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gent仿真模型的校核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伊文英 李波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460-463,472,共5页
首先对国内外基于Agent仿真模型的校核与验证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述评;然后,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Agent仿真模型的校核与验证框架,该方案中包括表面验证、参数灵敏度分析、模型校准与运行时验证;最后以环境经济政策仿真模型中的校核与... 首先对国内外基于Agent仿真模型的校核与验证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述评;然后,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Agent仿真模型的校核与验证框架,该方案中包括表面验证、参数灵敏度分析、模型校准与运行时验证;最后以环境经济政策仿真模型中的校核与验证为例对该框架进行了简单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agent仿真模型 校核与验证 经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Agent模型的网络协同探测系统
2
作者 刘妍蕾 李勇 +2 位作者 韩俊飞 王鹏 王蓓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2,共8页
【目的】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网络探测技术因效率和准确性不高,难以适应复杂的网络管理需求。尤其在电力通信网中,网络流量、结构和负载的统计与管理变得复杂,导致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网络管理技术人员难以迅速提出有效的... 【目的】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网络探测技术因效率和准确性不高,难以适应复杂的网络管理需求。尤其在电力通信网中,网络流量、结构和负载的统计与管理变得复杂,导致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网络管理技术人员难以迅速提出有效的补救方案,影响互联网服务质量和社会秩序。因此,提出了基于多Agent模型的网络协同探测系统,旨在提高网络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方法】通过综合使用主动和被动探测的网络拓扑算法,并集成多种Agent和动态决策机制,显著提升了网络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主动式探测技术利用Traceroute算法发现网络中的活动设备和开放端口,而被动式探测技术根据SNMP等协议收集网络流量中的详细信息,两者结合获得更完整的网络资产视图。设计了融合主动式与被动式网络探测技术的模块部署与技术架构,并建立了分布式探测系统组织结构。【结果】仿真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测试环境和流程下,与单一的被动式和主动式网络探测系统相比,网络协同探测系统在耗时较少的情况下,具有更强的通信性能和更短的探测时间。【结论】网络协同探测系统在仿真实验中展现出优越的通信性能和探测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探知到更多的主机,且数据流量更大,覆盖范围更广,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际测试中,在包含多种操作系统的复杂网络环境下,基于多Agent模型的网络协同探测系统探知到的主机数量最多,且能够明确主机操作系统的组成。该系统不仅提高了网络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网络管理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对网络安全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能够满足广泛工程需求的网络协同探测系统而言,其理论机理及探测时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优化和提升空间,这也是网络探测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探测 agent模型 拓扑信息 决策算法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通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
3
作者 朱冰 汤瑞 +4 位作者 赵健 张培兴 李文旭 李嘉胜 徐雪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597,共11页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基于场景测试方法严重依赖人力、效率瓶颈凸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方法。首先,设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架构,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层和仿真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大语...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基于场景测试方法严重依赖人力、效率瓶颈凸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方法。首先,设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架构,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层和仿真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流程,针对知识问答型任务设计了知识挖掘、模型微调与知识库增强检索应用流程,针对场景生成任务设计了场景类型分析、场景要素生成、场景工具链调用的应用路径,针对测试评价型任务,设计了测试场景解析、评价体系构建与仿真测试执行综合应用框架;最后,对各任务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测试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不同类型的测试任务,提升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仿真测试 大语言模型 场景生成 自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模型的轻型车在用RDE排放预测
4
作者 苏庆鹏 赵华 +2 位作者 胡雨馨 张帆 裴毅强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为进一步准确预测在用乘用车实时驾驶排放,搭建了以发动机-后处理虚拟仿真为核心的在用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发动机一维模型,与稳态和瞬态发动机原排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和标定.结果表明: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工况下,CO和NO的原... 为进一步准确预测在用乘用车实时驾驶排放,搭建了以发动机-后处理虚拟仿真为核心的在用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发动机一维模型,与稳态和瞬态发动机原排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和标定.结果表明: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工况下,CO和NO的原排累积质量相对误差分别为9.2%、5.8%;其次进行后处理性能试验,对后处理温度、起燃和老化模型进行标定验证,在全球轻型车测试循环工况(WLTC)前35 s,三元催化转化器轴向最大温度误差为52℃,CO、NO的排放累积质量误差为0.0385 g(5.90%)和0.0011 g(0.75%);最后利用RDE排放预测模型在不同催化器老化状态下,进行WLTC、RDE和95%分位的激烈驾驶参考循环(RTS-95)工况的排放规律探究.研究发现:NO排放对工况更加敏感,超限风险更高.设定NO瞬时质量排放阈值为8 mg/s,以RTS-95循环在分散因子为0.6条件下的NO仿真结果为例,对催化器分散因子进行预警窗口宽度探究,结果表明:增加预警窗口宽度将会降低误判率和冷启动超限的识别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模型 催化转化器老化 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 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纸张本构模型的瓦楞纸板边压强度仿真分析
5
作者 孙德强 李想 +5 位作者 郝乾崇 马毅 李欣怡 宋雅玲 叶润杰 高雪蒙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2,共8页
目的采用LS-DYNA软件中的MAT274纸张本构模型,研究瓦楞纸板边压强度有限元仿真计算问题,并结合理论和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方法参照瓦楞纸板边压强度测试试验标准,使用ANSYS和LS-PREPOST软件建立与此标准相吻合的瓦楞纸板边压强... 目的采用LS-DYNA软件中的MAT274纸张本构模型,研究瓦楞纸板边压强度有限元仿真计算问题,并结合理论和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方法参照瓦楞纸板边压强度测试试验标准,使用ANSYS和LS-PREPOST软件建立与此标准相吻合的瓦楞纸板边压强度计算的有限元模型;采用边压强度试验及Li的简化公式和Garbowski的改进经验公式,分别得到瓦楞纸板的边压强度;对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瓦楞纸板边压强度仿真计算模型的可靠性。结果针对B型、C型2种瓦楞纸板,采用以上方法得到其压缩过程及压缩曲线或边压强度的试验、理论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结论试验和仿真得到压缩过程中样品的变形模式和压缩曲线,以及边压强度理论、试验和仿真值结果的吻合性,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这为瓦楞纸板设计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楞纸板 纸张 本构模型 边压强度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
6
作者 李海军 赵颖 +1 位作者 黄岩 田卫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5,共10页
为有效掌握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的追踪运行表现,本文提出一种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控制原理,提出考虑通信和控制延迟的列车安全防护间距计算方法,以列车运行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结合虚拟编组列车运... 为有效掌握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的追踪运行表现,本文提出一种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控制原理,提出考虑通信和控制延迟的列车安全防护间距计算方法,以列车运行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结合虚拟编组列车运行状态转换过程,构建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多状态运行仿真模型。以济南地铁3号线为例,从不同编组模式、编队结构和延迟时间等角度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辆列车构成的列车群中,虚拟编组列车的平均列车间距仅为固定编组列车的21.93%;在4辆列车构成的列车群中,固定编队列车群的平均编队长度和运行速度差分别是混合编队的1.26倍和1.94倍,是虚拟编队的1.45倍和4.17倍,且虚拟编队列车群的到站时间偏差也仅为固定编队和混合编队列车群的46.29%和74.56%;因此虚拟编组列车群能有效缩短列车运行间距,提高运行速度追踪精度,降低列车到站时间偏差。此外,当虚拟编组列车的控制延迟和通讯延迟时间分别是0.5 s时,因其带来的列车间距偏差最大值可达到10.83 m和0.83 m,控制延迟对列车群追踪运行的负面影响大于通讯延迟。研究结果能够为城轨虚拟编组列车群运行决策和运行方案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列车运行仿真模型 数值仿真 虚拟编组列车 安全防护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主动悬架RBF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仿真研究
7
作者 顾苏怡 蒋昌华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0-414,共5页
为了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系统,通过仿真验证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创建7自由度车辆主动悬架简图,定义了车辆主动悬架动力学方程式。构建主动悬架MPC系统,... 为了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系统,通过仿真验证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创建7自由度车辆主动悬架简图,定义了车辆主动悬架动力学方程式。构建主动悬架MPC系统,利用RBF神经网络结构捕捉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复杂动态特性,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快速建立主动悬架MPC参数,最终实现对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精确控制。利用Matlab软件对车辆主动悬架的车身加速度、悬架位移、轮胎位移进行仿真,评估车辆不同控制策略的行驶性能。结果显示:在路面信号激励下采用MPC,车辆主动悬架的车身加速度、悬架位移、轮胎位移变化幅度较大;采用RBF神经网络的MPC,车辆主动悬架的车身加速度、悬架位移、轮胎位移变化幅度较小。所提出的RBF神经网络MPC系统,能够增强车辆主动悬架抗干扰能力,从而保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主动悬架 RBF神经网络 模型预测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源噪声及信号传输的雷达系统仿真模型
8
作者 王奇 王子瑶 郑峻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778,共11页
噪声和信号传输是雷达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一种考虑多源噪声及信号传输质量的毫米波雷达系统仿真模型。模型包括频率合成器、信号收发机以及信号处理等模块,能够模拟信号发生、传输至雷达测速、测距的系统。以此为框架,... 噪声和信号传输是雷达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一种考虑多源噪声及信号传输质量的毫米波雷达系统仿真模型。模型包括频率合成器、信号收发机以及信号处理等模块,能够模拟信号发生、传输至雷达测速、测距的系统。以此为框架,设计考虑电源噪声、杂散噪声和杂波噪声的噪声模型,对雷达漏警、虚警等情况进行模拟预测。在信号传输方面,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并结合场路协同分析方法,提高仿真精度。对于典型案例,发现时钟信号存在“回勾”问题,这表明仿真模型能够通过检测“眼图”、信号波形等指标,有效预测雷达可能存在的信号传输质量问题,并指导传输线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系统仿真模型 多源噪声 信号传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主体仿真模型与LLMs的林火航空应急救援任务分配决策
9
作者 沈洋 陈襄 +1 位作者 汪娴冰 韩佳琪 《指挥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8,共14页
在林火应急救援操作中,有效的航空资源调度对于提高救援效率至关重要。提出一种创新方法,将大语言模型与多主体仿真模型相结合,以增强应急决策能力。构建一个全面且可扩展的多主体仿真框架,能够模拟多种火灾情景和救援行动,为决策的智... 在林火应急救援操作中,有效的航空资源调度对于提高救援效率至关重要。提出一种创新方法,将大语言模型与多主体仿真模型相结合,以增强应急决策能力。构建一个全面且可扩展的多主体仿真框架,能够模拟多种火灾情景和救援行动,为决策的智能化验证和迭代提供了实验基础。将大语言模型集成到仿真模型中,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任务分配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为提高大语言模型辅助决策的质量和稳定性,还引入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框架。相关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大语言模型在应急救援决策中可发挥出关键性的辅助作用,显著提升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应急救援 多主体仿真 大语言模型 决策智能 林火蔓延 检索增强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水氮管理的数字孪生枣树作物模型系统设计与仿真
10
作者 邹军 冯建中 +4 位作者 王剑 白林燕 谢能付 陶鑫 薛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0-300,共11页
为有效改善灌溉模式、节约水氮肥资源、降低或减弱不合理的水氮灌溉施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针对我国西北干旱绿洲滴灌区的集约规模化红枣种植区,面向枣园水氮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和作物生长与水氮灌溉施肥控制过程,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田... 为有效改善灌溉模式、节约水氮肥资源、降低或减弱不合理的水氮灌溉施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针对我国西北干旱绿洲滴灌区的集约规模化红枣种植区,面向枣园水氮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和作物生长与水氮灌溉施肥控制过程,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田间水氮一体化按需灌溉施氮作业高效协同管控模式、数字孪生枣树作物生长模型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构建面向枣园水氮管理的数字孪生枣树作物模型系统框架体系和枣树生长数字孪生体模型,并利用改进优化的水氮需求模型、融合枣树DNDC模型的深度森林(gcForest)土壤水氮增强预测模型及基于响应式的PID(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模式,构建田间枣树生长水氮有效的调控方式。研发了具有包括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模拟、水氮控制与仿真等功能的枣树生长水氮管理数字孪生原型系统平台,并对孪生系统进行有效性验证和仿真示例及应用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枣树生长数字孪生系统模拟的日均茎流速与实测值具有显著的一致性(rRMSE=0.28,R2=0.80),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壤湿度(rRMSE=0.10,R^(2)=0.92)、土壤含氮量(rRMSE=0.21,R^(2)=0.95)的变化情况,孪生系统模拟综合精准度为80.33%。在满足枣树生长过程中对水氮需求的同时,高频次按需响应式灌溉施氮方案可节约19.21%用水量、23.95%用氮量。在开放式枣园生产环境中,该系统初步具备仿真模拟关键生育期田间枣树生长物理空间单元的水氮含量及其复杂变化的能力,可为枣树栽培过程中田间水氮的智慧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 水氮管理 数字孪生 作物模型 系统仿真 枣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纸张本构模型的蜂窝纸板共面压缩仿真研究
11
作者 郝乾崇 孙德强 +5 位作者 马兴元 李想 宋雅玲 李欣怡 叶润杰 马毅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7,共8页
目的基于对纸张本构模型的研究,实现蜂窝纸板共面压缩的准确模拟仿真。方法采用LS-DYNA软件MAT_274_PAPER材料模型,构建蜂窝原纸本构模型。通过不同方向上的拉伸试验测得该本构模型所需蜂窝各原纸的材料参数。通过共面压缩试验得到蜂窝... 目的基于对纸张本构模型的研究,实现蜂窝纸板共面压缩的准确模拟仿真。方法采用LS-DYNA软件MAT_274_PAPER材料模型,构建蜂窝原纸本构模型。通过不同方向上的拉伸试验测得该本构模型所需蜂窝各原纸的材料参数。通过共面压缩试验得到蜂窝纸板共面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及其相应的边压强度值;利用LS-DYNA软件构建蜂窝纸板共面压缩有限元模型,借此得到边压强度仿真值;根据现有关于蜂窝纸板边压强度的计算方法得到边压强度理论值。结果将不同结构参数蜂窝纸板边压强度的理论、仿真和试验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均在5%以内,证明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结论所提的基于纸张本构模型的蜂窝纸板共面压缩仿真模型,考虑了纸张材料具体的力学行为,更接近实际情形,仿真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张 本构模型 蜂窝纸板 边压强度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仿真模型的电力机车曲线黏着利用研究
12
作者 孙林平 杨忠良 +2 位作者 马卫华 罗世辉 王波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4,共9页
黏着是摩擦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轮轨传递牵引力的基本前提。为了分析机车车辆在曲线运行时的黏着利用问题,建立机车车辆-黏着控制的联合仿真模型。理论阐释机车曲线通过时的“曲线黏降”现象,通过联合仿真模型对机车曲线黏着利用展开定性... 黏着是摩擦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轮轨传递牵引力的基本前提。为了分析机车车辆在曲线运行时的黏着利用问题,建立机车车辆-黏着控制的联合仿真模型。理论阐释机车曲线通过时的“曲线黏降”现象,通过联合仿真模型对机车曲线黏着利用展开定性分析,分析曲线半径、蠕滑率阈值、曲线通过速度、曲线超高、坡道等对曲线黏着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工况下,导向轮对内轮的黏着利用率始终高于外轮,曲线半径(R<900 m)对黏着利用影响较为明显,黏着控制中蠕滑率阈值的增加会提升黏着利用率;曲线通过工况时,速度对黏着利用的影响在大曲线半径(R=1200 m)、小曲线半径(R=300 m)上差异较大,曲线超高对内、外轮黏着利用的影响刚好相反,上坡道曲线牵引时黏着利用则会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仿真模型 电力机车 黏着控制 黏着利用 蠕滑率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L型通道行人转弯行为仿真模型
13
作者 郝妍熙 刘巍 +2 位作者 胡华 方勇 刘志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转弯行为是行人交通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L型单向通道中的行人流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实验和模拟仿真研究转弯行人运动机理。首先,依据行人转弯时在不同区域的运动特征,将L型通道划分为4个区域,并考虑不同宽... 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转弯行为是行人交通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L型单向通道中的行人流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实验和模拟仿真研究转弯行人运动机理。首先,依据行人转弯时在不同区域的运动特征,将L型通道划分为4个区域,并考虑不同宽度和不同服务水平下的行人运动特征,改进现有模型的自驱动力方向和通行规则,建立改进的L型通道直角转弯模型。然后,在地铁站直角转弯区及模拟场地采集行人转弯轨迹,分析路径选择、变道位置和转弯位置,并据此标定改进的直角转弯模型参数,搭建行人直角转弯仿真平台。最后,对比分析100条L型直角转弯通道的右转行人轨迹的仿真与实验数据,得到实验轨迹空间和仿真轨迹空间相似度为89.4%,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直角转弯行为 社会力模型 行人仿真 行人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高速磁浮单电磁铁悬浮系统仿真分析
14
作者 郭旭腾 王春江 +2 位作者 唐志远 江守亮 刘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157,163,共7页
[目的]现有的高速磁浮悬浮控制器多采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但由于磁浮系统具有强非线性和开环不稳定性,传统PID控制难以满足性能要求。为提升控制性能,特开展基于MPC(模型预测控制)的高速磁浮单电磁铁悬浮系统仿真研究。[方法]... [目的]现有的高速磁浮悬浮控制器多采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但由于磁浮系统具有强非线性和开环不稳定性,传统PID控制难以满足性能要求。为提升控制性能,特开展基于MPC(模型预测控制)的高速磁浮单电磁铁悬浮系统仿真研究。[方法]基于反馈线性化镇定方法建立常导高速磁浮单电磁铁的线性化镇定模型和状态反馈镇定控制器(以下简称“FK”);在此基础上开发高速磁浮单电磁铁MPC控制器;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平台,进行MPC控制器参数优化,并对比分析FK、PID和MPC三种控制器在多参数响应、2kN阶跃干扰下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及鲁棒性等性能指标。[结果及结论]MPC控制器在稳定时间方面仅为PID和FK控制器的1/10,同时在超调量、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 模型预测控制器 系统仿真 状态反馈镇定控制器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模型的全成形裙装三维仿真
15
作者 顾文敏 蒋高明 +1 位作者 刘海桑 李炳贤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221,共8页
全成形服装作为横编毛衫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逐渐提升。为降低设计与研发成本,针对横编全成形裙装款式变化、组织结构复杂多样问题,需实现裙装的快速设计和三维仿真。为此,在深入分析裙装款式和组织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应用矩阵... 全成形服装作为横编毛衫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逐渐提升。为降低设计与研发成本,针对横编全成形裙装款式变化、组织结构复杂多样问题,需实现裙装的快速设计和三维仿真。为此,在深入分析裙装款式和组织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应用矩阵对花型意匠图、组织结构图和工艺编织图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以色码为桥梁建立展开关系,实现裙装样板文件与上机编织文件之间的信息转换以及交互性设计。再建立线圈几何模型与网格模型,完成版片边界及内部线圈网格的组合,并利用二维与三维OBJ模型间的索引关系,确定各类型值点的空间坐标位置。最终借助WebGL技术与三维样条曲线,在CAD系统实现了横编全成形裙装设计以及具备针织线圈结构的三维仿真功能,对横编全成形裙装的设计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成形裙装 横编工艺 组织结构 线圈模型 网格模型 三维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exsim的定制门窗生产线仿真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文 宋杰 +2 位作者 郭琼 郑丁丁 刘海波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定制门窗企业正加速推动生产线数字化转型进程以降本增效,然而,瓶颈工序严重影响生产线生产效率。通过使用Flexsim软件对生产线进行建模仿真能低成本反映生产线效能、识别瓶颈工序,为生产线优化提供数据支持,辅助企业决策。以某企业的... 定制门窗企业正加速推动生产线数字化转型进程以降本增效,然而,瓶颈工序严重影响生产线生产效率。通过使用Flexsim软件对生产线进行建模仿真能低成本反映生产线效能、识别瓶颈工序,为生产线优化提供数据支持,辅助企业决策。以某企业的金属定制门窗机加工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化仿真技术,在Flexsim仿真软件平台建立了机加工生产线及生产工艺数字化模型,并进行仿真测试,针对铝框定制门窗生产的工艺技术特点编写了自定义程序对建模仿真过程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对仿真输出的数据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详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该生产线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该生产线的端面铣床设备平均利用率低;钻孔铣床打孔工序为瓶颈工序,暂存区堵塞率高;运力不足,待加工工件之间存在竞争运输工具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根据ECRS(eliminate,combine,rearrange,simplify)原则提出了适合目标企业的改善方案,再次仿真后,瓶颈工序的平均加工时间缩短了15.16%,生产效率提升了4.7%。经实际生产验证了改善方案的有效性,可为定制门窗生产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门窗 瓶颈工序 FLEXSIM 数字化模型 仿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式仿真和代理模型的高铁列车调度
17
作者 刘瑞广 崔东亮 +3 位作者 代学武 袁志明 杨鹏鑫 王星皓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7-458,共12页
突发事件下交汇站点的多区段列车协同调度中,由于各区段列车运行过程相互影响,难以用数学模型描述,且重调度方案可行性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交互式中观仿真平台、代理模型和启发式算法相结合的高铁智能调度优化方法。首先,设计了... 突发事件下交汇站点的多区段列车协同调度中,由于各区段列车运行过程相互影响,难以用数学模型描述,且重调度方案可行性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交互式中观仿真平台、代理模型和启发式算法相结合的高铁智能调度优化方法。首先,设计了交互式中观仿真平台,可根据实际线路对列车运行进行真实推演,以获取复杂区段重调度方案,并提供了更加真实的评价指标。其次,为进一步克服仿真计算量大导致难以满足快速决策的需求,提出了基于主动学习的高斯过程模型优化方法,构建了列车晚点增量代理模型,可有效降低模型构建的计算代价。最后,以沈阳枢纽站为场景,以最小化多区段列车总晚点和晚点增量为优化目标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获得多区段路网更优的重调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段调度 代理模型 交互式仿真 复杂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丝织物经纬密优化设计模型的构建
18
作者 肖康情 周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9,共12页
针对仿真丝织物开发常用的参照法和试织法不能高效设计实际织物上机经纬密的问题,建立了一套经纬密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该模型基于Galuszynski的紧度模型,推导出了丝织物的紧密系数方程,并剖析了原直径交叉理论公式存在的不足,推理... 针对仿真丝织物开发常用的参照法和试织法不能高效设计实际织物上机经纬密的问题,建立了一套经纬密参数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该模型基于Galuszynski的紧度模型,推导出了丝织物的紧密系数方程,并剖析了原直径交叉理论公式存在的不足,推理和修正了新的组织密度换算系数,最后通过真丝织物实例及仿真丝织物上机经纬密的优化设计实践,对模型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精确设计不同原料、不同纱线细度、不同组织结构的仿真丝织物上机经纬密度,能应用于涤纶、锦纶及各种人造丝的仿真丝织物开发,提高了仿真丝织物的开发效率,为仿真丝织物全数字化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丝织物 经纬密度 优化设计 紧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总参数模型的天然气管道动态仿真
19
作者 王力 王寿喜 +2 位作者 李嘉浩 王勇 全青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83,共7页
为解决天然气管道仿真传统数值模型受管长离散尺寸约束,导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采用Lanczos积分法对管道流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积分,推导建立集总参数模型。针对模型中的时间常微分项,使用有限差分离散化及Newton-Raphson方法数值求解,实... 为解决天然气管道仿真传统数值模型受管长离散尺寸约束,导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采用Lanczos积分法对管道流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积分,推导建立集总参数模型。针对模型中的时间常微分项,使用有限差分离散化及Newton-Raphson方法数值求解,实现管道流动动态仿真。与商业软件Pipeline Studio、有限差分和特征线方法相比较,数值研究了模型的仿真精度和速度。结果表明:集总参数模型的仿真压力和流量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4%和1.37%,仿真精度与有限差分方法相当,其仿真速度是有限差分方法的20.53倍;不同管道长度(5—400 km)和时间步长(1—30 min)条件下,模型均稳定收敛。由于受积分截断误差的影响,模型仿真精度随单根管道长度增加而下降。为保证仿真精度,模型存在适用单根管道长度上限。建立的集总参数模型,在满足仿真精度的同时,显著地提高了仿真速度。所得结论为将模型推广应用于大规模天然气管网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管道流动 集总参数 模型 Newton-Raphson算法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表面模型在滚磨离散元仿真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艺文 李文辉 +1 位作者 辛宇鹏 李秀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209,共7页
离散单元法是模拟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的一种基础方法,主要用以分析滚磨光整加工机理或预测加工效果。为了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滚磨离散元仿真中零件的数字孪生表面模型构建方法;为实现对复杂表面轮廓不同形貌误差成分的提取,... 离散单元法是模拟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的一种基础方法,主要用以分析滚磨光整加工机理或预测加工效果。为了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滚磨离散元仿真中零件的数字孪生表面模型构建方法;为实现对复杂表面轮廓不同形貌误差成分的提取,研究了小波分解中小波基及分解尺度的优选,得到数字孪生表面点云模型;通过泊松表面重建算法将点云模型转换为表面几何模型;最后选取试件完成数字孪生表面模型的构建,通过分析理想表面模型与数字孪生表面模型在滚磨离散元仿真中的磨损情况,并与试件实际加工磨损情况对比,从仿真效率与仿真效果上验证了构建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磨光整加工 离散元仿真 数字孪生 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