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钢混组合高层建筑多灾易损性估算-地震和风
1
作者 郑晓伟 程杰 +1 位作者 张令心 谢贤鑫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高层建筑多灾易损性估算方法,用于评估地震和风荷载同时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条件破坏概率,并量化了多重不确定性的影响。该研究对高层建筑多灾易损性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在于:(1)通过贝叶斯理论,建立结构...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高层建筑多灾易损性估算方法,用于评估地震和风荷载同时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条件破坏概率,并量化了多重不确定性的影响。该研究对高层建筑多灾易损性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在于:(1)通过贝叶斯理论,建立结构多灾需求模型中未知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2)提出计算结构多灾易损性边界的方法,并基于全概率理论将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积分到易损性中,以此量化模型的认识不确定性。最后,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42层钢-混组合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对所提出的多灾易损性估算方法进行展示。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参数的认知不确定性以及荷载加载方向对结构破坏概率存在显著影响。所提出的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多灾易损性估算方法,有助于高层建筑的多灾害综合防控与防灾决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灾害 贝叶斯理论 不确定性 易损性 组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需求统计不确定性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崔春义 许民泽 +3 位作者 许成顺 赵经彤 刘海龙 孟坤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2,共10页
为避免非完备地震需求样本集所导致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认知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可考虑地震需求统计不确定性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Bootstrap法将有限地震需求样本问题转换为大样本问题;其次,结合最大... 为避免非完备地震需求样本集所导致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认知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可考虑地震需求统计不确定性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Bootstrap法将有限地震需求样本问题转换为大样本问题;其次,结合最大熵原理和Copula理论构建统计不确定性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量化由地震需求统计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地震易损性水平变异性,并求解得出均值地震易损性曲线以及对应一定置信度的包络地震易损性曲线;最后,以大开地铁车站为具体对象,系统分析了地震需求统计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有限地震需求样本条件下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水平具有显著的变异性,且该变异性会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均值与包络易损性曲线可有效考虑基于有限地震需求样本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不确定性程度,且具有良好可信度。所提出的相关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为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和地震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 地震易损性 认知不确定性 BOOTSTRAP法 最大熵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斜坡效应的桥梁桩基动力响应特性及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平保 陆帆 +3 位作者 贺炜 万长明 李懿德 张晓曦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6,共11页
地震作用下斜坡段桥梁桩基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损伤程度演化机理尚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开展斜坡桩基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特定坡度条件下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基于桩-坡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对比分析桩-坡系统加速度响应特征,验证计算模型... 地震作用下斜坡段桥梁桩基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损伤程度演化机理尚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开展斜坡桩基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特定坡度条件下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基于桩-坡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对比分析桩-坡系统加速度响应特征,验证计算模型和参数取值的合理性;依托某斜坡桩基,通过IDA时程分析,获得斜坡坡度和桩径对桩基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据此建立斜坡桩基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表明:桩-坡系统存在加速度放大效应,且越靠近坡顶放大效应越明显;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正弯矩均位于桩顶处,而最大负弯矩约发生在土-岩交界面处;随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增大,桩基易损性增大;当PGA相同时,桩基极易由轻微破坏发展为中等破坏,而由严重破坏发展为完全破坏的概率相对较小;桩径越大,桩身弯矩越大,而桩身水平位移及易损性减小;随斜坡坡度增大,桩身弯矩、水平位移及易损性均随之增大。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合理布置桩位和设定桩径可有效提高斜坡桩基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斜坡桩基 离心机模型试验 IDA时程分析 数值模拟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易损性分析
4
作者 刘琳 宋志强 +3 位作者 王飞 李闯 刘升欢 刘云贺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6-1119,共14页
目前关于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研究多在SV波、P波单独斜入射的情况下进行,而实际上单波斜入射的假设是不全面的,近断层地震动应考虑SV波、P波组合斜入射的情况。本文基于地表地震动反演确定场地SV波、P波斜入射时程,在... 目前关于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研究多在SV波、P波单独斜入射的情况下进行,而实际上单波斜入射的假设是不全面的,近断层地震动应考虑SV波、P波组合斜入射的情况。本文基于地表地震动反演确定场地SV波、P波斜入射时程,在近断层SV波、P波组合斜入射的情况下得到心墙坝的变形及损伤情况,并分析坝体的损伤情况随水平向、竖向地震动强度指标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竖向近断层地震动强度指标引起的极限破坏概率与水平向引起的概率差异明显。近断层水平向地震动强度指标选择为T_(1)时谱加速度值S_(a)(T_(1))_(1)、T_(1)时谱速度值S_(v)(T_(1))_(1)、谱速度强度VSI_(1)和T_(1)时谱位移值S_(d)(T_(1))_(1),竖向地震动强度指标选择为加速度峰值PGA_(2)、T_(1)时谱加速度值S_(a)(T_(1))_(2)、谱速度强度VSI_(2)和T_(1)时谱位移值S_(d)(T_(1))_(2)时,其坝体预测破坏概率适中。在进行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心墙坝易损性分析时,应考虑水平向、竖向地震动相结合的损伤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 组合斜入射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近远场地震易损性分析
5
作者 许成祥 吴双玙 朱红兵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3,共11页
为了研究近、远场地震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的地震易损性,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开放平台建立其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选取两组近、远场天然地震动记录,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位移... 为了研究近、远场地震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的地震易损性,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开放平台建立其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选取两组近、远场天然地震动记录,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位移延性比μ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和工程需求参数,通过增量动力分析得到易损性曲线。从易损性曲线、破坏概率曲线和易损性指数三个方面评估两种场地对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损伤影响。结果表明:对双层框架式桥墩进行易损性分析时,下层相对于上层更容易发生损伤,并且在采用了整体失效概率后能更加保守地评估其抗震性能。在近场地震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发生轻微损伤、中度损伤、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的PGA中位值分别为0.27g、0.46g、0.69g、0.90g,远场地震动下桥墩不同破坏状态的PGA中位值分别为0.29g、0.50g、0.79g、1.06g。根据易损性曲线得到易损性指数,基于易损性指数的近、远场地震动下PGA中位值的下限、均值和上限分别为0.72g、0.61g、0.50g和0.83g、0.68g、0.55g,分别相差14.74%、12.19%和9.86%,即双层框架式桥墩在近场地震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远场地震 地震易损性 框架式桥墩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花岗岩裂隙对盾构隧道衬砌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影响
6
作者 张文杰 向平 +3 位作者 李英波 张飞宇 王志兵 于啸波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以穿越风化花岗岩地层的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盾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裂隙-双隧道非线性时程分析模型,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探究裂隙角度、长度及注浆填充组合工况下的隧道衬砌易损性曲线的变化规律。采用弯矩比作为衬砌损伤... 以穿越风化花岗岩地层的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盾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裂隙-双隧道非线性时程分析模型,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探究裂隙角度、长度及注浆填充组合工况下的隧道衬砌易损性曲线的变化规律。采用弯矩比作为衬砌损伤指标,采用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地表峰值速度作为地震强度指标,得到隧道衬砌的易损性曲线,阐明裂隙对隧道衬砌的抗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衬砌损伤概率会随裂隙在震动方向上投影长度增大而提高;衬砌损伤概率与裂隙长度呈正相关关系;对裂隙进行C25砂浆填充之后,隧道衬砌的地震损伤概率降低,表明工程实践中对裂隙进行填充的操作既可以提高围岩静稳定性,也可以提高隧道衬砌抗震性能。节理裂隙对围岩的局部劣化作用导致隧道衬砌地震损伤概率增加,效果与隧道场地剪切波速降低后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震响应 地震易损性 裂隙 风化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上既有石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7
作者 林环周 翁志英 +3 位作者 张静 何佰昭 吴应雄 林文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福建沿海地区现广泛分布着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石结构民宅,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民宅建造于软弱场地之上。目前建筑结构计算时地基通常采用刚性假定,而软土地基上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更严重,因此亟需对此类石结构进行... 福建沿海地区现广泛分布着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石结构民宅,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民宅建造于软弱场地之上。目前建筑结构计算时地基通常采用刚性假定,而软土地基上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更严重,因此亟需对此类石结构进行安全评估。选取一栋典型两层的软土地基石结构(SSI体系),设定地基土体等效剪切波速为147.57m/s,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进行基于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与刚性地基体系(FIX体系)进行对比,对其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SSI体系较FIX体系更易于达到极限状态,结构地震易损性增加,概率差值可达40%~46%;基于易损性得出结构性能裕度比进行分析,SSI体系较FIX体系各极限状态下的性能裕度比均降低。研究揭示了坐落于软弱场地上的石结构较刚性地基体系破坏更为严重,成果为石结构的抗震加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结构 软土地基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矮塔斜拉桥地震功能易损性分析
8
作者 谢明志 韩晨 +2 位作者 刘嘉兴 杨永清 黄胜前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44,共7页
研究目的:为探明高铁矮塔斜拉桥功能损伤,结合工程实践,建立其易损性研究框架,考虑不确定性,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IDA),开展功能易损性分析,生成构件及系统功能易损性曲线,深入探明功能与承载损伤的区别和联系。研究结论:(1)构件层面,高... 研究目的:为探明高铁矮塔斜拉桥功能损伤,结合工程实践,建立其易损性研究框架,考虑不确定性,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IDA),开展功能易损性分析,生成构件及系统功能易损性曲线,深入探明功能与承载损伤的区别和联系。研究结论:(1)构件层面,高速铁路矮塔斜拉桥由于梁端转角变化所引起损伤超越概率是最大的,需加强桥梁地震功能损伤的控制;(2)低强度地震下,对于轻微及中等损伤,发生承载损伤的超越概率大于功能损伤,伴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功能损伤超越概率逐渐增大;(3)系统损伤方面,对于中等及严重损伤,结构最易发生功能损伤,高铁功能损伤不同于传统承载易损性,差异较大;(4)本研究可为桥梁地震功能损伤对震后桥梁运营安全评估及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易损性 高速铁路矮塔斜拉桥 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地震易损性分析
9
作者 王多智 李天池 +1 位作者 于广滨 Chizhik Sergei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30,共12页
以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抢修塔数值模型,确定了与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 1)为地震动强度指标、节间位移角ISDR为结构地震需求参数,采用极限状态划分方法建立了抢修塔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从美... 以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抢修塔数值模型,确定了与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 1)为地震动强度指标、节间位移角ISDR为结构地震需求参数,采用极限状态划分方法建立了抢修塔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从美国太平洋地震中心数据库分别选取20条余震、主余震序列地震动记录,采用IDA分析方法得到结构的地震响应,评估了在余震、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抢修塔的易损性,分析了地震动入射角为0°和90°时抢修塔的抗震承载力。结果表明:①余震作用下,当地震动入射角为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基本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很低,几乎为0,遭遇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为43.9%;当地震动入射角为9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基本及罕遇地震的倒塌概率都很低,几乎为0。②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当地震动入射角为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及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分别接近于0、2.8%和57.6%;当地震动入射角为9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地震、基本地震时的倒塌概率接近于0,遭遇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余震 主余震序列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初衬-二衬界面效应下隧道地震易损性研究
10
作者 赵武胜 周帅 +3 位作者 解佩瑶 高厚 秦长坤 陈卫忠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77-490,共14页
准确分析隧道的地震易损性是高烈度区隧道工程震害风险管控的前提。复合式衬砌结构在强震区隧道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已有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未考虑含防水板初衬-二衬界面的非连续力学行为。为此,开展了含防水板初衬-二衬混凝土界面的... 准确分析隧道的地震易损性是高烈度区隧道工程震害风险管控的前提。复合式衬砌结构在强震区隧道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已有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未考虑含防水板初衬-二衬界面的非连续力学行为。为此,开展了含防水板初衬-二衬混凝土界面的直剪试验,建立了界面的接触力学模型及仿真程序;采用增量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复合式衬砌隧道的地震易损性。结果表明:直剪过程中,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界面剪应力先后经历线性增长、非线性增长、损伤演化下降及摩擦滑移4个阶段。防水板降低了界面的刚度与强度。当界面法向应力处于0.3~2.0 MPa区间时,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呈线性增长,摩擦角约23.7°,黏聚力约0.18 MPa。地震过程中防水板起到了缓冲和吸收变形作用,考虑初衬-二衬界面处位移的非连续效应后,隧道不同损伤等级下直径变形率的阈值增加。忽略初衬-二衬界面效应会低估隧道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可为高烈度区复合式衬砌隧道的震害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衬砌 界面 防水板 地震易损性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后结构体系地震易损性分析
11
作者 包超 吴巧智 +4 位作者 杜姣燕 马肖彤 杜永峰 谭伏波 冯琥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是提升老旧建筑抗震性能和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既有建筑隔震改造过程中下部结构尺寸对隔震改造后串联体系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从整体结构的串联特征入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下支柱截面面积未...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是提升老旧建筑抗震性能和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既有建筑隔震改造过程中下部结构尺寸对隔震改造后串联体系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从整体结构的串联特征入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下支柱截面面积未改变及增大不同尺寸后各部分子结构与整体串联隔震体系的地震易损性及结构超越概率,并确定了结构倒塌裕度比。研究结果表明:下支柱截面面积大小会对串联隔震体系结构地震易损性造成一定影响。随着下支柱截面尺寸增加,串联隔震体系倒塌裕度比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最高倒塌裕度比未必出现于下支柱截面尺寸最大的工况,最优下支柱截面尺寸需通过计算确定。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时,通过串联隔震体系地震响应与易损性分析确定下支柱最优截面尺寸,可以有效提高结构体系安全冗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串联隔震体系 增量动力法 地震易损性 下支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震易损性研究
12
作者 董正方 李乐意 +1 位作者 王淼 李运华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2-1302,共11页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体结构容易在地震中发生破坏,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连通性及交通运行功能。为了合理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结构失效情况、连通性及交通运行功能的损伤程度,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给出城市轨道交通系...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体结构容易在地震中发生破坏,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连通性及交通运行功能。为了合理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结构失效情况、连通性及交通运行功能的损伤程度,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给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地震易损性分析流程。以我国地震动预测方程作为网络地震动输入的依据,将单元失效率、网络效率、网络服务效率作为网络性能指标,通过单体结构的易损性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并计算网络的地震响应。采用对数正态概率纸拟合多个震级下的网络性能损失比例,得到网络易损性方程参数。以华北某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典型案例进行易损性分析,验证所提流程的可行性,所得的易损性曲线表明:地震动的不确定输入对易损性曲线影响较大,在易损性分析时应当考虑;随着震级的不断增大,网络不同维度的性能损失也不断增大,案例网络在8级地震下,网络中约41%的结构失效,网络的连通性损失84%,网络的交通运行功能损失91%。反映出网络的性能损失是层层递进的,由结构的失效引起网络连通性的下降,会进一步影响网络功能的实现,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率性地震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地震灾害 易损性 网络性能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换流站系统地震易损性及加固策略评估方法
13
作者 谢强 吴思源 +1 位作者 刘潇 魏淼淼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68-3976,共9页
特高压换流站是电网基础设施的重要节点,为了评估特高压换流站系统的地震易损性,该文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了包含电气设备回路子系统、多级运行模式和系统功能之间依赖关系的系统地震易损性评估框架。将电气设备按照功能耦联关系划分为11... 特高压换流站是电网基础设施的重要节点,为了评估特高压换流站系统的地震易损性,该文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了包含电气设备回路子系统、多级运行模式和系统功能之间依赖关系的系统地震易损性评估框架。将电气设备按照功能耦联关系划分为11类回路子系统,再根据回路子系统的连通逻辑和故障条件下系统的运行模式搭建系统贝叶斯网络模型。基于贝叶斯定理的正向推理得到系统功能的概率分布和多级性能水准下的易损性曲线。基于逆向推理对比多种不同加固方案在系统功能保障视角下的提升效果。该框架可以全面考虑系统中串联、并联和旁路控制设备对系统多级运行模式的制约,发现了通路维度的加固策略更有利于系统的功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特高压换流站 地震易损性 功能保障 加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
14
作者 李正良 聂元晨 +1 位作者 王涛 吴凤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
800 kV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属于高位水平长悬挑结构,对竖向地震作用比较敏感,亟须开展横担结构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鉴于此,提出一个考虑多重性能水准的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首先,以某特高压... 800 kV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属于高位水平长悬挑结构,对竖向地震作用比较敏感,亟须开展横担结构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鉴于此,提出一个考虑多重性能水准的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首先,以某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的竖向动力特性;其次,根据横担结构根部主材的应力比建立横担结构轻微、中度和严重破坏时的多重性能水准;最后,基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对横担结构开展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悬臂输电塔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受高阶振型影响显著,对结构竖向响应贡献显著的前三阶竖向模态依次为第16、26和29阶模态;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横担根部主材是横担结构的主要受力杆件;与考虑横担结构根部拉弯主材强度破坏相比,在给定竖向地震动强度下,考虑压弯主材失稳破坏的横担结构失效概率明显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 横担结构 竖向地震 多重性能水准 竖向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入射角影响的H型超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研究
15
作者 陈士通 范鑫 +2 位作者 甘平平 郭超群 向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0-242,313,共14页
相比常规桥梁,H型双柱式超高墩连续刚构桥梁受力更加复杂、高阶振型影响显著、纵横向刚度差异大,地震动入射角是影响其地震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入射角对其易损性的影响,以西部山区某高速铁路三跨超高墩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建立... 相比常规桥梁,H型双柱式超高墩连续刚构桥梁受力更加复杂、高阶振型影响显著、纵横向刚度差异大,地震动入射角是影响其地震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入射角对其易损性的影响,以西部山区某高速铁路三跨超高墩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仿真模型开展地震响应分析。基于纵桥向和横桥向开展构件双向易损性分析,同时考虑超高墩、支座对桥梁系统的贡献率,基于一阶可靠度理论构建桥梁复合系统易损性模型,建立桥梁系统易损性曲面,探讨地震动入射角对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纵向地震激励下超高墩相比中、低墩墩身中部损伤概率明显提升,且横桥向峰值曲率与能力需求比不同步,仅凭峰值曲率判断超高墩薄弱部位不能合理评估其抗震性能;墩底部位最不利入射角区间为0°~15°和165°~180°,墩身横系梁部位最不利区间为60°~120°,墩顶部位最不利区间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存在变化;支座地震易损性对地震动强度和入射角的变化较为敏感,不同工况地震激励下呈现出不同的损伤趋势且相比桥墩更易出现损伤,设计时应注重横向挡块的力学性能;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与地震动入射角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最不利入射角区间为75°~105°和255°~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超高墩连续刚构桥 地震易损性 最不利入射角 震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值加速度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成都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
16
作者 昌毅 杨仁镪 +1 位作者 杨子健 李革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043-9051,共9页
以往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般是针对结构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很少结合研究区域的工程场地的差异性,忽略了城市内不同工程场地的位置差异性,因此,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以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提出基于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 以往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般是针对结构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很少结合研究区域的工程场地的差异性,忽略了城市内不同工程场地的位置差异性,因此,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以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提出基于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和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θ_(max)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针对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该方法利用层间剪切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求得各地震响应下的θ_(max),再对θ_(max)及其相对应的地震动进行对数线性拟合得到两者的关系式;针对成都市区域,该方法以成都市历史地震动资料为数据基础,结合PGA计算公式,得到成都市各个工程场地位置的PGA。进而,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结构在充分运行、基本运行、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4个不同性能水准下的结构失效概率最高分别为94.1%、89.1%、74.7%和40.8%,且结构各性能水准的结构失效概率的总体变化趋势都是由西部向东部递减,因此可以适当加强西部地区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适当放宽东部地区的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以便节约经济成本。所提出的方法对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加速度 最大层间位移角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失效概率 网格化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高烈度区砖混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瑞国 曾金艳 +2 位作者 李宏伟 郝雪景 王雷雷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针对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本地化需求,基于房屋建筑现场抽样详查获取的砖混结构数据,开展了基本烈度为高烈度区域内不同地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山西省九个地市的城市多层砖混和农村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在此... 针对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本地化需求,基于房屋建筑现场抽样详查获取的砖混结构数据,开展了基本烈度为高烈度区域内不同地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山西省九个地市的城市多层砖混和农村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震害指数和损失期望作为区域抗震能力的评估指标,分析了这些地区的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高烈度区的农村砖混结构与国家标准下的未设防砖混结构具备相近的抗震能力;而大同、临汾和晋中三个地市的城市砖混结构则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抗震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山西省高烈度区砖混结构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高烈度区 砖混结构 地震易损性 平均震害指数 损失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倩龙 何沛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3,共7页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 针对经典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文章将Copula函数引入到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中,提出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Copula函数建立地震动强度和构件地震需求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使地震易损性分析无需人为假定易损性函数分布形式。以某框支剪力墙基础隔震结构为工程背景,基于Copula函数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建立结构各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并与常用构件易损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优化框支剪力墙隔震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建模过程,为地震易损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支剪力墙 基础隔震 地震易损性 COPULA函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不均匀腐蚀桥墩加固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明子 许涛 +2 位作者 秦晨曦 范其欣 谷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5,共9页
桥墩作为近海桥梁在全寿命周期中易受氯化物离子等特殊因素影响的关键部位,常出现不均匀腐蚀现象,导致抗震性能严重退化,需要对既有钢筋腐蚀桥梁进行加固处理。以一座既有近海多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为背景,统计桥墩的腐蚀钢筋空间分布... 桥墩作为近海桥梁在全寿命周期中易受氯化物离子等特殊因素影响的关键部位,常出现不均匀腐蚀现象,导致抗震性能严重退化,需要对既有钢筋腐蚀桥梁进行加固处理。以一座既有近海多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为背景,统计桥墩的腐蚀钢筋空间分布位置及其腐蚀率,得到桥墩空间不均匀腐蚀钢筋的分布规律,模拟桥墩不均匀腐蚀,并建立桥墩钢筋腐蚀、桥墩钢筋未腐蚀和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桥墩且更换隔震支座的3种工况下桥梁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考虑桥墩、支座的地震破坏,得到桥梁构件地震易损性曲线。腐蚀钢筋统计结果表明:矩形截面桥墩的腐蚀钢筋中,角部区域腐蚀钢筋比例远大于非角部区域腐蚀钢筋比例。研究结果表明:钢筋腐蚀使桥墩承载力下降从而导致地震作用下桥墩的破坏概率增大;在地震作用下,固定支座的破坏概率远大于活动支座;采取加固隔震措施能提升钢筋腐蚀桥墩的抗震能力以及降低支座破坏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不均匀腐蚀 增大截面法加固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深水库区桥梁地震易损性及其参数影响分析
20
作者 吴凤波 王娜 +3 位作者 刘海明 凌浩 耿波 冯玉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98-305,共8页
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量入水深度较大的桥梁,这些深水桥梁易受地震作用影响,其地震易损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研究在探讨结构参数相关性及地震方向性对深水桥梁易损性的影响方面存在不足。为此,综合运用高斯过程回归和Nataf变换方法... 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量入水深度较大的桥梁,这些深水桥梁易受地震作用影响,其地震易损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研究在探讨结构参数相关性及地震方向性对深水桥梁易损性的影响方面存在不足。为此,综合运用高斯过程回归和Nataf变换方法,提出了一种快速分析深水桥梁地震易损性的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桥梁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相互关联性。基于该方法,探讨了地震方向性、桥梁入水深度及结构参数相关性对深水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并以某库区深水刚构桥地震易损性分析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不考虑结构参数相关性会增加桥梁的破坏概率,深水环境会增加桥梁结构的损伤概率,且地震作用方向对构件易损性影响明显;此外,深水环境会使地震方向影响桥梁易损性的规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桥梁 地震易损性 动水压力 高斯过程回归(GPR) Nataf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