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1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改变:一项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研究
1
作者 张佳文 胡涛 +5 位作者 赵贝贝 林碧霞 崔晓峰 黄汝成 冯泽慧 江杨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7,共6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患者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随机纳入的22例TD-PD患者和22例年龄性...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患者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随机纳入的22例TD-PD患者和2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者进行3D-T1加权成像扫描,采用SPM12软件对三维结构图像进行VBM分析,检测GMV。结果与HC组相比,TD-PD组脑右侧颞中回(Temporal_Mid_L,MTG.R)、左侧眶内额上回(Frontal_Mid_Orb_R,ORBsupmed.L)、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Calcarine_L,CAL.L)灰质体积均减小(FWE校正,团块水平P<0.001),上述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PD患者震颤评分(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91、−0.512、−0.522,P均<0.05)。结论PD患者的震颤症状与视觉信息处理障碍、空间感知能力下降所导致的自主运动功能下降有关。并且随着PD患者临床震颤症状严重程度的加剧,相关脑区结构损害程度也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颞中回 眶内额上回 距状裂周围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脑灰质改变:基于脑区的形态学测量
2
作者 汪旭洋 张雨菲 +4 位作者 杨东 许珊 林琳 沈晶 伍建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3,共7页
目的:利用基于脑区的形态学测量(RBM)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在体素和皮层维度上灰质体积和皮层形态指数的异常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招募37例T2DM患者和2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所有受... 目的:利用基于脑区的形态学测量(RBM)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在体素和皮层维度上灰质体积和皮层形态指数的异常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招募37例T2DM患者和2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所有受试者行颅脑3D-T 1WI扫描,并由临床医师进行MoCA认知量表、画钟测试(CDT)、连线测验A(TMT-A)和词语流畅度测试(VFT)评分。使用立体空间的AAL3灰质脑图谱和皮层空间的Aparc-a2009c脑图谱,分别测量每例受试者大脑各区域的灰质体积和四种皮层形态指数(沟深、分形维数、皮质褶皱指数及表面比)。使用CAT12软件,分别采用基于脑区、体素和皮层的形态学分析方法(RBM、VBM、SBM)分析脑灰质结构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评估T2DM患者认知量表评分与差异脑区形态学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T2DM组右侧大脑半球梭状回和缘上回的灰质体积减小(P<0.05,Holm-Bonferroni corrected);且左侧大脑半球背侧扣带回的皮层沟变浅,右侧大脑半球第一中间沟区域表面比减小(P<0.05,Holm-Bonferroni corrected)。而VBM分析显示T2DM组脑灰质体积存在具有减小趋势的空间差异团簇(P<0.05,uncorrected)。T2DM组右侧梭状回的灰质体积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363,P=0.032,uncorrected)。结论:基于RBM方法在立体和皮层空间均发现T2DM患者存在大脑灰质萎缩和皮层形态异常改变,提示RBM在探究T2DM脑灰质结构的改变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基于脑区的形态学测量 灰质萎缩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双侧痉挛型脑瘫儿童灰质形态学研究
3
作者 刘军委 徐高强 +2 位作者 何玉伦 刘衡 张体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伴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lesions,PWML)的双侧痉挛型脑瘫(bilateral spastic cerebral palsy,BSCP)儿童的脑皮层形态学变化。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9月经临床确诊19例伴PWML的BSCP儿童及20... 目的探讨伴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lesions,PWML)的双侧痉挛型脑瘫(bilateral spastic cerebral palsy,BSCP)儿童的脑皮层形态学变化。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9月经临床确诊19例伴PWML的BSCP儿童及20例对照组儿童的资料,所有儿童均行高分辨率3D-T1WI结构像扫描,并对BSCP儿童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ic analysis,VBM)检测两组间灰质体积差异脑区。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surface-based morphometric analysis,SBM)检测组间皮层厚度改变。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组间差异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多重比较校正采用FDR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SCP组双内侧前额叶、运动前区、中扣带回、尾状核、丘脑及右背外侧前额叶灰质体积减小(P<0.05,FDR校正),且右内侧前额叶平均灰质体积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分级呈负相关(r=−0.623,P=0.004)。双内侧前额叶、左前扣带回、楔前叶、顶下小叶及右中扣带回皮层厚度变薄(P<0.05,FDR校正)。结论伴PWML的BSCP儿童在多个脑区的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存在异常,反映了伴PWML的BSCP儿童脑微观结构的变化,为其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测量 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雅栋 耿介文 +2 位作者 胡鹏 何川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296,共8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动脉瘤三维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方法测量入组患者动脉...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的动脉瘤三维形态学参数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方法测量入组患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动脉瘤直径、最大径、宽度、瘤颈宽度、体积、入射角、载瘤动脉直径、表面积、波动指数、非球形指数),计算动脉瘤长宽比、宽颈比、纵横比和尺寸比,并记录动脉瘤位置信息。将多发动脉瘤中破裂责任动脉瘤纳入破裂组,其余动脉瘤纳入未破裂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评价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形态学参数及动脉瘤位置信息的差异。结果56例破裂多发动脉瘤患者共126个动脉瘤纳入分析。在形态学方面,直径>5 mm[51.8%(29/56)比15.7%(11/70),P<0.01]、最大径>6 mm[57.1%(32/56)比25.7%(18/70),P<0.01]、入射角>107°[57.1%(32/56)比35.7%(25/70),P=0.016]、宽颈比>1.1[50.0%(28/56)比30.0%(21/70),P=0.022]、纵横比>1.1[46.4%(26/56)比25.7%(18/70),P=0.015]和尺寸比>1.9[57.1%(32/56)比10.0%(7/70),P<0.01]在破裂组与未破裂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动脉瘤位置方面,破裂组动脉瘤主要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39.3%(22/56)]和大脑中动脉[23.2%(13/56)],而非破裂组动脉瘤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28.6%(20/70)]和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27.1%(19/70)],两组动脉瘤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尺寸比>1.9为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2,95%CI:2.40~56.15;P=0.002)。在动脉瘤位置方面,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破裂风险高于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动脉瘤(OR=19.25,95%CI:2.19~169.51;P=0.008)。结论对于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的三维形态学参数中尺寸比>1.9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明显高于颈内动脉非后交通段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计算机辅助半自动测量 形态学参数 位置 破裂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金属表面非导电覆盖层厚度非接触测量技术
5
作者 王飞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99,108,共5页
采用接触式测量技术进行金属表面腐蚀产物厚度测量时,由于腐蚀一般为非均匀腐蚀,被测对象基底将成为粗糙表面,接触式测量探头与被测表面间的空气隙将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为解决该问题,综合电涡流测距和电容测距2种非接触测量原理,求解... 采用接触式测量技术进行金属表面腐蚀产物厚度测量时,由于腐蚀一般为非均匀腐蚀,被测对象基底将成为粗糙表面,接触式测量探头与被测表面间的空气隙将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为解决该问题,综合电涡流测距和电容测距2种非接触测量原理,求解探头悬空提离高度和非导电覆盖层厚度,仿真及实测研究了不同加工表面粗糙度下对于非导电覆盖层厚度的测量误差,综合电容测距和电涡流测距的粗糙金属表面非导电层厚度非接触无损测量技术大幅改善了粗糙表面空气隙带来的影响。实测表明,在常见粗糙度范围内,对于6μm厚度聚酰亚胺覆盖层的测量误差在±0.5μ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电涡流测距 电容测距 非导电覆盖层 厚度测量 非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测量技术飞机表面波纹度检测研究
6
作者 王杨 王胤棋 +1 位作者 赵华 温远光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为提升飞机外表面质量检测能力,实现飞机表面波纹度高效、高精检测,探索基于光学测量技术的飞机外表面波纹度检测和评价策略。以飞机大型部件外表面波纹度检测为研究对象,分析摄影测量技术与光学扫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结合产品结构形式... 为提升飞机外表面质量检测能力,实现飞机表面波纹度高效、高精检测,探索基于光学测量技术的飞机外表面波纹度检测和评价策略。以飞机大型部件外表面波纹度检测为研究对象,分析摄影测量技术与光学扫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结合产品结构形式和质量要求,采用摄影测量技术与光学扫描技术相结合手段,获取部件外表面点云数据。基于测量技术特点依据现行有效航空标准,提出以多条外表面截面线波纹度数值全面反映外表面波纹度情况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被测部件外表面波纹度最小为0.0008 mm,最大为0.0024 mm,平均为0.0014 mm,整个测量过程耗时48 min。该方法可有效解决大场景下大型部件表面波纹度检测问题,测量精度和效率能满足航空武器装备表面波纹度质量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大部件表面 波纹度 摄影测量技术 光学扫描测量技术 波纹度评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式的非连续表面工件磨削加工尺寸在线测量方法
7
作者 王永协 陈永奎 +1 位作者 李辉 郑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主动式测量磨削加工技术可提升磨削加工效率和智能化程度,但实际应用中,具有非连续表面工件(如键槽、花键)的磨削加工会影响主动式测量的控制过程。针对此,提出一种非连续表面工件几何特征主动式测量新方法。针对尺寸在线测量,在粗加工... 主动式测量磨削加工技术可提升磨削加工效率和智能化程度,但实际应用中,具有非连续表面工件(如键槽、花键)的磨削加工会影响主动式测量的控制过程。针对此,提出一种非连续表面工件几何特征主动式测量新方法。针对尺寸在线测量,在粗加工阶段采用记忆法测量方式,根据非连续表面设定触发时间,实现对无效数据的替换,以保证数据连续输出;在精加工阶段,结合非连续表面的几何特征和磨削加工状态参数,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LSTM模型的尺寸预测模型,提出非连续表面的在线尺寸精确预测测量方法,通过大量历史加工数据对LST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使得模型的预测结果符合磨削加工尺寸的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有效提高了非连续表面工件的磨削加工几何精度及效率,改善了工件的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表面 主动测量 磨削加工 尺寸预测 LST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超表面与惯性测量单元联合辅助的室内定位方法设计
8
作者 孙巍 杜鑫 +1 位作者 宋清洋 郭磊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23,共11页
针对智能超表面(RIS)辅助定位技术中导频开销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RIS与惯性测量单元(IMU)联合辅助的室内定位方法,旨在实现对室内移动用户设备的持续、精确定位。首先,利用IMU提供的测量数据作为用户设备位置的先验信息,指导RIS的相... 针对智能超表面(RIS)辅助定位技术中导频开销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RIS与惯性测量单元(IMU)联合辅助的室内定位方法,旨在实现对室内移动用户设备的持续、精确定位。首先,利用IMU提供的测量数据作为用户设备位置的先验信息,指导RIS的相移细粒度调控,降低信道参数估计所需的开销。其次,通过因子图优化方法,将IMU的测量数据与RIS的相位信息进行融合,构建位置估计的优化问题。最后,采用莱文贝格-马夸特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得到用户设备的位置估计,并根据融合定位结果对IMU数据进行校准和误差补偿。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方法,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并且所需的导频开销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智能超表面 惯性测量单元 因子图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包络匹配的飞行相位结构照明表面形貌测量
9
作者 叶卓杭 刘晓军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4,共5页
本文基于宽场显微成像原理,研究飞行相位法结构光照明显微表面形貌测量方法,在分析验证飞行相位法表面测量性能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包络相关匹配的峰值提取算法,实现飞行相位法高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测量精度。实验测试验证了飞行相... 本文基于宽场显微成像原理,研究飞行相位法结构光照明显微表面形貌测量方法,在分析验证飞行相位法表面测量性能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包络相关匹配的峰值提取算法,实现飞行相位法高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测量精度。实验测试验证了飞行相位法结合包络相关匹配的峰值提取算法实现表面高精度测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照明显微镜 飞行相位法 表面测量 包络匹配 峰值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光组合测量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翔 汪进超 +2 位作者 刘厚成 宋万鹏 李姝祺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3,共10页
准确掌握水下构筑物表面的缺陷特征信息,能够为构筑物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水下狭小空间环境中,测试设备尺寸受限、与声光数据同步利用和融合难的技术瓶颈,提出基于声光组合测量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方... 准确掌握水下构筑物表面的缺陷特征信息,能够为构筑物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水下狭小空间环境中,测试设备尺寸受限、与声光数据同步利用和融合难的技术瓶颈,提出基于声光组合测量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方法。首先,在利用声光组合测量技术捕获有效数据的基础上,构建能够反映缺陷目标典型特征参数的定量表征方法;随后,提出综合考虑典型目标特征的声光特征数据匹配方法,以局部单幅光学纹理图像中的缺陷特征为搜索目标,提高声光数据的匹配程度,丰富全局拼接纹理图像中的细节信息;最后,通过构建纹理特征图像增强算法,形成同步利用声光组合数据的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3维可视化技术体系,并结合实例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与优越性。结果表明,声光组合测量技术能够提高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同步利用声波扫描数据和光学纹理信息突显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的3维可视化特征,为水下构筑物表面缺陷的3维可视化及定量描述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构筑物 声光组合测量 缺陷可视化 声波扫描 表面纹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枪立姿瞄准时射手上肢表面肌电测量与分析
11
作者 罗建华 张俊斌 +3 位作者 刘振元 景春阳 林洋 王缘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5-249,共5页
为了深入了解步枪人机结构参数对射手上肢肌肉发力的影响机制,以典型有托自动步枪为对象,设计了上肢表面肌电测试方案,采用Delsys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测量了射手立姿瞄准过程上肢主要肌肉产生的肌电信号,从试验结果中提取出肌肉表面肌电中... 为了深入了解步枪人机结构参数对射手上肢肌肉发力的影响机制,以典型有托自动步枪为对象,设计了上肢表面肌电测试方案,采用Delsys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测量了射手立姿瞄准过程上肢主要肌肉产生的肌电信号,从试验结果中提取出肌肉表面肌电中位频率,分别分析获得了枪托长度、枪托轴线相对枪管轴线的位置和护木上前握把位置对人体上肢肌肉发力和疲劳的影响情况,揭示了步枪人机结构参数与人体上肢肌肉发力的影响因素,为步枪人机工效改进设计与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步枪 人机工效 表面肌电 测量 瞄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结构改变:一项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的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露 刘芮杉 +3 位作者 廖娟 夏林枫 卓丽华 李宏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3,共7页
目的针对早发性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存在显著异常的脑区进行有效整合分析,以确定EOS中较为一致的脑GMV改变,从而揭示EOS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材料与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W... 目的针对早发性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存在显著异常的脑区进行有效整合分析,以确定EOS中较为一致的脑GMV改变,从而揭示EOS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材料与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探究EO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全脑GMV差异的研究,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4年4月30日,提取并汇总EOS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者GMV存在显著异常的脑区,并采用基于种子点差异映射和主题图像排列(Seed-based d Mapping with Permutation of Subject Images,SDM-PS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符合标准的研究,样本量共计729例,其中EOS患者366例,健康对照者363例,基于体素的元分析结果表明:EOS患者右侧颞上回(延伸至颞中回及颞极)的GMV显著降低(P<0.005;峰高Z>1;簇范围>10体素),未发现GMV显著增加的脑区。结论本研究通过基于体素的元分析法发现EOS患者较为一致GMV显著异常脑区为右侧颞上回(延伸至右侧颞中回、颞极),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 灰质体积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磁共振成像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测量技术在塑料材料表面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13
作者 姜彪 罗洪恩 李伟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76,共1页
塑料制品的表面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美观度、耐用性和安全性。因此,对塑料材料进行表面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塑料材料表面质量检测中,光学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塑料材料表面微观结构、... 塑料制品的表面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美观度、耐用性和安全性。因此,对塑料材料进行表面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塑料材料表面质量检测中,光学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塑料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形状尺寸、粗糙度等参数的精确测量,及时发现缺陷和问题,为后续的修复和改进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观结构 塑料制品 塑料材料 表面质量检测 光学测量技术 形状尺寸 美观度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及基于表面积形态测量学方法观察早盲青少年脑皮层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芬 李恒国 +4 位作者 周智凤 李平 李波 胡运涛 刘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3-657,共5页
目的基于颅脑MRI,评价以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及基于表面积的形态测量学(SBM)方法观察早盲青少年(EBA)脑皮层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3例EBA(EBA组)及21名视力正常的青少年志愿者(对照组),采集2组颅脑高分辨率3D-T1WI。以VB... 目的基于颅脑MRI,评价以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及基于表面积的形态测量学(SBM)方法观察早盲青少年(EBA)脑皮层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3例EBA(EBA组)及21名视力正常的青少年志愿者(对照组),采集2组颅脑高分辨率3D-T1WI。以VBM方法分析2组间皮层体积(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采用SBM方法测量皮层厚度(CT)、CV及表面积(SA),比较组间各结构指标的差异。结果VBM结果显示,EBA组右侧距状沟及左侧额中回CV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均<0.05)。SBM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BA组左侧距状沟旁、左侧楔叶、左侧颞上回及右侧枕外侧回CT增加(P均<0.05),而左侧顶上小叶及右侧舌回CT减低(P均<0.05);双侧距状沟旁、左侧额中回前部CV减小(P均<0.05);双侧距状沟旁、双侧舌回及左侧楔叶SA减小(P均<0.05)。结论EBA可致脑皮层形态学改变;采用SBM和VBM方法均可基于颅脑MRI观察相关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 基于表面积的形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态学滤波在表面轮廓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天微 《工具技术》 2019年第8期116-118,共3页
结合触针式测量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研究形态学滤波中腐蚀算法的原理和腐蚀算法在杠杆式轮廓仪接触式测量法中的应用,分析腐蚀算法计算过程中结构元素的选取对评定结果的影响。设计相应的触针针尖检定方法,得到触针针尖的实际形状,并在... 结合触针式测量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研究形态学滤波中腐蚀算法的原理和腐蚀算法在杠杆式轮廓仪接触式测量法中的应用,分析腐蚀算法计算过程中结构元素的选取对评定结果的影响。设计相应的触针针尖检定方法,得到触针针尖的实际形状,并在腐蚀计算过程中,以触针针尖的实际形状作为结构元素,结合实际情况对腐蚀算法进行相应修改,得到了被测轮廓真实的表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测量 针尖检定 形态学滤波 算法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图像处理的麦穗形态特征无损测量 被引量:32
16
作者 毕昆 姜盼 +2 位作者 李磊 石本义 王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216,共5页
小麦穗部形态参数是直接反应小麦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是育种和考种专家关心的重要参数。为了实现小麦穗部形态特征的无损测量和基于这些特征的快速品种分类,该文提出了基于形态学的穗部性状:芒个数、平均芒长、穗长和穗型的自动提取方... 小麦穗部形态参数是直接反应小麦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是育种和考种专家关心的重要参数。为了实现小麦穗部形态特征的无损测量和基于这些特征的快速品种分类,该文提出了基于形态学的穗部性状:芒个数、平均芒长、穗长和穗型的自动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小麦图像的形态学运算将麦芒去除得到只有小麦主部的图像,通过寻找主轴方向角和旋转计算外接矩形长度的方法计算穗长,通过对麦芒图像的细化和角点检测方法计算芒长和芒个数,通过宽度系数比例判断穗型,然后利用提取的其中8个特征参数,设计了一个3层的BP神经网络,对4个小麦品种240张图片进行分类识别,识别准确率达到88%。该方法可为小麦快速品种分类提供参考。若能将小麦的其他外部参数同时作为品种识别的输入数据,将会大大提高品种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无损测量 麦穗 图像处理 BP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鸽羽毛非光滑表面形态学及仿生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长海 田丽梅 +3 位作者 任露泉 赵维福 张锐 张世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0-183,共4页
用电视摄像体视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不同部位的鸽羽毛表面形态观察研究表明:信鸽的羽毛呈现典型柔性非光滑形态,飞羽和尾羽的羽枝羽轴构成凸起的脊,羽小枝交叠构成凹陷的沟槽,脊与沟槽相间平行均匀沿主羽轴放射状分布。信鸽初级飞... 用电视摄像体视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不同部位的鸽羽毛表面形态观察研究表明:信鸽的羽毛呈现典型柔性非光滑形态,飞羽和尾羽的羽枝羽轴构成凸起的脊,羽小枝交叠构成凹陷的沟槽,脊与沟槽相间平行均匀沿主羽轴放射状分布。信鸽初级飞羽的非光滑形态,有利于减少振翅飞翔中产生的空气漩涡的阻力。尾羽羽枝跟羽轴之间角度比飞羽大,具有减阻作用。体羽和绒羽的大量分布,构成鸟类体表流线型柔性非光滑形态,在飞行中起到减阻作用。作为信鸽动力羽毛的显微结构单元,主要是有钩羽小枝、无钩羽小枝、节状羽小枝3种羽小枝。将仿信鸽羽毛的非光滑形态模型加工在回转体模型的后部,经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其减阻率可达1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鸽 羽毛 非光滑表面 形态学 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髓腔的形态学参数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颖 吴继明 +2 位作者 邹昌旭 马保安 范清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 :为髓内钉的研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分别以防腐湿肱骨 ,新鲜肱骨和干肱骨为材料 ,用牙托树脂灌铸成型后测量其内径 ;用螺旋CT测量活体肱骨髓腔内径 ,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观察各组数据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肱骨髓腔在中上 2... 目的 :为髓内钉的研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分别以防腐湿肱骨 ,新鲜肱骨和干肱骨为材料 ,用牙托树脂灌铸成型后测量其内径 ;用螺旋CT测量活体肱骨髓腔内径 ,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观察各组数据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肱骨髓腔在中上 2 /3接近不规则圆柱体 ,自中下 1/3开始在矢状面上有一向前为 (8.8± 0 .3 )°的弧度。在桡神经沟部位的单侧骨密质最厚 (6.0± 1.5 )mm。髓腔最狭窄的部位在肱骨中下 1/3左右 ,其冠状径、矢状径在 7~ 8mm左右。分组统计结果证明 ,防腐湿肱骨的形态与新鲜肱骨无差别 ,干肱骨的形态与其他组差别显著 ,CT实测结果在大部分平面上与防腐湿肱骨及新鲜肱骨的结果无显著差别 ,与干肱骨组差别显著。结论 :肱骨髓内形状大体上接近于不规则圆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形态学 测量 骨髓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腔的形态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文君 曹文强 +2 位作者 孟广明 葛瑞锋 丁士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规范咽腔的测量方法,并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研究、手术治疗及术后效果的评定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100例正常成人及8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咽腔进行了测量并将相关数据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 目的:规范咽腔的测量方法,并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研究、手术治疗及术后效果的评定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100例正常成人及8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咽腔进行了测量并将相关数据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述两组人群之间的悬雍垂基底宽、悬雍垂长、舌腭弓间距、悬雍垂咽后壁间距、悬雍垂舌背间距及咽腭弓间距等项指标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测量方法简便实用,结果提示该综合征患者的阻塞部位主要在咽峡附近。术式选择以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为主并据阻塞部位的不同辅以其它术式。手术切除软腭时其范围不可过大,应控制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腔 测量 呼吸暂停综合征 形态学 睡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灰质体积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元明 黄建强 +5 位作者 李宗芳 赵卫 张振光 蔡莉 高文涛 谢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6-830,共5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技术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脑内灰质体积(GMV)变化。方法将43例ITN患者(ITN组)分为左侧ITN组(LITN组,21例)及右侧ITN组(RITN组,22例)。另选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均行MR检查,采集VBM...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技术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脑内灰质体积(GMV)变化。方法将43例ITN患者(ITN组)分为左侧ITN组(LITN组,21例)及右侧ITN组(RITN组,22例)。另选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均行MR检查,采集VBM数据,测量GM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ITN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小脑半球、右侧丘脑GMV增加,左后扣带回、左楔前叶GMV减少(P均<0.001)。RITN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小脑半球、左海马旁回、左岛叶、右楔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GMV增加,左颞中回、左中央后回、右颞下回GMV减少(P均<0.001)。RITN组与LITN组比较,左侧小脑半球、双侧岛叶、右中央后回、左扣带回GMV增加,右颞下回、右侧丘脑GMV减少(P均<0.001)。结论 ITN患者脑内GMV发生改变,VBM技术有助于客观反映ITN患者脑内GMV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灰质体积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