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冀芳 夏昭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5-938,共4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人类基因的鉴别和诊断,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个体差异的产生不能归结为完全的遗传因素或完全的环境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人类基因的鉴别和诊断,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个体差异的产生不能归结为完全的遗传因素或完全的环境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以理解为遗传因素对环境因素易感性的影响。本文从环境污染物对基因的影响、环境应答基因对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环境基因组计划三方面对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人类疾病 环境基因组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影响的家系研究
2
作者 王雪珩 王斯悦 +11 位作者 彭和香 范梦 郭煌达 侯天姣 王梦莹 武轶群 秦雪英 唐迅 李劲 陈大方 胡永华 吴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7,共8页
目的:利用北京房山家系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数据,探索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北京市房山区9个乡镇的先证者及其亲属作为研究对象,以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膳食评分和体力活动作为行... 目的:利用北京房山家系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数据,探索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北京市房山区9个乡镇的先证者及其亲属作为研究对象,以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膳食评分和体力活动作为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作为动脉僵硬度评价指标,采用方差组分模型估计动脉僵硬度的遗传度,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分析。基于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分析识别的阳性环境因素,进一步选取糖脂代谢通路上的45个基因位点作为候选基因位点,利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探索基因位点与生活方式间的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结果:共纳入了来自3225个家系的6302名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6.9岁,男性占比45.1%。估计得到baPWV和ABI的遗传度分别为0.360(95%CI:0.302~0.418)和0.243(95%CI:0.175~0.311)。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总体加性遗传效应与年龄、性别、膳食评分和BMI间存在交互作用,分别影响baPWV和ABI水平。以baPWV作为结局评价指标时,ADAMTS9-AS2基因上和CDH13基因上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均与膳食评分存在交互作用。高遗传风险的个体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其动脉僵硬程度。以ABI作为研究终点时,CDKAL1、ATP8B2和SLC30A8基因上的3个SNP位点与BMI存在交互作用,影响动脉僵硬度水平。对于高遗传风险的个体,保持健康的BMI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动脉僵硬度水平。结论:本研究利用家系关系观察了基因型-健康膳食模式和基因型-BMI交互作用影响动脉僵硬度水平,发现5个SNP位点与二者存在交互作用;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BMI水平能够降低遗传因素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为识别动脉僵硬度的环境危险因素、制定人群精准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硬化程度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生活方式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流行病学的某些新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远征 林守清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85,共3页
本文介绍遗传流行病学的某些新进展,内容涉及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群体遗传检测的研究以及将遗传信息用于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研究。
关键词 遗传流行病学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遗传信息 遗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4
作者 郭雨欣 邢国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反复自杀念头等。据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21亿抑郁症患者,每年有850,000人的死亡与抑郁相关。抑郁症的遗传率约为30%~40%.
关键词 抑郁症 单胺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神经发生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卓堃(综述) 马雅 金子兵(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1-938,共8页
近视是指人眼在放松调节状态下的等效球镜低于或等于-0.50 D, 或者眼轴长度超过24 mm的屈光不正性眼病。随着患者近视病情的进展, 眼部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逐渐上升, 如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新生血管和黄斑变性等病理改变。近年来, 近视... 近视是指人眼在放松调节状态下的等效球镜低于或等于-0.50 D, 或者眼轴长度超过24 mm的屈光不正性眼病。随着患者近视病情的进展, 眼部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逐渐上升, 如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新生血管和黄斑变性等病理改变。近年来, 近视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已成为威胁人类视力健康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近视疾病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种族差异和家族聚集性特点, 表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相关。此外, 大量研究者在患者样本中识别出许多近视的致病位点和候选基因, 揭示了近视发生发展的遗传学分子机制。遗传因素不但可作为近视致病的独立因素, 还可与环境因素发生相互作用, 共同调控疾病的进展。本文就近视遗传致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证据、近视发生发展的遗传因素、环境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对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展开综述, 为近视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遗传因素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致病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有氧耐力遗传学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力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8-81,共4页
遗传因素对人类有氧耐力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平均遗传力;二是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的个体对耐力训练会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反应,从而形成相应的反应群体,借助于分子遗传学方法有可能探明区别诸群体的基因标记。
关键词 有氧耐力 遗传度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