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个切花月季品种的叶片离体培养和再生能力的基因型效应 被引量:8
1
作者 瞿素萍 王继华 +3 位作者 唐开学 张颢 王丽花 苏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以5个切花月季品种的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叶片直接和间接再生2种途径,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叶片再生能力相差较大,直接再生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卡罗拉(56.1%)、沃蒂(55.6%)、坦尼克(51.6%)、维西利亚(45.0%)、巴比伦(35.2%);愈伤组织... 以5个切花月季品种的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叶片直接和间接再生2种途径,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叶片再生能力相差较大,直接再生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卡罗拉(56.1%)、沃蒂(55.6%)、坦尼克(51.6%)、维西利亚(45.0%)、巴比伦(35.2%);愈伤组织诱导率、间接分化率的排列顺序与直接再生率基本相同.上述研究可得出基因型对再生能力具有如下调控效应及特点:不同基因型对培养基种类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要求,对脱分化与再分化能力的调控,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再生能力的调控均具有同一性;但不同基因型、甚至同一基因型的不同组织、器官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直接再生 间接再生 基因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下胚轴体细胞胚发生的基因型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先群 Genzbitelle L. +1 位作者 Alibert B. Saraffi A.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2-416,420,共6页
为了探讨向日葵不同基因型之间体细胞胚发生能力,采用来源予PAC-2和RIIA一266的重组自交系(RILs)、以及来源于LR35×C149和C149×C40杂交的2个F1杂交种、16个F3家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向日葵下胚轴体细胞胚发生率和每块... 为了探讨向日葵不同基因型之间体细胞胚发生能力,采用来源予PAC-2和RIIA一266的重组自交系(RILs)、以及来源于LR35×C149和C149×C40杂交的2个F1杂交种、16个F3家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向日葵下胚轴体细胞胚发生率和每块胚数的基因型效应。结果表明,各基因型之间的胚发生率和每块胚数的差异均达0.1%极显著水平,胚发生率的变幅为0-93.77%,而每块胚数变幅在0-10.63之间;两个群体的杂种F1的胚发生率均显著地高于亲本平均值。表现出一定的优势;重组自交系和杂交F1的两个亲本的胚发生率和每块胚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体细胞胚 下胚轴 基因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牡蛎弧菌抗性选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3
作者 李寅 鲁林基 +4 位作者 杨奔 李鹏飞 徐成勋 李琪 刘士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3-682,共10页
研究以前期筛选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弧菌抗性家系为亲本,构建40个全同胞家系,评估了弧菌抗性选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多个环境下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显示,在不同日龄下,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46±0.... 研究以前期筛选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弧菌抗性家系为亲本,构建40个全同胞家系,评估了弧菌抗性选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多个环境下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显示,在不同日龄下,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46±0.10)—(0.59±0.13)和(0.30±0.08)—(0.59±0.13),为中高等遗传力,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为(0.25±0.06)—(0.41±0.11),为中低等遗传力。不同日龄的壳高和壳长遗传相关(0.429—0.828)均大于表型相关(0.192—0.611),除180日龄时,遗传和表型相关为低度正相关,其余各阶段均为中高度正相关;生长与存活性状的遗传和表型相关分别为(–0.138—0.380)和(–0.073—0.512),表现为中低度相关性。研究中生长和存活性状在两个环境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4—0.68)和(0.32—0.50),均小于0.7,表明乳山和荣成海区家系的生长和存活性状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因此对长牡蛎弧菌抗性进行选育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制定不同的育种方案。研究为长牡蛎抗弧菌品系的选育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 选育 长牡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穗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基因型及播期效应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小荣 钟蕾 +3 位作者 贺晓鹏 傅军如 熊康 贺浩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428,共5页
以71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材料,通过大田条件下的分期播种,于齐穗期考查了稻穗枝梗和颖花形成有关指标,分析了各指标的基因型和播期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各基因型间现存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退化数、现存颖花数、一次枝梗分化数... 以71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材料,通过大田条件下的分期播种,于齐穗期考查了稻穗枝梗和颖花形成有关指标,分析了各指标的基因型和播期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各基因型间现存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退化数、现存颖花数、一次枝梗分化数、现存二次枝梗数的基因型值和播期效应值差异均显著,且5个指标的差异仅与特定的基因型有关,而与其是否属于杂交组合、常规品种和雄性不育系等类型无关。2)现存一次枝梗数、现存二次枝梗数、现存颖花数、一次枝梗分化数4个指标的基因型值较大,播期效应值较小;一次枝梗退化数播期效应值较大。3)单穗颖花现存数(即每穗总粒数)与现存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分化数、现存二次枝梗数呈密切正相关,与一次枝梗退化数相关性小,现存一次枝梗数主要通过改变现存二次枝梗数来影响单穗颖花现存数。另外,还综合分析了供试71个材料单穗颖花现存数的基因型值和播期效应值,并对其大穗潜力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枝梗 颖花 基因型效应 播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钾含量的基因型及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兴富 焦芳婵 +2 位作者 张谊寒 曾建敏 李永平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6,共9页
为了解烤烟基因型及环境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采用AMMI模型对8个环境试点11个基因型烟叶的钾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烤烟钾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烤烟钾含量受环境的影响效应大于基因型和基因... 为了解烤烟基因型及环境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采用AMMI模型对8个环境试点11个基因型烟叶的钾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烤烟钾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烤烟钾含量受环境的影响效应大于基因型和基因型×环境互作,AMMI模型分析在分解烤烟钾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方面优于回归模型。基因型V5(云烟110)中部叶和上部叶钾含量高于其它基因型,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该基因型具有钾含量高的特点,可作为钾高效基因型供烟叶生产选择种植,也可作为育种材料用于高钾基因型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基因型效应 环境效应 AMMI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友芬 殷毓芬 +1 位作者 张存良 曲辉英 《山东农业科学》 1997年第6期11-14,共4页
本文利用山东省1994年小麦品种联合区域试验材料,用Tai法对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进行了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繁茂型中穗中粒基因型品种比大穗大粒基因型品种具有更大的增产潜力;环境效应及基因型与... 本文利用山东省1994年小麦品种联合区域试验材料,用Tai法对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进行了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繁茂型中穗中粒基因型品种比大穗大粒基因型品种具有更大的增产潜力;环境效应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各品种都有显著影响,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繁茂型中穗中粒基因型品种比大穗大粒基因型品种增产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效应 环境效应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黑杨全同胞杂种功能叶片及气孔性状变异的倍性、基因型和性别效应解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商静 薛胤轩 +5 位作者 宋连君 刘春和 李代丽 张恒月 冯旭清 王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8,共8页
【目的】探讨倍性水平、性别、基因型及环境效应对青黑杨全同胞杂种短枝功能叶片及气孔性状变异的影响,解析杨树异源三倍体的性状遗传与变异规律。【方法】以‘哲引3号杨’ב北京杨’全同胞杂种二倍体和三倍体的10年生种质保存林... 【目的】探讨倍性水平、性别、基因型及环境效应对青黑杨全同胞杂种短枝功能叶片及气孔性状变异的影响,解析杨树异源三倍体的性状遗传与变异规律。【方法】以‘哲引3号杨’ב北京杨’全同胞杂种二倍体和三倍体的10年生种质保存林为材料,对其短枝功能叶片和气孔相关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短枝功能叶片和气孔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均较高,介于0.789~0.960之间,受较强的遗传控制,环境影响较小。叶片和气孔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叶片宽度和气孔宽度变异系数较低,是所测性状中较稳定的遗传特征。三倍体植株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面积、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均极显著大于二倍体,气孔密度极显著小于二倍体,而三倍体植株的叶柄长度和锯齿数与二倍体无显著差异。叶片及气孔性状在不同性别植株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面积、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与倍性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气孔密度与倍性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叶柄长度和锯齿数与倍性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方差贡献率显示,无性系性别对叶片及气孔性状的影响最小;气孔性状受倍性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基因型效应;叶片性状主要受基因型效应的影响,其次是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结论】青黑杨全同胞杂种三倍体植株短枝功能叶片及气孔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倍性效应和基因型效应,环境和性别影响较小,无性系间存在丰富的性状变异,在杨树三倍体育种时基于遗传测定进行"大群体,强选择"育种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异源三倍体 倍性效应 基因型效应 性别效应 短枝功能叶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包劲松 夏英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研究了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与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 ,同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胶稠度则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 研究了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与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 ,同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胶稠度则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 3个性状的遗传率均较高 ,早世代选择有效 ,但胶稠度以互作遗传率较大 .对亲本的遗传效应预测及不同亲本间遗传效应的线性对比结果表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对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改良不利 .对 F2 稻米杂种优势的预测表明种子直接显性作用对 F2 稻米蒸煮品质的提高不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食用品质 基因×环境互作效应 灿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不同衍生世代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韦新宇 柯蓓 +8 位作者 张受刚 卓伟 马彬林 杨腾帮 杨旺兴 邹文广 范祖军 许旭明 梁康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1-259,共9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同选育阶段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表现规律。结果表明,所测定各产量相关性状中普遍存在着遗传主效应,且也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其中,衍生一代的播抽天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余7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衍生二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和千粒重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6个性状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衍生四代的单株谷重、结实率、株高和穗长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余5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表明,除衍生一代的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性状和衍生二代的播抽天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性状以及衍生四代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性状没有检测到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外,其余性状均存在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此外,不同衍生世代各产量相关性状均存在着显性×环境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衍生世代 产量相关性状 基因×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志然 胡宏辉 +2 位作者 冯上乐 李家乐 白志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4-259,共6页
为培育出产金色珍珠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良种,并为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及产珠性能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金色内壳色的三角帆蚌,经繁育共获得41个全同胞家系(F1~F41),分别在浙江武义和上海崇明两地养殖,在5月龄和17月... 为培育出产金色珍珠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良种,并为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及产珠性能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收集金色内壳色的三角帆蚌,经繁育共获得41个全同胞家系(F1~F41),分别在浙江武义和上海崇明两地养殖,在5月龄和17月龄时,分别测量两地各家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并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的遗传力在5月龄时分别为0.18±0.07、0.19±0.03、0.22±0.09和0.18±0.09,在17月龄时分别为0.26±0.22、0.30±0.16、0.30±0.09和0.23±0.25,两月龄组均属中等遗传力;5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84±0.02)~(0.96±0.07),表型相关范围为(0.56±0.02)~(0.92±0.04),17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为(0.52±0.03)~(0.97±0.06),表型相关范围为(0.45±0.02)~(0.91±0.01),表明各生长性状可间接选择;5月龄时两地三角帆蚌各性状遗传相关系数为(0.53±0.14)~(0.57±0.12),17月龄时相关系数为(0.27±0.08)~(0.31±0.09),表明生长性状在两地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各家系在两地表现不同,其中,F24、F25号家系在两地均表现优良。研究表明,金色品系三角帆蚌有较好的选育潜力,在该品系推广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生长性状 遗传力 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粳稻育种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研究
11
作者 余本勋 田孟祥 +3 位作者 何友勋 张时龙 卢运 叶永印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778-783,806,共7页
应用AMMI模型对2002-2011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品种(组合)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考察的7个性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大小因... 应用AMMI模型对2002-2011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品种(组合)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考察的7个性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大小因基因型(参试品种)、试验环境(年份和试点)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贵州生态条件下,所研究的7个性状在不同试验环境下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相对较小。不同性状在不同试验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互作效应。所研究的7个性状中,株高受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影响为主;生育期、有效穗主要受环境效应影响;产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时受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但产量和千粒重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相对较大,穗粒数和结实率受环境效应影响相对较大。贵州粳稻育种中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选择时,需针对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以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育种 产量相关性状 基因与环境效应 AMMI模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水稻适宜基因型及株型特点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华平 曹卫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51-55,共5页
用上海、南京两地的气象、土壤、品种及栽培管理资料建立了数据库,再通过CERES-RICE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探讨了水稻品种不同生长性状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增强籽粒数潜力,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籽粒数和籽粒产量;增加籽粒重能提高... 用上海、南京两地的气象、土壤、品种及栽培管理资料建立了数据库,再通过CERES-RICE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探讨了水稻品种不同生长性状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增强籽粒数潜力,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籽粒数和籽粒产量;增加籽粒重能提高籽粒产量,但降低了籽粒数;减弱分蘖力可提高籽粒数和籽粒产量及粒茎重比值,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单茎重;增强光合效率,将提高生物量、籽粒数与籽粒产量。因此,长江下游地区的超高产水稻基因型应该具有壮秆、少蘖、多粒大穗和高光合效率等生理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长发育 模拟模 基因型效应 产量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ABP和AMPD1基因SNP位点对北京油鸡部分肉质性状的组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琛 文杰 +2 位作者 赵桂苹 郑麦青 陈继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55-155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鸡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和腺苷一磷酸脱氨酶(AMPD1)基因的SNP位点对鸡肉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的组合效应。试验以北京油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A-FABP基因外显子1第51位碱基(P4位点)的C→T突变和A... 本研究旨在分析鸡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和腺苷一磷酸脱氨酶(AMPD1)基因的SNP位点对鸡肉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的组合效应。试验以北京油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A-FABP基因外显子1第51位碱基(P4位点)的C→T突变和AMPD1基因序列第129位(PB位点)的A→G突变进行单基因和多基因组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P4位点的突变纯合BB基因型和PB位点的突变纯合NN基因型分别是多态位点上IMF和IMP含量的优势基因型;组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9种组合中,BBNN和BBMN组合基因型个体的组合效应显著,其中BBMN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腹脂率(AFP)和平均脂带宽(WFS)比组合前P4位点BB基因型和PB位点MN基因型个体的均值分别增加了7.80%、50.74%和4.92%,组合效应显著(P<0.05),IMP含量比组合前增加了2.53%;2个基因位点间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因此,可将BB与NN或MN基因型聚合,进行分子标记聚合育种,以辅助选择提高鸡肉IMP和IMF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腺苷一磷酸脱氨酶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组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48
14
作者 林建荣 石春海 吴明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 ,对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各外观品质性状除了受种子、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遗传主效应控制外 ,还明显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 ,对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各外观品质性状除了受种子、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遗传主效应控制外 ,还明显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长宽比和长厚比性状以遗传主效应为主 ,而透明度性状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多数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高 ,其中糙米长、长宽比、长厚比、垩白度性状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 ,而透明度性状则以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稻米 外观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基因×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米粒延伸性QTLs定位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沈圣泉 庄杰云 +3 位作者 王淑珍 舒庆尧 包劲松 夏英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9-322,共4页
利用协青早B/密阳46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在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以延伸率作为米粒延伸性考察指标,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两地... 利用协青早B/密阳46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在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以延伸率作为米粒延伸性考察指标,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两地间的平均表现和群体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但两地间表型值相关系数却较小。试验检测到1个控制该性状的QTL基因qCRE6,其增效基因来自于父本,提高3.99%的米粒延伸率,可解释5.30%的表型变异,它不存在与环境间显著互作。另外,还检测到2对上位性互作基因,即qCRE2与qCRE5-1、qCRE5-2与qCRE7,前者与环境间存在有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在杭州有增加米粒延伸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座位 上位性效应 基因×环境互作效应 米粒延伸性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混合线性模型对白桦家系速生性及稳定性分析与选择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文戈 孙越 +7 位作者 张杰 文浩雨 李慧玉 高彩球 王超 张庆祝 姜静 刘桂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为了选出白桦半同胞家系中速生且稳定的优异家系用于种子园改建,以永吉、尚志和庆安试验点的8年生白桦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生长性状和适应性。采用误差异质混合线性模型,对各性状进行了多地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通... 为了选出白桦半同胞家系中速生且稳定的优异家系用于种子园改建,以永吉、尚志和庆安试验点的8年生白桦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生长性状和适应性。采用误差异质混合线性模型,对各性状进行了多地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通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估算各家系的材积育种值,并结合基因型主效应与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联合分析各家系的速生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1)白桦半同胞家系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等性状的地点效应显著(P<0.01);除保存率外,各性状在家系×地点的互作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Z值>1.5)。各试验点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尚志和庆安试验点保存率外,其余性状在家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尚志、永吉和庆安试验点各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材积,分别为40.74%、47.62%和41.67%。(2)将综合育种值从大到小排序,若按照前10%的入选率确定各试验点优良家系,则在永吉、尚志和庆安各选出了相应的7个家系,其单株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20%、9.44%和8.79%。(3)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被分为3个适生区;各家系在不同试验点中的表现不同,在庆安、永吉和尚志试验点表现最好的分别为1-43、1-42和1-39家系,结合生长量及稳定性的数据排名,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是3-29、3-13、3-38、3-16、3-14、3-42和3-17等7个家系,平均单株材积遗传增益为10.41%。白桦子代生长性状受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影响显著。依据BLUP数据的GGE双标图分析结果,综合3试验点的速生及稳定性,选出7个优良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多点试验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 基因主效加基因-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 基因与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米水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与环境互作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祖锌 肖长春 +6 位作者 张玉婷 黄昕颖 史夏蕾 凌波 王泓超 陈小玲 林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剖析红米水稻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遗传效应,为高营养价值红米杂交稻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红米恢复系为父本,6个不育系为母本,配制48个杂交组合为遗传材料,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及统计方法,分析... 【目的】剖析红米水稻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遗传效应,为高营养价值红米杂交稻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个红米恢复系为父本,6个不育系为母本,配制48个杂交组合为遗传材料,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及统计方法,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红米水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遗传相关及其与环境互作。【结果】花色苷、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其中原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总狭义遗传率高,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低代选择有效;花色苷以显性效应为主,适宜中、高世代选择。这4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表型、遗传、加性、显性、加性×环境互作和显性×环境互作均呈正向相关,相关系数大;原花青素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小,稳定性好,以此为选择指标可有效提高其他3种成分,减轻工作量,提高育种效率。高温有利红米水稻杂种后代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积累,提高群体杂种优势。此外,提高不育系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有利于培育高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的杂交后代;恢复系18Rr174、18Rr175可有效提高后代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且受环境影响小。【结论】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可有效预测亲本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遗传效应,18Rr174、18Rr175在高抗氧化活性成分红米杂交稻的选育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米水稻 抗氧化成分 遗传效应 基因×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OBR基因第20外显子多态性与脂肪性状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慧锋 李俊英 +3 位作者 曲鲁江 姜润深 张龙超 杨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2-425,共4页
对鸡OBR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进行检测,在第20 外显子发现了一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克隆测序了2种纯合子片段,在第20外显子编码区的860位碱基确认了一个由T变为C的突变,编码的氨基酸由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在一个地方鸡杂交群体中... 对鸡OBR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进行检测,在第20 外显子发现了一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克隆测序了2种纯合子片段,在第20外显子编码区的860位碱基确认了一个由T变为C的突变,编码的氨基酸由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在一个地方鸡杂交群体中检验这一多态位点与脂肪性状的相关,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对脂肪性状的不同基因型效应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试验群体中AA、A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1、0.292和0.067。不同基因型对各组杂交肉鸡腹脂率、皮下脂肪厚、肌间脂宽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效应均不显著(P>0.05),说明这一外显子片段上的变异位点并不是导致脂肪性状产生差异的原因。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鸡OBR基因多态性及其功能提供参考,并为丰富基因图谱的标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R基因 脂肪性状 外显子 相关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位点 单链构象多态性 最小二乘分析 固定效应 肌内脂肪含量 显著性检验 基因型效应 基因频率 基因多态性 克隆测序 杂交群体 皮下脂肪 基因图谱 纯合子 编码区 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的矮生基因及其遗传效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戴景瑞 《遗传》 CAS 1979年第5期40-43,共4页
降低玉米株高是当前玉米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玉米矮化的原因,矮生基因的表型效应、传递规律和应用方法,是玉米矮化育种工作的重要前提。玉米的株高由单株的茎节数目和节间长度决定。节数越多、节间越长,则植株越... 降低玉米株高是当前玉米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从遗传学的角度阐明玉米矮化的原因,矮生基因的表型效应、传递规律和应用方法,是玉米矮化育种工作的重要前提。玉米的株高由单株的茎节数目和节间长度决定。节数越多、节间越长,则植株越高;反之则株高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生基因 玉米矮化 株高 节间长度 矮化育种 玉米 遗传背景 遗传效应 基因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生长变异及优良家系的选择
20
作者 王浩浩 邢雪梅 +5 位作者 李志新 张磊 潘凤刚 王磊 郝俊飞 张含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4,43,共9页
为了从杂种落叶松(Larix spp.)自由授粉处理(家系、杂种混、种源)中选择出速生且稳定的家系用于后续人工林营建,以牡丹江市林口县青山林场(简称青山)、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错海林场(简称错海)、铁力市林业局丰林林场(简称铁力)3个代表性环... 为了从杂种落叶松(Larix spp.)自由授粉处理(家系、杂种混、种源)中选择出速生且稳定的家系用于后续人工林营建,以牡丹江市林口县青山林场(简称青山)、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错海林场(简称错海)、铁力市林业局丰林林场(简称铁力)3个代表性环境的19 a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生长变异及适应性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和差异性分析,用R语言进行育种值估算,并结合基因型主效应与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联合分析各家系的速生性和稳定性。单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处理的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多点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杂种落叶松处理的生长性状在处理、地点、年份及三者互作间均差异极显著;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多年份各地点生长性状家系遗传力为0.573~0.905,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变异系数为9.4%~58.5%;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在不同试验点中的表现不同。结合材积育种值及稳定性的数据排名,最终筛选出4个优良家系,分别为日11×兴2、日12×兴9、日5×兴9、兴5×兴9,3地材积的遗传增益在19 a时分别为68.71%、59.70%、37.58%,比错海、青山、铁力试验林均值分别增产13.34%、17.21%、9.82%,比4个对照均值分别增产29.16%、44.64%、3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生长 基因效应基因-环境互作效应 优良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