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源呼肠孤病毒S1基因节段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巧梅 刘光清 陈宗艳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81,共8页
呼肠孤病毒广泛的宿主性以及自身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使其在进化过程中呈现遗传多样性,新型禽源呼肠孤病毒在此过程中不断出现,引起家禽和水禽养殖业的严重经济损失。其中,关于S1基因节段的科学研究对于理解病毒致病性改变以及疫苗开发有... 呼肠孤病毒广泛的宿主性以及自身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使其在进化过程中呈现遗传多样性,新型禽源呼肠孤病毒在此过程中不断出现,引起家禽和水禽养殖业的严重经济损失。其中,关于S1基因节段的科学研究对于理解病毒致病性改变以及疫苗开发有关键作用。因此,本文拟就禽源呼肠孤病毒的发生、S1基因的结构及其编码的非结构蛋白P10、P17和结构蛋白σC的生物学功能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呼肠孤病毒 S1基因 P10蛋白 P17蛋白 σC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及其致弱株基因组B节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包晓玮 张厚双 +4 位作者 高宏雷 付朝阳 彭志伟 单文鲁 王笑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90,共6页
用蛋白酶K法分离提取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强毒株Gx及其致弱株Gt的病毒核酸dsRNA ,应用随机引物将RNA反转录成cDNA ,以此为模板用长距离一步法扩增出全长基因B节段 ,将其克隆入PMD18_T载体 ,进行了测序 ,并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 用蛋白酶K法分离提取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强毒株Gx及其致弱株Gt的病毒核酸dsRNA ,应用随机引物将RNA反转录成cDNA ,以此为模板用长距离一步法扩增出全长基因B节段 ,将其克隆入PMD18_T载体 ,进行了测序 ,并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测序结果表明 ,克隆的Gx株B节段全长为 2 82 7bp ,与超强毒参考株UK6 6 1的同源性为 88 2 % ,与强毒参考株Harbin_1株的同源性达 96 3% ;克隆的Gt株B节段全长为 2 82 7bp ,与弱毒参考株P2的同源性达 99 5 %。而Gx株与Gt株B节段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只有 89 8% ;vvIBDV_G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基因组B节 克隆和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氏立克次体120kDa表面抗原N段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宁 温博海 +4 位作者 魏文进 牛东升 邱玲 余跃飞 陈梅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克隆和表达普氏立克次体 (Rickettsiaprowazekii) 12 0kDa外膜蛋白N段基因。 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从普氏立克次体基因组中扩增其 12 0kDa表面抗原N段基因片段 ,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 pQE30连接 ,构建重组质粒 pQE30 /2 6kDa,将重组... 目的 克隆和表达普氏立克次体 (Rickettsiaprowazekii) 12 0kDa外膜蛋白N段基因。 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从普氏立克次体基因组中扩增其 12 0kDa表面抗原N段基因片段 ,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 pQE30连接 ,构建重组质粒 pQE30 /2 6kDa,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 ,用IPTG诱导大肠杆菌内的目的基因表达。结果 获得长为 717bp的PCR片段 ,序列分析结果与已知普氏立克次体 12 0kDa表面抗原基因一致 ;SDS -PAGE检测表达产物 ,在相对分子量 2 6 .3kDa处有一表达带 ;免疫印迹分析证明它能与普氏立克次体免疫兔血清反应 ;经双波长薄层扫描分析 ,目的蛋白占全菌体蛋白的 2 0 % ;提取表达菌体包涵体检查 ,证明目的蛋白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结论 普氏立克次体 12 0kDa表面抗原N段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立克次体 120kDa表面抗原 N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SAG1基因截短片段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晓红 陈晓光 +5 位作者 卢丽琴 李林 吴优 咸鹏 言慧 吴琨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62-665,共4页
目的 将弓形虫SAG1基因截短片段 (t SAG1) ,分别用植物组成型E35S启动子和番茄果实特异性E8启动子驱动 ,构建t SAG1植物表达载体。方法 自本室构建的pET32a t SAG1载体中PCR扩增得到t SAG1基因 ,克隆进T载体为pMD T t SAG1,酶切鉴定... 目的 将弓形虫SAG1基因截短片段 (t SAG1) ,分别用植物组成型E35S启动子和番茄果实特异性E8启动子驱动 ,构建t SAG1植物表达载体。方法 自本室构建的pET32a t SAG1载体中PCR扩增得到t SAG1基因 ,克隆进T载体为pMD T t SAG1,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确认。用BamHⅠ单酶切连接方式将t SAG1分别亚克隆进 pB35MG、pB35E1MG、pBE2MG载体 ,分别构建中间载体 pB35 t SAG1、pB35E1 t SAG1、pBE2 t SAG1载体。其中 ,pB35 t SAG1以E35S驱动t SAG1,3′端携带NOS3′终止子序列 ,组成E35S/t SAG1/NOS3′操纵子结构单元。pB35E1 t SAG1含E35S和番茄果实特异性E8启动子核心序列E81.1双启动子驱动t SAG1,组成E35SE81.1/t SAG1/NOS3′操纵子结构单元。pBE2t SAG1以番茄果实特异性E8启动子全长E82 .2驱动t SAG1,组成E82 .2 /t SAG1/NOS3′操纵子结构单元。pB35 t SAG1、pB35E1 t SAG1、pBE2 t SAG1经酶切证实后 ,分别将其中E35S/t SAG1/NOS3′、E35S -E81.1/t SAG1/NOS3′、E82 .2 /t SAG1/NOS3′操纵子结构单元以HindⅢ单酶切连接方式亚克隆进pCAMBIA2 30 0质粒中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pC35 t SAG1、pC35E1 t SAG1、pCE2 t SAG1,酶切鉴定。含三种启动子驱动t SAG1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 4 0 4感受态细胞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SAGl基因截短片 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 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ZJ2000)基因组B节段全长的克隆及其毒力位点的分析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魏永伟 郑江涛 +2 位作者 王连胜 李龙 于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256,共5页
将本实验室保存的ZJ2000株囊毒加生理盐水研磨后接种9~10日龄鸡胚增殖病毒,收集尿囊液透析纯化,用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基因组dsRNA。通过RT-PCR获得基因组B节段全长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UC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同时,本研究对GenBank中登... 将本实验室保存的ZJ2000株囊毒加生理盐水研磨后接种9~10日龄鸡胚增殖病毒,收集尿囊液透析纯化,用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基因组dsRNA。通过RT-PCR获得基因组B节段全长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UC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同时,本研究对GenBank中登录的IBDV基因组B节段进行了大量分析,发现B节段的5′-NCR存在1个基因高突变区,并且ZJ2000株的5′-NCR可形成独特的二级结构。经过对VP1一级结构的大量分析,筛选出B节段中17个可能对IBDV毒力产生影响的候选毒力位点,并在此基础上又对这些位点氨基酸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这些位点对VP1功能影响的可能性,为深入研究IBDV基因组B节段对其毒力的影响作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基因组B节全长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套式PCR扩增人抗HFRS病毒抗体基因及Fd段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6
作者 吴兴安 徐志凯 +4 位作者 阎岩 白文涛 王海涛 张芳琳 薛小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4-96,共3页
从肾综合征出血热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 中提取细胞总RNA, 反转录成cDNA 。以之为模板,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人Ig G 抗体Fd 段及轻链基因,并将Fd 段基因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 m b3... 从肾综合征出血热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 中提取细胞总RNA, 反转录成cDNA 。以之为模板,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人Ig G 抗体Fd 段及轻链基因,并将Fd 段基因克隆入噬菌体载体pco m b3 ;经酶切鉴定后,再亚克隆入pGEM7zf ,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经计算机分析,Fd 段基因的全长为639bp ,编码213 个氨基酸,属于人Ig G2 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RS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球蛋白 F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数GA基因层次种群多样性数学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红 朱杰 +1 位作者 朱洁 李雯睿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4-900,共7页
针对现有GA种群多样性定义往往针对二进制编码且存在计算量大、适用性差等问题,建立实数编码基因层次种群多样性数学模型。将实数编码中每一维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划分为若干等长度的区间段,并借鉴二进制编码中基因位的含义,定义区间段... 针对现有GA种群多样性定义往往针对二进制编码且存在计算量大、适用性差等问题,建立实数编码基因层次种群多样性数学模型。将实数编码中每一维决策变量的取值范围划分为若干等长度的区间段,并借鉴二进制编码中基因位的含义,定义区间段基因位变量的概念,将其看作随机变量并设计图形化方法,描述每一维变量所有编码值在各等长度取值区间的分布情况,以此刻画种群多样性,通过2个测试函数的优化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区间段基因位的特性,指出其可以作为复杂非线性优化问题中产生初始群体的先验知识使用,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寻得最优解的概率及收敛速度;指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实数编码 种群多样性 基因层次 区间基因 随机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浙江分离株(TL2004)A节段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8
作者 郑江涛 魏永伟 +1 位作者 刘岩 于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8-662,667,共6页
用Long accurate RT-PCR(LA-PCR)的方法一步法克隆了IBDV TL2004基因组A节段全长c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的A节段全长3260个核苷酸,包括5′、3′的非编码区(NCRs)和2个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1和ORF2),与来自GenBank IBDV血清Ⅰ型毒... 用Long accurate RT-PCR(LA-PCR)的方法一步法克隆了IBDV TL2004基因组A节段全长c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的A节段全长3260个核苷酸,包括5′、3′的非编码区(NCRs)和2个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1和ORF2),与来自GenBank IBDV血清Ⅰ型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5.2%~99.2%。二级结构分析表明,在5′-NCRs和3′-NCRs各存在一个大型的颈环发夹结构。ORF1编码1 012个氨基酸的VP2-VP3-VP4,在氨基酸水平上VP2、VP3、VP4与参比Ⅰ型毒株的同源性分别达96.7%~99.6%、94.2%~99.2%、96.7%~99.6%。PRF2编码145个氨基酸的VP5,与参比Ⅰ型毒株的同源性高达95.9%~99.3%。TL2004在第2个小亲水区内279位氨基酸由S替代了N、290位M替代了L,这2个突变可能是IBDV抗原漂变的原因。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TL2004与欧洲Cu21株和中国JD1、Harbin株的关系较近,而与欧洲、香港、日本的超强毒株和美国的变异株相对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V 基因组A节全长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排序的蚁群算法信息素更新策略 被引量:10
9
作者 邢行 尚颖 +1 位作者 赵瑞莲 李征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97-2502,共6页
针对蚁群算法在求解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排序(MOTCP)时收敛速度缓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上位基因段(ETS)的信息素更新策略。利用测试用例序列中ETS可以决定适应度值的变化,选取ETS作为信息素更新范围,再根据ETS中测试用... 针对蚁群算法在求解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排序(MOTCP)时收敛速度缓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上位基因段(ETS)的信息素更新策略。利用测试用例序列中ETS可以决定适应度值的变化,选取ETS作为信息素更新范围,再根据ETS中测试用例间的适应度增量和测试用例的执行时间更新路径上的信息素值。为进一步提升蚁群算法求解效率、节省蚂蚁依次访问测试用例序列的时间,优化的蚁群算法还通过估算ETS长度重新设置蚂蚁遍历测试用例的搜索终点。实验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的蚁群算法及NSGA-Ⅱ相比,优化后的蚁群算法能提升求解MOTCP问题时的收敛速度,获得更优的Pareto解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信息素更新 多目标的测试用例优先排序 回归测试 上位基因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订单的铜板带生产组批及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晏晓辉 朱云龙 吕赐兴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38-1943,共6页
如何有效地解决计划中的组批问题是铜板带加工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深入研究铜板带生产中订单组批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铸锭化学成分、工艺路线以及经济性的多目标组批优化模型,采用一种基于基因段思想的遗传算法,设计了基于基因... 如何有效地解决计划中的组批问题是铜板带加工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深入研究铜板带生产中订单组批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铸锭化学成分、工艺路线以及经济性的多目标组批优化模型,采用一种基于基因段思想的遗传算法,设计了基于基因段的编码、解码、交叉和变异规则,并通过加权因子综合了铸锭个数和工艺路线重合度,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进行求解。生产数据试验表明,采用的方法能够减少需要的铸锭数量和中间工序分卷次数,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中的组批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单组批 装箱问题 遗传算法 基因段 铜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群感染圆环病毒3型病例的诊断和病毒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东生 俞丽 +2 位作者 苏丹萍 梁伟放 李锦辉 《猪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82-84,共3页
2017年8月,华南某猪场保育猪出现慢性消瘦和呼吸道综合征的病猪。经实验室PCR诊断,排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后显示为猪圆环病毒3型(PCV3)阳性。采用特异性CAP段基因引物扩增该片段,使用DNAMAN7.0和MEGA6... 2017年8月,华南某猪场保育猪出现慢性消瘦和呼吸道综合征的病猪。经实验室PCR诊断,排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后显示为猪圆环病毒3型(PCV3)阳性。采用特异性CAP段基因引物扩增该片段,使用DNAMAN7.0和MEGA6.06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该病毒的CAP段基因,序列长度为671 bp,并进行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毒株为PCV3,命名为PCV3/CN/Guangzhou/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鉴定 PCV3 CAP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遗传学家获1995年诺贝尔医学奖 被引量:2
12
作者 禹宽平 《医学与哲学》 1996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三位发育遗传学家E.B.Lewis.C,Nusslein-Volhard和E.Wieschaus利用果蝇作实验材料,采用经典的遗传学方法,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重要的遗传机理而荣获了1995年诺贝尔医学奖。然而,在这... 三位发育遗传学家E.B.Lewis.C,Nusslein-Volhard和E.Wieschaus利用果蝇作实验材料,采用经典的遗传学方法,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重要的遗传机理而荣获了1995年诺贝尔医学奖。然而,在这三位得主的基础上对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作出重大贡献的分子生物学家却没有能获诺贝尔奖,表明了诺贝尔委员会重视的是科学家的原初创造力和对科学研究中的生命本体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医学奖 果蝇 同源异形基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logy detection of moderate thermophilic enrichment at Lau Basin hydrothermal vents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洪波 姬厚国 +2 位作者 魏曼曼 王玉光 陈新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92-398,共7页
Culturable thermophilic microorganisms were enriched fro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Lau Basin hydrothermal vents in artificial seawater medium at 45 ℃ and pH 7.0. Microbial diversities of the enriched communities were d... Culturable thermophilic microorganisms were enriched fro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Lau Basin hydrothermal vents in artificial seawater medium at 45 ℃ and pH 7.0. Microbial diversities of the enriched communities were defined by performing a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alysis of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with enzymes MspI and Hin6 I. A total of 14 phylotypes have been detected by the RFLP patterns identified for 16S rRNA clone libraries of the enrichment. Analysis of sequences showed that at least four bacterial divisions presented in the clones libraries. The phyla Proteobacteria and Firmicutes were the most dominant groups. The majority of the sequences included in this analysis affiliated with Gamma Proteobacteria (71%) and Bacillus (23%).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abundant rod and coceoidal forms encased in sulphur and sodium chloride precipitate.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a diversity of moderate thermophilic bacterial populations thrived in Lau Basin hydrothermal vents that were previously not detected by either molecular retrieval or strain purification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vents phylogenetic analysis enrichment culture RCR-RFLP microbial diversity SEDIM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