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0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TaPBF3-5D的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邓云颢 李鲁华 +4 位作者 徐灵 王忠妮 洪鼎立 邰成江 徐如宏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8,共8页
PBF因子是小麦胚乳特异基因表达调控蛋白因子之一,在调控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基因表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小麦种质ZY96-3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TaPBF3-5D的CDS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PBF3-5... PBF因子是小麦胚乳特异基因表达调控蛋白因子之一,在调控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基因表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小麦种质ZY96-3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TaPBF3-5D的CDS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TaPBF3-5D基因CDS序列共有909 bp,编码302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为一个非跨膜的不稳定性亲水蛋白,无信号肽,共含36个磷酸位点;预测其定位于细胞核;通过系统进化树以及多重序列比对,TaPBF3-5D与来自于普通小麦中国春的PBF在亲缘性上更为接近。经荧光定量分析,TaPBF3-5D基因在根、茎、叶和籽粒中均有表达,以籽粒中表达最高,其次是叶和茎,根中表达最低。这进一步说明TaPBF3-5D基因参与调控小麦籽粒贮藏蛋白基因表达,调节籽粒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96-3 TaPBF3-5D 生物信息学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8型牛轮状病毒VP7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苗书魁 米晓云 +2 位作者 魏婕 魏玉荣 海力且木•买买提依明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4-1795,共12页
【目的】克隆G8型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新疆分离株VP7基因,分析VP7蛋白分子遗传特征,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研发新型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BRV新疆分离株第6代病毒液中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VP7基因片段,克隆至... 【目的】克隆G8型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新疆分离株VP7基因,分析VP7蛋白分子遗传特征,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研发新型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BRV新疆分离株第6代病毒液中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VP7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9-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后酶切并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VP7蛋白理化性质、跨膜结构、亲/疏水性、亚细胞定位和信号肽、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同源建模及B、T细胞抗原表位。【结果】RT-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 062 bp的BRV分离株VP7基因全长核苷酸序列,提交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OR514136.1,该序列与RVA/Cow-wt/TUR/Amasya-1/2015/G8P[5]株(GenBank登录号:KX212865.1)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89.4%),同属A血清型G8基因型。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RV分离株VP7蛋白为疏水性不稳定蛋白,存在2个跨膜区,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内质网膜,含有2个N-糖基化位点和132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分别占36.20%和35.28%。VP7蛋白能与SWISS-MODEL数据库中模板(SMTL ID:8bp8.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建模,两者序列相似性为82.82%,符合率较高,模型GMQE、QMEAN和Ramachandran favored值分别为0.75、0.79和95.52%,表明空间构象合理,模型准确可靠。该蛋白存在多个B、T细胞抗原表位,其中表位长度设为16个氨基酸,评分>0.8的B细胞表位数量为12条;表位长度设为9个氨基酸,选择4种等位基因,评分>0.5的CTL表位有6条;表位长度设为12~18个氨基酸,选择4种等位基因,评分>0.8的HTL表位有11条。【结论】本研究首次成功获得G8型BRV新疆分离株VP7基因全长核苷酸序列。VP7蛋白为不稳定蛋白,存在2个跨膜区,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于内质网膜,存在多个B、T细胞抗原表位。试验结果为G8型BRV的流行、诊断、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VP7蛋白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BRV) VP7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BpHsfA4a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宋雨瞧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5-178,182,共5页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是生长速度较快的落叶乔木树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环境适应性,通过发掘白桦抗逆基因来揭示其抗逆机制,有助于改良白桦的抗逆性。热应激转录因子(heat stress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s)是广泛存在于植...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是生长速度较快的落叶乔木树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环境适应性,通过发掘白桦抗逆基因来揭示其抗逆机制,有助于改良白桦的抗逆性。热应激转录因子(heat stress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内的一类转录因子,用以响应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机制。在对白桦进行盆栽控盐的基础上,提取白桦总RNA制备转录组文库,构建级联调控网络,其中BpHsfA4a基因调控植物耐盐的效果明显。基于这一表现,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BpHsfA4a基因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对BpHsfA4a基因编码蛋白的保守结构域、亲水性/疏水性、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和多重序列比对情况等进行推断。结果表明,BpHsfA4a蛋白分子质量为44.14 kD,编码序列长度为1170 bp,等电点为5.14,编码氨基酸389个,亚细胞定位显示位于细胞核。多重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pHsfA4a与其他植物的HsfA4a有较高的一致性,与大叶栎的一致性最高。这为进一步揭示BpHsfA4a的功能提供了初步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BpHsfA4a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pp38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林巧儿 周俊 +4 位作者 蔡仕楷 杨帆 常传哲 陈玫婷 覃丽梅 《特产研究》 2025年第3期17-26,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编码磷酸化蛋白pp38(Phosphoprotein pp38)的生物信息学特征。通过PCR技术扩增疫苗株CVI988的pp38基因片段,经电泳鉴定后进行测序,并与国内MDV分离株的pp38基因进行同... 本研究旨在探索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编码磷酸化蛋白pp38(Phosphoprotein pp38)的生物信息学特征。通过PCR技术扩增疫苗株CVI988的pp38基因片段,经电泳鉴定后进行测序,并与国内MDV分离株的pp38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使用多种在线软件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p38基因扩增产物与预期长度相符,为1 006 bp;同源性比对表明,CVI988疫苗株pp38基因与参考毒株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9%以上,具有较强的保守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pp38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核定位信号及跨膜区,为非分泌蛋白,其二级结构较稳定,含有7个潜在的抗原决定簇和多个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p38基因进行分析,发现pp38基因在不同毒力的MDV中相对保守,为深入研究其在MD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PP38基因 分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蒂蛀虫海藻糖酶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姚琼 梁展图 +3 位作者 段双刚 董易之 徐淑 李文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目的】海藻糖酶(Trehalase,Tre)是昆虫体内海藻糖代谢的关键酶,通过专一性地将海藻糖分解为葡萄糖,在昆虫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克隆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CsTre1)和膜... 【目的】海藻糖酶(Trehalase,Tre)是昆虫体内海藻糖代谢的关键酶,通过专一性地将海藻糖分解为葡萄糖,在昆虫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克隆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可溶型海藻糖酶基因(CsTre1)和膜结合型海藻糖酶基因(CsTre2),探讨其在荔枝蒂蛀虫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解析这2个基因及其酶蛋白的分子特征。【方法】利用荔枝蒂蛀虫转录组数据和RACE技术,克隆CsTre1和CsTre2的全长cDNA序列,并应用ORF Finder、ProtParam、SignalP 4.1、ProtScale、NetPhos2.0 Server和IQ-TREE等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CsTre1和CsTre2在荔枝蒂蛀虫不同发育阶段及成虫不同组织的mRNA表达模式。【结果】CsTre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701 bp,编码56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64.53 kD。CsTre2的ORF长1821 bp,编码60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69.08 kD。信号肽预测分析表明,CsTre1和CsTre2前端均有1个信号肽,其位置分别为1-16和1-17。蛋白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均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CsTre1有24个Ser、15个Tyr、10个Thr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的结合位点,而CsTre2有27个Ser、10个Tyr、13个Thr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的结合位点。RT-qPCR结果显示,CsTre在荔枝蒂蛀虫的蛹和成虫期均有表达。在成虫期中,CsTre1的表达水平远高于CsTre2,且CsTre1在雄成虫第2 d和第5 d的表达水平陡然下降,在雌成虫中则保持稳定高表达。【结论】该研究成功克隆了荔枝蒂蛀虫的2个海藻糖酶基因,其分子特征及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sTre1可能是荔枝蒂蛀虫主要调控海藻糖代谢的基因。研究结果可为阐明海藻糖酶基因的功能提供重要线索,为开展害虫防治策略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荔枝蒂蛀虫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鹿MORF4L2组织表达、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韩青 高仰 +3 位作者 吴玄烨 索婧媛 金庆梅 刘学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4-780,共7页
MORF4L2是一种转录因子,通过形成NuA4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物来参与异染色质组装和组蛋白修饰,对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起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马鹿(Cervus elaphus)鹿茸中MORF4L2所发挥的功能,使用qPCR技术检测鹿茸不同组织中MORF4L2基因... MORF4L2是一种转录因子,通过形成NuA4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物来参与异染色质组装和组蛋白修饰,对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起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马鹿(Cervus elaphus)鹿茸中MORF4L2所发挥的功能,使用qPCR技术检测鹿茸不同组织中MORF4L2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PCR克隆马鹿MORF4L2基因的CDS序列,通过多物种比对MORF4L2基因mRNA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MORF4L2编码蛋白的结构与理化性质。结果显示:MORF4L2在马鹿鹿茸的前软骨层中表达量最高;马鹿MORF4L2的mRNA序列较为保守,与加拿大马鹿(C.canadensis)中MORF4L2的相似性最高;马鹿MORF4L2基因CDS区全长为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9.73,为碱性蛋白;预测发现马鹿MORF4L2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有30个潜在磷酸化位点;蛋白质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构成,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研究结果可为MORF4L2在马鹿鹿茸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MORF4L2 组织表达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SbPGAM5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7
作者 石文淇 李鲁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41-2348,共8页
【目的】探明SbPGAM5基因在高粱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为研究PGAM家族在高粱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与qRT-PCR等方法从高粱BTx642中克隆得到SbPGAM5基因并对其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根、茎、叶中的表... 【目的】探明SbPGAM5基因在高粱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为研究PGAM家族在高粱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与qRT-PCR等方法从高粱BTx642中克隆得到SbPGAM5基因并对其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根、茎、叶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成功克隆高粱SbPGAM5基因,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12 bp,包含303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其基因编码蛋白为无信号肽的不稳定亲水性非分泌蛋白,共有35个磷酸化位点,定位于叶绿体上。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中含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和茉莉酸甲酯4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元件,以及响应无氧、干旱、光反应的作用元件。系统进化树显示,SbPGAM5蛋白与谷子亲缘关系最近。多重序列比对结合蛋白三级结构预测,SbPGAM5蛋白在生物学功能上与水稻同源蛋白更接近。组织表达模式检测结果发现,SbPGAM5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组织特异性,其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高粱光合作用等叶片生理过程。结合SbPGAM5基因启动子顺势作用元件分析,表明SbPGAM5在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叶片生理活动与环境干旱胁迫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结论】成功克隆SbPGAM5基因,并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检测其在根、茎、叶中的表达情况,为深入了解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SbPGAM5 生物信息学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C4H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安娜 王婵婵 +3 位作者 吴蕾 李业成 刘成 马凤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6,I0001,共6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大豆C4H的结构特点,并为提高其表达活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大豆C4H基因,并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FJ770468),长度为1 766 bp,编码区1 521 bp,编码一个含有50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大豆C4H的结构特点,并为提高其表达活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大豆C4H基因,并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FJ770468),长度为1 766 bp,编码区1 521 bp,编码一个含有50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4H理论PI=5.30,Mw=39.092 ku;C4H是易溶、亲水性较强的蛋白,同时有两个明显的疏水峰,有2个跨膜肽段;通过HNN分析表明,C4H各个氨基酸残基对应的二级结构分别为α螺旋(Alpha helix)(Hh):251,49.60%,β折叠(Extended strand)(Ee):52,10.28%,无规卷曲(Random coil)(Cc):203,40.12%;Geno3d模建预测,C4H蛋白中β折叠区有57个折叠,折叠区间有24个α螺旋,此外还有14个卷曲结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C4H蛋白包含了一个保守区,即P450 domain。利用SignalP分析得到信号肽存在几率、信号肽锚定几率均为0.498,切割位点位于28和29位氨基酸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4H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ACS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英 裴瑞芳 +3 位作者 王洁 张宁 司怀军 王蒂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lic acid synthetase,ACS)是乙烯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为明确其基因结构为目标,根据已报道的基因序列信息,用马铃薯栽培品种‘甘农薯2号’试管苗作为材料,提取叶片总RNA,设计基... 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lic acid synthetase,ACS)是乙烯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为明确其基因结构为目标,根据已报道的基因序列信息,用马铃薯栽培品种‘甘农薯2号’试管苗作为材料,提取叶片总RNA,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克隆出ACS基因,并对基因及其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CS基因CDS区长1 461bp,编码486个氨基酸,ACS蛋白分子量约为55kU,PI 6.76;具有12个alpha螺旋区域,22个beta片层区,32个转角和23个自由卷曲区;具有39个疏水区和41个亲水区;同源性分析表明ACS基因在高等植物中保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基因克隆 ACC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微微 郭丽婕 +4 位作者 贾慧 曹志艳 高瑞萍 韩建民 董金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5,共6页
以真菌毒素与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并保存的玉米大斑病菌菌株F1-40(A交配型菌株)、01-23(a交配型菌株)为试验材料,利用候选基因法,通过PCR扩增和Genome Walking技术,对A交配型菌株和a交配型菌株的MAT基因进行同源片... 以真菌毒素与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并保存的玉米大斑病菌菌株F1-40(A交配型菌株)、01-23(a交配型菌株)为试验材料,利用候选基因法,通过PCR扩增和Genome Walking技术,对A交配型菌株和a交配型菌株的MAT基因进行同源片段扩增,从而获得基因全长及其侧翼序列,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扩增得到的MAT基因全长进行保守结构域分析,利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数据库的Blast序列比对软件将MAT1基因和MAT2基因的侧翼序列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交配型的玉米大斑病菌中,A交配型的菌株中含有A交配型基因MAT1,a交配型菌株中含有a交配型基因MAT2。2个基因均含有1个内含子,其中MAT1基因编码包括1个完整的MAT-α结合域,该结合域属于MAT alpha1家族。MAT2基因编码包含1个完整的HMG-box结合域,该结合域属于DNA结合蛋白中HMG-box家族的Ⅰ类成员,由3个螺旋结构组成,位于133-202个氨基酸残基之间,整体呈U型,结构比较松散,通过高度序列特异性与DNA的小沟结合,参与DNA的复制、转录、翻译等一系列的过程,从而参与玉米大斑病菌的有性生殖过程。MAT1基因和MAT2基因侧翼序列的相似性高于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交配型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狐及乌苏里貉抑制素α亚基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宇飞 李晓霞 +8 位作者 王士勇 曹新燕 刁云飞 杨镒峰 陈秀敏 赵伟刚 赵蒙 魏海军 许保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91-3400,共10页
试验旨在克隆北极狐及乌苏里貉抑制素α(inhibinα,INHα)亚基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犬科INHα预测mRNA序列(登录号:XM_545660.5)设计1对引物,用RT-PCR技术从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卵巢组织中扩增出INHα亚基基因,... 试验旨在克隆北极狐及乌苏里貉抑制素α(inhibinα,INHα)亚基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犬科INHα预测mRNA序列(登录号:XM_545660.5)设计1对引物,用RT-PCR技术从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卵巢组织中扩增出INHα亚基基因,同时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中,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表明,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INHα亚基基因CDS序列全长为1 107bp,编码369个氨基酸。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INHα亚基基因与犬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与97.6%。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北极狐及乌苏里貉与犬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也说明INHα亚基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对INHα亚基蛋白的高级结构预测发现,由于半胱氨酸间形成的二硫键导致其采用"蝴蝶形"或"开放手"构型,其中α-螺旋形成分子的"手腕"结构,β-折叠形成分子的"手指"结构。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北极狐及乌苏里貉的INHα亚基基因,同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今后研究抑制素在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同步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狐 乌苏里貉 抑制素a(INHa)亚基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猪IFN-ε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姣姣 谢开会 +4 位作者 王伟 闫尊强 杨巧丽 马艳萍 滚双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0,共10页
旨在克隆合作猪干扰素ε(Interferon epsilon,IFN-ε)基因,并对其结构和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合作猪IFN-ε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猪IFN-ε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105310.1)设计引物,PCR扩增及测... 旨在克隆合作猪干扰素ε(Interferon epsilon,IFN-ε)基因,并对其结构和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合作猪IFN-ε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猪IFN-ε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105310.1)设计引物,PCR扩增及测序获得合作猪IFN-ε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合作猪IFN-ε基因编码区长582 bp,编码193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区序列与杜洛克猪、人、小鼠、黑猩猩、狗、瘤牛、蒙古野马、山羊和绵羊的同源性分别为98.4%、77.7%、56.8%、78.2%、76.5%、87.0%、85.5%、85.0%和86.0%;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合作猪与瘤牛、蒙古野马、绵羊、山羊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在合作猪IFN-ε基因CDS上共发现3个碱基突变,均为错义突变。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合作猪IFN-ε蛋白分子式为C 1027 H 1630 N 278 O 290 S 10,理论分子质量为22.83 ku,等电点(pI)为8.43,属于碱性蛋白;平均亲水系数为-0.240,属于亲水蛋白质;IFN-ε蛋白无跨膜结构,存在信号肽序列,属于分泌型蛋白;IFN-ε蛋白只包含1个超家族保守结构域,即IFab结构域。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中α-螺旋、无规则卷曲、β-转角和延伸链所占比例分别为61.66%、30.05%、3.11%和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猪 IFN-ε基因 CDS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头状瘤病毒贵州株L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海 周碧君 +6 位作者 杨忠成 廖梅 王开功 文明 程振涛 王伟 冯旭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34-2843,共10页
为分析牛乳头状瘤病毒贵州株(BPV-GZ01株)L1基因的分子特征,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本试验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及方法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二级... 为分析牛乳头状瘤病毒贵州株(BPV-GZ01株)L1基因的分子特征,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本试验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及方法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二级结构、三级结构、B细胞表位、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L1基因序列全长为1 494bp,编码497个氨基酸;与BPV2、BPV2-SW01、BPV2-AKS01、BPV13、BPV1株相应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1%、99.8%、99.4%、87.6%和82.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99.4%、98.4%、94.4%和91.3%;系统进化树显示,BPV-GZ01株与BPV2-SW01株亲缘关系最近;L1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β-折叠和α-螺旋区域所占比例较大,预测此蛋白可能存在6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无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区域;三级结构呈弯曲状螺旋结构。本研究结果将为贵州省BPV免疫诊断及核酸疫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头状瘤病毒 L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蛋白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葡萄DFR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赖呈纯 黄贤贵 +2 位作者 甘煌灿 潘红 范丽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3-689,共7页
根据葡萄DFR基因CDS序列设计刺葡萄开放阅读框(ORF)特异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其DFR基因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刺葡萄DFR基因ORF序列全长1 014bp,编码337个氨基酸,命名为Vitis davidii dihydrofla... 根据葡萄DFR基因CDS序列设计刺葡萄开放阅读框(ORF)特异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其DFR基因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刺葡萄DFR基因ORF序列全长1 014bp,编码337个氨基酸,命名为Vitis davidii 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 gene(VdDFR),GenBank登录号为KF915803。刺葡萄DFR蛋白预测分子量为37 593.2Da,理论等电点pI为5.81,是一个跨膜亲水蛋白,无典型信号肽,不属于分泌蛋白,并且亚细胞定位主要位于细胞质中(70%);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52.82%),是一种mixed类蛋白;该蛋白有潜在的7个糖基化位点和16个磷酸化位点,具有NAD(P)结合位点,有NAD依赖型的表异构酶/脱氢酶的N端结构域,属于NADB_Rossmann超家族成员。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刺葡萄DFR基因与美丽葡萄、山葡萄和酿酒葡萄的同源性为99%,与圆叶葡萄同源性为98%,与显齿蛇葡萄同源性为94%,进化上比较保守,利用DFR基因编码区碱基序列所建立的系统关系树与真实的植物进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葡萄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 DFR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山羊FGF2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阅 林亚秋 +2 位作者 梅寒 李想 张小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探讨藏山羊FGF21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利用RT-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获得藏山羊FGF21基因序列650 bp,ORF长度为634 bp,编码20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藏山羊FGF21编码蛋白属于不稳定... 为探讨藏山羊FGF21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利用RT-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获得藏山羊FGF21基因序列650 bp,ORF长度为634 bp,编码20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藏山羊FGF21编码蛋白属于不稳定酸性蛋白,分子式为C1 022H1 596N276O296S5,分子质量为22.65 ku。预测该蛋白含有13个磷酸化位点,并与多种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无跨膜结构域,有信号肽结构。在47~164位氨基酸残基存在FGF结构域。亚细胞定位显示,FGF21蛋白大部分位于细胞质内。同源性分析指出山羊FGF21氨基酸序列保守性较高,与Gen Bank中藏羚羊、牛、印度水牛及猪等的同源性在90%~99%。本研究结果为阐明FGF21基因在藏山羊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山羊 FGF21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祝白牦牛Lfcin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裴杰 阎萍 +4 位作者 姬国红 梁春年 郭宪 曾玉峰 包鹏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PCR技术从天祝白牦牛基因组DNA中获得乳铁蛋白素(Lactoferricin,Lfcin)基因序列,将Lfcin基因连接于pGEM-T easy载体进行测序后,与奶牛的Lfcin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对牦牛、奶牛、人、小鼠等物种的Lfcin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和进化树分析.... 利用PCR技术从天祝白牦牛基因组DNA中获得乳铁蛋白素(Lactoferricin,Lfcin)基因序列,将Lfcin基因连接于pGEM-T easy载体进行测序后,与奶牛的Lfcin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对牦牛、奶牛、人、小鼠等物种的Lfcin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含天祝白牦牛乳铁蛋白第二外显子的DNA序列,共778 bp,其中Lfcin基因编码区长75 bp,编码2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获得的牦牛DNA序列与奶牛该序列存在9个碱基的变异,其中Lfcin基因编码区内有1个变异,为同义突变;牦牛和奶牛的Lfcin蛋白质序列完全相同,各物种Lfcin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L fcin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疫苗株NS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兴玉 李金海 +7 位作者 林毅 曹冶 罗丹丹 廖党金 魏甬 李江凌 于吉锋 张先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26,共6页
为进一步开展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NS1蛋白功能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PPV参考株NADL-2(登录号:NC001718)的NS1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PPV疫苗株NS1基因,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pTA2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TA2... 为进一步开展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NS1蛋白功能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PPV参考株NADL-2(登录号:NC001718)的NS1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PPV疫苗株NS1基因,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pTA2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TA2-NS1,并进行测序鉴定。测序结果显示,构建的pTA2-NS1质粒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989bp,共编码662个氨基酸,与GenBank登录的PPV参考株NADL-2、Kresse株的NS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5%和99.65%,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70%和99.70%。上述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含有PPV NS1基因的重组质粒pTA2-NS1。应用DNAStar软件及在线ProtScale、SignalP 4.1、TMHMM、Scansite、PSORTⅡ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NS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S1蛋白分子质量为75.7ku,等电点PI为6.82,是弱酸性蛋白;NS1蛋白不含信号肽序列,无跨膜区,为可溶性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T199、Y309、T338、T512、S631、T635为其潜在磷酸化位点。以上研究为进行PPV NS1蛋白表达,进一步开展NS1蛋白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NS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古树胚性愈伤组织Fe-SOD成员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练从龙 赖钟雄 +2 位作者 卢秉国 林玉玲 冯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了解Fe-SOD在荔枝古树胚性愈伤组织保存中的分子机制,选择荔枝古树"宋荔"花药诱导而来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获得荔枝Fe-SOD的两个转录本和基因组序列,并对该基因组的内含子进行分析。克隆获得... 为了解Fe-SOD在荔枝古树胚性愈伤组织保存中的分子机制,选择荔枝古树"宋荔"花药诱导而来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获得荔枝Fe-SOD的两个转录本和基因组序列,并对该基因组的内含子进行分析。克隆获得长1 285 bp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荔枝Fe-SOD核酸序列,其编码1个含有25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将该序列命名为LcFe-SOD7a。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为稳定的、亲水的、含跨膜结构域的偏酸性蛋白质,定位于微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细胞质,具有多样的磷酸化位点。LcFe-SOD7a基因组序列长2 284 bp,含7个内含子,其中第4个内含子较长,达920 bp。同时还得到其中的1条内含子驻留型可变剪接基因,该可变剪接基因提前终止,仅编码20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将该可变剪接基因命名为LcFe-SOD7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古树 胚性愈伤组织 Fe—SOD 克隆 可变剪接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口疮病毒QD/2015株B2L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智 仲亮 +5 位作者 张静 刘春羽 范俊豪 王海峰 牛云雷 张七斤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3期91-96,共6页
为分析羊口疮病毒(ORFV/QD/2015株)B2L基因的分子特征,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对其B2L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及方法,对扩增所得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细胞抗原表位、三... 为分析羊口疮病毒(ORFV/QD/2015株)B2L基因的分子特征,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对其B2L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及方法,对扩增所得的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细胞抗原表位、三级结构、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ORFV/QD/2015株B2L基因序列长1 137 bp,编码379个氨基酸;该毒株与其他12株羊口疮病毒参考株的B2L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8%~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8%~99.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ORFV/QD/2015株与2015年分离到的ORFV/Shaan Xi/2015/China株亲缘关系最近;B2L基因编码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区域和β-折叠区域所占比例较大,预测此蛋白可能存在7个细胞优势抗原表位,无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区域;三级结构呈弯曲状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B2L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蛋白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双组分调控系统PhoR/PhoB的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燕飞 庞欢瑛 +2 位作者 吴灶和 简纪常 鲁义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22-30,共9页
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在致病菌的生长及毒力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克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HY9901株组氨酸激酶PhoR和反应调控因子PhoB的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ho ... 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在致病菌的生长及毒力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克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HY9901株组氨酸激酶PhoR和反应调控因子PhoB的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ho R(Gen Bank登录号:KJ958404)全长1 299 bp,共编码432个氨基酸;pho B(Gen Bank登录号:KJ863646)全长690 bp,编码229个氨基酸。构建PhoR/PhoB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溶藻弧菌PhoR/PhoB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有较近亲缘关系。利用SWISS-MODEL软件,对PhoR/PhoB中两个相对保守的功能域HATPase_c和REC进行同源建模,发现HATPase_c具有1个ATP结合位点,REC具有4个天冬氨酸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双组分调控系统 PhoR/PhoB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