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5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自然生成与设计理路 被引量:3
1
作者 叶波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层治理”有重要意义。跨学科主题学习深植于现代学校学科知识教学的传统之中,既立足在学科知识以内,又在知识教学走进现实世界的过程中,是现代学校自我改造、...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层治理”有重要意义。跨学科主题学习深植于现代学校学科知识教学的传统之中,既立足在学科知识以内,又在知识教学走进现实世界的过程中,是现代学校自我改造、知识教学价值生成和聚焦学生素养形成的必然。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主题驱动的形成、学科参与召唤机制的构建和学习行为表征的提供而自然生成。教学如何走进现实世界,是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枢机所在。以大概念探寻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生活价值、在指向现实世界的任务设计中构建学习主题、以学习支架的进阶设计提升学习水平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基本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知识教学 现实世界 学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儿童历史学习的数字智能化纪念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超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0-496,共7页
目的 面向儿童历史学习设计数字智能化纪念馆文创产品,解决趣味性不足与教育价值转化率低的问题。方法 基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与智能化学习理论,提出数字情境体验、互动参与、故事化表达的设计方法,构建系统化产品开发体系。以“智能小... 目的 面向儿童历史学习设计数字智能化纪念馆文创产品,解决趣味性不足与教育价值转化率低的问题。方法 基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与智能化学习理论,提出数字情境体验、互动参与、故事化表达的设计方法,构建系统化产品开发体系。以“智能小小讲解员”主题套装为例,整合智能学习工具、数字教育资源与评测系统,开展为期3个月的实践评估。结果 参与儿童的历史知识记忆准确率由65%提升至88%,解说技能水平提升35%,学习兴趣显著增长。85%的儿童掌握智能讲解技巧,形成数字化史料分析方法,建立持续性学习习惯。结论 丰富了智慧纪念馆设计理论,为实现数字化儿童历史学习提供创新方案,对推动文创产品的智能创新发展与文化传承教育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馆 文创产品 儿童历史学习 趣味性设计 教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下的学习活动设计——以散文阅读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5,共6页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意图和学情,确定科学、合宜的教学目标;以目标定内容,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遵循学业质量标准,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进行检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评”一致性。本文以散文阅读教学为例,首先确立散文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意图和学情,确定科学、合宜的教学目标;以目标定内容,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遵循学业质量标准,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进行检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评”一致性。本文以散文阅读教学为例,首先确立散文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再以终端评价的能力要求对照学习活动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检测评价的多方互动,促进教学评的完善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性 散文阅读 学习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原典阅读课程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践
4
作者 曹刚华 张美华 张彤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4,共8页
学习任务单是明确大学原典阅读课程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高校原典阅读“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对当代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具有支架性、引导性、启发性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习任务单 原典阅读 设计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循证赋能学习设计的系统模型与关键过程
5
作者 王明娣 陈小涵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107,共8页
数智化时代,学习分析与学习设计的交互作用具有优化学习设计效果的潜力,数据循证得以支持并赋能学习设计变革。在此背景支持下,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之间究竟如何进行深度交互并在数据驱动下实现循证改进?针对该问题,研究分别从学习设计... 数智化时代,学习分析与学习设计的交互作用具有优化学习设计效果的潜力,数据循证得以支持并赋能学习设计变革。在此背景支持下,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之间究竟如何进行深度交互并在数据驱动下实现循证改进?针对该问题,研究分别从学习设计、学生发展以及教师成长三个视角探讨了数据循证赋能学习设计的多重价值,进而构建了数据循证赋能学习设计系统模型(Data-EDT),通过“证据系统”“学习设计系统”“智能技术系统”三重系统交互作用以展现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的动态关系,并揭示了基于设计视角的落地关键过程:前期准备阶段为“教师与研究者协作共创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期实践阶段为“教师在真实学习情境中的设计实施过程”;后期反思阶段为“教师基于设计评估的自我深度反思过程”;终期生成阶段为“教师基于设计迭代的双重角色生成过程”,以此支持教师的循证学习设计实践,进而有效促进数智化时代的学习设计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学习分析 循证学习设计 系统模型 关键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铁矿山法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方法与应用
6
作者 杨剑 吴佳明 +4 位作者 戴林发宝 田力 刘修国 孙杰 孙文昊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42-1755,共14页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矿山法隧道衬砌类型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环节,其决策显著受制于地理与地质条件,且当前高度依赖设计人员的主观经验。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整体框架,建立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方法。系统分析隧道洞身...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矿山法隧道衬砌类型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环节,其决策显著受制于地理与地质条件,且当前高度依赖设计人员的主观经验。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整体框架,建立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方法。系统分析隧道洞身衬砌设计影响因素,收集248座隧道共4 100个洞身衬砌节段的设计资料,搭建隧道洞身勘察设计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别搭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树3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贝叶斯与交叉验证的手段优化机器学习模型超参数,提出基于CNN、CNN+LSTM、CNN+EPSAnet的3种深度神经网络衬砌类型预测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CNN+EPSAnet的隧道衬砌类型智能设计模型预测效果整体最优,预测准确率为86.8%,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隧道洞身勘察设计数据特征,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取多尺度空间信息;2)研发出隧道洞身智能决策系统,可实现隧道洞身衬砌类型智能决策模型的参数实时调整与可视化训练;3)通过BIM技术将智能决策得到的衬砌类型设计参数进行三维展示,实现隧道衬砌类型的智能化设计和数字化呈现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矿山法隧道 衬砌类型 深度学习 智能设计 BI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学习科学指导硬件实验课程设计的探索
7
作者 冯建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87,205,共6页
硬件实验课程对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具有关键作用,但知识抽象难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到畏惧。为提高学生底层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改善学生硬件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应用学习科学理论对“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 硬件实验课程对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具有关键作用,但知识抽象难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到畏惧。为提高学生底层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改善学生硬件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应用学习科学理论对“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两门硬件实验课程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确定了涵盖认知、实验技能和情感态度的教育目标,按照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设计了层次递进的实验项目。通过设置科学合理、多元开放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课程思政活动及考核评价环节,促进学生产生意义学习,锻炼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实现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实验课程设计 应用学习科学 计算机系统能力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辅助钛合金设计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闫 薛德祯 +6 位作者 辛社伟 王晓 周伟 潘曦 李星吾 张冰洁 郝梦园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9-329,共11页
钛合金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耐蚀性及耐热性等特点已成为高性能结构件的首选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医疗器械、化工、航天航空、舰船等领域。随着钛合金中合金化元素种类的进一步增加,钛合金成分、工艺与性能间的映射机制关系愈... 钛合金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耐蚀性及耐热性等特点已成为高性能结构件的首选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医疗器械、化工、航天航空、舰船等领域。随着钛合金中合金化元素种类的进一步增加,钛合金成分、工艺与性能间的映射机制关系愈加复杂,以钼当量、d-电子合金理论、价电子浓度等为代表的传统钛合金设计方法很难准确捕捉到合金元素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有望从材料数据中通过算法挖掘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隐藏关系,实现实验过程优化,突破研究人员基于经验和“试错法”高成本、低效率的材料设计瓶颈,为钛合金智能设计开辟了新的思路。以机器学习辅助钛合金设计研究的流程为主线,介绍了机器学习辅助钛合金设计研发中的数据来源与预处理、特征工程、机器学习建模预测和优化设计等技术,综述了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研发范式在钛合金设计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这一新型研发范式在钛合金领域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机器学习 合金设计 特征工程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隐身涂料设计方法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旭 刘永豪 齐建涛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8,共6页
隐身涂料通过对雷达波、红外辐射、可见光及激光信号特性的调控,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与先进技术领域。然而,隐身涂料的设计涉及多种材料和复杂加工参数的耗时实验。为了克服这些限制,数据驱动的涂料设计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基... 隐身涂料通过对雷达波、红外辐射、可见光及激光信号特性的调控,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与先进技术领域。然而,隐身涂料的设计涉及多种材料和复杂加工参数的耗时实验。为了克服这些限制,数据驱动的涂料设计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隐身涂料设计的最新进展。概括了隐身涂料的主要类型,包括吸波涂料、电磁屏蔽涂料、红外隐身涂料和复合隐身涂料,探讨了传统设计方法面临的挑战。介绍了数据驱动的隐身涂料设计,展示了数据预处理与特征提取策略如何优化模型输入,强调了高质量数据库、模型可解释性与多目标优化的重要性。此外,总结了机器学习在隐身涂料性能预测、材料筛选、结构设计及逆向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案例。最后,探讨了各领域数据驱动下功能涂料的最新研究,为隐身涂料的智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涂料 机器学习 数据驱动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设计原则及流程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海娟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2,共5页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任务承载着学习的主题,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设计要能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像专家一样整合多学科要素,在做数学的实践与体验中思考和创造,从而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任务的设计包...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任务承载着学习的主题,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设计要能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像专家一样整合多学科要素,在做数学的实践与体验中思考和创造,从而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任务的设计包括确定核心任务、规划分支任务,创设真实情境、预设驱动问题,设计阶段活动、制定评价方案等关键环节。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跨学科 主题学习 任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视域下基于认知智能大模型的个性化学习设计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牟智佳 岳婷 朱陶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7,共8页
探索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了知识获取和人机交互方式,为提供定制化学习体验和创新个性化学习设计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人机协同视域下的个性... 探索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了知识获取和人机交互方式,为提供定制化学习体验和创新个性化学习设计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人机协同视域下的个性化学习设计在转变理路上呈现出由片段式向全程化、由推送式向定制化、由单模态向多模态的本体流变,在发展理路上表现为人机共教、人机共学、人机共评、人机共管的多重向度,在逻辑理路上体现为导引目标、激活进程、定制方法、创新范式的适配赋能。个性化学习设计的结构体系是以学习者差异认知基础为逻辑起点,以支持学习者个性发展为目标导向,以人机协同对话提示语模式为基础,通过学习模块设计与协同路径规划构建个性化学习流程框架,形成三元主体协同、适性服务闭环的个性化学习设计范型。人机协同对话提示语模式依托内容生成机制与提示工程技术,通过需求描述、角色设定、示例指定引导对话轮转以促进个体思维链形成,为个性化学习过程提供协同支持。研究探讨以类人化智慧赋能个性化学习交互场景形成新的人机协同学习样态,为垂类模型的教育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认知智能大模型 个性化学习 学习设计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出导向的近代物理设计性实验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12
作者 丁格曼 范兵 +2 位作者 吴先球 刘朝辉 谢翠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3-177,共5页
产出导向教育背景下,近代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是课程建设和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以修读本课程物理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开发“近代物理设计性实验学生学习成果量表”,经信效度检验,量表信效度可靠。对192名完成课程学习... 产出导向教育背景下,近代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是课程建设和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以修读本课程物理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开发“近代物理设计性实验学生学习成果量表”,经信效度检验,量表信效度可靠。对192名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学生整体学习成果提升程度为中上水平,其中认知层面提升较为突出而高阶思维倾向均值较低;同时性别差异和成绩排名差异在学习成果上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据此,建议在后续教学中推行分层次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强化跨学科整合与实践环节,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物理 设计性实验 学习成果 信效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车牌识别算法设计
13
作者 曹竣奥 杨维明 +2 位作者 罗雨婷 潘能源 张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39,共5页
针对常规车牌识别算法难以进行不同长度的车牌字符识别以及运算量较大的问题,设计一种改进的轻量化YOLOv5s+CRNN算法以实现车牌识别。首先,对YOLOv5s模型进行轻量级设计优化,采用PP-LCNet网络来取代YOLOv5s的原始骨干网络,同时在Neck部... 针对常规车牌识别算法难以进行不同长度的车牌字符识别以及运算量较大的问题,设计一种改进的轻量化YOLOv5s+CRNN算法以实现车牌识别。首先,对YOLOv5s模型进行轻量级设计优化,采用PP-LCNet网络来取代YOLOv5s的原始骨干网络,同时在Neck部分引入轻量级卷积结构DWConv以及一次性聚合VoV-GSCSP模块。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模型与原模型相比,在mAP值几乎不变的前提下,参数量降低了50.99%,而检测速度提升了27.92%。然后引入轻量级卷积结构GSConv对CRNN进行轻量化优化。优化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模型与原模型相比,参数量降低了约48%,平均单张图像的检测时间大约为30 ms,比原算法提升约32%。最后将改进的模型进行组合,改进后的YOLOv5s+CRNN模型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了77.6%,比改进前提升了约0.6%,字符识别的准确度降低了约0.44%,并且参数量降低了50.7%,检测速度达到了142 f/s,获得了良好的车牌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车牌识别 YOLOv5s CRNN PP-LCNet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视域下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模型的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艺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8,共8页
随着素养目标时代的来临,学习任务设计成为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基于设计的研究”为方法论,经过理论探索和两轮实践检验,可以建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模型。根据模型,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包括三个阶段和九个步骤:阶段一... 随着素养目标时代的来临,学习任务设计成为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基于设计的研究”为方法论,经过理论探索和两轮实践检验,可以建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模型。根据模型,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包括三个阶段和九个步骤:阶段一是“明确任务驱动的语文学习目标”,步骤为“明确范围主题并锚定课程标准”“确定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迁移目标”和“叙写具体的语文学习目标”;阶段二是“描述真实有效的语文学习任务内容”,步骤为“构思语文学习任务原型”“匹配语文学习任务情境”和“叙写语文学习任务指令”;阶段三是“明确子任务及评价与支持工具”,步骤为“结合选文分解子任务”“确定成功标准与开发评分规则”和“提供反馈指导与学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设计 基于设计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5
作者 付晨阳 孙晓燕 +2 位作者 何廷全 吕俊秀 王海龙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8-686,共9页
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提出了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XGBoost算法进行配合比设计的策略。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误差分析迭代优化给出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推荐配合比。结果表明,采用机器... 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提出了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XGBoost算法进行配合比设计的策略。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误差分析迭代优化给出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推荐配合比。结果表明,采用机器学习推荐配合比制备的机制砂混凝土,试验结果与设计目标的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在特定性能要求下进行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机制砂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GBDT算法 XGBoos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结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设计与应用:理论模型及实践框架
16
作者 于爽 叶俊民 +3 位作者 尹兴翰 吴林静 刘清堂 赵刚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99,107,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与智能系统融合的人智协同学习干预方式逐渐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人智协同学习干预虽具潜力,但因教育工作者智能素养不足,往往难以在真实课堂中有效应用相关工具,导致工具设计与应用脱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与智能系统融合的人智协同学习干预方式逐渐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人智协同学习干预虽具潜力,但因教育工作者智能素养不足,往往难以在真实课堂中有效应用相关工具,导致工具设计与应用脱节。为此,文章基于活动系统网络理论,构建了联结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设计与应用的理论模型,强调人类经验与智能系统的融合共生、干预设计与干预应用的有机联结。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包括坚持理论指导为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基础作用、发挥干预设计为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载体功能、推动干预应用为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关键动力在内的实践框架,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与应用人智协同学习干预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和策略。最后,文章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联结人智协同学习干预的设计与应用,验证了理论模型及实践框架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这不仅为人智协同学习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也为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协同 学习干预 联结设计与应用 活动系统网络理论 理论模型 实践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粮食安全观培育的地理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活动设计——以“小麦的故事”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明辉 甄鸿启 朱承熙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2,共4页
粮食安全观是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科涉及粮食生产和分配相关的多个关键要素,是培养学生粮食安全观的良好载体。粮食安全观包括粮食生产安全观、粮食经济安全观、粮食环境安全观、粮食战略安全观和粮食文化安全观等,这些维... 粮食安全观是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学科涉及粮食生产和分配相关的多个关键要素,是培养学生粮食安全观的良好载体。粮食安全观包括粮食生产安全观、粮食经济安全观、粮食环境安全观、粮食战略安全观和粮食文化安全观等,这些维度可作为设计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活动的依据和起点。本文以“小麦的故事”为例,设计跨学科主题式系列学习活动,旨在培育学生的粮食安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观 跨学科学习 主题式学习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设计的路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雄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31,共3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对于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主题是引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组织中心,它主要指要点、中心思想与主要观点,表明学习的关键内容,是将分散的信息整合到一起的...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对于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主题是引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组织中心,它主要指要点、中心思想与主要观点,表明学习的关键内容,是将分散的信息整合到一起的“粘合剂”,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生活的整合设计;以社会为中心,立足热点议题的延伸设计;以教材为中心,聚焦重叠资源的关联设计;以课标为中心,围绕交叉目标内容的融通设计四条路径开展主题设计,可为跨学科主题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 主题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教学设计视域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样态与模型构建
19
作者 王明娣 刘玉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共9页
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抓手,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破除学科壁垒、聚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推动教育向素养本位深层次转型。然而,当前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施中仍存在内容“拼盘化”、形式“杂糅化”、方法“研究化”等... 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抓手,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破除学科壁垒、聚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推动教育向素养本位深层次转型。然而,当前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施中仍存在内容“拼盘化”、形式“杂糅化”、方法“研究化”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成效甚微。为破解以上难题,有必要引入整体性教学设计理念,从全局视角优化教学过程,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应遵循“系统前瞻性”“渐进适配性”“调控迭代性”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体性教学设计视域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模型,即跨学科主题学习“四维架构”的统筹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结构化任务”的梯度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智适应评价”的反馈优化三重进程,最终形成“规划—实施—改进”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动态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教学设计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教育场景中的智能化学习支架:内涵、设计方略与发展路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单俊豪 洪越洋 +1 位作者 郭付民强 刘永贵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1,共7页
智能化学习支架是促进人机协同教育质量提升的创新可执行教与学程序。智能技术在知识创生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价值潜能为学习支架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契机。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学习支架的三种演化形态及典型特征:传统学习支架、技术支持型... 智能化学习支架是促进人机协同教育质量提升的创新可执行教与学程序。智能技术在知识创生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价值潜能为学习支架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契机。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学习支架的三种演化形态及典型特征:传统学习支架、技术支持型学习支架以及智能化学习支架;其次,研究以促进素养跃迁为目标,提出人机协同场景中智能化学习支架的内涵,并系统梳理了学习支架的表征形式及划分依据,将智能化学习支架划分为动机性、概念性、策略性和元认知四种表征类型,并提出智能技术支持学习支架创变的“辅助—优化—重塑”三层次内涵;第三,研究从支架表征、支架设计、支架内嵌和支架优化四方面提出智能化学习支架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构建了包含“需求分析层—AI赋能层—框架设计层—学习环节层”四个层级的智能化学习支架设计流程。最后,研究从智能化学习支架的领域垂直化发展、证据启发的实践理性增强以及教学智能体的多元嵌入集成三方面,探索智能化学习支架未来的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学习支架 人机协同教育 学习支架设计 最近发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