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影响典型铜矿物可浮性的晶体化学基因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孙乾予
印万忠
宋振国
-
机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47,共6页
-
基金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BGRIMM-KJSKL-2020-01)。
-
文摘
为实现"基因矿物加工"系统工程建设,探究基因特征与铜矿浮选的关系,以具有代表性的铜矿物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XPS、溶解性试验、Zeta电位、接触角等测试分析及MS模拟计算等分析总结了含铜矿物的基因特征。通过浮选试验得到了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为:斑铜矿>黄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在乙基钠黄药(NaEX)、丁基钠黄药(NaBX)、异戊基黄药(NaIAX)和丁铵黑药体系下的浮选规律为黄铜矿、斑铜矿有较好的可浮性,而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的可浮性较差,可浮性优异大致规律为:斑铜矿>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赤铜矿;结合基因特征分析得出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规律与断裂面、断裂键密度和断裂键等基因特征有关,而在NaEX、NaBX、NaIAX和丁铵黑药体系下铜矿物的可浮性规律与铜矿物的禁带宽度和表面S元素含量基因特征有关。
-
关键词
含铜矿物
基因矿物加工工程
可浮性
基因特征
晶体化学
-
Keywords
Copper minerals
Genetic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Floatability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Crystal chemistry
-
分类号
TD923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粗颗粒浮选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肖遥
韩海生
孙伟
胡岳华
卫召
田佳
彭建
-
机构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3,共1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51804340)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BGRIMM-KJSKL-2019)。
-
文摘
矿物的粒度是影响矿物浮选的关键因素之一,粗颗粒浮选不仅对于缓解碎磨压力、节能降耗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有利于尾矿的资源化利用,为无尾或少尾矿山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因此粗颗粒浮选对于绿色矿山建设意义重大。从颗粒表面特性基因和泡沫特性基因的角度出发,结合基因矿物加工工程的理念,综述了国内外对粗颗粒浮选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分别总结了机械搅拌式粗粒浮选、粗颗粒流化床浮选和泡沫中分选(SIF法)浮选技术的原理及其优势和不足。重点对影响粗颗粒浮选过程中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影响粗颗粒浮选的关键因素,常规浮选技术难以从根本上提升矿石分选的粒度上限,复合力场与浮选的结合为粗颗粒乃至超粗颗粒的浮选提供了可能,将推动矿物综合回收率的进一步提升和尾矿资源的高消纳综合利用。
-
关键词
粗颗粒浮选
基因矿物加工工程
表面特性基因
机械搅拌式浮选
流化床浮选法
泡沫中分选法
-
Keywords
Coarse flotation
Genetic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Surface characteristic gene
Mechanical stirring flotation
Ultra coarse flotation
Fluidized bed flot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SIF method
-
分类号
TD923
[矿业工程—选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