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策略及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丽 杨进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085-1091,共7页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会引起不良事件或导致疗效降低,是药物治疗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创新药需对DDI进行研究。本文将对临床DDI研究的总体思路和研究类型进行综述性介绍。数学模型,尤其是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PBPK)在DDI研究中的作用...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会引起不良事件或导致疗效降低,是药物治疗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创新药需对DDI进行研究。本文将对临床DDI研究的总体思路和研究类型进行综述性介绍。数学模型,尤其是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PBPK)在DDI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广泛,其可以整合人体生理系统参数、药物理化性质和机理性药动学数据以提早预测人体内的药物药动学特征,PBPK模型逐渐成为辅助甚至替代部分DDI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目前,PBPK已经在美国、欧盟的临床DDI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有相关指南出台指导应用,但我国相关指南尚未颁布。因此,从药物研发的实效性考虑,本文也将综述PBPK在临床DDI研究的策略选择、试验设计、试验豁免及临床用药方面的应用进展,并简要介绍其预测力评价标准以及研究报告内容,以期为PBPK在我国创新药DDI临床开发的科学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物相互作用 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 临床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他培南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
作者 宗杰 胡瑄 +6 位作者 窦桂芳 孟志云 朱晓霞 顾若兰 吴卓娜 关景丽 甘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2-630,共9页
目的:建立厄他培南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并分析不同剂量下的药动学/药效学指数f%T>MIC。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数据库,收集厄他培南理化性质及药动学参数,并在PKSim?软件中建立健康成年人模型,后外推至老年人P... 目的:建立厄他培南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并分析不同剂量下的药动学/药效学指数f%T>MIC。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数据库,收集厄他培南理化性质及药动学参数,并在PKSim?软件中建立健康成年人模型,后外推至老年人PBPK模型;使用临床药动学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以平均折叠误差(MFE)为指标评价模型预测性能;使用最终模型模拟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后的体内暴露情况,分析临床常用给药方案的药动学/药效学指数,并给出推荐的给药方案。结果:建立的厄他培南成人PBPK模型预测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峰浓度(C_(max))及达峰时间(T_(max))的MFE分别为0.92、0.79和1.02,厄他培南老年人PBPK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也符合0.5MIC大于40%为药效目标,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5~1μg/m L的敏感菌,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酌情考虑降低药物剂量。结论:成功建立了厄他培南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PBPK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为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个性化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他培南 生理模型 老年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考沙胺国外儿童群体药动学模型外部验证和精准用药
3
作者 陈惠敏 汪洋 +1 位作者 王俊 刘智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采用真实世界收集的病例数据验证国外报道的拉考沙胺儿童群体药动学(PPK)模型的预测性能,同时分析暴露-效应关系并模拟优化给药方案。方法收集64例年龄4~13.42岁癫痫患儿口服拉考沙胺达稳态后的血药浓度数据和临床资料,通过拟合优... 目的采用真实世界收集的病例数据验证国外报道的拉考沙胺儿童群体药动学(PPK)模型的预测性能,同时分析暴露-效应关系并模拟优化给药方案。方法收集64例年龄4~13.42岁癫痫患儿口服拉考沙胺达稳态后的血药浓度数据和临床资料,通过拟合优度图和直观预测检验考察国外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分析拉考沙胺给药日剂量或谷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并基于药动学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评价和筛选拉考沙胺用于不同体质量分层及联合用药情况下最佳给药剂量方案。结果外部验证结果显示国外儿童PPK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好。基于模型采用贝叶斯法得到拉考沙胺单药治疗癫痫儿童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吸收速率常数(k a)=(2.43±0.04)h^(-1),表观分布容积(V d/F)=(22.69±6.00)L,清除率(CL/F)=(1.25±0.27)L·h^(-1),半衰期(t 1/2)=(12.74±2.40)h。临床有效病例日剂量5%~95%分位数分布区间为2.5~6.3 mg·kg^(-1)·d^(-1),谷浓度5%~95%分位数分布区间为1.9~6.7 mg·L^(-1)。模拟结果显示,按该研究推荐的拉考沙胺优化给药方案可提高药物浓度的达标概率,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结论该研究验证了拉考沙胺国外儿童PPK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基于此模型模拟了优化给药方案,可为临床医生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考沙胺 模型 量效关系 剂量优化/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肝损伤患者伏立康唑药代动力学
4
作者 朱丽娜 董吉 郑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8-1294,共7页
目的:预测不同程度肝损患者的伏立康唑药代动力学。方法:整合伏立康唑理化性质、体外数据及肝损患者的生理解剖数据,建立不同肝损程度的伏立康唑生理药动学模型,并用临床数据来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预测不同程度肝损及不同CYP2C19基因型... 目的:预测不同程度肝损患者的伏立康唑药代动力学。方法:整合伏立康唑理化性质、体外数据及肝损患者的生理解剖数据,建立不同肝损程度的伏立康唑生理药动学模型,并用临床数据来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预测不同程度肝损及不同CYP2C19基因型的患者伏立康唑药动学。结果:该生理药动学模型能准确预测不同程度肝损患者的伏立康唑药动学。结论: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准确评价肝损及代谢酶基因型对伏立康唑药动学的影响,为肝损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肝损 生理模型 剂量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口服给药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残留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亚男 孟小宾 +3 位作者 王丹 孙灵灵 白景英 杨帆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21,共5页
为预测肉鸡多次灌胃氟苯尼考后各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药物浓度,研究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1个组织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的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肾脏排泄、... 为预测肉鸡多次灌胃氟苯尼考后各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药物浓度,研究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1个组织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的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肾脏排泄、肝脏代谢及肝肠循环模块,该PBPK模型成功预测了肉鸡连续5d灌胃氟苯尼考(30mg/kg·d)后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多次灌胃给药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其中在肾脏中分布最多,而在胆汁中消除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生理模型 肉鸡 残留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绵羊静脉注射恩诺沙星后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7
6
作者 蒋智钢 高海 +4 位作者 刘开永 李树娟 魏述永 刘雅红 丁焕中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0,共4页
通过在猪体内建立恩诺沙星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该药物在绵羊体内的血药浓度。根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基于acslXtreme环境搭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平台;搜集猪的生理参数,结合研究实测及文献报道中的数据,验证模型的... 通过在猪体内建立恩诺沙星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该药物在绵羊体内的血药浓度。根据药物在体内血流限速的转运特征,基于acslXtreme环境搭建生理药动学模型的仿真模拟平台;搜集猪的生理参数,结合研究实测及文献报道中的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而代入绵羊的生理参数预测药物在该动物血液中的经时变化,并与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型推广的可行性。结果建立了一个6室血流限速模型,预测值与文献报道值相关性良好。生理药动学模型强大的预测功能对于药动学中减少试验动物的使用、提高研究效率,尤其是对于研究药物在人类和珍稀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恩诺沙星 血流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计算氟甲喹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帆 杨芳 +2 位作者 赵振升 周变华 郝雪琴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58,共5页
为阐明氟甲喹(FLU)在家兔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点,为家兔疾病治疗中应用FLU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通过文献检索获得了家兔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之后建立了一个包含10个隔室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FLU的... 为阐明氟甲喹(FLU)在家兔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点,为家兔疾病治疗中应用FLU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通过文献检索获得了家兔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之后建立了一个包含10个隔室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FLU的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及肝脏代谢模块。利用该模型成功模拟了家兔单次灌胃FLU(15mg/kg)后各组织中的浓度,预测了FLU的血浆浓度。通过对该血浆浓度-时间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房室分析和非房室分析),获得了灌胃给药后FLU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灌胃给药后,FLU在家兔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甲喹 生理模型 参数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健康人体生理药动学模型建立及其组织分布特征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杜海燕 陈涛 +5 位作者 张文鹏 谭莉 李正 刘文芳 林阳 庄笑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应用"自下而上"方法建立万古霉素在美国青年人的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以美国青年人尿液排泄和中国青年人静滴给药后的药动学(PK)进行验证,进而预测其在人体各器官组织特别是毒性靶器官肾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 目的应用"自下而上"方法建立万古霉素在美国青年人的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以美国青年人尿液排泄和中国青年人静滴给药后的药动学(PK)进行验证,进而预测其在人体各器官组织特别是毒性靶器官肾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万古霉素"、"log P"、"p Ka"、"pharmacokinetics"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和Pub Med等数据库关于万古霉素理化常数及人体PK相关文献,采用Gastro PlusTM建立、优化并验证了万古霉素静滴给药的人体PBPK模型,通过药代参数倍数误差评价模型有效性。采用脏器构成模型结合药物特异性参数,应用透膜限速模型预测万古毒素在各器官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建立的美国青年人万古霉素PBPK模型中预测的药物浓度-时间(药-时)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良好(r2=0.914)。应用该模型成功预测美国青年人尿排泄曲线及中国青年人静滴万古霉素后药-时曲线,与实测吻合度良好(r2=0.936)。所建立的PBPK模型预测万古霉素在中国青年人各器官的处置特征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在肝和心等组织中浓度低于血浆浓度,但在肾和肾小管中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其中在肾中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肾小管中药物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40~50倍。结论首次建立了基于PBPK的万古霉素人体PK模型,并预测了万古霉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万古霉素的肾毒性机制及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万古霉素 组织分布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软件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丹 杨帆 +2 位作者 孙灵灵 白景英 李亚男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0,共3页
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模型是一种模拟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向,将各器官或组织相互联结起来而建立的整体模型[1],能够从机理上模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预测用药... 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PBPK)模型是一种模拟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向,将各器官或组织相互联结起来而建立的整体模型[1],能够从机理上模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预测用药后动物各可食性组织中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为兽药残留休药期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2]。虽较传统的房室模型具有显著优势[3],但PBPK模型中涉及到众多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多个复杂的微分方程,建模过程极为繁琐,不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构建 生理 软件 物体内 循环系统 整体模型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兽医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焕中 曾振灵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9期55-59,共5页
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模拟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向,将各器官或组织相互联结起来而建立的整体模型,和经典房室模型与统计矩原理相比,生理模型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建立药动学生理模型的主要步骤包括收集资料、设计血流图、建立物质平衡方... 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模拟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向,将各器官或组织相互联结起来而建立的整体模型,和经典房室模型与统计矩原理相比,生理模型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建立药动学生理模型的主要步骤包括收集资料、设计血流图、建立物质平衡方程组、验证和修订模型。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数十种化合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生理模型在开展兽医药动-药效模型研究、指导兽药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新兽药的研发、评估兽药残留风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兽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定碱的生理药动学模型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一中 黄圣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建立了槐定碱在动物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报其在大鼠血浆,组织和器官中的浓度一时间过程。微机拟合结果表明:大鼠iv20mg·kg-1槐定碱,组织器官药物浓度理论值和实验值趋向一致。将此模型放大到2.5kg兔体内,发... 建立了槐定碱在动物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报其在大鼠血浆,组织和器官中的浓度一时间过程。微机拟合结果表明:大鼠iv20mg·kg-1槐定碱,组织器官药物浓度理论值和实验值趋向一致。将此模型放大到2.5kg兔体内,发现在iv10和20mg·kg-1槐定碱两种剂量上,血药浓度预报伍与文献报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组织分布 槐定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美村 姜晓飞 +1 位作者 陆亚松 乔延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3期55-59,共5页
在比较药动学中经典房室模型和生理药动学模型(PBPK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理药动学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与经典房室模型相比,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药物在器官和组织内的药动学过程,提供难以(或无法)通过实验获取的药代参数... 在比较药动学中经典房室模型和生理药动学模型(PBPK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理药动学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与经典房室模型相比,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药物在器官和组织内的药动学过程,提供难以(或无法)通过实验获取的药代参数(如代谢速率常数等),预测和外推药物的药动过程和提供内剂量经时过程,在药代药动层面辅助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中药研究过程中,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在完善中药药性(归经)理论、探索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探索含马兜铃酸类药物及有毒中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房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肉鸡连续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宝宝 杨帆 +5 位作者 孟小宾 李雪 董云翔 刘志盈 黄萌萌 李柯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6,共5页
为了预测肉鸡连续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各组织中药物的残留浓度,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氟苯尼考在各组织中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3个模块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自注射部... 为了预测肉鸡连续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各组织中药物的残留浓度,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氟苯尼考在各组织中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3个模块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自注射部位的吸收、从肾脏的排泄、在肝脏的代谢及肝肠循环模块。研究利用该模型成功预测了肉鸡连续5次肌内注射氟苯尼考(30 mg/kg·d)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的残留浓度。结果表明:多次肌内注射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且在注射部位浓度最高,消除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肉鸡 残留浓度 预测 生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玉米赤霉烯酮在猪组织中的浓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帆 杨芳 +2 位作者 王国永 赵振升 孔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91,共4页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玉米赤霉烯酮在猪各组织中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之后利用这些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4个隔室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玉米赤霉烯酮的口服暴露模块、吸收模块和肝肠循环模块...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玉米赤霉烯酮在猪各组织中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之后利用这些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4个隔室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玉米赤霉烯酮的口服暴露模块、吸收模块和肝肠循环模块及玉米赤霉烯酮的肝脏代谢模块。利用该模型预测了玉米赤霉烯酮经口多次(1 mg/d,连续7 d)暴露后,各组织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预测结果显示,玉米赤霉烯酮经口暴露后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在脂肪和小肠中消除缓慢,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蓄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玉米赤霉烯酮 组织浓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二甲嘧啶生理药动学模型种间类推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显阳 远立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4-197,共4页
本研究应用磺胺二甲嘧啶在猪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其在绵羊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利用文献中已经建立的猪的生理模型,采用动物种间类推原理,将模型外推至绵羊,模拟磺胺二甲嘧啶在绵羊体内的血药和组织浓度,并估算可食性组织残留休药期。... 本研究应用磺胺二甲嘧啶在猪的生理药动学模型来预测其在绵羊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利用文献中已经建立的猪的生理模型,采用动物种间类推原理,将模型外推至绵羊,模拟磺胺二甲嘧啶在绵羊体内的血药和组织浓度,并估算可食性组织残留休药期。结果模拟休药期和文献休药期基本趋于一致,表明生理药动学模型种间类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生理模型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固体口服制剂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7-186,共10页
在固体口服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如何评价仿制药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曲线差异对生物等效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化药制剂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No.2015ZX09303001-001)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典型案... 在固体口服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如何评价仿制药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曲线差异对生物等效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化药制剂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No.2015ZX09303001-001)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典型案例的介绍,阐述建立PBPK模型的原理与建模方法;利用PBPK模型,预测药物体外溶出曲线的变化对其PK参数的影响,评价制剂处方,建立/评价生理相关溶出度测定方法等;以推进在一致性评价中更好地依据体外溶出曲线预测其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模型 仿制 口服固体制剂 一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17
作者 罗显阳 廖晓萍 刘雅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4-47,共4页
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模拟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向,将各器官或组织相互联结起来而建立的整体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兽药在动物可食性组织的残留消除规律,并可预测休药期。就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残留 残留消除规律 生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帆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0年第3期3-5,共3页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速度规律的一门科学。在药动学研究中,经常采用数学模型来模拟药物在体内的速率过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房室模型。房室模型就是按照机体对药物的不同...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速度规律的一门科学。在药动学研究中,经常采用数学模型来模拟药物在体内的速率过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房室模型。房室模型就是按照机体对药物的不同处置速度,把机体分为抽象的“一室”、“二室”或“多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残留 模型 生理 房室模型 原理 生物转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注射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生理药动学模型血流图模拟设计
19
作者 李亚男 杨帆 +2 位作者 王丹 孙灵灵 白景英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5年第2期32-35,共4页
根据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肉鸡的生理学、解剖学特点,设计了一个包含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两部分在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血流图。模拟肌内注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分布、肝脏代谢及肝肠循环等过程。为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在... 根据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肉鸡的生理学、解剖学特点,设计了一个包含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两部分在内的生理药动学模型血流图。模拟肌内注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分布、肝脏代谢及肝肠循环等过程。为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在肉鸡体内PBPK模型的最终建立提供了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生理模型 肉鸡 血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定量预测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对茶碱/咖啡因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小贝 刘晓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4,共8页
将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在混合人肝微粒体中与非那西丁共温孵,以非那西丁的去乙基反应表示CYP1A2的活性,估算相应的酶动力学参数,并建立基于机制性抑制生理药动学模型,定量预测依诺沙星/环丙沙星与茶碱/咖啡因的体内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依... 将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在混合人肝微粒体中与非那西丁共温孵,以非那西丁的去乙基反应表示CYP1A2的活性,估算相应的酶动力学参数,并建立基于机制性抑制生理药动学模型,定量预测依诺沙星/环丙沙星与茶碱/咖啡因的体内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依诺沙星/环丙沙星为弱的CYP1A2可逆性抑制剂,但在与NADPH预温孵的条件下,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明显抑制非那西丁代谢,且抑制呈NADPH、预温孵时间、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浓度依赖性,符合机制性抑制的特征,进一步用建立的基于机制性抑制生理药动学能较好的模型预测依诺沙星/环丙沙星与茶碱/咖啡因的相互作用,预测值与观察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1A2 生理模型 机制性抑制 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