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脱羧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串联表达及其对GABA产量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秀针 林燕燕 +2 位作者 陈雅静 张文华 谢伟容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4-749,共6页
为构建一株无外源L-谷氨酸(L-Glu)条件下可直接转化葡萄糖生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安全基因工程菌,将植物乳杆菌GABA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B与L-Glu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进行串联表达,导入产谷氨酸... 为构建一株无外源L-谷氨酸(L-Glu)条件下可直接转化葡萄糖生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安全基因工程菌,将植物乳杆菌GABA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B与L-Glu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进行串联表达,导入产谷氨酸菌株谷氨酸棒杆菌SF016中,检测其对L-Glu及GABA产量的影响。经摇瓶发酵40h重组菌SF016-pgg谷氨酸脱羧酶的酶活达0.63mol·min^(-1)·g^(-1),而谷氨酸脱氢酶的酶活达0.131mol·min^(-1)·g^(-1),比原始菌株提高了约2.0倍。重组菌SF016-pgg以葡萄糖为碳源,通过40h发酵罐发酵可积累产生23.12g·L^(-1)的GABA,说明串联表达gadB和gdh基因有效实现重组菌在以葡萄糖为单一碳源、无外源L-Glu存在的培养基中直接发酵生产GABA。该生产方式的成本明显降低,且产品的安全性高,可用于食品、饲料或医药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 谷氨酸脱氢酶 谷氨酸生产菌SF016 基因串联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抗菌肽moricin基因的串联表达与切割产物的活性检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周雍 吴程程 +5 位作者 斯洪强 李丹 吕正兵 盛清 张耀洲 聂作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4-869,共6页
家蚕抗菌肽是蚕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碱性多肽,具有抑制病菌生长和杀伤癌变细胞的作用。以家蚕抗菌肽moricin为研究对象,经密码子优化,设计合成了家蚕抗菌肽moricin基因多拷贝的串联体6×moricin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 家蚕抗菌肽是蚕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碱性多肽,具有抑制病菌生长和杀伤癌变细胞的作用。以家蚕抗菌肽moricin为研究对象,经密码子优化,设计合成了家蚕抗菌肽moricin基因多拷贝的串联体6×moricin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串联表达了融合抗菌肽6×moricin,且表达量较高。进一步通过盐酸羟胺专一性切割串联表达的融合抗菌肽6×moricin,获得相应的抗菌肽单体。体外抑菌试验验证,切割的抗菌肽moricin单体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且抑菌圈大小随抗菌肽单体浓度增加而增加。采用基因串联表达技术有望解决抗菌肽对宿主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为利用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家蚕抗菌肽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抗菌肽 moricin 基因串联表达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tachyplesin Ⅰ)串联基因的构建、表达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海伟 孙兰萍 +2 位作者 王娣 许晖 郭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0-647,共8页
为了实现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具有稳定结构的抗菌肽tachyplesinⅠ,采取了tachyplesinⅠ基因串联表达的方法。实验以高拷贝穿梭表达载体pSBPTQ为表达载体,通过RT-PCR扩增tachyplesinⅠ基因(tac)和采用直接退火的方法合成tachyplesinⅠ... 为了实现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具有稳定结构的抗菌肽tachyplesinⅠ,采取了tachyplesinⅠ基因串联表达的方法。实验以高拷贝穿梭表达载体pSBPTQ为表达载体,通过RT-PCR扩增tachyplesinⅠ基因(tac)和采用直接退火的方法合成tachyplesinⅠ串联基因(2tac)。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SBPTQ-TAC和pSBPTQ-2TAC,转化到枯草杆菌WB800实现高效表达,经2%蔗糖诱导获得表达串联产物(2TAC)和TAC。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后得表达产物2TAC和TAC,2TAC经BrCN水解后,对表达产物抑菌活性分析,观察发酵液上清对大肠杆菌(E.coli K88)和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的抑菌圈和细胞微观形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基因tac和2tac在枯草杆菌中表达成功,表达产物在发酵上清液中的含量分别约为8.25、17.36 mg L 1;表达产物TAC和2TAC对大肠杆菌K88和伤寒沙门氏菌都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2TA C经BrCN水解产物抑菌活力高于T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tachyplesinⅠ 表达载体构建 串联基因表达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抗原表位基因串联构建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雨 吉艺宽 +3 位作者 程艺 向柯宇 张宝石 琚春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0-815,共6页
本试验通过自行设计两段引物,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两段优势抗原表位序列串联,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正确后双酶切连接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受体菌,经IPTG诱导后,... 本试验通过自行设计两段引物,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两段优势抗原表位序列串联,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正确后双酶切连接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受体菌,经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经检测,诱导后的重组蛋白获得表达,重组蛋白大小约为54ku,其中串联蛋白大小约为34ku。该重组蛋白可与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重组蛋白的抗原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B基因 抗原表位 串联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中毒菌多联融合毒素Hc-VT1B-SEA-VT2B-SEB的表达及免疫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宪梅 于师宇 +4 位作者 李兆辉 任洪林 卢士英 任立松 柳增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构建食物中毒菌多联融合毒素基因及重组表达载体,制备抗5种毒素的血清抗体。方法采用一定的linker序列(G-P-G-P-G)将克隆的3种食物中毒菌的5个毒素基因片段进行串联,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的NcoI和XhoI位点之间,构建五联... 目的构建食物中毒菌多联融合毒素基因及重组表达载体,制备抗5种毒素的血清抗体。方法采用一定的linker序列(G-P-G-P-G)将克隆的3种食物中毒菌的5个毒素基因片段进行串联,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的NcoI和XhoI位点之间,构建五联融合毒素基因及重组表达载体,表达产物经切胶回收初步纯化后免疫獭兔,制备抗血清,利用ELISA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抗体和5种毒素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构建了重组融合毒素(命名为F5)Hc-VT1B-SEA-VT2B-SEB基因和重组表达载体F5-22b,且在表达宿主菌E.coliBL21中得到有效表达(9.90%),基因序列全长2937bp,编码成熟蛋白979个氨基酸,融合蛋白分子量112.369ku,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GenBank)100%同源。表达产物经初步纯化后免疫獭兔获得抗五种毒素的血清抗体,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毒素基因,获得了抗五种毒素的血清抗体,本实验结果为下一步建立食品广谱、快速免疫学检测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菌 融合毒素 基因串联表达 抗体 免疫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半胱氨酸合成途径强化对谷胱甘肽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万俊仙 张静 +1 位作者 吴辉 李志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5,共5页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细胞中广泛存在的活性巯基短肽,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功能而得到广泛关注。通过在Escherichia coli MG1655中过表达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GDH)和丝氨酸酰基转移酶(SAT),并与来源于Actinobacillus succi...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细胞中广泛存在的活性巯基短肽,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功能而得到广泛关注。通过在Escherichia coli MG1655中过表达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GDH)和丝氨酸酰基转移酶(SAT),并与来源于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的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GshF串联表达,成功构建了半胱氨酸合成途径强化的重组菌株。摇瓶发酵结果显示,在含有5g/L葡萄糖的LB培养基中,重组菌株的生长相对于原始菌降低,但其GSH的产量达到了0.97mmol/L,为原始菌的1.56倍,表明通过增加GSH合成前体半胱氨酸的供应可以显著提高GSH的生物合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半胱氨酸 基因串联表达 摇瓶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