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对新入伍人员上肢肌肉耐力快速提升的影响
1
作者 刘洋 蒋国乐 +1 位作者 陈赟吉 王大磊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7,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基于1RM百分比的力量训练(percentage-based training,PBT)和RM力量训练的效果,探讨快速提升新入伍人员上肢肌肉耐力的方法。方法:30名某军校大一学员随机分为VBT组(n=... 目的:通过对比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基于1RM百分比的力量训练(percentage-based training,PBT)和RM力量训练的效果,探讨快速提升新入伍人员上肢肌肉耐力的方法。方法:30名某军校大一学员随机分为VBT组(n=10)、PBT组(n=10)和RM组(n=10),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卧推和引体向上练习,每周进行1次测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组单杠引体向上和双杠臂屈伸成绩变化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杠引体向上组内对比,VBT组第一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周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BT组第三周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M组第五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与RM组相比,VBT组第三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与PBT对比,第六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PBT与RM组无统计学差异。双杠臂屈伸组内对比,VBT组第二周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BT组第三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RM组第五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与RM组相比,VBT组第三周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VBT组与PBT组、PBT与RM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VBT能够快速提升新入伍人员上肢肌肉耐力,其次是PBT,RM力量训练提升速度相对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入伍人员 肌肉耐力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对精英游泳运动员奥运备赛期跳发表现的影响
2
作者 刘也 戴天 +4 位作者 路则鹏 刘昕格 包大鹏 方俊辉 尚明宇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7,共15页
目的:探究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based training,VBT)与传统百分比训练(percentage-based training,PBT)对精英游泳运动员奥运会备赛期间游泳跳发相关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针对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6名国家游泳队重点运动员,... 目的:探究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based training,VBT)与传统百分比训练(percentage-based training,PBT)对精英游泳运动员奥运会备赛期间游泳跳发相关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针对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6名国家游泳队重点运动员,根据其训练情况配对分为VBT组(n=3)和PBT组(n=3),进行4周(2次/周)的深蹲训练。VBT组采用75%±5%1RM动态负荷,并依据±0.06 m/s平均向心速度阈值进行动态调整;PBT组采用固定的75%1RM负荷方案。采用三维测力台和视频分析系统评估干预前、后运动员的游泳跳发表现(包括起跳反应时、峰值功率、后蹬板力及入水距离)、1RM深蹲、75%1RM深蹲平均向心速度(mean concentric velocity,MCV)、下落跳(drop jump,DJ)、静蹲跳(squat jump,SJ)以及大腿前后群肌肉疲劳状态(肌肉张力、肌肉硬度和肌肉弹性)。同时,每节训练课同步监测训练总恢复质量(total quality recover,TQR)、自觉用力程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及肌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在专项表现方面,VBT组游泳跳发反应时、跳发入水距离、水下15 m用时和后蹬板力增幅分别达8.22%(ES=3.47)、6.11%(ES=0.98)、4.96%(ES=0.74)、10.31%(ES=1.11),提升幅度均优于PBT组(1.07%~6.45%,ES=0.10~0.45)。力量和爆发力指标显示,VBT组1RM深蹲提升18.75%(ES=1.43),75%1RM平均向心速度提升16.92%(ES=0.94),DJ和SJ高度分别提升6.93%(ES=1.10)和12.59%(ES=1.15),提升幅度和效应量均高于PBT组(PC<8.82%,ES=0.13~0.85)。肌肉疲劳状态指标显示,VBT组大腿前群肌肉平均弹性提升25.36%(ES=1.36),后群肌肉张力降低8.54%(ES=0.56),而PBT组仅有微小变化。VBT组干预前、后TQR和RPE高于PBT组,VAS低于PBT组。结论:相较于PBT,VBT通过动态负荷调节可以更有效地提升精英游泳运动员的力量与爆发力,同时显著提高游泳跳发相关运动表现,并优化训练期间的肌肉状态与疲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游泳运动员 备赛期训练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 运动表现 肌肉疲劳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应用基础与训练效果 被引量:32
3
作者 廖开放 高崇 +3 位作者 杨威 李博 闫琪 黎涌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0-104,共15页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是利用速度与最大力量百分比(%1RM)、速度与动作重复次数、速度与疲劳的强相关关系,制定、监控和调整力量训练负荷的新方法,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和普适性特点。通过系统检阅Web of Scie...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是利用速度与最大力量百分比(%1RM)、速度与动作重复次数、速度与疲劳的强相关关系,制定、监控和调整力量训练负荷的新方法,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和普适性特点。通过系统检阅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的有关研究文献,从应用基础和训练效果方面对VBT的研究证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①常用的多关节力量训练动作的平均速度/平均推动速度均与%1RM呈强负相关关系,构建的个体速度与%1RM关系模型能使动作速度精确关联%1RM;②速度损失百分比与重复次数百分比呈强正相关关系,能够准确利用两者的关系模型推算特定速度区间的完成次数;③速度损失百分比与疲劳关系紧密,能量化疲劳和刺激水平,控制力量训练中过度疲劳带来的负面效应;④VBT能有效提升力量水平,相比传统力量训练方法,VBT能在疲劳程度和训练量更小的情况下提升运动表现;⑤VBT是实现力量训练科学化的重要途径,相关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应对其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 训练强度 训练 疲劳 运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