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政策意图与法理分歧
- 1
-
-
作者
沈伟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出处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1,共1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国全球单边经济制裁中涉华制裁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ZD208。
-
文摘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是近年来国际社会话语表达和外交论辩中频繁出现的表述。美国政府多次以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由抨击中国,中国政府则以坚持“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和“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国际秩序”加以回应。“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作为美国对全球秩序的表达和诉求,在二战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就有出现,并在之后不断发展,在冷战后又有新的变化。破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话语迷思,中国应当继续坚持以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避免与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斗争,团结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全球化进程。
-
关键词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
权力体系
规则体系
国际法
-
Keywords
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
international order
power system
rule system
international law
-
分类号
D99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
-
题名中美构建国际太空秩序的博弈
被引量:2
- 2
-
-
作者
何奇松
王彦博
-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出处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155,共1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强化太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23&ZD13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当前,中美两国围绕国际太空治理体系的构建展开了激烈竞争,核心争议在于如何塑造国际太空秩序。中国主张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基于国际法的太空秩序,以保障太空资源的公平利用与和平开发;而美国则倾向于基于自身规则构建秩序,并与盟友合作,以巩固其战略优势和保护商业利益。这场竞争反映了两国在新兴领域的规则制定权之争。中美两国均凭借各自的太空能力影响规则制定,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美国则推行所谓“负责任行为”准则以规范太空活动。两国的不同主张给国际太空治理框架的统一带来挑战。中国的战略聚焦法律机制,提出限制太空军备竞赛并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倡议,而美国则优先推行自愿指南与限制特定太空武器,并通过盟友扩大其标准的影响力。中美太空竞争将深刻影响全球太空安全架构、技术合作模式和资源分配机制,或导致“两种秩序对立并存”“美国单方主导”或“中美规则融合共存”三种秩序形态。随着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中美若能在联合国框架内达成共识并建立具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太空治理机制,将有助于确保太空秩序的长期稳定,减少不确定性。
-
关键词
中美大国竞争
国际太空秩序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
-
Keywords
U.S.-China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space order
rule-based internationd order
law-based intemational order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菲律宾海域法”的立法失范批驳与应对路径探究
- 3
-
-
作者
张晏瑲
刘凡毓
-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6,共1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问题研究”(23&ZD166)
大连海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重大培育项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与维护国家海洋安全问题研究”(3132023705)。
-
文摘
2024年11月8日,菲律宾正式通过“菲律宾海洋区域法”。该法建立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南海仲裁案“裁决书”及1987年《菲律宾宪法》基础之上,旨在规范菲律宾的海域制度。然而,该法在法律基础、论述逻辑、法律内容等诸多方面存在瑕疵,是迎合“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规则观的典型产物,严重破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建立的国际海洋法体系。该法严重挑战和侵犯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对此,中国可以在“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规则观的指导原则下,引用现行有效的国际法规则积极回应,强调并坚定维护中国的南海主张。同时,中国还应组织研究应对“菲律宾海洋区域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对策,并在国际合作与对话的框架下,采取全方位措施,探索中菲矛盾的和平解决之道。
-
关键词
“菲律宾海域法”
中菲南海争端
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
Keywords
Philippine Maritime Zones Act
China-Philippin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International Law-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
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
-
分类号
D993.5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
-
题名“价值观外交”:德国新政府的外交基轴?
被引量:15
- 4
-
-
作者
熊炜
姜昊
-
机构
外交学院区域与国别比较外交研究中心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24,131,共2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地缘政治风险预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7ZDA1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外交学院重大项目“欧盟对外经贸谈判中的德国因素研究”(项目编号:3162019ZYKA0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德国新政府提出的“价值观外交”是对默克尔政府开启的“价值观外交”的延续和继承,是作为后现代和后民族国家的德国成功转化身份的必然结果。德国国内政治生态、国际秩序变革和默克尔时期“价值观外交”实践的正向激励,都会促进德国新政府加速推进德式“价值观外交”。但德国的“价值观外交”不完全等同于“意识形态外交”,它给中德关系发展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未来针对德国新政府对华政策中的“价值观外交”,中国应在坚持“红线”的基础上,注重从积极面入手,明确双方在多边主义规则和制度方面的共同点,争取相互合作以塑造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秩序。
-
关键词
德国外交
价值观外交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中德关系
-
分类号
D851.6
[政治法律—外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