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素及基于表面积形态测量学方法观察早盲青少年脑皮层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4
1
作者 侯芬 李恒国 +4 位作者 周智凤 李平 李波 胡运涛 刘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3-657,共5页
目的基于颅脑MRI,评价以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及基于表面积的形态测量学(SBM)方法观察早盲青少年(EBA)脑皮层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3例EBA(EBA组)及21名视力正常的青少年志愿者(对照组),采集2组颅脑高分辨率3D-T1WI。以VB... 目的基于颅脑MRI,评价以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及基于表面积的形态测量学(SBM)方法观察早盲青少年(EBA)脑皮层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3例EBA(EBA组)及21名视力正常的青少年志愿者(对照组),采集2组颅脑高分辨率3D-T1WI。以VBM方法分析2组间皮层体积(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采用SBM方法测量皮层厚度(CT)、CV及表面积(SA),比较组间各结构指标的差异。结果VBM结果显示,EBA组右侧距状沟及左侧额中回CV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均<0.05)。SBM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BA组左侧距状沟旁、左侧楔叶、左侧颞上回及右侧枕外侧回CT增加(P均<0.05),而左侧顶上小叶及右侧舌回CT减低(P均<0.05);双侧距状沟旁、左侧额中回前部CV减小(P均<0.05);双侧距状沟旁、双侧舌回及左侧楔叶SA减小(P均<0.05)。结论EBA可致脑皮层形态学改变;采用SBM和VBM方法均可基于颅脑MRI观察相关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基于表面积的形态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碴比表面积的完整岩体TBM破岩效率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闫长斌 石雨萱 +3 位作者 李严 李庆民 刘永胜 吴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468,共13页
岩碴是TBM掘进过程中岩~机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其破碎程度、形态特征、粒径分布等信息是TBM破岩效率的重要反馈指标。基于岩碴现场筛分试验和室内三维扫描试验,定量分析了TBM岩碴的形态特征及其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岩碴粒径... 岩碴是TBM掘进过程中岩~机相互作用的直接产物,其破碎程度、形态特征、粒径分布等信息是TBM破岩效率的重要反馈指标。基于岩碴现场筛分试验和室内三维扫描试验,定量分析了TBM岩碴的形态特征及其随粒径变化的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岩碴粒径分布规律的比表面积计算方法,准确计算了不同粒径分布条件下岩碴比表面积的真实值。结合岩碴新表面理论指标对岩碴比表面积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分析了岩碴比表面积与TBM破岩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碴粒径增大,岩碴的球形度和扁平度逐渐减小、伸长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岩碴的伸长度越大、扁平度和球形度越小,粗糙度指数就越大,TBM破岩效率越高。采用积分的方法,利用表面积预测函数与累积分布函数可计算得到岩碴试样比表面积真实值且分析发现其数据可近似表示单位质量岩体破碎后新增表面积的大小。岩碴比表面积SW与新表面理论指标Sa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可以相互验证其准确性与合理性,但相比新表面理论指标Sa,比表面积SW具有更清晰的物理意义和更为直观的数字结果。岩碴比表面积随TBM掘进比能、贯入度指数增加而增大,随粗糙度指数增大而减小,即岩碴比表面积可较好地描述岩石破碎程度及能量消耗,岩碴比表面积越大,岩碴就越破碎,TBM破岩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岩碴 破岩效率 三维扫描 形态特征 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的大菱鲆不同群体形态变异分析
3
作者 刘莹 于超勇 +3 位作者 赵文溪 王英俊 侯富晟 邹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探讨不同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外部形态特征,采用基于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来自冰岛、丹麦、法国、智利4个大菱鲆引进群体和日照、威海2个大菱鲆养殖群体的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使用TPS系列软件... 为探讨不同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外部形态特征,采用基于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来自冰岛、丹麦、法国、智利4个大菱鲆引进群体和日照、威海2个大菱鲆养殖群体的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使用TPS系列软件及Morpho J软件完成了基于30个地标点的主成分分析、典型变量分析、判别分析及结果可视化。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25.59%、16.98%和10.50%,三者累计贡献率为53.07%,不同群体重叠分布。典型变量分析显示,第1、2典型变量分别占总体变异的55.80%和19.20%,累计贡献率为75%,除2个养殖群体出现重叠外,其他群体之间形态均差异显著,此外,2个养殖群体之间的马氏距离和普氏距离均最短。由不同地标点在相对扭曲中的贡献率可知,Ⅰ型地标点9,Ⅱ型地标点12、8、4、5贡献率较大,合计贡献率达70.52%,结合网格变形图进行分析,发现大菱鲆群体的形态变异主要表现在颌部及鳃峡部。根据逐步判别分析和交互验证分析的结果,大菱鲆不同群体的总体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4.40%和91.70%,几何形态学测量法能有效识别不同大菱鲆群体。研究结果表明,大菱鲆各引进群体之间、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并且养殖群体外部形态存在趋同现象,因此,建议将各引进群体隔离保存,并定期开展大菱鲆引进亲鱼的补充、更新及复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几何形态测量学 地标点法 形态差异 群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琴形制演变的几何形态测量学研究——以文人空间“君乐”器具为例
4
作者 顾永杰 胡昳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1,共5页
研究旨在量化分析古琴形制的演变规律,以传世仲尼式古琴为研究对象,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测定了通长、隐间、额宽和肩宽等关键维度。通过对552张传世古琴实物资料和17张仲尼式古琴实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古琴形制随时代变迁呈现显... 研究旨在量化分析古琴形制的演变规律,以传世仲尼式古琴为研究对象,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测定了通长、隐间、额宽和肩宽等关键维度。通过对552张传世古琴实物资料和17张仲尼式古琴实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古琴形制随时代变迁呈现显著差异,宋代和清代古琴在关键形态指标上表现突出。聚类分析成功区分出两种形态亚群,可能与制作时期、流派等因素相关,为古琴历史演变和文化价值研究提供了量化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几何形态测量学 形制演变 传统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形态测量学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侯雪梅 赵琳超 潘鹏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0期140-145,共6页
基于生物体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是研究生物空间形状差异的有力工具,与统计学方法配合使用,能够完整地保留原始样本的几何形态信息,从而能够准确地描述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随着几何形态测量学的不断发展,其广泛应用于昆虫学领域... 基于生物体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是研究生物空间形状差异的有力工具,与统计学方法配合使用,能够完整地保留原始样本的几何形态信息,从而能够准确地描述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随着几何形态测量学的不断发展,其广泛应用于昆虫学领域的研究。通过归纳总结近15年几何形态测量学在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蜻蜓目、膜翅目昆虫方面的应用,包括昆虫分类与物种鉴定、幼虫龄期划分、生态适应机制研究、雌雄性别鉴定、地理种群变异定量解析等,并对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昆虫形态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形态测量学 昆虫学 分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软件在髁突体积和表面积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琦 魏小二 +1 位作者 邹德荣 俞律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运用Mimics软件测量正常人群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探讨不同位置、性别、年龄的髁突形态特点,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 目的:运用Mimics软件测量正常人群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探讨不同位置、性别、年龄的髁突形态特点,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300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组1(18~24岁),组2(25~34岁),组3(35~44岁)。每组100例,其中男女各50例。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运用Mimics17.0软件对双侧髁突进行三维重建,计算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结果:左右侧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均无明显差别,男性髁突体积、表面积都要大于女性(P<0.05),但男女之间髁突MI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个体之间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未见明显差别,而35~44岁个体的MI值要大于18~24岁个体(P<0.05)。结论:Mimics软件可以有效地测量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并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体积 表面积 形态学指数 MIM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秋刀鱼雌雄个体形态差异分析和鉴定
7
作者 殷兴俊 花传祥 朱清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1,共8页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中国远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为探究其雌、雄个体间的形态差异并有效区分其性别,根据2022年5-11月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150尾秋刀鱼样本的鱼体图片和生物学数据,首次采用几何...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是中国远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为探究其雌、雄个体间的形态差异并有效区分其性别,根据2022年5-11月西北太平洋公海采集的150尾秋刀鱼样本的鱼体图片和生物学数据,首次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地标点法对雌、雄秋刀鱼进行形态学研究,并通过判别分析构建了性别鉴定模型。其中样本分为2批,第1批107尾用于形态分析和鉴定模型的构建,第2批43尾用于检验模型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第1和第2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63.43%和11.79%,降维效果和散点图区分效果均较好。其中Ⅰ型和Ⅱ型地标点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57.94%和41.83%,说明在秋刀鱼雌、雄个体的形态区分上,Ⅰ型和Ⅱ型地标点的作用较大,Ⅲ型地标点的作用较小。薄板样条分析结果显示,秋刀鱼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眼部、躯干前部和尾部。第1批107尾秋刀鱼的判别分析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1.6%和88.8%。将该模型用于第2批43尾秋刀鱼的性别鉴定时,判别正确率为88.45%。综上所述,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可以作为秋刀鱼形态学研究和性别鉴定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几何形态测量学 地标点法 形态差异 性别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大脑灰质密度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江华 肖晶 +2 位作者 朱雪玲 王湘 姚树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方法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全脑灰质密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3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接受磁共振(MR I)检查,并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其全脑灰质密度的特征。结果:首发抑郁症患者右... 目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方法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全脑灰质密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3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接受磁共振(MR I)检查,并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其全脑灰质密度的特征。结果:首发抑郁症患者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以及左侧额上回的灰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右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前回以及右侧前扣带回的灰质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灰质密度存在结构异常,这可能是个体发生抑郁症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 灰质 形态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4种金线鱼矢耳石识别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侯刚 王学锋 +2 位作者 朱立新 卢伙胜 冯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5,496,共8页
利用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采自北部湾海域的24尾红棘金线鱼(Nemipterus nemurus)、32尾金线鱼(N.virgatus)、36尾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和35尾日本金线鱼(N.japonicus)性成熟后的矢耳石样本,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了4种鱼类矢耳... 利用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采自北部湾海域的24尾红棘金线鱼(Nemipterus nemurus)、32尾金线鱼(N.virgatus)、36尾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和35尾日本金线鱼(N.japonicus)性成熟后的矢耳石样本,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了4种鱼类矢耳石形态识别问题。耳石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值,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通过判别分析区分4种金线鱼的耳石,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分析耳石形态变异。结果表明: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30.78%、28.44%和11.75%,可以将四种金线鱼耳石区分开来。其中Ⅰ型地标点6、10、11,Ⅱ型地标点2,Ⅲ型地标点7,贡献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相对扭曲主成分的逐步判别分析中,四种鱼的平均判别成功率达91.3%;交互验证结果显示,四种鱼的平均判别成功率达89.8%,表明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可以作为鱼种耳石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耳石形态学与鱼种判别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鱼属 形态测量学 矢耳石 逐步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标点 形态变异 几何 成功率 识别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中华蜜蜂5个地理种群翅形态差异的几何形态测量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秀秀 管德龙 +2 位作者 覃凯华 许升全 王文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74,共4页
翅是昆虫飞行的重要器官,其形态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秦岭地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5个地理种群前后翅的形态进行量化,运用规范变量分析法(CVA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前后翅形... 翅是昆虫飞行的重要器官,其形态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秦岭地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5个地理种群前后翅的形态进行量化,运用规范变量分析法(CVA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前后翅形态存在明显的种群差异。基于CVA分析发现秦岭南部的佛坪种群和旬阳坝种群翅型较为相似,秦岭北部的长安种群和太平森林公园种群翅型较为相似,朱雀种群前后翅形态特殊,划归不同的类群,可能是过渡种群。(2)聚类分析结果与CVA结果一致。长安种群均位于拓扑结构的基部;前后翅聚类结果差别主要表现在朱雀森林公园种群的位置变化,该结果间接支持其为过渡种群。因此,可推测秦岭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已经促使中华蜜蜂形成了明显的种下形态分化。上述结果为研究中华蜜蜂种质资源及种下进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地区 中华蜜蜂 翅型 几何形态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术后谵妄患者大脑结构变化的形态测量学-磁共振成像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仁贤 田毅 +2 位作者 侯春燕 魏晓 何占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观察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老年患者大脑灰质体积与密度的异常。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的胸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60~75岁,ASAⅡ或Ⅲ级,于术后第3天行认知功能评估,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 目的观察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老年患者大脑灰质体积与密度的异常。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的胸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60~75岁,ASAⅡ或Ⅲ级,于术后第3天行认知功能评估,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C组,均行大脑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 method,VBM)分析比较两组灰质体积和密度的差异,并将有差异脑区的相应参数值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OD组全脑灰质体积明显小于C组(P<0.01),而脑脊液体积明显大于C组(P<0.01)。与C组比较,POD组双侧前额叶和右侧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明显减小(P<0.01),双侧海马和右侧海马旁回的灰质密度明显降低(P<0.001),右侧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与MMSE评分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额叶区域、海马和海马旁回的灰质结构异常可能在PO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右侧海马旁回的灰质体积可作为反映POD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大脑 灰质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及其在脑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小娟 姚力 金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是一种基于像素对脑结构图像自动、全面、客观的分析技术,可定量检测脑组织成分的密度,从而进行不同群体间局部差异的比较.对VBM方法的提出、发展和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阐述了VBM的... 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是一种基于像素对脑结构图像自动、全面、客观的分析技术,可定量检测脑组织成分的密度,从而进行不同群体间局部差异的比较.对VBM方法的提出、发展和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阐述了VBM的基本原理;并应用该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磁共振图像进行了处理和分析,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发现了有意义的差异;并指出VBM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利用该方法进行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 标准化 分割 平滑 脑图像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原发性手震颤患者灰质体积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红梅 王蓉 +3 位作者 李贤军 罗雪 杨健 屈秋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9-513,共5页
目的评价单纯手震颤的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脑内灰质体积变化。方法选取l7例临床确诊的,年龄小于55岁的单纯手震颤ET患者及17名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行全脑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ast spoiled gradie... 目的评价单纯手震颤的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患者脑内灰质体积变化。方法选取l7例临床确诊的,年龄小于55岁的单纯手震颤ET患者及17名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行全脑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ast spoiled gradient echo,3DFSPGR)序列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分析方法,对ET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脑内灰质体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T患者脑内可见双侧小脑半球前叶、枕叶、颞叶及中央前回体积增大以及左侧顶叶体积缩小(Puncorrected<0.005);进一步的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测定发现左侧丘脑、中脑及延髓体积膨大,桥脑体积缩小(Puncorrected<0.005)。结论应用VBM方法对于单纯手震颤ET患者磁共振图像分析,能够客观揭示其脑内独特的灰质体积改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ET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震颤 磁共振成像 形态测量学 脑内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慢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灰质形态改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鸣岳 王渊 +6 位作者 高磊 毛翠平 李文涛 刘雨峰 银小辉 杨军乐 张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分析慢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CPTN)患者脑灰质形态改变。方法利用VBM-DARTEL算法,对30例CPTN患者(CPTN组)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3D-T1W序列脑结构数据行VBM处理及统计...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分析慢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CPTN)患者脑灰质形态改变。方法利用VBM-DARTEL算法,对30例CPTN患者(CPTN组)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3D-T1W序列脑结构数据行VBM处理及统计分析,探讨CPTN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临床指标(病程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CPTN患者双侧前扣带回(ACC)后部及中扣带回(MCC)、双侧颞叶、双侧丘脑、左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右侧中央前回灰质体积减小,右侧后扣带回(PCC)及右侧顶叶灰质体积增大(P均<0.05),但所有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临床指标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CPTN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灰质体积的异常,VBM方法能显示这些改变,为临床评价CPTN患者脑形态学异常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在小哺乳动物化石分类鉴定中的应用——4种类化石大样本的个案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颖奇 严亚玲 +1 位作者 刘毅弘 魏光飚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小哺乳动物化石在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学和生物年代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筛洗法在古生物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后,通常可以采集到数量可观的标本,使得其地位较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更加彰显。因此,小哺乳动物化石标本的分类鉴定也成了一项... 小哺乳动物化石在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学和生物年代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筛洗法在古生物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后,通常可以采集到数量可观的标本,使得其地位较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更加彰显。因此,小哺乳动物化石标本的分类鉴定也成了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然而,传统形态学方法在对大量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时,往往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将不稳定的细微性状变异作为依据建立新种,或者忽视一些肉眼难于察觉的形态学差异而将两个甚至多个类群合并到一起,导致基于形态学的化石分类鉴定随意性增加,失去客观性。此外,对于不具鉴定意义的非关键性单个牙齿,很难凭借肉眼或显微镜观察进行区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选取了安徽繁昌人字洞早更新世早期三种类甘肃模鼠Mimomys gansunicus, 郑氏异模鼠Heteromimomys zhengi和繁昌维蓝尼鼠Villanyia fanchangensis的1284件臼齿并以早上新世内蒙古比例克的比例克模鼠Mimomys bilikeensis的163件臼齿作为参考,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在各个臼齿咬合面上分别选取了7~14个同源landmark对咬合面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线性判别分析,建立了针对这4个种的臼齿咬合面形态差异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这些landmark所提供的形态差异信息,人字洞的1284件臼齿标本中的确存在3个可以明显区分且形态学性状稳定的类群,先前的分类鉴定得到了验证。与之不同地点不同时代的比例克模鼠也可以很好区分。因此,建立在大样本基础上的这4种类臼齿咬合面同源形态特征的判别函数可以用来描述这些种类较为稳定的形态特征差异,并用来作为今后对样本较少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时的判别依据。因为几何形态测量学的方法不仅可以对二维的离散landmark数据以及重要形态学特征的轮廓线进行分析,甚至还可以扩展至三维空间,所以上述方法对于较为容易获得大样本标本的小哺乳物化石分类鉴定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形态测量学 线性判别分析 小哺乳动物 分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灰质体积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聪 侯波 +3 位作者 有慧 吕悦雷 徐雁 冯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2-438,共7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与正常人的脑灰质体积,探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方法入组16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及16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全脑三维结构成像,应用基于统计参数图8软...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与正常人的脑灰质体积,探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方法入组16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及16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全脑三维结构成像,应用基于统计参数图8软件的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8 Toolbox工具箱分析视神经脊髓炎组及对照组的数据,比较两组脑灰质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视神经脊髓炎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边缘叶、视束、尾状核、丘脑、小脑的多个区域灰质体积减小(P均<0.005)。结论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局部脑区灰质萎缩,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可以灵敏的反应脑体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对鲢仔鱼形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浩 蒲艳 +4 位作者 高雷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李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9-826,共8页
为了解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IPP)对鲢仔鱼生长抑制性在外部形态上的表现性状,研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0.05、0.5、5和50μg/L共4个浓度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形态性状差异比较分析。利用PLYMPLUS系统获取鲢仔鱼样本图像信息... 为了解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IPP)对鲢仔鱼生长抑制性在外部形态上的表现性状,研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0.05、0.5、5和50μg/L共4个浓度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形态性状差异比较分析。利用PLYMPLUS系统获取鲢仔鱼样本图像信息并测量体长,利用万分电子天平称量体重,使用TPS系列软件提取坐标点数据,并通过Morpho J软件完成主成分分析、典型变量分析及结果可视化。除0.05μg/L浓度组外,其他浓度组鲢仔鱼的体长、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TDCIPP对鲢仔鱼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效应。主成分分析和典型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体变量的62.15%(分别为47.64%和14.51%);第一典型变量(CV1)和第二典型变量(CV2)共占总体变量的79.48%(分别为54.55%和24.93%),满足用于鲢仔鱼形态分析的要求。网格轮廓分析结果显示,各浓度组鲢仔鱼平均形态均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主要表现为头部、躯干纵轴和尾部发育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形态测量学 Morpho J TDCIPP 生长抑制 鲢仔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胎儿巩膜筛板的形态测量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军 张希兰 +2 位作者 杨济芳 孙芳娥 刘英奇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95-97,共3页
对15例足月胎儿巩膜筛板的石蜡切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了形态测量学研究,发现足月胎儿巩膜筛板已形成区域性结构差异,即筛板上、下象限较鼻、颞象限筛孔大而结缔组织支撑成分较少,为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发病机理的解释提供了... 对15例足月胎儿巩膜筛板的石蜡切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了形态测量学研究,发现足月胎儿巩膜筛板已形成区域性结构差异,即筛板上、下象限较鼻、颞象限筛孔大而结缔组织支撑成分较少,为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发病机理的解释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巩膜筛板 形态测量学 青光眼 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鬣狗类群头骨的几何形态测量学及生态形态学分析(英文)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志杰 何文 陈善勤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5-246,共12页
在晚新生代大型食肉目动物中,鬣狗科动物地史分布广、种类和数量多,在中国出现于中中新世至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形态功能学家将鬣狗科的60多个化石种分为似豺、似狼和似灵猫等生态类群,这些生态类群和现生仅存的3个食骨和1个食虫类群... 在晚新生代大型食肉目动物中,鬣狗科动物地史分布广、种类和数量多,在中国出现于中中新世至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形态功能学家将鬣狗科的60多个化石种分为似豺、似狼和似灵猫等生态类群,这些生态类群和现生仅存的3个食骨和1个食虫类群形成鲜明的对比。生态形态学是基于生物形态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研究不同物种形态所代表的生态位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靠化石鬣狗类与现生种类牙齿和头骨整体形态的相似度进行了生态形态(ecomorphology)的分类,但尚未对这些已定的生态形态进行过多变量的头骨形状分析。本文拟采用平面几何形态测量学的方法对晚中新世临夏盆地的鬣狗类进行研究,并探讨以头骨形状划分其生态形态类型的可行性。几何形态测量法是以生物形态的轮廓作为数据的计算方法,虽然目前尚未被国内古生物研究者广泛采用,但自20世纪30年代多变量统计学的理论成熟以来,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和软件算法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至今已成为近代生物学(neontology)和古生物学形态研究领域的一个常用工具。三维几何形态测量分析也因为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普及而变得更简单和直观。然而,化石标本由于埋藏和保存的关系通常会出现变形或残缺不全,使目前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在古生物学的应用仍主要以平面数据分析为主。平面数据采集的第一步是从与标本某一平面相垂直的角度拍摄数码照片;虽然拍摄平面的选择通常由研究者自定,但一般会选择待研究类群形状变异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如,鱼类一般选取侧视)。第二步是形态的数字化,即使用某一种形态测量软件来标出地标点(landmarks;或称界标点、标志点、标点)。地标点的选择对于分析的结果有直接而且重要的影响,一般会选择Bookstein分类中的I型或II型作为地标点的标准。这两种地标点的共同点是可以从解剖学特征上准确地在每一个标本上找到,而无不明确或复现困难的可能性。数字化后的数据在软件中用数学算法叠加起来(superimposition,或称叠合,重叠),以去除原始图片数据中标本位置、角度及其他与几何形态无关的冗余信息。所有的数字化数据叠加起来后,利用软件计算所有标本之间的几何距离。现在常用的软件中都会以平均几何形状作为中心,而且利用类似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的多变量计算来呈现相对扭曲(或称相对反卷)轴(relative warp axis),后者即是可以用来把形态差异视觉化的多变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平面坐标图来看不同形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用所谓的薄板样条曲线图(thin-plate spline grid)来表示相对形态上的变化。相对扭曲轴所代表的形状数据还经常被拿来与代表几何物体大小的距心值(或称重心距离,centroid size)做回归曲线分析,以便发现种群中某些形态的异速生长模式(allometry)。本文采用几何形态测量的方法对产自和政地区的鬣狗科Hyaenictitherium,Ictitherium,Adcrocuta和旁鬣狗科Dinocrocuta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了这4个属保存完好的头骨标本的侧面形态。与东非大草原现生食肉动物的头骨整体形态分布的比较和分析表明,和政的鼬鬣狗(Ictitherium)和鬣型鼬鬣狗(Hyaenictitherium)的头骨形状分布介于现生斑鬣狗(Crocuta crocuta)、犬科猎狗(Lycaon pictus)和金豺(Canis aureus)之间,为二者似豺生态形态的解释提供了几何形态测量证据。再者,上述两属化石鬣狗的形状分布与现生斑鬣狗的幼年个体形状重叠,表明现生斑鬣狗头骨的发育机制可能是在鼬鬣狗祖先类型的异速生长规律基础上的持续发育,进而演化出现有的粗壮形态。此外,巨鬣狗(Dinocrocuta)和副鬣狗(Adcrocuta)的头骨形状与现生的斑鬣狗在几何形态测量空间内有普遍重叠的现象,指示了这些异时出现的种类具有相似的生态形态,因而可能占据相近的生态位。结果还显示巨鬣狗和斑鬣狗的幼年个体形状相近,以及两者从幼年到成年发育的形状变化过程也具有相似的规律。因而,巨鬣狗和斑鬣狗之间的趋同演化不仅表现在成年头骨的粗壮程度上,而且在幼年发育模式中也存在平行演化现象。现生发育学与行为生态学已经证实,相对其他大型食肉动物,现生斑鬣狗发育粗壮头骨形态的机制不是以增速生长,而是以延长发育期来实现的。由此推断,巨鬣狗的发育期有可能和现生鬣狗相当(35个月),也可能由于具有相对粗壮和巨大的头骨形态,其发育期会延长些。当然,这个新解释仍需要更多的化石数据和发育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和政 临夏盆地 晚中新世 鬣狗科 巨鬣狗 生态形态 几何形态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外来近似物种形态差异与亲疏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粟海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93,共5页
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是近年来生物形态学研究的热点方法。利用此方法对分类存疑的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3处外来的丽松鼠属松鼠(Callosciurus sp.)下颌骨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种群均有显著的异速生长效应,个体间形变主要发... 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是近年来生物形态学研究的热点方法。利用此方法对分类存疑的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3处外来的丽松鼠属松鼠(Callosciurus sp.)下颌骨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种群均有显著的异速生长效应,个体间形变主要发生在冠状突、隅突、咬肌嵴和颏孔位置,而种群间形变主要发生在隅突部分;2)判别函数分析表明,三地种群具明显形态差异,但法国种群较其他两者距离更远,而比利时与意大利种群则亲缘关系较近,由此推断后两者的外来种群可能来自同一来源或同一分类地位物种,而法国外来种群可能来自与比利时和意大利种群属不同分类地位,三者间的下颌形态变化可能与各自地理生态适应相关。研究定量和图形化了各外来种群间的下颌形变差异与分类亲疏程度,有利于进一步弄清外来物种来源与分类学地位,从而为入侵生物形态学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松鼠 外来物种 地理隔离种群 下颌形态 几何形态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