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比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基于1RM百分比的力量训练(percentage-based training,PBT)和RM力量训练的效果,探讨快速提升新入伍人员上肢肌肉耐力的方法。方法:30名某军校大一学员随机分为VBT组(n=...目的:通过对比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基于1RM百分比的力量训练(percentage-based training,PBT)和RM力量训练的效果,探讨快速提升新入伍人员上肢肌肉耐力的方法。方法:30名某军校大一学员随机分为VBT组(n=10)、PBT组(n=10)和RM组(n=10),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卧推和引体向上练习,每周进行1次测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组单杠引体向上和双杠臂屈伸成绩变化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杠引体向上组内对比,VBT组第一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周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BT组第三周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M组第五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与RM组相比,VBT组第三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与PBT对比,第六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PBT与RM组无统计学差异。双杠臂屈伸组内对比,VBT组第二周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BT组第三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RM组第五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与RM组相比,VBT组第三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VBT组与PBT组、PBT与RM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VBT能够快速提升新入伍人员上肢肌肉耐力,其次是PBT,RM力量训练提升速度相对较慢。展开更多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是利用速度与最大力量百分比(%1RM)、速度与动作重复次数、速度与疲劳的强相关关系,制定、监控和调整力量训练负荷的新方法,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和普适性特点。通过系统检阅Web of Scie...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是利用速度与最大力量百分比(%1RM)、速度与动作重复次数、速度与疲劳的强相关关系,制定、监控和调整力量训练负荷的新方法,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和普适性特点。通过系统检阅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的有关研究文献,从应用基础和训练效果方面对VBT的研究证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①常用的多关节力量训练动作的平均速度/平均推动速度均与%1RM呈强负相关关系,构建的个体速度与%1RM关系模型能使动作速度精确关联%1RM;②速度损失百分比与重复次数百分比呈强正相关关系,能够准确利用两者的关系模型推算特定速度区间的完成次数;③速度损失百分比与疲劳关系紧密,能量化疲劳和刺激水平,控制力量训练中过度疲劳带来的负面效应;④VBT能有效提升力量水平,相比传统力量训练方法,VBT能在疲劳程度和训练量更小的情况下提升运动表现;⑤VBT是实现力量训练科学化的重要途径,相关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应对其给予更多关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对比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基于1RM百分比的力量训练(percentage-based training,PBT)和RM力量训练的效果,探讨快速提升新入伍人员上肢肌肉耐力的方法。方法:30名某军校大一学员随机分为VBT组(n=10)、PBT组(n=10)和RM组(n=10),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卧推和引体向上练习,每周进行1次测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组单杠引体向上和双杠臂屈伸成绩变化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杠引体向上组内对比,VBT组第一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周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BT组第三周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M组第五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与RM组相比,VBT组第三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与PBT对比,第六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PBT与RM组无统计学差异。双杠臂屈伸组内对比,VBT组第二周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BT组第三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RM组第五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与RM组相比,VBT组第三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VBT组与PBT组、PBT与RM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VBT能够快速提升新入伍人员上肢肌肉耐力,其次是PBT,RM力量训练提升速度相对较慢。
文摘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是利用速度与最大力量百分比(%1RM)、速度与动作重复次数、速度与疲劳的强相关关系,制定、监控和调整力量训练负荷的新方法,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和普适性特点。通过系统检阅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的有关研究文献,从应用基础和训练效果方面对VBT的研究证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①常用的多关节力量训练动作的平均速度/平均推动速度均与%1RM呈强负相关关系,构建的个体速度与%1RM关系模型能使动作速度精确关联%1RM;②速度损失百分比与重复次数百分比呈强正相关关系,能够准确利用两者的关系模型推算特定速度区间的完成次数;③速度损失百分比与疲劳关系紧密,能量化疲劳和刺激水平,控制力量训练中过度疲劳带来的负面效应;④VBT能有效提升力量水平,相比传统力量训练方法,VBT能在疲劳程度和训练量更小的情况下提升运动表现;⑤VBT是实现力量训练科学化的重要途径,相关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应对其给予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