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羊草SPL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紫贻 米福贵 +2 位作者 唐芳 高翠萍 伊风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7,共9页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山羊草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8个AetSPL基因,定位于7条染色体。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山羊草AetSPLs基因可分为5个组,与小麦的进化关系最为接近。基因结构和基因的保守序列分析发现,山羊草SPL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的基因...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山羊草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8个AetSPL基因,定位于7条染色体。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山羊草AetSPLs基因可分为5个组,与小麦的进化关系最为接近。基因结构和基因的保守序列分析发现,山羊草SPL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结构域,基因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主要与光响应、生长素反应和胁迫应答有关。miR156靶位点预测显示,AetSPL3、AetSPL5、AetSPL7、AetSPL8、AetSPL10、AetSPL12、AetSPL14和AetSPL16中具有miR156的识别位点,可能是miR156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草 SPL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AQP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曹萌 张侠 +6 位作者 胡成浩 高爱红 安珂欣 赵波 张平 郭善利 尹海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7-286,共10页
植物水通道蛋白位于生物膜上,是可高效转运水分子的膜内在蛋白,参与植物的多种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为了研究藜麦水通道蛋白基因家族CqAQP的相关功能,基于藜麦全基因组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藜麦CqAQP基因家族成员。藜麦CqAQP家族共... 植物水通道蛋白位于生物膜上,是可高效转运水分子的膜内在蛋白,参与植物的多种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为了研究藜麦水通道蛋白基因家族CqAQP的相关功能,基于藜麦全基因组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藜麦CqAQP基因家族成员。藜麦CqAQP家族共有55个成员,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分为4个亚家族:NIP、PIP、SIP和TIP。CqAQP散布在除了8、9、12号的其他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家族成员主要位于细胞膜和液泡膜。CqAQP基因含有2~6个外显子,1~5个内含子。片段重复和串联重复是CqAQP基因家族的主要扩增途径。CqAQP基因启动子区包括非生物胁迫响应、激素响应以及与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基于转录组水平的组织和非生物胁迫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藜麦CqAQP基因组织差异性表达明显,且大部分CqAQP基因对盐、干旱、热和低磷胁迫有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水通道蛋白 基因家族分析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MADS-box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姚晓琳 张晓芳 +4 位作者 李昆洛 郝俊莹 隋梦宇 张沿政 李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8,共18页
为了解绿豆MADS-box基因的进化过程,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出77个VrMADS-box基因,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其中7号染色体上最多,共有18个。VrMADS-box基因主要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VrMADS-box基因又划分为Mα(15)、Mβ(4)和Mγ(11)三个... 为了解绿豆MADS-box基因的进化过程,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出77个VrMADS-box基因,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其中7号染色体上最多,共有18个。VrMADS-box基因主要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VrMADS-box基因又划分为Mα(15)、Mβ(4)和Mγ(11)三个亚支;Ⅱ型VrMADS-box基因则划分为MIKCc(44)和MIKC∗(3)两个亚支。MIKCc可划分为12个亚家族,绿豆缺少开花位点C(FLC)亚家族。绿豆MADS-box基因种内存在18个重复基因对,种间共线性分析表明绿豆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大豆(Glycine max)MADS-box基因间分别存在39个和171个同源基因对。不同亚家族VrMADS-box基因在结构和表达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它们在绿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作用。本研究揭示了VrMADS-box基因家族的信息和表达模式,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绿豆VrMADS-box家族基因的功能及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DS-BOX 绿豆 基因家族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PeNH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对盐胁迫的响应
4
作者 朱泽 李朝鹏 +3 位作者 杜建恒 王博雅 曹颖 胡尚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7,共9页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经济生产应用最多的竹种,研究其对盐胁迫的耐受机制,能够促进毛竹经济林种植,同时也能为抗盐植物培育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以毛竹中的Na^(+)/H^(+)反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家族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染色...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经济生产应用最多的竹种,研究其对盐胁迫的耐受机制,能够促进毛竹经济林种植,同时也能为抗盐植物培育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以毛竹中的Na^(+)/H^(+)反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家族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顺式作用元件、物种内和物种间的进化关系、盐胁迫下的转录表达特征、PeNHX7基因的共表达网络及互作蛋白质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毛竹基因组中共有16个PeNHX基因家族成员,可划分为3个亚家族;家族成员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为30~60 ku,相差较大;理论等电点pI为5~9,不均等分布在毛竹的11条scaffold上。PeNHX编码的蛋白质结构中,motif1、motif2、motif9在ClassⅠ亚家族中保守,而motif5、motif6则在ClassⅢ亚家族中保守。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全部16个PeNHX基因家族成员均不同程度地参与毛竹对长期(24 h)盐胁迫的应答过程,而只有PeNHX4.3、PeNHX4.4响应短期的盐胁迫处理(3 h)。通过进化分析发现,毛竹中的PeNHX7为主系遗传基因,其编码产物与拟南芥、水稻、小麦中的SOS1蛋白质高度同源,可能是因为毛竹在应答胁迫中主要将Na^(+)转运出细胞蛋白质。对毛竹PeNHX7进行共表达分析,筛选到14个与植物生理活动相关的转录因子的表达与PeNHX7具有高权重共表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PeNHX 盐胁迫 Na^(+)/H^(+)反转运蛋白 基因家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TCP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晓静 李圣龙 岳亮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TCP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的叶发育、花发育、分枝发育、芽的休眠、果实的成熟及花色苷的生物合成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石榴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了石榴TCP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 TCP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的叶发育、花发育、分枝发育、芽的休眠、果实的成熟及花色苷的生物合成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石榴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了石榴TCP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石榴基因组有22个TCP基因,TCP蛋白氨基酸长度在221~644 aa之间,蛋白分子量为23.23~70.76 ku。石榴TCP基因可分为ClassⅠ(PCF)和ClassⅡ(CYC/TB1和CIN)两大类。大多数PgTCP基因无内含子。CIN亚族成员PgTCP1、PgTCP3、PgTCP4、PgTCP5含有miR319调控位点。PgTCP1和PgTCP3在叶片中表达量高,PgTCP1和PgTCP14在花中表达量高。PgTCP22在果皮发育中表达量降低,PgTCP2和PgTCP5在外种皮发育中表达量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石榴TCP家族基因功能研究,探索TCP调控石榴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提供参考,为石榴的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TCP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aHKT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苏瑞平 张宝 +2 位作者 王玉宁 张淑娟 秦余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high-affinity K+transporter, HKT)是植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离子转运蛋白,具有运输Na+/K+的能力,在植物响应盐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系统了解小麦TaHKT家族基因,挖掘有效的小麦耐盐基因,本研究采用生物... 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high-affinity K+transporter, HKT)是植物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离子转运蛋白,具有运输Na+/K+的能力,在植物响应盐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系统了解小麦TaHKT家族基因,挖掘有效的小麦耐盐基因,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麦TaHKT家族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鉴定了家族成员,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对其跨膜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Motif、上游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以及表达谱等进行了分析。结果鉴定出23个TaHKT基因,其编码蛋白质长度为443~590 aa,等电点范围8.2~10.4,跨膜结构域为6~8个。23个基因分布于小麦的2、4、6、7号染色体上,根据亲缘关系可将其分为3个亚族,同一亚族的成员具有较为相似的Motif组成和基因结构。23个基因中,发现了4对串联重复基因,10对大片段复制基因,具有良好的共线性。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大部分TaHKT成员含有盐胁迫响应元件MYB、G-box、ABRE和DRE。表达谱分析发现,TaHKT基因在小麦的1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根、茎中的表达量较高,其中TraesCS4D02G361300(ID,下同)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盐胁迫处理后,不同成员对盐胁迫响应程度不同,TraesCS7B02G318400在盐胁迫处理后表达量逐渐降低;TraesCS2B02G451400和TraesCS2D02G428200在盐胁迫处理后的表达量也明显降低;TraesCS2B02G451800在根部几乎不表达,但在受到盐胁迫处理后表达量逐渐提高,推测它们在小麦抵御盐胁迫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HKT 生物信息学 基因家族分析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朱乐 赵鑫泽 蒋立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313,共11页
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high-affinityK^(+)/K^(+)uptake permease/K^(+)transporter)家族成员在植物对钾(K)的吸收和转运以及植物生长发育、耐盐性和渗透势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材料,共... 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high-affinityK^(+)/K^(+)uptake permease/K^(+)transporter)家族成员在植物对钾(K)的吸收和转运以及植物生长发育、耐盐性和渗透势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材料,共鉴定出45个HAK/KUP/KT基因,分别命名为BnHAK1~BnHAK45,并对油菜中的HAK/KUP/KT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结构、进化和表达以及染色体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中的HAK/KUP/KT基因家族在染色体上呈现不均匀分布,其中在A01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有5个BnHAKs基因。根据不同物种HAK/KUP/KT蛋白构建系统进化树,将其分为2个组群,其中双子叶植物中的拟南芥、甘蓝、白菜和甘蓝型油菜基因的保守性更强,亲缘关系更近。在表达量分析中,尽管HAK/KUP/KT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各不相同,但是总体而言,它们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角果中的表达量最低,这说明不同HAK/KUP/KT基因家族成员的分工是不同的。BnHAK4、BnHAK9基因在叶中特异性高表达,BnHAK11、BnHAK18和BnHAK23在根中特异性高表达,BnHAK7和BnHAK17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说明该基因家族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甘蓝型油菜HAK/KUP/KT基因家族的功能机制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钾离子转运载体HAK/KUP/KT 基因家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ZmZIM家族基因鉴定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扬名 张明亮 +2 位作者 葛敏 邬奇 赵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7-590,共14页
为明确玉米ZmZIM家族基因结构、位置、编码蛋白质性质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特征,本研究利用TBtools、MEGA X等软件分析玉米ZmZIM家族基因的结构、染色体位置、顺式作用元件及系统发育关系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及基序,结合... 为明确玉米ZmZIM家族基因结构、位置、编码蛋白质性质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特征,本研究利用TBtools、MEGA X等软件分析玉米ZmZIM家族基因的结构、染色体位置、顺式作用元件及系统发育关系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及基序,结合玉米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器官的转录组数据及充足氮与低氮水平下四叶一心期玉米地上部转录组数据解析玉米ZmZIM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差异。结果表明:从玉米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到32个玉米ZmZIM基因,主要分布于1号、2号、5号和7号染色体,8号和10号染色体上无ZmZIM基因。32个ZmZIM基因可划分为4个亚类,其编码蛋白质由134~46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均为亲水性蛋白质且全部定位在细胞核中。32个ZmZIM基因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有调控元件、光信号响应元件、激素信号响应元件、胁迫响应元件、生长发育元件及蛋白质结合位点等6大类。不同发育时期,ZmZIM基因在玉米不同器官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在充足氮与低氮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玉米植株地上部12个ZmZIM基因无表达或相对表达量较低,6个ZmZIM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且稳定,其余的14个ZmZI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较大;ZmZIM5、ZmZIM16、和ZmZIM31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普遍高于其他基因。充足氮条件下,ZmZIM8、ZmZIM15、ZmZIM20、ZmZIM24、ZmZIM29和ZmZIM3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普遍高于低氮条件。本研究结果为玉米氮高效吸收利用基因筛选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ZIM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氮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李Dof基因家族鉴定及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雅欣 郭夕雯 +7 位作者 郭子微 张建英 芦容 王鹏飞 穆霄鹏 张帅 杜俊杰 张建成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目的】探究欧李Dof(DNA-binding with one zinc finger)锌指蛋白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功能,为ChDof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欧李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Dof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Dof基因在非生物胁... 【目的】探究欧李Dof(DNA-binding with one zinc finger)锌指蛋白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功能,为ChDof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欧李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Dof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Dof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欧李共有23个Dof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区CDS序列长度为226~515 bp,相对分子质量为24227.52~55368.21,理论等电点为4.78~9.36,且其在欧李的8条染色体上都有分布。在构建欧李和拟南芥的系统进化树中发现,欧李共分为9个亚组,同一亚族成员中的基因结构和蛋白保守基序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欧李Dof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分布在D1亚组中。在对其亚细胞定位时发现,绝大多数ChDof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对欧李Dof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顺式调控元件的预测结果表明,其启动子区存在着至少1个激素调节及逆境胁迫反应元件。qRT-PCR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ChDof基因在盐、高温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量均上调,而ChDof11、ChDof12、ChDof17基因在盐、渗透(PEG)、高温和低温4种胁迫下的表达量均上升,ChDof03基因对高盐胁迫的反应最敏感,ChDof01基因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最敏感,ChDof11基因在渗透、高温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量均有极显著的提高,而ChDof7和ChDof08基因在4种胁迫诱导下的表达量均降低。【结论】共鉴定出23个Dof家族成员,欧李ChDof11、ChDof12、ChDof17这3个基因在逆境胁迫中均有控制功能,ChDof7和ChDof08这2个基因则在逆境胁迫中均起负调节作用。Dof基因在欧李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DOF 基因家族分析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蜂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进化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尹传林 叶昕海 +3 位作者 陈梦瑶 梅洋 肖花美 李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5-342,共8页
寄生蜂是重要的天敌昆虫,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如环境适应性和耐药性问题。细胞色素P450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超基因家族酶系,参与农药、植物次生代谢物及环境有害物质等的代谢,同时也参与昆虫体内... 寄生蜂是重要的天敌昆虫,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如环境适应性和耐药性问题。细胞色素P450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超基因家族酶系,参与农药、植物次生代谢物及环境有害物质等的代谢,同时也参与昆虫体内多种内源性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本文通过对植食性榕小蜂和9种寄生蜂基因组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615个P450基因,分析表明不同寄生蜂P450基因家族的差异主要发生在CYP3和CYP4簇,而CYP2和Mito簇相对保守;相较于外寄生蜂,内寄生蜂的P450超基因家族有明显的收缩现象;此外,发现了2个在寄生蜂中1:1:1高度保守的P450基因,CYP18和CYP314,以及茧蜂特有的CYP304基因和内寄生蜂特有的CYP28基因。本研究从基因组水平系统地分析了寄生蜂P450超基因家族的进化,为寄生蜂的遗传改良和规模化饲养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P450基因 基因家族进化分析 内寄生与外寄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Ⅲ型PRX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干旱胁迫下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鑫磊 许瑞琪 +5 位作者 索晓曼 李婧实 顾鹏鹏 姚锐 林小虎 高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17-2532,共16页
Ⅲ型过氧化物酶(ClassⅢperoxidase,PRX)是植物中特有的过氧化物酶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谷子作为C4植物是禾本科抗逆研究的模式植物,然而目前对于谷子中Ⅲ型过氧化物酶家族基因功能鲜有报道。为探究谷子... Ⅲ型过氧化物酶(ClassⅢperoxidase,PRX)是植物中特有的过氧化物酶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谷子作为C4植物是禾本科抗逆研究的模式植物,然而目前对于谷子中Ⅲ型过氧化物酶家族基因功能鲜有报道。为探究谷子Ⅲ型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SitPRXs)在干旱胁迫和ABA诱导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全基因组表达分析。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谷子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32个Ⅲ型PRX基因家族成员,并根据其在染色体上位置顺序依次命名为SitPRX1~SitPRX132。通过对谷子、拟南芥和水稻的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5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表明同一亚家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基因复制分析显示,17个SitPRX基因(13%)存在片段复制,78个SitPRX基因(59%)存在串联复制,串联复制事件在SitPRX基因扩增中起重要作用。谷子与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的物种间同源性分析显示谷子中大多数SitPRXs是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分化后形成的。转录组分析显示,SitPRX基因家族成员在谷子幼苗、根、茎、叶以及圆锥花序中表达存在差异。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79个SitPRXs含有与干旱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进一步qRT-PCR分析显示,SitPRX12、SitPRX41、SitPRX81、SitPRX110和SitPRX126受PEG和ABA诱导表达,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ABA依赖的信号通路来调控和响应干旱胁迫,可作为进一步研究Ⅲ型PRX基因家族抗旱功能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全面解析SitPRX基因结构与生物学功能、抗旱分子机制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了新信息,以期为今后培育高效抗逆作物新品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过氧化物酶 基因家族分析 干旱胁迫响应 谷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手密GST基因家族的分析及其对阿特拉津的响应
12
作者 林焕泰 薛耀威 +1 位作者 高三基 王锦达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2-590,共9页
从全基因组的角度分析了割手密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共鉴定出129个GST。通过对割手密GST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些GST可以划分为4个亚家族,且每个亚家族内的蛋白排列紧凑,说明同亚族内部基因进化关系均比较亲... 从全基因组的角度分析了割手密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共鉴定出129个GST。通过对割手密GST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些GST可以划分为4个亚家族,且每个亚家族内的蛋白排列紧凑,说明同亚族内部基因进化关系均比较亲近。此外,对在阿特拉津处理下GST基因家族中10个F亚族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根中的SpGSTF1、SpGSTF9、SpGSTF14、SpGSTF16、SpGSTF18、SpGSTF31在阿特拉津胁迫下表达显著上调,推测这6个基因可能在响应阿特拉津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割手密GST家族的进化和功能演替,并对进一步了解割手密GST对阿特拉津的解毒响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培养抗除草剂甘蔗品种提供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家族分析 阿特拉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立碗藓WRKY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乔刚 李莉 姜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WRKY作为最先在植物中发现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小立碗藓WRKY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该文以Pfam数据库中WRKY基因家族数据(登录号为PF03106)为材料,分析了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WRKY基... WRKY作为最先在植物中发现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小立碗藓WRKY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该文以Pfam数据库中WRKY基因家族数据(登录号为PF03106)为材料,分析了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WRKY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预测、染色体定位、内外显子分布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小立碗藓WRKY基因家族成员共有38个基因,根据WRKY保守结构域个数和锌指结构类型分成Ⅰ、Ⅱ两大类,不含第Ⅲ类(锌指结构为C2HC型),其中部分基因WRKY保守结构域发生变异。(2)WRKY蛋白氨基酸长度在216~775 aa之间、相对分子质量在24.5~82.8 kDa之间,亚细胞定位显示WRKY家族成员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中。(3)WRKY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卷曲四种构成元件构成,除PpWRKY11(α-螺旋为主)外,其余无规卷曲占比高达70%。(4)与拟南芥的系统进化关系表明,植物在进化过程中WRKY家族成员的数目与进化方式发生改变,WRKY基因家族成员外显子的个数为3~7个。(5)小立碗藓WRKY基因家族成员无规则分散于21条染色体上,并未形成基因簇。该研究通过分析WRKY基因家族的基本结构与性质,能为后续深入研究WRKY转录因子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立碗藓 WRKY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生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