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工程抗体的筛选、表达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污染现场即时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赖妍 孙秀兰 +1 位作者 张银志 孙嘉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25-338,共14页
食源性致病因子如生物毒素、致病菌和食源性病毒等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些污染物传播范围广、难以控制,需要进行严密监控,开发快速、高通量、简单、经济的检测方法是替代传统仪器检测方法的最佳选择。在这一背景... 食源性致病因子如生物毒素、致病菌和食源性病毒等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些污染物传播范围广、难以控制,需要进行严密监控,开发快速、高通量、简单、经济的检测方法是替代传统仪器检测方法的最佳选择。在这一背景下,免疫测定法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其关键元件——抗体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因工程抗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识别元件,在短短数十年间迅速崛起,以其低成本、高效价、易于获取的显著优势,逐渐取代传统抗体,为现场免疫检测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表达系统,并重点介绍了基于基因工程抗体建立的、针对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即时检测方法。同时,概述了基因工程抗体在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检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趋势,强调了其在现场检测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微生物污染 免疫检测 即时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2
作者 冯涛 刁有祥 王廷宏 《山东畜牧兽医》 2001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类型 可变区基因克隆 基因工程抗体库技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进展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扩 张秀媛 +2 位作者 杜欣军 王俊平 王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4-128,共5页
基因工程抗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体,将其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是目前食品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分子小、免疫原性低、可塑性强、成本低以及可大批量生产等诸多优点,所以在食品污染物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巨... 基因工程抗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体,将其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是目前食品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分子小、免疫原性低、可塑性强、成本低以及可大批量生产等诸多优点,所以在食品污染物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基因工程抗体的分类、对污染物的检测原理、展示技术以及目前基因工程抗体在食品污染物检测方面应用的一些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噬菌体抗体 食品污染物 SCF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菁 林彤 +5 位作者 宋帅 高闪电 邵军军 丛国政 独军政 常惠芸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0-44,共5页
随着对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体分子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利用细胞工程和遗传工程对抗体分子进行改建并赋予其新的功能,进而开发了新的抗体应用领域,使单克隆抗体技术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基因工程抗体是按人类设计所重新组装的新型抗体分子,... 随着对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体分子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利用细胞工程和遗传工程对抗体分子进行改建并赋予其新的功能,进而开发了新的抗体应用领域,使单克隆抗体技术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基因工程抗体是按人类设计所重新组装的新型抗体分子,可保留或增加天然抗体的特异性和主要生物学活性,去除或减少无关结构,从而可克服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人源化抗体 小分子抗体 核糖体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抗CD19(Fab)-LDM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姜琳琳 张孝云 +4 位作者 马莉 颜次慧 齐怀丰 熊冬生 范冬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63-1368,共6页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CD19(Fab)-LDP(LDP为LDM辅基蛋白)融合蛋白,制备强化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进行体外生物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基因重组质粒pAZYanti-CD19(Fab)-LDP,测序进行鉴定,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表达,表达...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CD19(Fab)-LDP(LDP为LDM辅基蛋白)融合蛋白,制备强化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进行体外生物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基因重组质粒pAZYanti-CD19(Fab)-LDP,测序进行鉴定,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FACS)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融合蛋白与B淋巴瘤Raji细胞的结合活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19介导细胞内化的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强化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对CD19+Raji细胞的靶向杀伤活性;采用彗星电泳的方法,检测强化融合蛋白对Raji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用基因工程方法成功的构建、表达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P,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在SDS-PAGE上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约60 ku蛋白条带,且融合蛋白可与Raji细胞特异结合,并能介导细胞的内化;强化融合蛋白对Raji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并能引起细胞DNA损伤。结论强化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可以靶向作用于B淋巴瘤细胞,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在恶性B淋巴瘤生物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 力达霉素 B性恶性淋巴瘤 基因工程抗体 DNA损伤 强化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模拟Bt Cry1C蛋白抗虫功能的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徐重新 张霄 +5 位作者 刘媛 仲建锋 谢雅晶 卢莉娜 高美静 刘贤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1-200,共10页
Bt蛋白制剂及其转基因作物长时间推广应用,害虫抗药性等问题日益凸显,探索新型安全抗虫材料已成为竞先研究的热点。基于抗体免疫网络学说的抗独特型抗体技术被证实可用于研发抗原生物活性类似物,有望成为靶向创制模拟Bt蛋白抗虫功能材... Bt蛋白制剂及其转基因作物长时间推广应用,害虫抗药性等问题日益凸显,探索新型安全抗虫材料已成为竞先研究的热点。基于抗体免疫网络学说的抗独特型抗体技术被证实可用于研发抗原生物活性类似物,有望成为靶向创制模拟Bt蛋白抗虫功能材料的新途径。以Bt Cry1C蛋白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原,从人源化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获得9个阳性单克隆,其中E8-Anti-Id scFv经鉴定为β型抗独特型基因工程单链抗体。Bt Cry1C蛋白多克隆抗体、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蛋白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BBMV蛋白对E8-Anti-Id scFv的竞争抑制中浓度(IC_(50))分别为2.625、3.638和4.605μg/mL。室内生物测定显示,噬菌体展示形式的E8-Anti-Id scFv在滴度为1.2×10^(8) CFU/mL浓度条件下,对供试的小菜蛾和稻纵卷叶螟在72 h内的校正死亡率为58.69%和52.82%,其抗虫活性分别达到浓度为20μg/mL的原Bt Cry1C蛋白的77.87%和73.21%。由此表明,获得的E8抗独特型基因工程单链抗体材料初步具备模拟Bt Cry1C蛋白抗虫功能的特性,为后期深入研究和推进应用奠定了技术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 Cry1C蛋白 抗独特型抗体 噬菌体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在微囊藻毒素检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重新 刘媛 +1 位作者 李建宏 刘贤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2-378,共7页
微囊藻毒素是蓝藻水华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生物毒素,能对人和动物的肝脏造成严重损伤,属于2B类致癌物质。由于全球性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以及气候变暖等现实因素,蓝藻水华现象日趋频繁和加剧,使得微囊藻毒素在水体和土壤中... 微囊藻毒素是蓝藻水华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生物毒素,能对人和动物的肝脏造成严重损伤,属于2B类致癌物质。由于全球性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以及气候变暖等现实因素,蓝藻水华现象日趋频繁和加剧,使得微囊藻毒素在水体和土壤中大量蓄积,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基于"抗体-抗原"识别原理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是当前生物毒素快速检测研究的热点,近年抗体创制技术突飞猛进,现已从传统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逐渐发展到了新型的基因工程人工抗体创制阶段。该文系统阐述了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内外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人和动物的主要危害风险;全面梳理了基因工程抗体创制技术及其在微囊藻毒素检测应用研究上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作者及所在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基因工程抗体在微囊藻毒素检测应用上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拟解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微囊藻毒素 农产品 质量安全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anti-HBsAgFab原核表达体系大规模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大勇 罗荣城 蔡红兵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含anti-HBsAg Fab/pBAD表达载体的工程化大肠杆菌的大规模培养条件。方法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探讨工程菌的生长和表达规律,摸索最佳的培养模式及诱导表达条件。后根据摇瓶发酵结果于发酵罐中行补料高密度发酵试验,确定最佳补料模... 目的探讨含anti-HBsAg Fab/pBAD表达载体的工程化大肠杆菌的大规模培养条件。方法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探讨工程菌的生长和表达规律,摸索最佳的培养模式及诱导表达条件。后根据摇瓶发酵结果于发酵罐中行补料高密度发酵试验,确定最佳补料模式。结果由摇瓶发酵获得的数据表明,以培养体系处于对数生长中期为诱导表达的起点、在25 ℃条件下以0.2% 阿拉伯糖诱导12 h,Fab的得率最佳,采用溶氧控制补料模式可使培养体系的最大D600达到55.2,相当于湿菌含量110 g/L水平;同时,经证实Fab的抗原结合活性良好。结论初步确定了周期短、产率高且稳定可靠的发酵工艺路线,为应用原核表达体系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anti-HBsAgFab 原核表达 实验研究 优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从实验室构想到临床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朱迅 肖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生物技术 抗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93-195,共3页
王琰,男,54岁,教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中心实验科主任,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及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兼职教授,第三军医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抗体工程研究。抗体是机体内最复杂的分子,以其特有的基因结构和重组形成了巨大的... 王琰,男,54岁,教授,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中心实验科主任,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及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兼职教授,第三军医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抗体工程研究。抗体是机体内最复杂的分子,以其特有的基因结构和重组形成了巨大的多样性,可结合任何一种抗原,不仅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 抗体库技术 人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基因工程抗体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欣莹 张冬冬 曹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6272-6273,6275,共3页
以1994~2010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基因工程抗体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作者的合作度、作者单位、载文期刊的分布和文献主题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十多年来我国基因工程抗体... 以1994~2010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基因工程抗体研究文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作者的合作度、作者单位、载文期刊的分布和文献主题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十多年来我国基因工程抗体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基因工程抗体研究及信息交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文献 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术道 温博贵 李冠武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 ,其应用也极其广泛。本文将介绍核糖体展示。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核糖体展示技术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畅 朱迅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1-344,共4页
基因工程抗体以其独特的优点(免疫原性低、可按人的意愿加以改造等)正逐渐取代动物源性单抗。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在抗体研制领域的广泛应用,适应不同需要的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日趋多样化,构建日趋合理化,在体内的... 基因工程抗体以其独特的优点(免疫原性低、可按人的意愿加以改造等)正逐渐取代动物源性单抗。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在抗体研制领域的广泛应用,适应不同需要的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日趋多样化,构建日趋合理化,在体内的生物学效应也日臻完善,使之较天然单抗的治疗效果更好,范围更广,并在初步临床试用中展示了光辉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从实验室构想到临床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69-369,共1页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生物技术 抗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苗向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3年第4期29-31,共3页
抗体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的飞速发展 ,抗体技术发展到了第 3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尤其是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建立 ,使抗体的制备更加简单有效 ,且大大拓宽了抗体的应用范围 。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 小分子抗体 抗体融合蛋白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华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本文综述了本实验室近年来在基因工程抗体方面所做的工作:①从杂交瘤细胞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出抗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重链、轻链可变区基因,构建成人—鼠嵌合基因并在骨髓瘤细胞中表达出抗乙型脑炎病毒的人-鼠嵌合抗体;②根据文献... 本文综述了本实验室近年来在基因工程抗体方面所做的工作:①从杂交瘤细胞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出抗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重链、轻链可变区基因,构建成人—鼠嵌合基因并在骨髓瘤细胞中表达出抗乙型脑炎病毒的人-鼠嵌合抗体;②根据文献中抗CD3单抗的序列,进行了分子设计,设计出改形抗体的分子序列,用合成和PCR补齐的方法构建了改形的单域抗体(V_H)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③构建了外分泌型-附着型的表达单链抗体的表达载体;④克隆和测序了抗人肺腺癌、膀胱癌、CD3的单抗重、轻链可变区基因,并正在构建鼠的抗体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轻链可变区 乙型脑炎病毒 表达载体 人-鼠嵌合抗体 抗CD3单抗 人肺腺癌 分子序列 杂交瘤细胞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中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5-37,共3页
通过基因工程可以大规模地制备能与人相容的单克隆抗体或片段。其中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以模拟体内抗体产生和成熟过程 ,不经细胞杂交 ,甚至不经免疫制备针对任何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应用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基因工程抗体的构建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18
作者 施明 郭宁 +4 位作者 冯建男 解志刚 孙瑛勋 于鸣 沈倍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C-ERBB-2 表达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V保护性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及功能研究
19
作者 李冰 杨婷婷 +3 位作者 唐奇 冯振卿 杨永林 陈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目的:制备抗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人鼠嵌合基因工程抗体并研究其中和保护作用及特性。方法:将已获得的抗HEV鼠源单克隆抗体基因序列进行优化,设计人鼠嵌合的工程化抗体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载体共转染... 目的:制备抗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人鼠嵌合基因工程抗体并研究其中和保护作用及特性。方法:将已获得的抗HEV鼠源单克隆抗体基因序列进行优化,设计人鼠嵌合的工程化抗体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载体共转染293F细胞进行表达优化,高效制备基因工程化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反应(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免疫荧光及HEV细胞感染模型,研究工程化抗体的结合能力及中和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基因工程化人鼠嵌合HEV保护性抗体表达载体,在293F表达系统中实现高效表达。抗体表达产率达30 mg/L,亲和力为1.202×10^-8mol/L。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抗体能够灵敏、特异地与已感染HEV的Kernow细胞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可保护易感的C3A细胞不被HEV感染。结论:基因工程化抗体抗体具有高效的HEV结合能力及中和作用,能有效阻断HEV感染,并实现低成本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V 人鼠嵌合基因工程抗体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与IL-2融合蛋白研究的进展
20
作者 余燕星 袁玫 李元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40-242,190,共4页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抗肿瘤的小抗体/IL-2融合蛋白是肿瘤导向治疗中的一种新探索,这种策略治疗可增加肿瘤局部的IL-2浓度,减少其毒副作用,延长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更好地发挥IL-2介导的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此融合蛋白的构建...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抗肿瘤的小抗体/IL-2融合蛋白是肿瘤导向治疗中的一种新探索,这种策略治疗可增加肿瘤局部的IL-2浓度,减少其毒副作用,延长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更好地发挥IL-2介导的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此融合蛋白的构建策略及表达、纯化的技术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IL-2 融合蛋白 研究进展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