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假俭草染色体鉴定和核型分析
1
作者 李建建 王浩然 +4 位作者 张源 徐夕雯 李晓慧 张苓 郭海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品种‘赣北’(‘Ganbei’)基因组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挖掘和设计了假俭草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寡核苷酸(oligo)探针库,同时结合端粒重复序列和rDNA重复序列探针,在假俭草根尖... 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品种‘赣北’(‘Ganbei’)基因组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挖掘和设计了假俭草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寡核苷酸(oligo)探针库,同时结合端粒重复序列和rDNA重复序列探针,在假俭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系列荧光原位杂交(FISH)试验。结果显示:假俭草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8(2SAT),利用5S rDNA和18S rDNA重复序列探针可识别出第5和第4号染色体,且第4号染色体18S rDNA富集区段易出现或存在断裂现象;设计的假俭草染色体特异单拷贝oligo探针可识别出第2、第6和第9号染色体,进一步结合rDNA重复序列探针结果还发现第4号染色体与第8号染色体间发生了染色体易位。综合分析认为,假俭草染色体核型存在不稳定性,且其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重排。本研究建立的基于重复序列和单拷贝oligo探针的FISH技术体系,可为假俭草染色体的准确识别和变异鉴定提供新方法,观察到的假俭草染色体核型特征可为假俭草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的构建提供细胞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染色体 重复序列 苷酸(oligo)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核型
2
作者 闫泽伟 李景环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78-81,共4页
以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材料,采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对老芒麦染色体的核型进行分析。杂交探针为45SrDNA、5SrDNA、pSc119.2重复序列和pAs1重复序列,通过分子杂交,进一步在分子、细胞水平上为老芒麦的分类、进化提供细胞... 以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材料,采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对老芒麦染色体的核型进行分析。杂交探针为45SrDNA、5SrDNA、pSc119.2重复序列和pAs1重复序列,通过分子杂交,进一步在分子、细胞水平上为老芒麦的分类、进化提供细胞学依据,为老芒麦新品种培育以及小麦族的作物与牧草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老芒麦染色体组中45SrDNA分布于第9号和第13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上,5SrDNA分布于第5号和第9号染色体上的短臂末端;pSc119.2重复序列分布于2号、6号、9号、13号和14号染色体的末端,其中13号染色体的2个末端都有;pAs1重复序列在1号、2号、3号、4号、5号、7号和11号染色体上都有分布,且几乎遍布整个染色体臂,在剩余的7对染色体上仅分布于末端,且信号较弱;45SrDNA、5SrDNA、pSc119.2重复序列和pAs1重复序列可以作为老芒麦染色体的标识。老芒麦的核型公式为2n=4x=28=24m+4sm;染色体组总长度为93.98μm,染色体平均长度为6.71μm。按照Stebbins核型分类原则,老芒麦的核型属于1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荧光原位杂交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的荧光显带和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佘朝文 张礼华 蒋向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4-759,共6页
建立花生准确而详细的核型对于阐明其起源和开展其基因组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DAPI显带和5S、45SrDNA探针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对花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的单倍基因组总长度为(81.06±3.74)μm,最长染色体... 建立花生准确而详细的核型对于阐明其起源和开展其基因组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DAPI显带和5S、45SrDNA探针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对花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的单倍基因组总长度为(81.06±3.74)μm,最长染色体为(4.72±0.15)μm,最短染色体为(2.62±0.14)μm;有15对染色体显示了着丝粒区DAPI+带,其中10对为强带,5对为弱带;有2对5SrDNA位点和5对45SrDNA位点,其中1对5S与1对45S位点同线。综合染色体测量数据、DAPI+带和rDNA杂交信号,对花生染色体进行了准确配对和排列,建立了详细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花生的核型公式为2n=4x=40=38m+2sm(SAT),核型不对称类型属于2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荧光显带 RDNA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玥丽 赵晖 +2 位作者 赵玲 周桃珍 贾莉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 708例孕妇的羊水细胞进行检测,探讨两种方法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 708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获得羊水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 708例孕妇的羊水细胞进行检测,探讨两种方法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 708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获得羊水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FISH选取13、18、21、X、Y五条染色体特异性探针杂交)。结果:2 708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失败3例,成功率99.9%。2 705例培养成功样本中检出染色体多态39例(1.4%);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05例(3.9%),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82例,染色体结构异常23例。FISH检测成功率100%。共检出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82例,性染色体嵌合2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符,1例嵌合型20号染色体三体未能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及多态性均未检出。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检出全部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但对孕周要求较为严格、需要样本量大、诊断周期长、易培养失败、分辨率有限;FISH技术对孕周无严格要求,需要样本量小,可直接对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检测,快速、简便,但目前仅能检出有限的几条染色体数目异常,尚不能检出染色体平衡性结构改变如平衡易位、倒位、染色体多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染色体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羊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野大麦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及其核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孔芳 王海燕 +5 位作者 赵彦 纪剑辉 曹爱忠 王苏玲 周波 王秀娥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以二倍体加州野大麦(Hordeum californicum)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加州野大麦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进行依次染色体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背景中的加州野大麦染色体都显示较强的末端带,7对染色体之... 以二倍体加州野大麦(Hordeum californicum)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加州野大麦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进行依次染色体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背景中的加州野大麦染色体都显示较强的末端带,7对染色体之间带的数目和强弱均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和普通小麦染色体相互区分开来;以45srDNA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二倍体和双二倍体中加州野大麦的NOR位点均位于第7对染色体短臂上;基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结果,利用Motic images plus 2.0 ML软件“数码显微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核型分析,确定加州野大麦的核型为2n=2x=10 m(2SAT)+4 sm,属于较为对称性核型(A);加州野大麦染色体核型的建立,为利用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转移加州野大麦的有利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倍体 染色体C-分带 荧光原位杂交 分析 加州野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建勇 马力 +5 位作者 肖冰 潘金兰 仇海荣 吴亚芳 温丙昭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研究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M-FISH技术分析了5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ALL患者。结果表明:M-FISH证实了原有的异常t(9;22)、t(1... 本研究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平台,探讨其在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杂核型异常中的应用。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M-FISH技术分析了5例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ALL患者。结果表明:M-FISH证实了原有的异常t(9;22)、t(1;19)和t(y;1),同时还发现了新的异常der(1)(1∷3∷7)、der(6)t(6;9)(q?;p13)、der(1)t(1;11)、der(12)t(1;12)、der(3)t(3;5)、der(2)t(2;16)、der(9)(9∷18∷7)和der(7)(9∷18∷7),并且纠正了原有的错误分析,其中der(9)(9∷18∷7)及der(7)(9∷18∷7)为世界上首例报道。结论:M-FISH在检测ALL复杂核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是进行精确染色体核型分析所不可缺少的先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复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复杂核型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丽君 王艳萍 +3 位作者 卢香兰 何娟 李艳 翟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0-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复杂核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35例MDS患者进行染色...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复杂核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35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5例MDS患者中有2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异常,阳性率占68.6%。其中6例出现5号染色体单体或5号染色体长臂丢失;4例出现7号染色体单体或7号染色体长臂丢失;1例出现等臂7号染色体;2例出现8号染色体三倍体;3例出现Y染色体丢失;2例出现16号染色体倒位;5例出现复杂的染色体易位,包括t(6;?),(t8;21)(q22;q22),(t7;?),der(19)(t19;?)(q13.3;?),der(9)(t9;?)(p11;?)(t6;9),(t8;14),(t1;8)。结论:FISH技术在MDS染色体核型分析上可作为重要技术补充手段弥补CC检查的不足,对MDS准确诊断分型、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乃至对预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原位杂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和常规核型分析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号染色体三体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志彪 刘世和 +5 位作者 李娟 薄丽津 崔焕英 刘旭平 聂艳霞 秦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8号染色体三体 (8三体 )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本研究比较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法检测 8三体。应用光谱绿荧光标记的 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 ,建立间期FISH技术并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 8号染色体三体 (8三体 )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本研究比较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法检测 8三体。应用光谱绿荧光标记的 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 ,建立间期FISH技术并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 (CCA)对 8三体的MDS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 ,染色体核型为全 +8,部分 +8和只有 1个中期 +8组MDS RA和MDS RAEB的构成比例无显著性差别。FISH检测 8三体克隆在核型全 +8组仅有 6 6 1%的检出率 ,部分 +8组检出率显著高于 1个 +8组 ,孤立 +8组显著高于复合 +8组。MDS RA组与MDS RAEB组 8三体检出率近似。部分 +8组的FISH检测与CCA检测值呈线性相关。 2例病人中 ,8三体百分率随病情发展而增加。 1/ 15的核型无 +8患者 ,而FISH检测有 8三体克隆存在。克隆的增长预示疾病进展。结论表明FISH技术可灵敏而又精确地检测MDS患者体内的 +8克隆 ,可应用于MDS辅助诊断、疗效评价及预示疾病转归 ;8三体MDS患者 +8克隆的大小与其分型无相关性 ,孤立型 +8似多见于M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分析 8三体 MDS 细胞遗传学分析 间期FISH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胎儿Turner综合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长明 丛林 +2 位作者 袁静 陈薇 方慧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Turner综合征(TS)伴多发畸形的诊断方法。方法结合超声、临床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1例TS伴颈部水囊瘤(NCH)、全身水肿及胸腔积液的患者。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的结果相符,显示胎儿核型... 目的探讨胎儿Turner综合征(TS)伴多发畸形的诊断方法。方法结合超声、临床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1例TS伴颈部水囊瘤(NCH)、全身水肿及胸腔积液的患者。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的结果相符,显示胎儿核型为45,XO,引产后证实了超声对胎儿多发畸形的诊断。结论 TS胎儿50%以上伴有NCH及多发畸形,因此在B超发现NCH及多发畸形时应尽快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技术可以快速诊断核型,为临床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荧光 产前诊断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甜象草的核型分析及rDNA荧光原位杂交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丽娟 李立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170-12173,共4页
[目的]对台湾甜象草的染色体进行识别并对该物种基因组的结构及进化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改进的火焰干燥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台湾甜象草中期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的位置及随体的数目进行分析,建立了台湾甜象草的经典核型。并根据各... [目的]对台湾甜象草的染色体进行识别并对该物种基因组的结构及进化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改进的火焰干燥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台湾甜象草中期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的位置及随体的数目进行分析,建立了台湾甜象草的经典核型。并根据各条染色体对4,6-二氨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的深浅度不同,参考DAPI对核物质的染色特点,了解各染色体上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的分布特点。[结果]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rDNA定位,得到2对45SrDNA的信号,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一对5SrDNA信号,位于9号染色体的长臂。确定了台湾甜象草的核型是2n=28=10sm+12m(4SAT)+4st+2T,为2C。[结论]为染色体的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甜象草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紫薇属植物核型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晶 杨冰洁 +4 位作者 潘隆应 蔡明 丁晓六 潘会堂 张启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6,共7页
以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尾叶紫薇(L.caudata)、屋久岛紫薇(L.fauriei)和福建紫薇(L.limii)4种紫薇属植物为材料,利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获得了4种紫薇属植物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FISH图及核型参数,分析了45SrDNA在紫... 以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尾叶紫薇(L.caudata)、屋久岛紫薇(L.fauriei)和福建紫薇(L.limii)4种紫薇属植物为材料,利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获得了4种紫薇属植物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FISH图及核型参数,分析了45SrDNA在紫薇属植物染色体上的数量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4种紫薇属植物染色体上均具有1对45SrDNA杂交位点,位于较长染色体短臂的近端部,紫薇、尾叶紫薇、屋久岛紫薇和福建紫薇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8=2M+24m+22sm、2n=48=30m+18sm、2n=48=2M+20m+26sm和2n=48=2M+32m+14sm,均为2A型。该研究首次获得了紫薇属植物45S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为紫薇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分子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属 45S RDNA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例MDS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冬格 李渤涛 +2 位作者 周丽娜 陈虎 张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90-1194,共5页
本研究对比FISH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见染色体异常克隆的检出率,探讨细胞遗传学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应用FISH 5/7/20/8/Y染色体数目及缺失检测探针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50... 本研究对比FISH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见染色体异常克隆的检出率,探讨细胞遗传学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应用FISH 5/7/20/8/Y染色体数目及缺失检测探针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50例按WHO2008标准诊断MDS患者染色体异常克隆,随访患者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情况。结果表明:50例MDS患者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二种检测涉及5、7、20、8号以及Y染色体的遗传学异常分别占50.0%(25/50)和40.0%(20/50),累及5号染色体异常均为6.0%(3/50),累及7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6.0%(13/50)和20.0%(10/50),累及20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12.0%(6/50)和6.0%(3/50),累及8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4.0%(12/50)和20.0%(10/50),Y染色体缺失均为2.0%(1/50)。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7号染色体>8号染色体>20号染色体>5号染色体>Y染色体。47例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IPSS细胞遗传学不良组46.2%(6/13)为转白血病前移植;良好组45.5%(10/22)为转白血病前移植;中间组有16.7%(2/12)为转白血病前移植。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率,预后不良组为7.7%(1/13),预后良好组为4.5%(1/22),细胞遗传学预后中等组为58.3%(7/12)。预后不良组进展为急性白血病者比例很低,与该组多数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关。结论:成套的FISH探针比常规染色体核型对特定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尤其对低克隆的染色体异常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少于20个分裂相时优势明显。IPSS染色体核型预后分组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无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常规染色体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的藜属植物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权有娟 李想 +2 位作者 袁飞敏 刘博 陈志国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88-1995,共8页
为精确地识别藜属植物染色体组的核型特征,该文研究了4种来自青海高原的野生藜属植物(灰绿藜、藜、菊叶香藜及杂配藜)和1种从美国引进的栽培藜麦品种PI614932-HX(3)基于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rDNA FISH)的核型。利用5S rDNA和45S rDNA对5... 为精确地识别藜属植物染色体组的核型特征,该文研究了4种来自青海高原的野生藜属植物(灰绿藜、藜、菊叶香藜及杂配藜)和1种从美国引进的栽培藜麦品种PI614932-HX(3)基于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rDNA FISH)的核型。利用5S rDNA和45S rDNA对5种藜属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FISH研究。藜属植物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藜属植物中存在二倍体(2n=2x=18)和四倍体(2n=4x=36)两种倍性,藜麦和灰绿藜为四倍体,其余3种为二倍体。(2)藜麦、灰绿藜、藜、菊叶香藜及杂配藜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36=34m(2AST)+2sm,2n=4x=36=32m(4AST)+4sm,2n=2x=18=16m(4AST)+2sm,2n=2x=18=18m及2n=2x=18=16m+2sm。(3)染色体由大部分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少部分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4)核型类型除了菊叶香藜为1B以外,其余均属于2B类型。(5)在藜麦、灰绿藜及藜中具有分布位置不同、数量不等的双随体。5S rDNA、45S rDNA FISH结果表明:(1)藜麦和灰绿藜的染色体上存在2对5S rDNA位点和1对45S rDNA位点,藜、杂配藜的染色体上存在1对5S rDNA位点和1对45S rDNA位点,菊叶香藜的染色体上只存在1对5S rDNA位点。(2)5S rDNA和45S rDNA位点均位于染色体的短臂上。该研究首次获得了藜属植物基于5S rDNA和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为藜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属 RDNA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肥披碱草的染色体核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静宇 李景环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5-69,76,共6页
以肥披碱草为材料,用45S rDNA和5S rDNA做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借助肥披碱草染色体内45S rDNA、5S rDNA的分布特性,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检测到45S rDNA中第2号、第20号染色体短臂的末端及第17号染色体短臂次缢痕上有... 以肥披碱草为材料,用45S rDNA和5S rDNA做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借助肥披碱草染色体内45S rDNA、5S rDNA的分布特性,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检测到45S rDNA中第2号、第20号染色体短臂的末端及第17号染色体短臂次缢痕上有杂交信号,并检测到5S rDNA中第2号、第7号和第14号染色体短臂上及第17号染色体短臂次缢痕上有杂交信号。肥披碱草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0 m+12 sm(4 sat);染色体平均长度为12.68μm,染色体长度范围为9.19~17.39μm,染色体组总长度为266.29μm,根据Stebbins核型分类原则,肥披碱草核型属于2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披碱草 荧光原位杂交 45S rDNA 5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转三价病毒YRX外壳蛋白基因片段株系的核型及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15
作者 杨通静 黄永会 刘作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共4页
为了解外源三价外壳蛋白基因保守片段重组序列YRX(马铃薯X病毒、Y病毒和卷叶病毒)在转基因马铃薯染色体中的位置,分析其遗传稳定性,采用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转基因马铃薯夏波蒂株系pHeYCPC326-XC-Sh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解外源三价外壳蛋白基因保守片段重组序列YRX(马铃薯X病毒、Y病毒和卷叶病毒)在转基因马铃薯染色体中的位置,分析其遗传稳定性,采用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转基因马铃薯夏波蒂株系pHeYCPC326-XC-Sh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夏波蒂的染色体数目为48条,臂比范围为(1.37±0.23)^(2.28±0.14),核不对称属2B型,核型公式为2n=4x=7m+5sm,其中C组与J组含随体。发现外源基因YRX在染色体A、B、E、G、I组均存在,大多位于染色体短臂端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基因 转基因马铃薯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和核基质蛋白22联合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冉俊武 吕军 +4 位作者 王尉 卢玛光 陈晓东 黄晓东 胡卫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和核基质蛋白22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价值,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无创性方法诊断膀胱癌。方法:对68例膀胱癌疑似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核基质蛋白22、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同时,将3种方法结果与组织病...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和核基质蛋白22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价值,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无创性方法诊断膀胱癌。方法:对68例膀胱癌疑似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核基质蛋白22、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同时,将3种方法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评估它们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FISH、NMP22、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分别为81.4%、86.0%、39.5%,特异性分别为84.0%、72.0%、96.0%,FISH联合NMP22检测的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92.0%。结论:FISH-NMP22联合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敏感性远高于细胞学检测,而特异性与细胞学检测相差甚小,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的检测对膀胱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 基质蛋白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荧光原位杂交法在产前诊断中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可树 朱剑文 +1 位作者 潘群 邹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5-676,679,共3页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法 (FISH)对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 (NRBC)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2 0例孕龄 15~ 2 0周的孕妇外周血经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制片、显微镜下识别并计数 NRBC及定位 ,然后行 Y染色体的 FISH检测。结果发现 10例孕...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法 (FISH)对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 (NRBC)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2 0例孕龄 15~ 2 0周的孕妇外周血经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制片、显微镜下识别并计数 NRBC及定位 ,然后行 Y染色体的 FISH检测。结果发现 10例孕男性胎儿的孕妇外周血细胞涂片中每例均有阳性杂交信号出现 ;阳性率为 6 0 % (2 4 / 4 0 )。 10例孕女性胎儿的孕妇外周血细胞涂片中 1例出现阳性杂交信号 ;阴性率为 95 % (38/ 4 0 ) ,假阳性率仅为 5 % (2 / 4 0 )。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孕妇外周血 红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TNFAIP3基因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及意义
18
作者 刘芳 王映梅 +5 位作者 李明阳 赵丹晖 李侠 刘一雄 王哲 闫庆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观察TNFAIP3基因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并评估其预后价值。方法利用联合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mmunophenotyping and interphase cytogenetics as a too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neoplasm,FICTION)... 目的观察TNFAIP3基因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并评估其预后价值。方法利用联合免疫荧光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mmunophenotyping and interphase cytogenetics as a too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neoplasm,FICTION)法检测109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TNFAIP3基因的表达。结果在检测成功的78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发现32.1%(25/78)病例存在TNFAIP3基因缺失。TNFAIP3基因缺失与患者性别、年龄、B症状、肿瘤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有关(P=0.019)。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的高比例TNFAIP3缺失,且与IPI关联,提示TNFAIP3缺失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鼻NK/T细胞淋巴瘤 TNFAIP3 联合免疫荧光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精子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
19
作者 崔英霞 潘淑娟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Z11期157-160,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精子染色体畸变。方法:E和3号染色体涂染探针对人类精子间期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共检测了10名正常健康男性,2名涉及3号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t(3:7)、t(3:9)的精子。结果:正常男性精子间期核中3号... 目的:研究人类精子染色体畸变。方法:E和3号染色体涂染探针对人类精子间期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共检测了10名正常健康男性,2名涉及3号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t(3:7)、t(3:9)的精子。结果:正常男性精子间期核中3号染色数目和(或)结构畸变率〈2%,涉及3号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畸变率〉10%。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秀于检测精子间期核染色体的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精子间期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在膀胱微乳头型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莉花 付尧 濮晓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3-1465,共3页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在浸润性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micropapillary bladder cancer,MPB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已确诊为传统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尿液样本262例和MPBC尿液样本3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在浸润性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micropapillary bladder cancer,MPB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已确诊为传统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尿液样本262例和MPBC尿液样本3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是否存在3、7、17号染色体及p16基因的异常。结果传统UC更易发生17号染色体的多倍体(90.1%vs 67.6%,P<0.01)和p16基因缺失(75.2%vs 32.4%,P<0.01),而MPBC更易发生p16基因的扩增(62.6%vs 14.9%,P<0.01)。结论p16基因扩增可以作为辅助诊断MPBC的新的分子指标,并可作为诊断MPBC的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微乳头 荧光原位杂交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