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新建 刘国顺 +3 位作者 陈占宽 郅玉宝 易明林 刘鸿先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3-98,共16页
在对植物激素乙烯生理功能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着重对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包括腺苷蛋氨酸合成酶、ACC合成酶及ACC氧化酶的性质和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同时展现出了与调控内源乙烯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工程的整体轮廓。
关键词 乙烯 生物合成 基因工程 研究进展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条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丽鸳 王贤波 +1 位作者 成浩 周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研究了不同诱导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确定了较为优化的诱导表达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较高的菌体浓度对催化茶氨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L... 研究了不同诱导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确定了较为优化的诱导表达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较高的菌体浓度对催化茶氨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L-Gln浓度可以提高茶氨酸的生成量,但是却降低了L-Gln的转化率;基因工程菌催化合成茶氨酸的最适pH是9.5左右,较为适合的反应温度是3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氨酸 基因工程 表达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成茶氨酸的研究进展及构建基因工程菌合成茶氨酸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平 宛晓春 张正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5,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微生物发酵法、茶树细胞培养法生物合成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构建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的可行性。
关键词 生物发酵法 茶树细胞培养法 茶氨酸 基因工程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概述及其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
4
作者 潘俊慧 周凯钰太 +6 位作者 王素春 许铭柯 隋金钰 魏世萌 祁倩 李超 王楷宬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57-65,共9页
合成生物学是以人工设计和基因组改造为核心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其基于工程学原理,通过人工合成生物调控元件、模块和基因线路调控网络等对底盘细胞进行设计和改造,以实现底盘细胞和基因线路的工程化。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在... 合成生物学是以人工设计和基因组改造为核心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其基于工程学原理,通过人工合成生物调控元件、模块和基因线路调控网络等对底盘细胞进行设计和改造,以实现底盘细胞和基因线路的工程化。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在我国兽医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被用于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病原微生物检测、抗生素替代品研发等方面,并在兽用药品与生物制品研发方面展示出了巨大应用潜力,但同时也伴随着生物安全、伦理、监管、公众认知等方面的挑战。本文对合成生物学进行概述,对其在兽医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合成生物学在兽医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 兽医领域 基因工程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工程法构建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表达载体
5
作者 朱蕾 谢峰 尚广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19-722,共4页
德胺糖(desosamine)是次级代谢产物来源的微生物药物中的一个重要的糖基团。为构建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体系,本研究运用重组工程技术一步法从黏粒中克隆了德胺糖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的两个转录单元,重组效率高达100%。本方法避... 德胺糖(desosamine)是次级代谢产物来源的微生物药物中的一个重要的糖基团。为构建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体系,本研究运用重组工程技术一步法从黏粒中克隆了德胺糖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的两个转录单元,重组效率高达100%。本方法避免了常规克隆手段的烦琐、耗时、针对长DNA片段的PCR易发生碱基突变等缺点。进一步,将两个转录单元分别置于来源于天蓝色链霉菌的pacI/pactIII双向启动子的控制下并克隆至链霉菌的游离型和整合型表达载体上。本工作为探索德胺糖生物合成基因簇在异源宿主菌中表达、德胺糖与多种糖苷底物偶联以创制新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胺糖 生物合成基因 重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研究现状及在竹子上改良的应用前景
6
作者 金顺玉 卢孟柱 高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497-8499,8548,共4页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木质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能降低木质素含量,改变木质素组成,提高造纸工业中纸浆的得率,减少能源的消耗和降低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对木质素生物合成中涉及的几种重要酶类及这些酶的基因工程概况进行了综述,总...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木质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能降低木质素含量,改变木质素组成,提高造纸工业中纸浆的得率,减少能源的消耗和降低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对木质素生物合成中涉及的几种重要酶类及这些酶的基因工程概况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现阶段木质素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更有效地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植物的对策和建议,展望了生物技术手段在竹子改良上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生物合成 基因工程 竹子改良 竹浆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中活性二萜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萌 李静一 贾美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1-620,共10页
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中,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类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在医药、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其自身的甲羟戊酸途径可为二萜化合物... 二萜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中,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类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在医药、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其自身的甲羟戊酸途径可为二萜化合物生物合成提供基本前体,因具有完整的膜系统、细胞器结构和蛋白质表达修饰系统,比原核生物更适合异源酶的表达,已成为二萜化合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微生物底盘。因此,对酿酒酵母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高效合成活性二萜化合物及其中间体一直是合成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以酿酒酵母为底盘的活性二萜及其中间体的异源生物合成途径构建和优化策略,并对现存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二萜化合物的异源生物合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二萜化合物 生物合成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祝光涛 国艳梅 +3 位作者 王孝宣 高建昌 胡鸿 杜永臣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7X期1-8,共8页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它主要来源于植物果实和微生物中。随着番茄红素代谢途径的阐明和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使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番茄红素产量成为可能。本文对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微生物和...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它主要来源于植物果实和微生物中。随着番茄红素代谢途径的阐明和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使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番茄红素产量成为可能。本文对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微生物和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进一步提高番茄红素产量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生物合成 基因工程 生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基因工程修饰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德勇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1期92-98,共7页
对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及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在调控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属次生代谢途径,对该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调控可降低或提高目标化合物的产量,可通过调控植物次生代谢的方式对植物进行遗... 对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及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在调控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属次生代谢途径,对该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调控可降低或提高目标化合物的产量,可通过调控植物次生代谢的方式对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对植物通过积累花青素来适应紫外线辐射、防卫害虫及真菌侵害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培育抗病、抗逆的植物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生物合成途径 次生代谢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菌A_(56)(pPA_(22))生物合成青霉素酰化酶的发酵工艺研究
10
作者 钦葆纯 严正人 +4 位作者 马玉荣 赵治川 贺秉坤 吴汝平 王镜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9-93,共5页
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工程菌E.coli A_(56)(pPA_(22))中试研究,在500升发酵罐考察该菌株生物合成青霉素酰化酶的工艺条件,发酵温度22.5℃,通气比1∶0.4,搅拌转速70转/分。同时还考察了不同浓度苯乙酸和苯乙酸加入时间。试验证明低浓度的溶... 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工程菌E.coli A_(56)(pPA_(22))中试研究,在500升发酵罐考察该菌株生物合成青霉素酰化酶的工艺条件,发酵温度22.5℃,通气比1∶0.4,搅拌转速70转/分。同时还考察了不同浓度苯乙酸和苯乙酸加入时间。试验证明低浓度的溶解氧对酰化酶合成有利。发酵过程pH控制范围:生长期7.2~7.5,酶合成期7.5~8.0,发酵末期8.2~8.5。500升发酵罐最高酶产量达215.9u/1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酰化酶 基因工程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与药物创新 被引量:35
11
作者 白林泉 邓子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6,99,共8页
微生物产生众多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是药物创新和产量提高的必要前提。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50种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各种方式被克隆,并被用于组合生物合成、体外糖类随机化、代谢工程的定向改造。我... 微生物产生众多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是药物创新和产量提高的必要前提。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50种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各种方式被克隆,并被用于组合生物合成、体外糖类随机化、代谢工程的定向改造。我们研究室已经克隆并测定了氨基糖苷类井冈霉素/有效霉素、多烯类抗生素FR-008/克念菌素、聚醚类南昌霉素、聚酮类梅岭霉素、杂合聚酮-多肽类口恶唑霉素等生物合成基因簇。深入的基因功能分析揭示了他们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调节机理,为正在进行的组合生物合成结构改造和代谢工程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基因 药物创新 组合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丁醇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景昌 张正波 裘娟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生物丁醇是一种清洁的新型能源,已应用于与汽油调合,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助溶剂等,成为替代石油能源的新型燃料之一。文中阐述了利用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发酵生产ABE(丙酮、丁醇、乙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途径... 生物丁醇是一种清洁的新型能源,已应用于与汽油调合,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助溶剂等,成为替代石油能源的新型燃料之一。文中阐述了利用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发酵生产ABE(丙酮、丁醇、乙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及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其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提高溶剂产量和构建基因工程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丁醇 新型能源 生物合成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生物合成的生物化学和基因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艳 周仁清 吴琼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5-50,共6页
从基因重组技术问世以来,对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生物化学和基因学的研究到目前已经累积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就这2个领域中对红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景(组合生物合成)作以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大环内酯 红霉素 基因 组合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异源表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东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8-574,598,共8页
微生物天然产物的异源表达在药物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转移至不同的异源宿主中表达,不仅能够激活沉默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而且可将异源表达体系作为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组合生物... 微生物天然产物的异源表达在药物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转移至不同的异源宿主中表达,不仅能够激活沉默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而且可将异源表达体系作为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组合生物合成生产更多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化合物。本文结合当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概述了基因簇异源表达宿主的选择依据及生物合成基因簇在不同宿主表达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天然产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异源表达 基因工程:组合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选阳 郑金贵 袁照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综述了植物和微生物利用代谢工程改变类胡萝卜素组成与含量的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 代谢工程 植物 生物 外源基因 反馈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与途径工程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建亚 沈晋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8-23,共6页
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大环内酯杀虫杀螨剂。本文介绍了阿维菌素生物合成的步骤及参与合成步骤的有关酶系统和基因簇。对阿维菌素 8个组分合成的遗传控制基因 ,特别是对其中B1a组分合成的遗传控制位点进行讨论分析 ,并介绍了利用途... 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大环内酯杀虫杀螨剂。本文介绍了阿维菌素生物合成的步骤及参与合成步骤的有关酶系统和基因簇。对阿维菌素 8个组分合成的遗传控制基因 ,特别是对其中B1a组分合成的遗传控制位点进行讨论分析 ,并介绍了利用途径工程改造阿维链霉菌生产合成单一高效组分B1a和提高活性组分产量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生物合成 途径工程 杀虫剂 基因工程 杀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色素的生物合成及其遗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春安 李海燕 柳陈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39,共5页
微生物色素的批量生产是目前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色素微生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分离、遗传工程等方面来介绍微生物色素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微生物色素遗传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色素 生物合成 基因 遗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植物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敬 姜娜娜 王兴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3,共6页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类重要天然色素物质的总称,其生物功能广泛。类胡萝卜素是人类饮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医药、化妆品及食品与饲料工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类胡萝卜素还是一些维生素合成的前体,...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类重要天然色素物质的总称,其生物功能广泛。类胡萝卜素是人类饮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医药、化妆品及食品与饲料工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类胡萝卜素还是一些维生素合成的前体,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具有抗癌的功效。目前有大量关于提高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定向改变其种类的研究,对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的理解是这些研究的基础。主要阐述植物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及利用基因工程对类胡萝卜素改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 基因克隆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生物合成及转基因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孔华 郭安平 +2 位作者 郭运玲 刘恩平 贺立卡 《热带农业工程》 2009年第5期47-53,共7页
在制浆造纸过程中,将木材原料中木质素与纤维素分离,不仅能耗高,成本高,而且废弃物还污染环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可以降低木质素含量或者改变木质素组成成分,从而开发新型植物资源,从源头降... 在制浆造纸过程中,将木材原料中木质素与纤维素分离,不仅能耗高,成本高,而且废弃物还污染环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可以降低木质素含量或者改变木质素组成成分,从而开发新型植物资源,从源头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介绍了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生物合成 基因调控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ErbB2/Neu阳性-PTEN缺失乳腺癌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庆飞 丁慧 +1 位作者 刘宝瑞 张葵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33,共7页
目的:建立两种ErbB2/Neu阳性-PTEN缺失的乳腺癌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并比较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先前建立的由鼠乳腺肿瘤病毒(MMTV)启动子同时驱动活化型ErbB2/Neu基因和重组酶Cre表达的FVB/N—MMTV—NIC小鼠与Flox-PTEN小鼠交配... 目的:建立两种ErbB2/Neu阳性-PTEN缺失的乳腺癌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并比较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先前建立的由鼠乳腺肿瘤病毒(MMTV)启动子同时驱动活化型ErbB2/Neu基因和重组酶Cre表达的FVB/N—MMTV—NIC小鼠与Flox-PTEN小鼠交配;或将由内源性启动子驱动活化型ErbB2/Neu基因表达的FVB/N-ErbB2^KI、FVB/N—MMTV—Cre及Flox—PTEN三种基因工程小鼠交配;PCR分别扩增Neu、Cre和PTEN基因,对其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组织ErbB2/Neu和PTEN蛋白表达。对两种模型的成瘤时间、肿瘤数目、肺转移等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细胞Ki-67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水平。结果:经基因型鉴定和组织蛋白表达分析,获得了两种ErbB2/Neu阳性-PTEN纯合型缺失的乳腺癌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一是由MMTV外源性启动子同时驱动活化型ErbB2/Neu和Cre表达,抑癌基因PTEN条件性敲除的NIC/PTEN^-/-模型;二是由MMTV-Cre使内源性启动子驱动ErbB2/Neu基因表达,PTEN条件性敲除的ErhB2^KI/PTEN^-/-模型。NIC/PTEN^-/-模型的平均成瘤时间低于ErbB2^KI/PTEN^-/-模型(30d与368d,P〈0.01);肿瘤数目、肺转移率均高于ErbB2^KI/PTEN^-/-模型(分别为10个与1~2个,75.0%与37.5%,均P〈0.01);两种模型肿瘤呈现不同的组织病理形态,肿瘤细胞凋亡水平相当(P〉0.05);NIC/PTEN^-/-模型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于ErhB2^KI/PTEN^-/-模型(86.9%±2.8%与37.4%±7.2%,P〈0.01)。结论:两种不同表型的ErbB2/Neu阳性-PTEN缺失的乳腺癌基因工程小鼠为探索ErbB2/HER2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更有效的防治方案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ERBB-2 磷酸单酯水解酶类/生物合成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体缺失 肿瘤抑制蛋白质类/遗传学 疾病模型 动物 遗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