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典型草原建群种羊草基因型多样性抑制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宇坤 丁新峰 +5 位作者 王小平 吴曼 高韶勃 杨雪 赵念席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07-1516,共10页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建群种的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生态功能是否存在交互影响已成为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内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基因型多样性及...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建群种的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生态功能是否存在交互影响已成为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内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基因型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群落生物量生态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羊草基因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群落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2)羊草基因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多样性效应(净多样性效应、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有显著影响(P<0.05)。羊草基因型多样性抑制多样性净效应的发挥,且主要抑制互补效应;而物种多样性则促进多样性净效应的发挥,主要表现为选择效应对地上生物量的正效应;(3)互补效应对群落生物量多样性净效应起主要贡献。实验所得结果不仅为探讨多样性效应在物种水平以及群落水平上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启示,而且为内蒙古草原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乃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基因型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净效应 选择效应 互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军 屈冬玉 +3 位作者 巩秀峰 姚裕琪 梁德霖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4,共5页
为了解和探讨我国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基因型多样性,对1997~1999年和2002~2003年采自内蒙古马铃薯主栽区的4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了线粒体DNA单倍型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均为Ⅱa型,说明... 为了解和探讨我国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基因型多样性,对1997~1999年和2002~2003年采自内蒙古马铃薯主栽区的4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了线粒体DNA单倍型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均为Ⅱa型,说明Ⅱa型可能是目前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主要类型,同时病菌群体结构为新的群体结构;所有供试的4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可划分为17种AFLP基因型,平均每2个菌株为1个特有的基因型,17种基因型分布于3个组中,菌株的亲缘关系与病菌的地理来源、采集年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线粒体DNA 基因型多样性 AFLP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邻居物种的基因型多样性对冷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磊 辛晓静 +5 位作者 王宇坤 曲耀冰 杨雪 李隔萍 赵念席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544-6551,共8页
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近年来植物基因型多样性对植物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已成为研究者关心的重要科学问题。实验选择退化草原优势种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目标植物,稳定群落建群种羊草(L... 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近年来植物基因型多样性对植物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已成为研究者关心的重要科学问题。实验选择退化草原优势种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目标植物,稳定群落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群落伴生种洽草(Koeleria cristata)为邻居植物,来研究基因型多样性不同的邻居植物对冷蒿生长表现(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影响,并通过测量植物相对竞争强度及邻居植物性状变异来进一步探究邻居植物基因型多样性对目标植物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邻居物种为羊草时,基因型多样性对冷蒿的生长表现影响显著,当邻居为6基因型时,冷蒿的株高、地上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显著低于单基因型和3基因型时的表现(P<0.05),且相对竞争强度高于其他两种处理;而邻居物种为洽草时,基因型多样性对冷蒿所有观测指标以及相对竞争强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基因型多样性对自身性状变异的影响发现,邻居物种为羊草时,基因型多样性对性状变异响应显著,主要表现为3基因型时,羊草种群的株高、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单基因型时的表现(P<0.05);而邻居物种为洽草时,基因型多样性对性状变异影响不显著(P>0.05)。(3)邻居物种为羊草时,羊草总生物量和比叶面积与冷蒿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邻居物种为洽草时,洽草各性状与冷蒿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实验结果揭示,基因型多样性对目标植物生长的效应受邻居植物种类的影响,稳定群落建群种羊草高基因型组合能显著抑制冷蒿的生长,这可能与羊草高基因型多样性种群性状变异大且对冷蒿有较高的相对竞争强度有关。所得结果为建群种基因型多样性影响种间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证据,为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居植物 目标植物 植物间相互作用 基因型多样性 竞争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种群表型和基因型多样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周默 卢宝慧 +2 位作者 刘丽萍 白庆荣 高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3,共9页
为探究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种群表型和基因型多样性,对从我国人参主产区的8个地区所分离到的对人参有致病性的154株灰葡萄孢菌株进行研究,在PDA上培养3周观察其表型,通过PCR扩增的方法鉴定其转座因子类型和MAT基因型,并对不... 为探究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种群表型和基因型多样性,对从我国人参主产区的8个地区所分离到的对人参有致病性的154株灰葡萄孢菌株进行研究,在PDA上培养3周观察其表型,通过PCR扩增的方法鉴定其转座因子类型和MAT基因型,并对不同转座因子类型的菌株进行致病力的测定。通过试验得到8种表型和3种转座因子型(Boty、Flipper和Transposa),不存在Vacuma类型,其中Transposa类型所占比例最高为93.51%,且致病力最强;同时也发现了含MAT1-1和MAT1-2的菌株个数分别为73株和75株,2种基因型在该种群中均匀分布。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参灰霉病菌B.cinerea具有相对均匀的种群多样性,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表型和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灰霉病 多样性 基因型多样性 灰葡萄孢 转座因子 交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多样性对羊草种群年龄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胜男 王晓晴 +4 位作者 张雪丽 夏雨桐 仇萱 张卓 周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848-7857,共10页
基因型多样性作为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群落水平,而且在种群水平均可以发挥重要生态作用。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基因型多样性梯度试验控制小区,进行基因型多样性对羊草种群年龄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基因型多样性作为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群落水平,而且在种群水平均可以发挥重要生态作用。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基因型多样性梯度试验控制小区,进行基因型多样性对羊草种群年龄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基因型多样性梯度的逐步增加,2a分蘖株生物量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1—4龄级羊草根茎生物量、长度和干物质积累量多数呈极显著性增加的变化趋势(P<0.01)。在1、2、4、8和12种基因型多样性梯度时,分蘖株生物量及数量年龄结构均以1a或2a分蘖株所占比例为最高,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或稳定型;而羊草种群根茎生物量和长度也以2a根茎所占比例为最高,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随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的增加,羊草种群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的年龄结构从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但根茎长度和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均为稳定型。12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的4龄级分蘖株和根茎的特征高于其他基因型多样性水平。因此,在不同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羊草种群分蘖株和根茎具有增长型或稳定型的年龄结构,适当的基因型多样性数量显著促进了各龄级羊草分蘖株和根茎的生物量和数量特征的升高,但高度的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会增加羊草种群中高龄级的分蘖株和根茎所占的比例,种群发展表现出衰退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多样性 羊草 年龄结构 种群 选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匍匐茎克隆植物蛇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春香 李钧敏 +1 位作者 李红丽 罗芳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20,共6页
采用8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引物对克隆植物蛇莓33个野生种群353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33个种群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2.841,平均多态性位点(PPL)为88.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 采用8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引物对克隆植物蛇莓33个野生种群353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33个种群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2.841,平均多态性位点(PPL)为88.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94,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468。所有参试样本中共有223个基因型。该物种的克隆多样性和等位基因水平的变异均较高,各种群的平均基因型数(G)为6.758,平均克隆大小(N/G)为2.063,克隆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D)为0.769,基因型均匀度(E)为0.769。基于分子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蛇莓野生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分化系数分别为0.55和0.45,这说明蛇莓种群间和种群内遗传分化均显著。STRUCTURE分析和基于Nei’s遗传一致度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参试的33个野生种群可分为四大类群。Mantel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其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052,P=0.150)。该研究结果说明蛇莓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所有种群均为多克隆种群,且基因型的局域性很强,其中82.6%的基因型为局部基因型,不存在广布基因型。物种水平的遗传差异主要表现在种群间,但在种群内也较高,这表明该物种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有性繁殖进行基因交流。蛇莓种群建群者的奠基者效应和所在位置生态因子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形成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克隆生长 遗传多样性 简单重复序列 基因型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