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树结构Parzen估计器优化后两层Stacking模型的岩石脆性指数预测
1
作者 王芷含 温韬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32,共18页
目前岩石脆性指数的评价方法众多,主要基于矿物组分或岩石力学性质开展评价,但多数评价指标获取费用高昂、耗时长。采用机器学习的手段,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思想的岩石脆性指数预测方法,并行训练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GBDT)、随... 目前岩石脆性指数的评价方法众多,主要基于矿物组分或岩石力学性质开展评价,但多数评价指标获取费用高昂、耗时长。采用机器学习的手段,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思想的岩石脆性指数预测方法,并行训练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GBDT)、随机森林模型(RF)、朴素决策树模型(DT)、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以及LightGBM模型等,并加以树结构Parzen估计器对各模型进行超参数调优后,串行使用XGBoost模型对基模型训练结果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各参数的快速寻优和岩石脆性指数的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树结构Parzen估计器优化后的两层Stacking模型预测结果与使用的基模型预测结果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其可释方差得分(EVS)最高达到0.97,决定系数(R2)最高达到0.967,在同样的数据集表现中,该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最小,表明该模型能够在有监督学习的技术背景下较好地拟合岩石脆性指数的变化规律,验证了其在预测岩石脆性指数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脆性指数 Stacking模型 集成学习 树结构Parzen估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中心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加速试验模型综述
2
作者 赵童 李国发 +1 位作者 王军见 张林杰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86,共7页
加速试验中确定加速模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模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预测的可靠性。为缩短可靠性评估周期、快速评估产品的可靠性,以加工中心关键功能部件中的刀库和主轴为例,对各类加速模型的方法和适用性进行了介绍和... 加速试验中确定加速模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模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预测的可靠性。为缩短可靠性评估周期、快速评估产品的可靠性,以加工中心关键功能部件中的刀库和主轴为例,对各类加速模型的方法和适用性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从模型提出的方法及其适用性出发,将加速模型分为单应力加速模型、双应力加速模型和多应力加速模型,这些模型在工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在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中精确预测的挑战。介绍了3类加速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通过模型的介绍与分析,指出了现有加速模型存在的缺陷,给出了加速模型的构建方法,最后对加速模型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试验 加速模型 可靠性 多应力 功能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块交叉信赖域法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级模型精修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书博 郑前钢 +1 位作者 陈铖 张海波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为了解决传统修模方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交叉信赖域法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级模型精修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修正函数法进行粗略地缩放,解决原始通用特性图与其真实特性差距较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特性图分块策略... 为了解决传统修模方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交叉信赖域法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级模型精修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修正函数法进行粗略地缩放,解决原始通用特性图与其真实特性差距较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特性图分块策略,利用试车稳态点数据对特性图进行局部修正,并进一步提出交叉信赖域方法求得其局部区域的修模参数空间,以实现在不同发动机状态下适应性调节优化空间。最后,引入对不同修正区域选取特定的优化空间,避免了单一优化区间带来的局部最优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修正函数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使模型各个稳态工况点平均误差从1.13%降低到了0.51%左右,平均精度提升了54%,显著提高了航空发动机数学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涡扇部件模型 修正函数法 特性图 修正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空间土壤-触土部件相互作用SPH模型与试验验证
4
作者 任逸 方瀚祯 +3 位作者 刘航 刘鹏 李守太 胡嫚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2,共10页
触土部件在耕作、翻土和深松等作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力学分析方法难以准确量化土壤微观运动形态及三维空间中土壤-触土部件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耕作效果的评估和触土部件的设计优化。该文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 触土部件在耕作、翻土和深松等作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力学分析方法难以准确量化土壤微观运动形态及三维空间中土壤-触土部件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耕作效果的评估和触土部件的设计优化。该文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在三维空间中构建了土壤-触土部件相互作用模型,研究基于土壤弹塑性本构理论,提出了基于虚拟平面和罚函数的三维接触算法,用于处理复杂空间触土部件的接触问题。采用C++语言借助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加速技术在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并行计算平台上实现了算法的数值求解。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首先通过砂土坍塌试验验证了三维空间土壤弹塑性本构模型,并设计制作了小型土壤切削试验装置进行砂土切削试验,对比分析了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中砂土切削力的变化规律。该研究还讨论了不同耕作深度、耕作速度、触土部件入土角对触土部件切削力的影响,探讨了模型在农业实践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不仅能够准确描述土壤切削形态,在切削力数值预测方面的相对误差仅为7.02%,展现出较高的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土壤-触土部件相互作用模型的建立提供思路,为农业机械触土部件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新的数值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切削 弹塑性本构模型 触土部件 三维接触算法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流模型的机车车侧部件检测研究
5
作者 黄洪 谢茂华 姚毅甡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1-57,共7页
随着重载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车关键部件的检测与维护变得尤为重要。机车车底及车侧由于环境复杂,存在较大检测难度。针对这一问题,设计1种基于归一化流模型的检测方法,利用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对特征进行深度处理,使模型更关... 随着重载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车关键部件的检测与维护变得尤为重要。机车车底及车侧由于环境复杂,存在较大检测难度。针对这一问题,设计1种基于归一化流模型的检测方法,利用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对特征进行深度处理,使模型更关注待检测区域,将多层特征图合并,从而对分层处理的特征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在MVTec AD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性能优于其他同类算法,与同类型模型Fastflow和CS-flow相比,所提方法的AUROC达到了98.6%。在机车车侧数据集上,所提方法达到了98.44%的检出率和1.6%的误报率,通过对机车车侧部件异常的定位和检测,可以有效地确保机车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关键部件检测 归一化流模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的机械零部件可靠度计算模型
6
作者 史策 张媚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1期158-160,190,共4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行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可靠度作为衡量机械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等环节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概述了模糊数学基本概念,通过分析当前机械零部件可靠度计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行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可靠度作为衡量机械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等环节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概述了模糊数学基本概念,通过分析当前机械零部件可靠度计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机械零部件可靠度计算模型的优势,提出了在模糊数学背景下构建机械零部件可靠度计算模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机械零部件可靠度计算模型,有效提升了机械零部件的使用效率,能够助力机械行业制造出更优质的机械零部件,为机械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机械零部件 可靠度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树状约束的零部件族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熊体凡 王卫 +1 位作者 刘清华 万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067-2070,2075,共5页
为保证复杂机械产品具有良好的设计结构和高效的配置求解,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状约束的零部件族结构模型。该模型以参数化的方法描述了产品结构中零部件族的特征属性域及装配结构域,并表达了零部件族成员及零部件族自身特征参数间的依赖约... 为保证复杂机械产品具有良好的设计结构和高效的配置求解,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状约束的零部件族结构模型。该模型以参数化的方法描述了产品结构中零部件族的特征属性域及装配结构域,并表达了零部件族成员及零部件族自身特征参数间的依赖约束关系。最后,以桥式起重机零部件族的约束建模为例,验证该零部件族结构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件 树状约束 结构模型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小波域树结构化MRF模型的声纳图像分割 被引量:9
8
作者 夏平 刘小妹 +1 位作者 雷帮军 吴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5-903,共9页
声纳图像受成像环境影响对比度低,特性信息较弱,且图像分辨率不高,用传统的分割方法效果较差,为此,构建了双树复小波域树结构化的MRF模型(TS-MRF),提出了基于此模型的声纳图像分割算法。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具有近似平移不变性和良... 声纳图像受成像环境影响对比度低,特性信息较弱,且图像分辨率不高,用传统的分割方法效果较差,为此,构建了双树复小波域树结构化的MRF模型(TS-MRF),提出了基于此模型的声纳图像分割算法。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具有近似平移不变性和良好的方向选择性,其多分辨率分析能有效地提取声纳图像的弱特征信息,以便TS-MRF中节点参数的描述能准确地反映树结构的分布规律和图像统计特性;复小波域6个方向高频子带相互独立,尺度间父子节点标号具有一阶Markov性;尺度内构建TS-MRF模型,且每一节点标号依赖于父节点,采用Potts模型对节点标号势函数建模,相同标号的观测特征用高斯模型建模;最后,用多分辨率递归和每一分辨率分类层次树从顶层向底层的尺度内递归算法来求解最大后验概率,实现分类层次树标号,完成声纳图像分割。实验结果从视觉效果和定量分析两方面验证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地抑制噪声,较好地提取声纳图像的弱特征信息,具有较高的分割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纳图像分割 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 树结构化马尔可夫随机场(TS—MRF) POTT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似模型的高速磨床零部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文桂林 崔中 彭克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6-910,共5页
将近似模型方法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引入高速磨床零部件设计中,建立基于近似模型的高速磨床零部件优化设计方法。以结构尺寸为设计变量,利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选取样本点,建立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采用权重和方法... 将近似模型方法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引入高速磨床零部件设计中,建立基于近似模型的高速磨床零部件优化设计方法。以结构尺寸为设计变量,利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选取样本点,建立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采用权重和方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以高速磨床主轴为例,运用该方法,对其质量和一阶固有频率进行优化,整个过程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近似模型的高速磨床零部件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速磨床零部件设计的效率,为其结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模型 高速磨床 部件 结构优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电机零部件与整机结构振动关联特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宾光富 曾求洪 +1 位作者 王钢 李学军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106,共6页
针对电机由多个复杂零部件组合而成导致系统振动故障难以准确诊断的问题,推导了含定子绕组、铁芯、端盖、转轴等电机零部件系统结构动力学方程,采用有限元法构建了某型异步电机零部件与整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锤击法验证了建模法的... 针对电机由多个复杂零部件组合而成导致系统振动故障难以准确诊断的问题,推导了含定子绕组、铁芯、端盖、转轴等电机零部件系统结构动力学方程,采用有限元法构建了某型异步电机零部件与整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锤击法验证了建模法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无相对位移连接组件与整机有限元模型的固有频率值,得出底板、定子绕组、转轴、铁芯、前端盖及后端盖零部件对整机前三阶模态的贡献程度依次增大;研究零部件间连接方式对电机固有频率的影响,发现电机各阶固有频率随着零部件间连接刚度值增大而增加规律,这些可为电机振动故障分析与动力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有限元模型 关键零部件与整机 振动关联特性 模态分析与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结构连接部件的有限单元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东旭 孙丕忠 唐乾刚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9,共4页
针对多体结构中连接部位带来的运动不连续问题 ,提出了将连接部件不作节点处理而作单元看待的设想。从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推导了单元的刚度矩阵与阻尼矩阵 。
关键词 多体结构 连接部件 连接单元 有限单元模型 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级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前钢 张宏维 张海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257,共18页
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不均匀会使涡轮叶片受到不均匀的热载荷,严重影响涡轮叶片的工作寿命。本文提出一种具有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预测功能的部件级模型建模方法,为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控制研究提供了仿真平台。以变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 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不均匀会使涡轮叶片受到不均匀的热载荷,严重影响涡轮叶片的工作寿命。本文提出一种具有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预测功能的部件级模型建模方法,为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控制研究提供了仿真平台。以变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设计点参数设计燃烧室三维模型,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得到该燃烧室三维模型在地面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场,组成温度分布场训练数据集。提出基于Inception-反卷积网络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场重建方法,基于该方法构建了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场预测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全包线、全状态,可以预测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场的部件级模型,与传统的部件级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够预测发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不同包线点下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场。结果表明:Inception-反卷积网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均方误差比常规反卷积降低11.83%和5.6%,比WGAN-GP降低87%和90%;部件级模型预测温度分布场和CFD仿真温度分布场的温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所提出的Inception-反卷积网络预测精度高于常规反卷积网络和WGAN-GP网络预测精度,在热斑处温度点误差更小,在亚声速巡航点(H=8 km,Ma=0.7),(H=8 km,Ma=0.9)和超声速巡航点(H=10 km,Ma=1.4),(H=10 km,Ma=1.6)时,Inception-反卷积网络预测温度分布场的平均温度误差分别为0.05 K,-1.38 K,-1.54 K和4.44 K,均方误差分别为6.7×10^(-4),1.9×10^(-4),3.0×10^(-4)和1.4×10-3,热斑温度误差分别为-3.91 K,-3.67 K,-5.34 K和0.85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部件模型 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 深度学习 全包线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例风险模型的飞机部件剩余寿命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浪 鲁亮 +3 位作者 陆锦鹤 范圣娴 赵立新 张宇翔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9-1116,共8页
为准确预测飞机部件的剩余寿命,在对某航空公司最近4年的163架波音B737 NG型号飞机的维修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比例风险模型的飞机部件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通过估计部件装拆间隔飞行时间对应的寿命分布,计算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 为准确预测飞机部件的剩余寿命,在对某航空公司最近4年的163架波音B737 NG型号飞机的维修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比例风险模型的飞机部件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通过估计部件装拆间隔飞行时间对应的寿命分布,计算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可靠度;对部件的维修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部件寿命的主要因素;据此预测部件的剩余寿命。通过实例分析,部件的累计飞行时间、飞机的机龄以及飞机的运行环境等均为影响部件寿命的重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比例风险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其它预测模型在3个评价指标上均取得了最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风险模型 可靠性分析 特征选择 比例风险假设检验 剩余寿命 飞机部件 维修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回收模型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宣博文 王秋成 +1 位作者 孙伟策 柳政卿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建立废旧汽车零部件回收与再制造智能交易平台,对我国废车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工程实用价值。为研究适用于第三方平台的回收模式和策略,本文构建了由制造商、再制造商、销售商、回收平台和激励... 建立废旧汽车零部件回收与再制造智能交易平台,对我国废车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工程实用价值。为研究适用于第三方平台的回收模式和策略,本文构建了由制造商、再制造商、销售商、回收平台和激励政策共同组成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回收模型,通过利润函数来揭示再制造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定价策略和相关变量的关系。分别利用逆向归纳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并以废旧汽车变速箱为案例,验证和比较了2种算法的可行性和优劣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下制定的回收策略优于逆向归纳法,预期闭环供应链整体回收率和企业利润可得到全面优化,为再制造产业链各参与者的回收决策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汽车零部件 再制造 回收模型 多目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件级模型的涡扇发动机红外特征预测方法
15
作者 陈铭 张海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7,共16页
为了在涡扇发动机总体设计和系统仿真阶段对红外特征快速评估,针对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典型的轴对称式排气系统结构,提出了一种红外特征预测方法,并基于部件级模型构建了排气系统红外辐射强度的简化物理模型,以及尾喷流红外辐射强度的支... 为了在涡扇发动机总体设计和系统仿真阶段对红外特征快速评估,针对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典型的轴对称式排气系统结构,提出了一种红外特征预测方法,并基于部件级模型构建了排气系统红外辐射强度的简化物理模型,以及尾喷流红外辐射强度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应用这两种模型分析了热力循环参数对发动机红外特征的影响,在开启加力后发动机红外辐射强度将比巡航状态提升1~2个数量级;讨论了发动机红外特征在飞行包线内的变化规律,在等转速条件下,排气系统红外辐射强度在低空高速状态的峰值约为高空低速状态谷值的1.35倍;尾喷流红外辐射强度在低空低速状态的峰值约为高空高速状态谷值的15倍;对比了外涵道引气和压气机引气冷却中心锥的红外抑制方案,前者对排气系统红外辐射的抑制效果优于后者,且对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影响较小;最后分析了发动机过渡态时红外特征的变化趋势,其中排气系统红外辐射强度随油门的响应速率显著滞后于尾喷流红外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扇发动机 部件模型 排气系统 尾喷流 红外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大部件对接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研究
16
作者 刘春 陈宇 +2 位作者 杨冬 徐玉飞 丁冬冬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面向飞机大部件自动化和数字化对接装配应用场景,针对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过程数据缺乏互联互通、数据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技术框架,从数据采集、虚拟对接模型、可视化模型构建与虚... 面向飞机大部件自动化和数字化对接装配应用场景,针对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过程数据缺乏互联互通、数据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技术框架,从数据采集、虚拟对接模型、可视化模型构建与虚实映射4个角度出发,阐述了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过程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的技术流程。对飞机大部件对接系统CATIA数模进行轻量化后,基于Unity3D平台建立虚拟空间,通过数据采集、数据中台以及应用服务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空间的虚实映射,为数字孪生技术在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件对接 数字孪生 数据采集 可视化模型 虚实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进模结构CAD系统装配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温建勇 李建军 +1 位作者 盛自强 肖祥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17,103,共3页
装配设计是级进模结构CAD系统的核心。模具结构的装配设计方法影响到级进模结构设计的速度。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散列索引二叉树的装配模型,该模型可有效地描述零件间的装配约束关系,为模具标准结构的自动装配设计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装配模型 级进模 CAD 树结构 约束 冲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树结构和迭代收缩的图像压缩感知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练秋生 肖莹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7-971,共5页
模型化压缩感知图像重构在标准压缩感知重构的基础上利用了小波树结构的先验知识,分别用贪婪树逼近和最优树逼近的方法求解重构优化问题。该文以模型化压缩感知重构中已有的小波树结构为基础,依据对大量自然图像小波系数关系的统计结果... 模型化压缩感知图像重构在标准压缩感知重构的基础上利用了小波树结构的先验知识,分别用贪婪树逼近和最优树逼近的方法求解重构优化问题。该文以模型化压缩感知重构中已有的小波树结构为基础,依据对大量自然图像小波系数关系的统计结果,提出了基于相邻系数、父系数与子系数之间统计相依关系的小波系数合理树结构,并结合小波系数合理树结构的思想,改进了普通迭代硬阈值压缩感知图像重构算法和基于最优树的模型化压缩感知图像重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算法能获得更高的图像重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压缩感知 贪婪树结构 最优树结构 模型化压缩感知 迭代硬阈值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装备部件战斗损伤评估模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健 李忠民 +1 位作者 王永明 潘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9-332,共4页
将破片作为部件损伤的研究对象来说明损伤函数的表达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贝叶斯网络进行装备部件战斗损伤评估的方法。分析了引起部件损伤的相关因素,利用专家经验等先验知识对其属性值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得到损伤因素属性列表。在... 将破片作为部件损伤的研究对象来说明损伤函数的表达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贝叶斯网络进行装备部件战斗损伤评估的方法。分析了引起部件损伤的相关因素,利用专家经验等先验知识对其属性值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得到损伤因素属性列表。在此基础上建立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管理 部件 损伤评估 评估模型 贝叶斯网络 损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稀疏模型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建伟 崔立鹏 罗雄麟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09-1337,共29页
由于生物信息学、心理学诊断、计算语言与语音学、计算机视觉、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中处理高维和超高维数据的需求不断涌现,迫切需要研究具有变量选择和特征降维功能的回归和分类模型,所以以Lasso、自适应Lasso和ela... 由于生物信息学、心理学诊断、计算语言与语音学、计算机视觉、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中处理高维和超高维数据的需求不断涌现,迫切需要研究具有变量选择和特征降维功能的回归和分类模型,所以以Lasso、自适应Lasso和elastic net等为代表的稀疏模型近年来在机器学习领域中非常流行.然而,这些稀疏模型没有考虑变量中存在的组结构、重叠组结构、双层稀疏结构、多层稀疏结构、树结构和图结构等结构化信息.结构稀疏模型考虑了这些结构先验信息,改善了模型对特征选择的结果和稀疏模型在相应结构稀疏化数据背景下的统计特性.结构稀疏化模型是当前稀疏学习领域的研究方向,近几年来涌现出很多研究成果,文中对主流的结构稀疏模型,如组结构稀疏模型、结构稀疏字典学习、双层结构稀疏模型、树结构稀疏模型和图结构稀疏模型进行了总结,对结构稀疏模型目标函数中包含非可微、非凸和不可分离变量的结构稀疏模型目标函数近似转换为可微、凸和可分离变量的近似目标函数的技术如控制-受控不等式(Majority-Minority,MM),Nesterov双目标函数近似方法,一阶泰勒展开和二阶泰勒展开技术,对求解结构稀疏化模型近似目标函数的优化算法如最小角回归算法、组最小角回归算法(Group Least Angle Regression,Group LARS)、块坐标下降算法(block coordinate descent algorithm)、分块坐标梯度下降算法(block coordinate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局部坐标下降算法(local coordinate descent algorithm)、谱投影梯度法(Spectral Projected Gradient algorithm)、主动集算法(active set algrithm)和交替方向乘子算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对结构稀疏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化模型 结构稀疏化模型 结构稀疏模型 多层稀疏结构模型 树结构稀疏化模型 结构稀疏化模型 结构稀疏字典 结构稀疏码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