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1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模型预测控制实验平台研究
1
作者 昝小舒 朱震宇 +3 位作者 于书韵 徐瑞东 冷旭东 王怀庆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2,共7页
为了提高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策略。将单扰动观测器引入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实现系统低频扰动的补偿;同时,引入通信扰动观测器以实现对时延扰动补偿。基于此策略,设计出一种基... 为了提高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控制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策略。将单扰动观测器引入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实现系统低频扰动的补偿;同时,引入通信扰动观测器以实现对时延扰动补偿。基于此策略,设计出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开关磁阻实验平台,并对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样机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此外,该平台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力电子设备的特性及其应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升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动机 模型预测控制 双扰动观测 实践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扰动观测模型预测控制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对接控制
2
作者 张伟 王强 +2 位作者 吴奇阳 郑岩 杜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4-642,共9页
为实现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回收,本文将回收中的动态对接问题转换为水下无人航行器与母船的位姿同步控制问题。在水下无人航行器动态对接母船存在外界扰动的情况下,设计了带有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对水下无人航行器的五自... 为实现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回收,本文将回收中的动态对接问题转换为水下无人航行器与母船的位姿同步控制问题。在水下无人航行器动态对接母船存在外界扰动的情况下,设计了带有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对水下无人航行器的五自由度模型加入相对于惯性系的恒定或缓慢变化的扰动,利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对这些扰动进行估计,并将其输入到模型预测中来增强控制器的鲁棒性。研究表明:通过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得到最优控制,使得水下无人航行器能够和母船的位姿保持一致,完成对接过程。本文控制器能够有效抵抗外界扰动,提高对接任务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人航行器 动态对接 位姿同步控制 外界扰动 估计 鲁棒性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非线性扰动观测 非线性优化问题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扰动观测器的PMSM改进无模型滑模控制
3
作者 王栋栋 刘旭东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1,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存在的外部负载扰动、模型和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无模型滑模控制的转速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不考虑电机参数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超局部模型;然后,基于改进滑模趋近律设计无模型滑模速度控制器,...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存在的外部负载扰动、模型和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无模型滑模控制的转速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不考虑电机参数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超局部模型;然后,基于改进滑模趋近律设计无模型滑模速度控制器,控制器采用转速-电流单环滑模控制策略,替代了传统的转速-电流级联控制,简化了控制系统结构;同时利用双重扰动观测器估计系统未知扰动,并用于前馈补偿;最后,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抗干扰能力和稳态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超局部模型 模型滑模控制 双重扰动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观测的Poisson-Lindley INAR(1)模型
4
作者 刘瑞 朱复康 李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共11页
对过离散的重复观测时间序列数据,考虑一种具有Poisson-Lindley边际分布的INAR(1)(PLINAR(1))过程的独立重复观测模型.先通过条件最小二乘估计、Yule-W alker估计、拟似然估计和条件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模型的参数,讨论估计量的渐近性... 对过离散的重复观测时间序列数据,考虑一种具有Poisson-Lindley边际分布的INAR(1)(PLINAR(1))过程的独立重复观测模型.先通过条件最小二乘估计、Yule-W alker估计、拟似然估计和条件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模型的参数,讨论估计量的渐近性质,并给出模型的预测,再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不同估计方法的性能以及重复观测带来的影响,最后对一组重复观测的每周太阳黑子群数量的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观测 PLINAR(1)模型 整数值时间序列 过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超局部模型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5
作者 李思言 梁庭福 +1 位作者 李鑫帅 毛汉领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301,共9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因外部干扰、电机参数未知、参数摄动等未知因素影响难以实现高性能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超局部模型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复合控制方法。建立了忽略电机具体参数的超局部模型,基于此...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因外部干扰、电机参数未知、参数摄动等未知因素影响难以实现高性能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超局部模型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复合控制方法。建立了忽略电机具体参数的超局部模型,基于此构建一种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并引入新型自适应趋近律,实现削弱抖振并加速收敛。通过超螺旋滑模观测器实时更新超局部模型并优化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方法相较于现有控制方法,转速响应更快,响应时间为0.0076 s;受外部干扰时转速波动最小且恢复稳态更快,转速波动为29.496 r/min,恢复稳态时间为0.004 s;受电机参数摄动影响时可快速恢复原定工作状态,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抗干扰能力与稳态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超局部模型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超螺旋滑模观测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IGBT模块温度观测的3-D降阶混合型热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田野 卜凯阳 +2 位作者 李楚杉 李武华 何湘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104-5120,共17页
IGBT模块温度在线监测是提高大容量变流器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在IGBT模块在线温度监测方法中,热阻模型法可对IGBT模块内部的温度分布进行估计,因而受到关注。结合了传感器数据的温度观测器可基于热阻模型,实时修正材料老化、参数温度依... IGBT模块温度在线监测是提高大容量变流器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在IGBT模块在线温度监测方法中,热阻模型法可对IGBT模块内部的温度分布进行估计,因而受到关注。结合了传感器数据的温度观测器可基于热阻模型,实时修正材料老化、参数温度依赖性和功率损耗计算误差等不确定因素对温度估计造成的影响。然而现有热模型无法同时兼顾系统可观性和建模准确性,且阶数相对较高,难以应用于温度观测器的在线运行。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风冷散热多芯片IGBT模块3-D温度观测器,同时满足可观性、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的混合型降阶热模型。首先,分析了热阻模型的拓扑结构及其参数辨识的方法,并探究了模型的状态空间生成规律;然后,基于非线性优化算法对该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以减小因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模型参数与实际参数不一致所引入的热阻模型与实验物理对象间的误差;随后,使用平衡截断法对热阻模型降阶,相对于现有集总参数热阻模型,进一步提高了实时求解效率;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模块 温度监测 热网络模型 温度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诱导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及再通模型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伟 董为伟 +1 位作者 傅雅各 董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30,共4页
应用光化冷光源仪(金属卤化物灯)诱导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并于光照血管局部滴注尼莫地平致闭塞血管再通。结果发现:光照30min后鼠脑皮质及基底节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明显下降,且维持90min以上。同时,... 应用光化冷光源仪(金属卤化物灯)诱导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并于光照血管局部滴注尼莫地平致闭塞血管再通。结果发现:光照30min后鼠脑皮质及基底节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明显下降,且维持90min以上。同时,光照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尼莫地平局部滴注20min后皮质rCBF则有所回升,用药后30minrCBF明显上升,为缺血前rCBF的131.1%。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显示:光照例鼠MCA及其周围毛细血管管腔内均有明显血栓形成,缺血12h梗塞区神经元、线粒体及内质同明显肿胀,神经元坏死。再灌注后病理损害更为明显。实验鼠先照例额、顶叶皮质及新纹状体出现边界清晰、范围较恒定的苍白梗塞灶。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及脑梗塞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大脑中动脉 动物模型 光化学诱导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机械臂干扰力观测与无模型振动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浦玉学 古妍 +1 位作者 张崇峰 邹怀武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3-1791,共9页
为了抑制柔性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非线性振动,提出一种基于干扰力在线观测的无模型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混合控制策略。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奇异摄动法对存在未知干扰的柔性机械臂进行动力学建模和解耦,将其分解为表征刚性运动的慢变子系统... 为了抑制柔性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非线性振动,提出一种基于干扰力在线观测的无模型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混合控制策略。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奇异摄动法对存在未知干扰的柔性机械臂进行动力学建模和解耦,将其分解为表征刚性运动的慢变子系统和表征柔性振动的快变子系统;考虑到建模的复杂性和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PD控制方法实现轨迹跟踪,并提出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以实现柔性臂杆的非线性振动控制。针对未知外界干扰可能引起的控制发散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干扰力状态观测器,用于干扰力矩的在线估计和实时补偿,有效提高无模型振动控制算法的收敛性能。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存在干扰力的情况下对柔性机械臂的振动抑制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振动控制 模型自适应控制 干扰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改进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希梅 孙文浩 金鸿雁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2,共9页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中存在的电流脉动过大、在线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改进MPCC策略。利用最优电压矢量相角和重新划分后的电压矢量扇区,改进第一电压矢量的选取方式,减小...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中存在的电流脉动过大、在线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改进MPCC策略。利用最优电压矢量相角和重新划分后的电压矢量扇区,改进第一电压矢量的选取方式,减小第二电压矢量选择范围,以实现电压矢量的快速选取,进而降低电流脉动。同时,为了提高PMLSM抗负载扰动能力,通过ESO对扰动进行观测,将观测到的扰动转换为电流进行补偿,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且补偿电流可起到进一步减小电流脉动的作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切实可行,与MPCC相比,基于ESO的改进MPCC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更小的电流脉动和较强的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改进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 最优电压矢量相角 电流脉动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G激光诱导光化学脑梗死溶栓动物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敏 许晓路 张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9-832,共4页
目的:通过光化学法制作与临床接近的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溶栓模型。方法:在光化学法制备MCA血栓的基础上,利用波长355nmYAG激光(YAG laser)制作脑梗死溶栓动物模型。选择溶栓治疗不同时点,观察大鼠血气分析指标、脑血流量(CBF)、... 目的:通过光化学法制作与临床接近的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脑梗死溶栓模型。方法:在光化学法制备MCA血栓的基础上,利用波长355nmYAG激光(YAG laser)制作脑梗死溶栓动物模型。选择溶栓治疗不同时点,观察大鼠血气分析指标、脑血流量(CBF)、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的改变。结果:手术野中心区脑温、肛温、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平均动脉压(MABP)无明显变化,各手术组血糖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脑梗死后CBF明显下降,降低至对照组的(22.4±3.1)%,1、2、3、4h后溶栓组CBF明显升高,恢复至对照组的(87.3±6.5)%、(89.5±4.9)%、(88.9±6.7)%、(86.7±5.3)%,P<0.01;模型梗塞灶稳定,2h内溶栓组与脑梗死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梗塞灶体积明显减小(P<0.01),2h以上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YAG激光疏通MCA血栓是可行的,实现了光化学脑梗死动物模型的溶栓再灌注,为研究脑梗塞的溶栓治疗及药物开发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脑梗死 YAG激光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光化学反应器的辐射能传递模型 被引量:16
11
作者 戴智铭 朱中南 +1 位作者 陈爱平 古宏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以双通量模型为基础模拟多相光化学反应器中的辐射能传递行为 ,考虑透过光催化剂颗粒的光子总数修正了双通量模型 ,采用比较简单的模型说明了多相光化学反应器内量纲 1光辐射能分布和光催化剂的量纲 1吸收光子总数分布 ,举例讨论了半导... 以双通量模型为基础模拟多相光化学反应器中的辐射能传递行为 ,考虑透过光催化剂颗粒的光子总数修正了双通量模型 ,采用比较简单的模型说明了多相光化学反应器内量纲 1光辐射能分布和光催化剂的量纲 1吸收光子总数分布 ,举例讨论了半导体超细粉末二氧化钛为光催化剂的气固相光化学反应器在不同光催化剂粒径、不同反应器厚度条件下反应器内量纲 1光辐射能分布和光催化剂的量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光化学反应器 辐射能传递 光催化 光催化剂 双通量模型 辐射能分布 半导体超细粉末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汽油光化学脱硫反应器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磊 沈本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4,共6页
从光的量子性出发,探讨了FCC汽油萃取-光化学脱硫工艺中的光化学反应器,对实际情况作合理简化,建立了光化学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同时,介绍了光催化反应器中辐射能传递的基本方程和局部体积能量吸收速率的理论模型。通过萃取-光化学脱硫... 从光的量子性出发,探讨了FCC汽油萃取-光化学脱硫工艺中的光化学反应器,对实际情况作合理简化,建立了光化学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同时,介绍了光催化反应器中辐射能传递的基本方程和局部体积能量吸收速率的理论模型。通过萃取-光化学脱硫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反应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法啮齿类动物脑缺血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居仙 张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58-61,共4页
根据啮齿类动物缺血性脑卒中光化学模型制作方法和用途的不同将该模型分为4种,并对常用光敏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该模型对动物的创伤小、制作相对简便、重复性好,将来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 光化学 模型 脑缺血 光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缺血性卒中光化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杰文 甘红珍 +2 位作者 李红戈 张茂悦 童萼塘 《激光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2-54,共3页
本文基于光化学反应机理,对大鼠缺血性卒中光化学模型进行研究,指出光化学反应诱导VEC功能异常,从而加速了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栓塞。该模型制作简单,相对非侵害,有可能替代大脑动脉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模型。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 脑梗塞 VEC 血小板聚集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动物模型评价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红细胞病毒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鹏 张循善 +2 位作者 程越 赵俊 王明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27-230,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核黄素光化学法(核黄素终浓度为150μmol/L,光照时间为20分钟,光照强度为40 000Lux)灭活红细胞中病毒的有效性。将HCMV作为指示病毒加入红细胞中。30只BALA/c小鼠设为实验组(n=10)、病毒对照组(n=10)、可见光对照组(n=5)... 本研究旨在评估核黄素光化学法(核黄素终浓度为150μmol/L,光照时间为20分钟,光照强度为40 000Lux)灭活红细胞中病毒的有效性。将HCMV作为指示病毒加入红细胞中。30只BALA/c小鼠设为实验组(n=10)、病毒对照组(n=10)、可见光对照组(n=5)和红细胞对照组(n=5);实验组小鼠注射经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处理的红细胞;病毒对照组小鼠注射未经灭活处理的红细胞;可见光对照组小鼠注射经可见光照射的红细胞;红细胞对照组小鼠注射正常红细胞。取各组小鼠进行体外病毒分离,PCR检测HCMV UL83基因,间接免疫荧光鉴定PP65抗原。结果表明:病毒对照组和可见光对照组病毒分离、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均为阳性,而实验组和红细胞对照组所有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红细胞病毒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光化学 病毒灭活 红细胞 输血 动物模型 人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化学法建立兔眼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立婕 金中秋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兔眼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模型。方法30只健康青紫蓝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激光光凝双侧静脉,B组激光光凝单侧动脉及双侧静脉,C组为空白对照。经耳缘静脉注入孟加拉玫红(50mg·kg-1),随后按照分组氪-绿激光... 目的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兔眼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模型。方法30只健康青紫蓝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激光光凝双侧静脉,B组激光光凝单侧动脉及双侧静脉,C组为空白对照。经耳缘静脉注入孟加拉玫红(50mg·kg-1),随后按照分组氪-绿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血管,行眼底照相及荧光造影证实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建立,形成后于1d、5d、7d、21d、30d行眼底检查及荧光造影检查,确定模型建立后眼底的变化情况。于光凝后1d、30d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眼底荧光造影结果显示,A组6眼阻塞血管再通,眼底仅表现部分静脉远端迂曲,未见明显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改变,B组9眼均有明显视网膜静脉阻塞表现,C组眼底无改变。光凝后1d,光镜、电镜下视网膜均未见明显异常。30d光镜、电镜观察见B组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并出现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相应病理改变。结论氪-绿激光光凝兔眼视网膜部分动脉及双侧静脉可以产生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的典型表现,该法可为临床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提供较为安全、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变增益滑模的感应电机电压模型磁链观测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天擎 王勃 +1 位作者 于泳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90-4500,I0027,共12页
针对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基于二阶滑模的电压模型磁链观测器可以有效提升传统开环电压模型观测器的转速估计鲁棒性。然而,现有二阶滑模电压模型观测器仍然存在以下2个问题:1)滑模观测器常数增益与可变稳定性条件间的不匹配问... 针对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驱动系统,基于二阶滑模的电压模型磁链观测器可以有效提升传统开环电压模型观测器的转速估计鲁棒性。然而,现有二阶滑模电压模型观测器仍然存在以下2个问题:1)滑模观测器常数增益与可变稳定性条件间的不匹配问题;2)由于存在直流偏置,需要采用非理想积分器来估计转子磁链。针对这2个问题,该文提出相应解决方案:1)改进二阶滑模观测器结构,并根据稳定性条件设计可变增益,以同时实现宽调速范围内的观测器稳定性与抖振抑制;2)根据滑模观测器的输出,设计一种带直流偏置补偿的积分器,以提升磁链估计精确度。最后,在3.7 kW的感应电机实验装置上进行对比实验,证明所提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机 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电压模型观测 滑模观测 直流偏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臭氧遥感中光化学模型及其反应系数解算
18
作者 汪自军 陈圣波 周云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5-1490,共6页
奇氧族光化学模型是描述臭氧浓度与氧红外波段气辉体发射率关系的微分方程,结合气辉遥感数据可反演大气臭氧浓度剖面。介绍了以大气动力学与奇氧族光化学为基本原理的O2(a1Δg)光化学模型。采用一种新提出的斜路径积分法计算了光学厚度... 奇氧族光化学模型是描述臭氧浓度与氧红外波段气辉体发射率关系的微分方程,结合气辉遥感数据可反演大气臭氧浓度剖面。介绍了以大气动力学与奇氧族光化学为基本原理的O2(a1Δg)光化学模型。采用一种新提出的斜路径积分法计算了光学厚度,从而完成了光化学模型反应系数的解算。针对系数求解计算量巨大的问题,提出建立纬度-高度-太阳天顶角三维系数查找表。利用传统方法和斜路径积分法计算光学厚度比较结果表明,随天顶角增加,偏差由天顶角80°时12%急剧增加至88.7°时的100%,且新方法不会出现负值等结果。系数查找表的建立,可省去实际应用中重复设定参数进行的复杂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氧族 光化学模型 光解系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萃取-光化学脱硫的动力学模型
19
作者 王磊 沈本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8-721,共4页
以在正辛烷中添加不同量和不同种类的硫化物为模拟体系,介绍了萃取-光化学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硫化物工艺,探究了该工艺的脱硫机理,并建立了脱硫动力学方程,其动力学方程为(-rA)=-dcAdt=0.435 2 cA-462.28,E a=16.9 kJ/m o l,k0=1.1... 以在正辛烷中添加不同量和不同种类的硫化物为模拟体系,介绍了萃取-光化学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硫化物工艺,探究了该工艺的脱硫机理,并建立了脱硫动力学方程,其动力学方程为(-rA)=-dcAdt=0.435 2 cA-462.28,E a=16.9 kJ/m o l,k0=1.19。并通过3种FCC汽油的萃取-光化学脱硫的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方程适用于1#FCC汽油和3#FCC汽油;对于2#FCC汽油,由于其烯烃含量比较高,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脱硫机理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测量噪声的滑模观测器重构方法
20
作者 何静 赵潇 +1 位作者 刘建华 肖明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30,共7页
针对高速列车系统中存在的传感器测量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测量噪声重构方法。从高速列车17自由度横向振动的1/2整车模型入手,构造了在测量噪声影响下的列车等效模型,通过定义辅助的状态变量作为输出信号滤波器,将传感... 针对高速列车系统中存在的传感器测量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测量噪声重构方法。从高速列车17自由度横向振动的1/2整车模型入手,构造了在测量噪声影响下的列车等效模型,通过定义辅助的状态变量作为输出信号滤波器,将传感器的测量噪声等效转换为伪执行器噪声,对新的增广噪声状态空间系统设计了滑模观测器,并根据Lyapunov理论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稳定性证明,同时利用滑模等值原理对测量噪声进行重构。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对突变测量噪声和缓变测量噪声的重构效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1/2整车模型 测量噪声重构 滑模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