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氧基二甲醚反应动力学及聚合度影响机理探究
1
作者 周子杰 杨亚晶 +3 位作者 崔旺 魏衍举 刘贺 刘圣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133,共12页
为揭示不同聚合度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各组分反应活性随聚合度变化的规律及动力学机理,构建了适用于广泛工况的反应路径框架,对比分析了PODE多组分反应动力学行为。基于二甲氧基甲烷(PODE_(1))的反应机理,构建了PODE_(2)、PODE_(3)... 为揭示不同聚合度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各组分反应活性随聚合度变化的规律及动力学机理,构建了适用于广泛工况的反应路径框架,对比分析了PODE多组分反应动力学行为。基于二甲氧基甲烷(PODE_(1))的反应机理,构建了PODE_(2)、PODE_(3)的反应机理,并对该反应机理进行了验证。根据各基元反应的反应动力学作用,提出PODE反应路径统一框架,阐明了PODE反应活性的3个来源通道:伯碳脱氢后通过两次加氧发生的典型链分支反应,部分氢过氧燃料自由基分解为羰基氢过氧化物的链分支反应,仲碳脱氢分解为低聚合度燃料自由基后发生的链分支反应。PODE在第一阶段点火延迟时间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PODE_(2)、PODE_(3)的反应动力学机理能够预测实验测量的点火延迟时间,可以对PODE的反应动力学行为作出解释。通道1和通道2是所有PODE分子所共有的链分支反应通道,而通道3是高聚合度PODE所特有的反应路径,是重要的反应活性贡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二甲醚 反应动力学 聚合度 基元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XRD的碱激发胶凝材料分子动力学模拟
2
作者 王晴 李赫维 +2 位作者 丁兆洋 张强 赵明宇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3-490,共8页
提出了一种碱激发胶凝材料分子模型搭建方法,采用Rietveld精修和内标法定量X射线衍射技术(QXRD)分析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晶相成分,并与X射线荧光分析(XRF)结果对照分析了非晶相化学成分,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峰法得到碱激发胶凝材料非晶... 提出了一种碱激发胶凝材料分子模型搭建方法,采用Rietveld精修和内标法定量X射线衍射技术(QXRD)分析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晶相成分,并与X射线荧光分析(XRF)结果对照分析了非晶相化学成分,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峰法得到碱激发胶凝材料非晶相的近程有序结构,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搭建了水化硅铝酸钠(N‑A‑S‑H)和水化硅铝酸钙(C‑A‑S‑H)的结构,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径向分布函数和体积模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A‑S‑H凝胶的近程有序结构与方钠石接近;C‑A‑S‑H凝胶的近程有序结构与水化钙铝黄长石接近.通过径向分布函数与体积模量验证了搭建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的模型搭建方法基于真实样品的XRD测试结果,与单一采用软件模拟的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真实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胶凝材料 反应产物 X射线衍射 RIETVELD精修 XRD分峰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缺陷C-S-H凝胶相热稳定性的反应分子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孙明 汤庆印 +2 位作者 郭浩然 王攀 袁雄洲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46-2059,共14页
在高温条件下,C-S-H凝胶中缺陷和受限水的存在显著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本研究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Ⅰ型缺陷C-S-H凝胶在高温环境下的分子结构特征和反应性。研究发现:温度和Ca/Si比升高导致水分子流动性增强,加速其渗入层状结... 在高温条件下,C-S-H凝胶中缺陷和受限水的存在显著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本研究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Ⅰ型缺陷C-S-H凝胶在高温环境下的分子结构特征和反应性。研究发现:温度和Ca/Si比升高导致水分子流动性增强,加速其渗入层状结构,降低结构有序性和连通性,引起Q^(1)和Q^(0)增加,削弱C-S-H凝胶的热稳定性;Ⅰ型缺陷使C-S-H凝胶沿层间方向膨胀,且随温度和Ca/Si比升高,膨胀率增大;在高温、高Ca/Si比条件下,水分子反应性增强,促进水解反应和羟基形成,Ⅰ型缺陷快速扩展,显著影响凝胶结构稳定性。本研究成果可为改善混凝土在火灾等极端环境下的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H凝胶 高温环境 Ⅰ型缺陷 钙硅比 分子动力学模拟 反应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链甲烷氧化偶联界面反应路径和晶格氧传递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婉莹 陈良勇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0-830,共11页
本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计算八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载氧体CL-OCM反应性能,并对性能最优的Mn_(2)O_(3)开展反应时间和颗粒尺寸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C_(2)H_(4)选择性;C/O=1是Mn_(2)O_(3)的理想尺寸。基... 本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计算八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载氧体CL-OCM反应性能,并对性能最优的Mn_(2)O_(3)开展反应时间和颗粒尺寸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C_(2)H_(4)选择性;C/O=1是Mn_(2)O_(3)的理想尺寸。基于以上结果分析了Mn_(2)O_(3)CL-OCM界面反应路径和晶格氧传递问题,以揭示反应机理。CH_(3)^(*)气相二聚化生成C_(2)H6的是CL-OCM最主要的碳偶联路径。除此之外,还存在两条碳偶联路径,均由CH2^(*)引发。CH_(3)^(*)与OH^(*)表面结合生成甲醇是CL-OCM副反应的先决步骤,抑制甲醇生成是提高CL-OCM反应C_(2)选择性的关键。晶格氧存在转化,表面晶格氧是甲烷活化的活性氧。晶格氧数量差异及体相晶格氧迁移阻力差异是导致CH_(4)转化率和C_(2)选择性不同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CL-OCM催化剂-载氧体的机理探究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甲烷氧化偶联 催化剂-载氧体 分子动力学模拟 界面反应 晶格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负载的泡沫独石上甲烷部分氧化的基元反应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丁石 阳宜洋 +3 位作者 王琦 胡蓉蓉 王德峥 程易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0-235,共6页
Rh负载的泡沫独石催化剂上进行的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反应,能够在自热、毫秒级接触的条件下达到接近平衡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采用CH4在Rh催化剂上发生部分氧化反应的基元反应动力学网络结合平推流模型,进行了一维的反应流模拟,揭示了毫秒级... Rh负载的泡沫独石催化剂上进行的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反应,能够在自热、毫秒级接触的条件下达到接近平衡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采用CH4在Rh催化剂上发生部分氧化反应的基元反应动力学网络结合平推流模型,进行了一维的反应流模拟,揭示了毫秒级催化反应的反应历程。CH4/O2摩尔比在1.7~2.3,外界温度550~800℃的范围内,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模拟不仅给出了催化剂床层内气相和表面物种的变化情况,还揭示了催化剂有效内表面积和甲烷吸附能力对反应的影响,发现一定程度下有效内表面积的增加和甲烷吸附能力的增强,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 合成气 Rh催化剂 基元反应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DP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
6
作者 黄保生 杨武 +1 位作者 易勇 毕鹏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0,共7页
构建了硅掺杂辉光放电聚合物(Si-GDP)模型,采用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模拟(ReaxFF MD)探讨了硅含量、碳氢比及密度对其杂化碳键合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增加,聚合物中sp^(3)C含量增加,趋向于形成一个大分子,同时小分... 构建了硅掺杂辉光放电聚合物(Si-GDP)模型,采用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模拟(ReaxFF MD)探讨了硅含量、碳氢比及密度对其杂化碳键合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增加,聚合物中sp^(3)C含量增加,趋向于形成一个大分子,同时小分子种类和数目减少,促进了碳硅原子成键并抑制端基CH_(3)生成,进而提高材料力学性能;随着氢含量的增加,sp^(3)C和端基CH_(3)比例增加,生成的端基CH_(3)降低了分子间交联程度,进而降低了材料力学性能,而分子基团数目变化不明显;随着密度的提升,聚合物中sp^(2)C比例提升明显,sp^(3)C比例有少量提升,分子基团数目变化不大,密度主要通过提升sp^(2)C比例提升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结果为评估和理解硅掺杂辉光放电聚合物的结构和力学性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 辉光放电聚合物 力学性能 硅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元反应动力学观点的CO/H_2/N_2燃气高温低氧燃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先珍 栗工 +3 位作者 战洪仁 寇丽萍 王立鹏 高泰荫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5,共6页
应用FLUENT软件,采用k-ε模型对CO/H2/N2的湍流高温低氧燃烧进行模拟,得到不同空气预热温度下温度场、流场、组分分布特性及变化规律。针对模拟结果,从自由基基元反应动力学理论出发,采用详细的化学反应模型,结合Kintecus化学计算软件... 应用FLUENT软件,采用k-ε模型对CO/H2/N2的湍流高温低氧燃烧进行模拟,得到不同空气预热温度下温度场、流场、组分分布特性及变化规律。针对模拟结果,从自由基基元反应动力学理论出发,采用详细的化学反应模型,结合Kintecus化学计算软件进行煤气高温低氧燃烧的数值模拟,得出火焰温度、各种自由基浓度、NOx浓度等变化规律。结合两方面分析结果找出变化规律,为实际燃烧中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低氧燃烧 基元反应动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自燃中的各种基元反应及相互关系:煤氧化动力学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113
8
作者 王德明 辛海会 +2 位作者 戚绪尧 窦国兰 仲晓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67-1674,共8页
针对煤结构及其反应的复杂性,在综合分析煤中活性基团种类、结构形式及其在反应中转化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煤自燃中的活性结构单元,采用前线轨道理论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活性位点上的电子转移及其完整反应路径、活化能及放热量,建立了... 针对煤结构及其反应的复杂性,在综合分析煤中活性基团种类、结构形式及其在反应中转化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煤自燃中的活性结构单元,采用前线轨道理论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活性位点上的电子转移及其完整反应路径、活化能及放热量,建立了煤自燃过程中的13个基元反应及其反应顺序和继发性关系,揭示了以氧气引发的持续将煤中原生结构转化为碳自由基并释放气体产物的低活化能链式循环的煤氧化动力学过程,提出了煤氧化动力学理论,阐明了煤自燃产热产物的反应机理,该理论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和煤自燃高效化学阻化技术研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前线轨道 量子化学 基元反应 氧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尺度的复杂反应体系动力学模拟(Ⅰ) 原料分子的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17
9
作者 马法书 袁志涛 翁惠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39-1545,共7页
以DCC I工艺的工业常规分析数据为基础 ,采用MonteCarlo模拟和结构导向集总相结合的方法在分子尺度上对复杂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进行研究 .主要介绍了如何将原料转化为 10 0 0个分子 ,每个分子又以 19个特征表示的原料分子的MonteCarlo模... 以DCC I工艺的工业常规分析数据为基础 ,采用MonteCarlo模拟和结构导向集总相结合的方法在分子尺度上对复杂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进行研究 .主要介绍了如何将原料转化为 10 0 0个分子 ,每个分子又以 19个特征表示的原料分子的MonteCarlo模拟 .结果表明生成的分子能很好地反映原料的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 复杂反应体系 分子尺度 MONTE CARLO模拟 原料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棉一级自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宁斌科 刘蓉 +2 位作者 杨正权 胡荣祖 俞庆森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62-165,共4页
提出了计算硝化棉(NC) 一级自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方法。根据热重(TG) 曲线分析结果,建立了描述NC失重50 % 前、后随时间变化的一级自催化反应微分动力学方程和一级反应微分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 硝化棉 自催化反应 动力学参数 数值模拟 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油品氧化脱硫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存 王洪娟 +1 位作者 刘涛 刘晓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1-614,共4页
在H2O2/WO3/ZrO2氧化体系中对以甲苯为溶剂、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含硫化合物的模拟油品(硫的质量分数为1 540×10-6)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加入量、催化剂用量对DBT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 在H2O2/WO3/ZrO2氧化体系中对以甲苯为溶剂、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含硫化合物的模拟油品(硫的质量分数为1 540×10-6)进行了氧化脱硫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加入量、催化剂用量对DBT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0 min,氧化剂加入量油/H2O2的体积比为20∶1和催化剂用量0.02 g/mL的适宜氧化脱硫条件下,96%以上的DBT氧化为容易分离脱除的二苯并噻吩砜(DBTOs);同时研究了DBT氧化反应动力学,得知DBT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55.37 kJ/mol,指前因子A为3.35×107 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油品 二苯并噻吩 固体超强酸 氧化脱硫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污染组分H_2O和CO_2对乙烯燃烧性能的影响(Ⅱ)——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8
12
作者 邵菊香 谈宁馨 +1 位作者 刘伟雄 李象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0-276,共7页
超燃冲压发动机在高空工作时,以高温高速纯净空气作氧化剂使燃料燃烧.但在地面实验中,高温空气往往通过燃烧加热方式获得,会使空气中含有H2O和CO2等污染组分.本文用活塞流反应器进行动力学模拟,研究在不同初温、压强和燃气比的条件下,H2... 超燃冲压发动机在高空工作时,以高温高速纯净空气作氧化剂使燃料燃烧.但在地面实验中,高温空气往往通过燃烧加热方式获得,会使空气中含有H2O和CO2等污染组分.本文用活塞流反应器进行动力学模拟,研究在不同初温、压强和燃气比的条件下,H2O和CO2污染组分对乙烯燃烧的温度、压强和点火延迟时间等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乙烯在含有H2O/CO2污染物的空气中燃烧,相比纯净的空气而言,H2O对乙烯的点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CO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空气中含H2O和CO2污染物使乙烯燃烧的平衡温度和压强降低,在污染物浓度相同时,CO2引起的下降幅度比H2O的大.模拟结果能较好地解释现有的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拟 活塞流反应 乙烯燃烧 污染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热谱曲线法(Ⅱ)──不可逆连串-级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元勤 胡启山 +1 位作者 曾宪诚 田安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63-465,共3页
研究连串反应的动力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献[1,2]建立了两种连串一级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法.我们在前文[1]的基础上,建立了模拟热谱曲线法.该法可以直接从热导式量热计的热谱曲线上解析出连串一级反应中两步反应的速率常数.应用... 研究连串反应的动力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献[1,2]建立了两种连串一级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法.我们在前文[1]的基础上,建立了模拟热谱曲线法.该法可以直接从热导式量热计的热谱曲线上解析出连串一级反应中两步反应的速率常数.应用该法测定了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丁二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模拟热谱曲线法 一级反应 连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化气还原NO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春元 罗永浩 +2 位作者 张睿智 殷仁豪 段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124,共5页
采用生物质燃料再燃方式既能减少NOx排放,又能减少CO2、SOx排放,因此生物质燃料再燃是具有优势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成为再燃技术研究的新方向。生物质气化再燃相比较直接再燃,气化后再燃不会破坏锅炉的灰成分,同时锅炉受热面的积... 采用生物质燃料再燃方式既能减少NOx排放,又能减少CO2、SOx排放,因此生物质燃料再燃是具有优势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成为再燃技术研究的新方向。生物质气化再燃相比较直接再燃,气化后再燃不会破坏锅炉的灰成分,同时锅炉受热面的积灰、结渣、腐蚀等问题也可以避免,尤其适合难以直接燃烧的生物质。生物质气化气还原NO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再燃过程,优化再燃效果。提出1套详细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并对稻杆气化气的再燃进行模拟与分析,针对温度、当量比这2个重要再燃参数,得出稻杆气化气再燃的最佳当量比为 f = 1.1~1.5,最佳温度范围在1 300 K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气 再燃 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反应活性指标与基元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关系及链烷烃热裂解过程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立国 倪力军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51-657,共7页
本文采用广义休克尔法(EHMO)与全略微分重叠法(CNDO/2)计算了链烷烃及其自由基的反应活性指标.通过分析已知的基元反应动力学参数与这些指标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预测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方法.对链烷烃热裂解速度常数的预测,证明该法是可靠... 本文采用广义休克尔法(EHMO)与全略微分重叠法(CNDO/2)计算了链烷烃及其自由基的反应活性指标.通过分析已知的基元反应动力学参数与这些指标间的关系,提出一种预测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方法.对链烷烃热裂解速度常数的预测,证明该法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推流反应器(PFR)模型及拟稳态假设描述C_4^-烃类热裂解过程,模拟了c_4^-单一烃及混合烃的热裂解过程.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总包反应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证明所建模型是正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 基元反应 反应模拟 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尺度的复杂反应体系动力学模拟(Ⅱ) DCC-Ⅰ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法书 袁志涛 翁惠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46-1551,共6页
以MonteCarlo模拟和结构导向集总相结合的方法对复杂反应体系DCC Ⅰ系统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模拟 ,建立了包括 75条反应规则的DCC Ⅰ的反应网络 .模拟结果表明各种产物的产率随反应深度的变化趋势是合理的 ,主要产物丙烯和汽油在最佳反... 以MonteCarlo模拟和结构导向集总相结合的方法对复杂反应体系DCC Ⅰ系统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模拟 ,建立了包括 75条反应规则的DCC Ⅰ的反应网络 .模拟结果表明各种产物的产率随反应深度的变化趋势是合理的 ,主要产物丙烯和汽油在最佳反应深度时的产率和产品性质能够很好地和标定数据拟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网络 MONTE CARLO模拟 催化裂解 复杂反应体系 反应动力学 分子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方程控制表面反应的模拟模型和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文霞 蔡梅超 +1 位作者 田凤惠 王泽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852-1856,共5页
提出了动力学方程控制表面反应的模拟模型和方法 .该模型从最基本的质量作用定律出发 ,获得表面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而表面反应通过格子模拟反应器进行 .通过表面催化样板反应“CO表面催化氧化”检验了该模拟模型和方法 ,与实验结果吻合 ... 提出了动力学方程控制表面反应的模拟模型和方法 .该模型从最基本的质量作用定律出发 ,获得表面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而表面反应通过格子模拟反应器进行 .通过表面催化样板反应“CO表面催化氧化”检验了该模拟模型和方法 ,与实验结果吻合 .该模型可在其它复杂的表面催化反应体系中推广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方程 表面反应 动力学模拟 Monte-Carlo 催化反应 CO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估算 被引量:3
18
作者 詹晓力 罗正鸿 +1 位作者 陈丰秋 阳永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11-1514,共4页
提出并采用基于 Monte Carlo模拟与动力学实验相结合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估算方法 ,由基元反应确定 Monte Carlo模拟具体做法 ,将 Monte Carlo模拟结果与动力学实验结果相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自动调整和优化动力学参数 ,从而无需事先确... 提出并采用基于 Monte Carlo模拟与动力学实验相结合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估算方法 ,由基元反应确定 Monte Carlo模拟具体做法 ,将 Monte Carlo模拟结果与动力学实验结果相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自动调整和优化动力学参数 ,从而无需事先确定动力学方程即可有效估算各种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值 .采用该方法估算了丙烯氨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 ,并对估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CARLO模拟 化学反应动力学 参数估算 丙烯氨氧化 动力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解过程分子尺度的反应动力学模拟 Ⅱ.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欧阳福生 王胜 翁惠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5,73,共8页
在深入研究催化裂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导向集总方法制定各分子的反应规则,并结合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分子尺度的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模型。两种工况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表明:产品产率和汽油性质与实际值能较好地拟合,模型具有较... 在深入研究催化裂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导向集总方法制定各分子的反应规则,并结合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分子尺度的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模型。两种工况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表明:产品产率和汽油性质与实际值能较好地拟合,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外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 复杂反应体系 分子尺度 反应动力学 MONTE CARLO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硝基苯胺臭氧化反应动力学和吸收过程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慧芳 黄洪 +2 位作者 瞿金清 程江 陈焕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3-597,共5页
采用停流光谱法研究了T =2 98K ,pH =2 1~ 6范围内对硝基苯胺与臭氧在水溶液中的臭氧化反应动力学 .研究结果表明 ,降解 1mol的对硝基苯胺需要 4mol臭氧 ,对硝基苯胺臭氧化总的反应是二级 ,对臭氧浓度和对硝基苯胺浓度分别为一级 .臭... 采用停流光谱法研究了T =2 98K ,pH =2 1~ 6范围内对硝基苯胺与臭氧在水溶液中的臭氧化反应动力学 .研究结果表明 ,降解 1mol的对硝基苯胺需要 4mol臭氧 ,对硝基苯胺臭氧化总的反应是二级 ,对臭氧浓度和对硝基苯胺浓度分别为一级 .臭氧化反应速率常数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加快 :在T =2 98K时 ,当pH值从2 1变化到 6 ,总的反应速率常数从 6 17× 10 4(mol·L-1) -1·s-1增大到 1 5 5× 10 6(mol·L-1) -1·s-1.为了验证其适用性 ,进行了臭氧在搅拌釜中在对硝基苯胺溶液中吸收过程的模拟 .采用Matlab软件求解吸收过程的质量平衡方程 ,模拟了吸收过程中臭氧和对硝基苯胺浓度的变化 ,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 80 %的对硝基苯胺降解之前 ,模拟值和实验值能很好地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化 对硝基苯胺 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