT法确认为漏检DRB1*04:03等位基因,为此建立了本实验室室内质控体系。检出新等位基因2例,获WHO HLA系统因素命名委员会命名。结论:基于NGS-HLA分型方案的HLA分型结果,模棱两可结果比率更低。HLA-II类等位基因在深圳地区无关健康供者汉族人群中存在遗传多态性。在临床组织相容性试验中独立使用NGS方法存在局限性,需要内部质量控制策略来防范偶发的等位基因丢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频率 等位基因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贝氏柯克斯体感染性血管炎1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衍珊 刘子凡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8-630,共3页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贝氏柯克斯体颅内感染罕见,经常被误诊和漏诊,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此文报告1例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辅助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贝氏柯克斯体颅内感染性血管炎病...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贝氏柯克斯体颅内感染罕见,经常被误诊和漏诊,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此文报告1例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辅助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贝氏柯克斯体颅内感染性血管炎病例,提示mNGS技术在Q热快速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在此基础上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贝氏柯克斯体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供国内外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热 贝氏柯克斯体 感染性血管炎 基因 mN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二代测序技术对无痰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评估
12
作者 杨泽亮 马子淳 +4 位作者 尚媛媛 石金 荆玮 逄宇 秦林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8-883,共6页
目的:评估靶向二代测序(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NGS)技术对无痰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149例无痰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 目的:评估靶向二代测序(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NGS)技术对无痰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149例无痰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标本,分别进行BE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和tNGS检测。分别以微生物学参考标准(microbiological reference standard, MRS)和临床参考标准(clinical reference standard, CRS)为标准,对比3种检测方法的肺结核诊断效能。结果:培养、Xpert和tNGS技术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0%(70/149)、53.0%(79/149)和89.3%(133/149)。以MRS作为诊断标准,tNGS的敏感度为100.0%(81/81),与Xpert的97.5%(79/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5,P=0.155),高于培养的86.4%(7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01,P=0.001)。将CRS作为诊断标准后,tNG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131/136)和84.6%(11/13),敏感度高于Xpert的59.6%(81/136)和培养的51.5%(70/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9,P<0.001;χ^(2)=70.921,P<0.001)。结论:tNGS技术对无痰肺结核患者的BALF标本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以用于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诊断技术和方法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胸内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齐齐 蔡青山 +2 位作者 陈园园 周丽红 周建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在胸内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收治的122例疑似胸内淋巴结结核...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在胸内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收治的122例疑似胸内淋巴结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穿刺标本同时进行mNGS、Gene Xpert MTB/RIF(简称“Xpert”)、PCR-荧光探针法(简称“RT-PCR”)、RNA恒温扩增荧光实时检测技术(简称“TB-SAT”)、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全自动快速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和涂片抗酸染色(简称“涂片”),比较6种方法对胸内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根据诊断标准,122例疑似患者中,最终89例诊断为胸内淋巴结结核,33例为非胸内淋巴结结核患者。以综合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m NGS对胸内淋巴结结核诊断的敏感度为89.9%(95%CI:81.7%~95.3%)、特异度为87.9%(95%CI:71.8%~96.6%)、准确率为89.3%(95%CI:82.5%~94.2%),AUC值为0.889(95%CI:0.819~0.939),明显高于Xpert、RT-PCR、TB-SAT、MGIT 960和涂片对胸内淋巴结结核检测的敏感度(68.5%、61.8%、33.7%、49.4%和11.2%)、特异度(93.9%、97.0%、97.0%、100.0%和100.0%)、准确率(75.4%、71.3%、50.8%、63.1%和35.2%)和AUC(0.812、0.794、0.747、0.653和0.556)。结论:m NGS检测对胸内淋巴结结核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在其他结核病相关检测均阴性时,该技术可给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但与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手段相比较,特异度仍偏低,尤其在鉴别疾病良恶性时,需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结核 胸内淋巴结 诊断技术和方法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检测结直肠癌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司马学琴 苏延停 曾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70-2675,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中的KRAS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两者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中的KRAS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两者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患者OS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为41.7%(25/60),以第2外显子突变为主,BRAF基因突变率为8.3%(5/60),全部为15外显子突变,未见两者共突变。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病理分型及N分期明显相关,BRAF基因突变主要与病理分型及远处转移有关。KRAS基因突变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患者的病理分型、T分期、N分期、BRAF突变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BRAF突变患者的OS及PFS均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KRAS突变对患者的OS及PFS无影响。结论在结直肠癌中KRAS突变率较高,与患者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BARF突变率较低,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RAS BRAF 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二代测序技术产前诊断ZMPSTE24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麦明琴 王逾男 +6 位作者 赵馨 丁红珂 卢建 尹爱华 陈燕 王文 易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结合Sanger测序验证法在一原发性部分性绒毛膜羊膜病理性分离家系致病基因检测的作用,探索临床罕见胎儿疾病的产前诊断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全基因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方法,在ZMPSTE24基因中发现两个致病突变...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结合Sanger测序验证法在一原发性部分性绒毛膜羊膜病理性分离家系致病基因检测的作用,探索临床罕见胎儿疾病的产前诊断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全基因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方法,在ZMPSTE24基因中发现两个致病突变,随后对先证者及其父母的致病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明确致病位点后,对第3次妊娠胎儿行绒毛取样术实施产前诊断,分析致病位点。【结果】检测到先证者在ZMPSTE24基因第10个外显子上发生了框移突变(c.1389至c.1390缺失AG,来源于母亲)以及在ZMPSTE24基因第8个外显子上发生了错义突变(c.1006G>C双重杂合改变,来源于父亲)。再次妊娠产前诊断结果提示胎儿为基因突变(c.1006G>C)携带者,突变来源于父亲。【结论】本研究运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成功分离出ZMPSTE24基因的两个新突变,对一曾出现相同两次原发性部分性绒毛膜羊膜病理性分离的孕妇再次妊娠行早期绒毛取样术产前诊断。该ZMPSTE24基因突变与mandibuloacral dysplasia with type B相关。新突变可能是该原发性部分性绒毛膜羊膜病理性分离病例的病因。为临床上罕见疾病的病因检测及胎儿宫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羊膜分离 技术 Sanger 产前诊断 经腹绒毛取样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肉瘤分子特征及其在诊疗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晓雯 张军良 +3 位作者 高子凡 凌冬冬 施鑫 周幸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对肉瘤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索这些特征在疾病诊断、预后评估及个性化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对50例肉瘤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了基因组分析,重点分析了与肉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及其... 目的对肉瘤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索这些特征在疾病诊断、预后评估及个性化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对50例肉瘤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了基因组分析,重点分析了与肉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及其在不同组织学亚型中的差异性。结果研究发现TP53、PTEN、CDKN2A、MYC等基因在肉瘤中突变频率较高,且不同组织学亚型的基因突变谱存在显著差异。骨肉瘤中存在大量的基因融合和拷贝数变异,特别是TP53基因的多种突变类型揭示了其复杂的突变机制,并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RB1通路相关基因的高突变率进一步证明了其在肉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此外,该队列中存在21.9%的可操作的突变基因,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突出了NGS检测对识别潜在可操作突变的重要个性化治疗。结论为肉瘤的分子特征提供了全面的图谱,揭示了其异质性和复杂的突变机制,为肉瘤的精准医学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基因突变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玉米InDel分子标记开发及品种鉴定
17
作者 刘霁虹 包劲松 +2 位作者 朱碧云 颜韶兵 应逸宁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30-1639,共10页
插入/缺失(InDel)标记具有遗传稳定性高、分布广、多态性强、通用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遗传分析、物种进化研究和基因定位等领域。为挖掘InDel位点和开发分子标记,加快杂交玉米品种鉴定进程,本研究基于12个玉米品种的二代测序结果,分... 插入/缺失(InDel)标记具有遗传稳定性高、分布广、多态性强、通用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遗传分析、物种进化研究和基因定位等领域。为挖掘InDel位点和开发分子标记,加快杂交玉米品种鉴定进程,本研究基于12个玉米品种的二代测序结果,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InDel,开发InDel分子标记,并用于杭糯玉21杂交玉米品种鉴定。结果表明,在12份玉米样品的共同测序标签上筛选出19539984个SNP位点和2124876个InDel位点。经过筛选,共得到36个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高质量InDel分子标记,并建立了6个InDel引物的多重组合。上述标记在12份玉米材料中的扩增结果显示,不同标记的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AF)变化范围为0.417~0.875,平均值为0.70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195~0.583,平均值为0.327。基于二代测序和开发的InDel标记位点的聚类分析可以将杭糯玉21与其他品种分开。本研究将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开发的InDel标记与多重PCR技术结合并应用到玉米品种鉴定中,不仅提高了玉米品种检测的效率,也为今后杭糯玉21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玉米遗传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INDEL 品种特异性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大人群二代测序数据的关联性分析方法评价
18
作者 蒋昀珂 沈思鹏 陈峰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二代测序数据中关联性分析方法。以往运用于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中的方法能否在全外显子测序数据中有良好的精确度,对于未来测序数据的挖掘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二代测序数据中关联性分析方法。以往运用于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中的方法能否在全外显子测序数据中有良好的精确度,对于未来测序数据的挖掘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UKB)45万人全外显子测序数据,模拟不同病例占比、不同亲缘关系占比的数据集,采用BOLT-LMM,SAIGE,fastGWA-GLMM和REGENIE四种常见的关联性分析算法对各种情景下的数据集进行模拟试验,评价指标主要是一类错误、运行时间和内存占用。根据不同情景下模拟试验结果,寻找效果最优的方法。结果SAIGE和REGENIE在各种情况下均能较好的控制一类错误,计算效率也较高。面对亲缘关系占比高,亲缘关系复杂的数据时,fastGWA-GLMM表现较差。BOLT-LMM不适用于二元表型,不推荐用于实际工作。结论综合比较,基于广义混合模型的SAIGE和基于机器学习的REGENIE适用于二代测序数据关联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性分析 混合效应模型 模拟试验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姬玉涵 潘明月 +6 位作者 来晓瑜 刘丽珍 施继敏 赵妍敏 余建 杨露欣 罗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318,共8页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早期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患者的...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早期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患者的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allo-HSCT患者,移植后早期(100 d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1)经验性抗细菌治疗72 h及以上持续发热,且血培养阴性患者;(2)既往抗感染有效后再次出现不明原因高热;(3)下呼吸道症状合并肺部CT病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送检移植后外周血或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行mNGS检测,并分析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非复发死亡率(non-relapse mortality, NRM)。结果 纳入60例患者,送检外周血标本47例,肺泡灌洗液标本13例。mNGS检测病原学阴性组19例,非真菌阳性组30例,真菌阳性组11例;真菌阳性组中曲霉菌3例、毛霉菌5例、热带念珠菌2例、阿萨丝孢酵母菌1例。11例真菌阳性患者经调整抗真菌治疗8例获完全缓解。60例患者1年OS和1年NRM分别为70.0%(95%CI:64.1%~75.9%)和20.0%(95%CI:11.9%~32.5%)。真菌阳性组1年OS为54.5%(95%CI:49.5%~69.5%),1年NRM为36.4%(95%CI:15.5%~70.3%);阴性组、真菌阳性组和非真菌阳性组1年OS (P=0.487)和1年NRM (P=0.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菌阳性组与非真菌阳性组OS(P=0.238)和NRM (P=0.154)上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NGS可快速诊断allo-HSCT后早期IFD,有利于及时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侵袭性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基因测序研究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基因突变谱及危险分层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雷茗 廖明玥 +7 位作者 周亚兰 江浩 江倩 常英军 许兰平 张晓辉 黄晓军 阮国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1637,共7页
目的:探讨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及预后意义。方法:对141例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初诊骨髓DNA样本进行靶区测序,结合突变信息及临床数据构建基于无白血病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 目的:探讨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及预后意义。方法:对141例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初诊骨髓DNA样本进行靶区测序,结合突变信息及临床数据构建基于无白血病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根据预后因素进行危险分层,采用Kaplan-Meier法探讨风险调整的缓解后治疗的获益程度。结果:经多因素Cox分析后4个因素被纳入本研究的Nomogram模型,由此得到一个风险评分计算的方程:危险分数=1.3002×WBC(≥18.77×10^(9)/L)+1.4065×CSF3R突变阳性+2.6489×KMT2A突变阳性+1.0128×DNA甲基化相关基因突变阳性。根据该模型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46例(分数=0)和高风险组95例(分数>0),预后分析结果表明,高风险组中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年无白血病生存率、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93.5%、97.1%和3.5%,接受维持化疗的患者分别为32.9%、70.5%和63.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在低风险组中并未观察到类似的获益。结论: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具有复杂的共突变模式,基于CFS3R、KMT2A和DNA甲基化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联合白细胞水平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将该组患者进一步细分为相对低风险组和相对高风险组;对于高风险组患者,推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其缓解后的治疗方案。以上数据将有助于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的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正常核型 CEBPA-bZIP突变 Nomogr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