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色离褶伞基内菌丝生长规律及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 李玉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19,共2页
烟色离褶伞基内菌丝自接种点向PDA培养基内延伸的生长距离最长为1.5cm,但足以布满18mm×180mmPDA斜面试管基内各个角落。基内菌丝继代转接的原种菌丝较气生菌丝继代转接的原种生长快、菌丝茁壮,但在产量上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基内... 烟色离褶伞基内菌丝自接种点向PDA培养基内延伸的生长距离最长为1.5cm,但足以布满18mm×180mmPDA斜面试管基内各个角落。基内菌丝继代转接的原种菌丝较气生菌丝继代转接的原种生长快、菌丝茁壮,但在产量上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基内菌丝生长规律的观察,发现了食用菌母种再生千倍转接技术,使其扩展应用到食用菌生产中,为进一步改进食用菌生产程序、缩短生产时间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色离褶伞 基内菌丝 母种再生 气生菌丝 千倍转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级种的基内菌丝提纯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晓华 《食用菌》 2010年第2期26-26,共1页
在菌种制作过程中,经常遇到一级种污染问题,这些污染主要有细菌污染和霉菌污染。对于霉菌污染很容易看出而排除。而对于有螳菌种污染了细菌后如果不及时检查挑出,当食用菌菌丝盖过细菌菌落后,
关键词 细菌污染 提纯方法 基内菌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菌丝体的形态与银耳母种制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炳炽 朱岭仁 张卫东 《中国食用菌》 1995年第1期17-19,共3页
用孢子分离、基内分离的方法获得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节孢子和原基。而银耳次生菌丝还以白毛团、白色谷粒、基内菌丝和绒毛的形态存在。银耳菌丝体的形态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基内菌丝、菌龄短的原基组织和绒毛... 用孢子分离、基内分离的方法获得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节孢子和原基。而银耳次生菌丝还以白毛团、白色谷粒、基内菌丝和绒毛的形态存在。银耳菌丝体的形态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基内菌丝、菌龄短的原基组织和绒毛都能与伴生菌混合培养,配制成银耳母种。其中三种形态与伴生菌配制母种未见报导。只要正确辩识银耳菌丝体的不同形态和菌龄,掌握适宜的条件和技术,不仅简化了银耳的分离方法,而且提高了制作母种的成功率,用来生产优质原种和釉培种,经过袋栽和瓶栽获得了高产银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次生菌丝 基内菌丝 绒毛 伴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菌种复壮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发川 柯斌榕 吴小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1期2037-2041,共5页
以从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污染菌包中分离得到的3个秀珍菇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挑取尖端菌丝、基内菌丝及气生菌丝3种方法进行复壮处理,共获得处理菌株8个。以出发菌株为对照,比较处理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生物量... 以从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污染菌包中分离得到的3个秀珍菇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挑取尖端菌丝、基内菌丝及气生菌丝3种方法进行复壮处理,共获得处理菌株8个。以出发菌株为对照,比较处理菌株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生物量,并通过出菇实验以及dsRNA检测,对不同复壮方法的复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尖端菌丝和基内菌丝挑取法能显著提高出发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可以缩短出菇周期并提高出菇产量;而气生菌丝挑取法则不能对出发菌株进行复壮,其菌丝生物量和出菇产量反而比出发菌株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尖端菌丝 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 复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炳炽 《中国食用菌》 1994年第3期22-23,共2页
用单孢分离、基本分离和组织分离获得银耳菌,银耳菌的纯培养与伴生菌长在一起成为银耳母种。在三种方法中,以单孢分离获得的银耳原基、基内菌丝与伴生菌配制的母种质量好,成功率亦高。基内分离纯培养的方法不如单孢分离的方法好,基... 用单孢分离、基本分离和组织分离获得银耳菌,银耳菌的纯培养与伴生菌长在一起成为银耳母种。在三种方法中,以单孢分离获得的银耳原基、基内菌丝与伴生菌配制的母种质量好,成功率亦高。基内分离纯培养的方法不如单孢分离的方法好,基内分离银耳菌丝和伴生菌的混合物,得到的母种质量不稳定。组织分离的方法不能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单孢分离 银耳原 基内菌丝 母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