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FV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与基因Ⅰ型、Ⅱ型高毒力毒株的致病力试验数据比较
1
作者 戈胜强 左媛媛 +5 位作者 常星 巩明霞 刘春菊 于小静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8期72-77,共6页
非洲猪瘟病毒(ASFV)按其毒力分为高毒力、中毒力和低毒力三类。我国现有两类高毒力毒株,分别为2018年传入的基因II型毒株和2021年出现的基因Ⅲ型重组毒株。2023年越南和俄罗斯均发现了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且其全基因组序列与中国分离... 非洲猪瘟病毒(ASFV)按其毒力分为高毒力、中毒力和低毒力三类。我国现有两类高毒力毒株,分别为2018年传入的基因II型毒株和2021年出现的基因Ⅲ型重组毒株。2023年越南和俄罗斯均发现了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且其全基因组序列与中国分离株高度相似。为研究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的毒力水平,汇总了中国、越南和俄罗斯开展的重组病毒动物试验数据,并与基因Ⅰ型、Ⅱ型高毒力毒株进行致病力比较。结果显示同等攻毒剂量下,重组病毒导致的死亡起始或终止时间更早,提示其毒力可能更强。本文为非洲猪瘟相关研究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 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基因Ⅰ型毒株检测和防控策略构思
2
作者 李颂潮 刘文 +1 位作者 江飙 苏伟桐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3期111-114,共4页
非洲猪瘟基因Ⅰ型毒株与基因Ⅱ型毒株感染猪只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养殖场除了做好日常生物安全外,检测方案也需要根据病毒特点进行调整,确保能尽早发现场内存在的风险。合理的检测和防控方案,对非洲猪瘟临床防控至关重要。该文就... 非洲猪瘟基因Ⅰ型毒株与基因Ⅱ型毒株感染猪只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养殖场除了做好日常生物安全外,检测方案也需要根据病毒特点进行调整,确保能尽早发现场内存在的风险。合理的检测和防控方案,对非洲猪瘟临床防控至关重要。该文就基因Ⅰ型毒株的特点,浅谈一下临床检测策略的一些构思,以期为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基因 防控 检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疱疹病毒Ⅰ型gIgE基因缺失毒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晶晶 孙慧敏 +1 位作者 宋家升 鲍恩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1,共7页
[目的]为了开发一种能够预防感染、阻止潜伏期建立的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弱毒疫苗,利用同源重组以及CRISPR/Cas9技术将FHV-1的gIgE基因替换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方法]构建针对gIgE基因的3条sgRNA及表达Cas9蛋白的质粒,将含有sg... [目的]为了开发一种能够预防感染、阻止潜伏期建立的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弱毒疫苗,利用同源重组以及CRISPR/Cas9技术将FHV-1的gIgE基因替换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方法]构建针对gIgE基因的3条sgRNA及表达Cas9蛋白的质粒,将含有sgRNA及Cas9蛋白的质粒与含有RFP的转移载体共转染到猫肾细胞(F81),通过噬斑纯化以及有限稀释方法进行病毒纯化,以重组病毒感染F81细胞连续10代验证其遗传稳定性,通过测定重组病毒以及亲本病毒H07的病毒滴度、一步生长曲线以及判断噬斑大小评价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成功构建了FHV-1 gIgE基因缺失毒株并将其命名为FHV-ΔgIgE-RFP;提取重组病毒DNA,通过PCR验证gIgE基因无目的条带,表明重组病毒纯化成功,再通过PCR验证RFP基因有目的条带,表明重组病毒成功插入外源基因。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与亲本病毒相比重组病毒的病毒滴度下降了90%;在F 1—F 10连续传代过程中RFP荧光表达且无减弱现象,表明重组病毒可稳定表达外源基因;测定FHV-ΔgIgE-RFP以及H07的生长曲线,重组病毒的生长趋势与亲本病毒大致相同,表明插入外源基因并不会改变病毒本身的生长特性;噬斑观察及染色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细胞前、后期,重组病毒的噬斑都小于亲本病毒,表明缺失gIgE基因后病毒毒力下降。[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FHV-1 gIgE基因缺失致弱毒株,为开发疱疹病毒弱毒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疱疹病(FHV-1) 致弱 重组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I型副粘病毒广西分离株F基因序列及毒力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韦平 刘禄 +3 位作者 韦天超 左天荣 李康然 甘甲忠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06,131,共4页
对源于鸡、鹅、鸽的 9株APMV_1广西分离株及我国常用的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的F基因N_端前段进行了RT_PCR扩增 ,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用基因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分析并与已发表的其它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广西... 对源于鸡、鹅、鸽的 9株APMV_1广西分离株及我国常用的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的F基因N_端前段进行了RT_PCR扩增 ,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用基因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分析并与已发表的其它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广西分离株在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均符合强毒株的特征 ;根据F基因绘制的系谱树来看 ,广西鸡和鹅分离株都归属于基因型VII,证实近年来广西流行的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同 ;并发现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也属于基因型VII。研究还对分离株进行了常规的毒力和致病性测定试验 ,并与根据F基因序列特征判定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发现其中一株鸽源和两株鹅源分离株根据常规方法判定的结果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性不相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 广西分离 F基因序列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疫苗候选株的构建
5
作者 周洁 孙慧敏 +5 位作者 董嘉文 李林林 张俊勤 黄允真 汪招雄 孙敏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2年第6期10-14,共5页
新城疫是我国必须控制和净化的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是防控疾病的重要手段。为获得抗原性匹配的疫苗株,以新城疫LaSota疫苗株为骨架,替换当前流行的基因Ⅶ型毒株GM株的主要抗原性相关基因F(Fusion)和HN(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拯... 新城疫是我国必须控制和净化的传染病之一,疫苗免疫是防控疾病的重要手段。为获得抗原性匹配的疫苗株,以新城疫LaSota疫苗株为骨架,替换当前流行的基因Ⅶ型毒株GM株的主要抗原性相关基因F(Fusion)和HN(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La-mGM。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重组毒株的MDT为160 h,ICPI为0,EID_(50)为10^(-8.4)/0.2 mL。将rLa-mGM株繁殖后以10^(8.0) EID_(50)制备灭活疫苗,与商品化LaSota疫苗各免疫10只25日龄SPF鸡,0.2 mL/只。免疫后14天,其血清平均HI效价为7.6log2,商品化LaSota疫苗免疫鸡的血清平均HI效价为7.4log2。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免疫原性良好,可作为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基因 LaSota疫苗 重组 HI效价 疫苗候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基因Ⅰ型非洲猪瘟病毒流行与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戈胜强 屈海龙 +6 位作者 路皓东 韩乃君 胡永新 左媛媛 张潇月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12期70-76,共7页
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国内样品中发现基因Ⅰ型非洲猪瘟病毒,提示当前临床中实际流行的病毒种群更加复杂。基因Ⅰ型毒株从1957年传入葡萄牙后,研究人员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多年来,国外对基因Ⅰ型毒株的流行分布情... 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国内样品中发现基因Ⅰ型非洲猪瘟病毒,提示当前临床中实际流行的病毒种群更加复杂。基因Ⅰ型毒株从1957年传入葡萄牙后,研究人员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多年来,国外对基因Ⅰ型毒株的流行分布情况特别是弱毒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分析讨论。为此,作者就基因Ⅰ型非洲猪瘟病毒流行与疫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基因 流行分布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乙型脑炎病毒基因Ⅰ型弱毒株免疫小鼠后诱导INF-γ的能力
7
作者 王侨 柴春霞 +7 位作者 冯瑶 曹钰莹 邓李霜 曹三杰 黄小波 文翼平 赵勤 伍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评估基因Ⅰ型猪乙型脑炎病毒弱毒株(SCYA201201株)作为候选疫苗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能力。【方法】将基因Ⅰ型猪乙型脑炎弱毒株(SCYA201201株F122代次)腹腔免疫小鼠后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早期的INF-γ水平,之后测定INF-... 【目的】评估基因Ⅰ型猪乙型脑炎病毒弱毒株(SCYA201201株)作为候选疫苗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能力。【方法】将基因Ⅰ型猪乙型脑炎弱毒株(SCYA201201株F122代次)腹腔免疫小鼠后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早期的INF-γ水平,之后测定INF-γ在小鼠体内的持续时间。【结果】结果显示:猪乙型脑炎SCYA201201弱毒株(F122代次)经腹腔免疫小鼠后,小鼠血清中的INF-γ在免疫后6 h就可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且INF-γ在血清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均可持续14 d以上。【结论】猪乙型脑炎SCYA201201弱毒株(F122代次)免疫小鼠后能够在早期诱发INF-γ产生,并且能够维持14 d以上,有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脑炎病 INF-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株猪圆环病毒Ⅱ型流行毒株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8
作者 秦春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7-217,共1页
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严业师、黄伟坚和屈素洁等科研工作者参考GenBank发表的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us2.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反向PCR技术扩增出9株PCV2流行株的全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发现9株... 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严业师、黄伟坚和屈素洁等科研工作者参考GenBank发表的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us2.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反向PCR技术扩增出9株PCV2流行株的全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发现9株PCV2的基因组全长为1768bp或1767bp,同源性比较发现.这9株PCV2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6%~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 基因组克隆 序列分析 流行 GENBANK PCV2 动物科技学院 基因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Ⅰ型副黏病毒病弱毒疫苗株的培育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瑜 施少华 +5 位作者 傅光华 程龙飞 陈红梅 林芳 林建生 万春和 《福建畜牧兽医》 2009年第1期12-12,共1页
以与报道的鹅源Ⅰ型副黏病毒和鸭源Ⅰ型副黏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而与鸡新城疫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低的鸭源Ⅰ型副黏病毒强毒株,通过紫外线照射和番鸭胚、SPF鸡胚及其成纤维细胞传接数十代后,经IVPI、ICPI测定和F基因序列分析为弱毒。
关键词 副黏病 疫苗 鸭源 序列同源性 培育 基因序列分析 基因 紫外线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疱疹病毒型g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和特性研究
10
作者 阎高峰 李健强 张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牛疱疹病 gE基因缺失 重组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广西狂犬病病毒流行株的基因组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覃晴 梁星雪 +4 位作者 曹晗 韦显凯 梁晶晶 李晓宁 罗廷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5-651,共7页
【目的】揭示广西狂犬病病毒(RABV)的流行变异规律及进化特征,为广西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8年从患狂犬病家犬脑组织分离获得的2株RABV野毒株(GXYZ2018和GXSL2018)进行全基因组扩增与测序,测序结果采用Seq Man进行拼接... 【目的】揭示广西狂犬病病毒(RABV)的流行变异规律及进化特征,为广西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8年从患狂犬病家犬脑组织分离获得的2株RABV野毒株(GXYZ2018和GXSL2018)进行全基因组扩增与测序,测序结果采用Seq Man进行拼接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与近20年来的RABV广西流行株进行系统地遗传变异分析。【结果】GXSL2018株和GXYZ2018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长度均为11923 bp,不同RABV广西流行株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7.1%~99.4%,而2株毒株间的同源性为99.1%;与其他RABV广西流行株相比,GXSL2018株和GXYZ2018株的3’-UTR为69 bp,且在第20位缺失一个核苷酸。基于N基因和G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构建的遗传进化树均显示GXSL2018株和GXYZ2018株同属于Group Ⅱ型毒株,且2株毒株N蛋白上的B细胞表面抗原表位(第358~367位氨基酸残基)、Th细胞表位(第404~418位氨基酸残基)和RNA结合域(第298~352位氨基酸残基),以及G蛋白上与病毒毒力密切关联的第333、336、339和357位氨基酸残基及中和抗体相关表位和受体结合位点均高度保守。【结论】GXYZ2018株和GXSL2018株同属于Group Ⅱ型毒株,与近20年来的RABV广西流行株高度相似,病毒蛋白主要功能区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尚未发生变异,全基因组遗传特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RABV) 基因 遗传稳定性 Gro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