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车辆网络波束赋形方法
1
作者 聂佳莉 崔原豪 +3 位作者 张迪 张荣辉 穆俊生 景晓军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4-1004,共11页
波束赋形技术通过向特定方向发射信号,提高了接收信号的功率。然而,在高速动态的车辆网络场景下,频繁的信道状态更新与波束调整导致系统开销过大;波束与用户位置难以实时对齐,易出现错位现象,影响通信稳定性;复杂路况中的遮挡和信道衰... 波束赋形技术通过向特定方向发射信号,提高了接收信号的功率。然而,在高速动态的车辆网络场景下,频繁的信道状态更新与波束调整导致系统开销过大;波束与用户位置难以实时对齐,易出现错位现象,影响通信稳定性;复杂路况中的遮挡和信道衰落进一步限制了波束赋形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模型的多模态特征融合波束赋形方法,以实现感知辅助的高可靠通信。模型首先对传感器采集的雷达、激光雷达数据分别定制数据转换和标准化策略,解决数据异构问题。然后使用三维卷积残差块提取多层次高阶多模态特征后,利用注意力机制模型融合特征并预测最佳波束,实现通信性能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在高速场景下可达到接近90%的平均Top-3波束预测精度,相比单模态方案性能显著提升,验证了其在提升通信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辅助通信 多模态特征融合 雷达信号处理 波束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辅助的高铁环境下毫米波MIMO波束赋形算法研究
2
作者 高云波 班宇豪 +2 位作者 谢健骊 王宇哲 吕千惠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114,共12页
针对高速铁路环境中完美信道状态信息难以获取,导致可重构智能反射面(RIS)辅助的毫米波MIMO波束赋形算法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结合多普勒频移补偿的波束赋形方案。首先,利用列车轨道的可预测性,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取视距路径的... 针对高速铁路环境中完美信道状态信息难以获取,导致可重构智能反射面(RIS)辅助的毫米波MIMO波束赋形算法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结合多普勒频移补偿的波束赋形方案。首先,利用列车轨道的可预测性,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取视距路径的多普勒频移,以此设计RIS相移完成补偿;其次,将优化问题建模为频谱效率(SE)最大化问题,考虑列车运行数据的时间相关性,将算法的环境状态和动作的历史信息纳入算法的输入中,使用改进的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TD3)算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多普勒频移对信号传输产生的不利影响,与TD3、流行优化和无RIS的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相比,SE分别提升9.83%、23.75%和3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重构智能表面 波束 深度强化学习 多普勒频移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低轨卫星网络辅助地面通信的鲁棒波束赋形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斌 曾令昕 +3 位作者 黄辉 王晓洪 丁昌峰 王金元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3-632,共10页
面向密集低轨道卫星网络辅助的星地无线通信系统,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的多低轨卫星鲁棒波束赋形方法来改善频谱效率。具体地,在多低轨卫星全频复用场景下,提出了一个多卫星下行通信系统和速率最大化问题,并联合考虑卫星... 面向密集低轨道卫星网络辅助的星地无线通信系统,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的多低轨卫星鲁棒波束赋形方法来改善频谱效率。具体地,在多低轨卫星全频复用场景下,提出了一个多卫星下行通信系统和速率最大化问题,并联合考虑卫星发射功率、卫星与用户关联关系,以及馈线链路容量约束。为了求解该优化问题,原优化问题被分解成卫星-用户关联和卫星传输波束赋形两个子问题,然后使用加权最小均方误差方法和连续凸近似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即使在非理想信道条件下,该文所提出的多星频率复用和鲁棒波束赋形设计方法能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LEO卫星 MIMO 鲁棒波束 频率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辅助无人机通信系统波束赋形双重循环优化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歆莹 刘龙飞 朱春华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4,共8页
为提高复杂城市环境中无人机(UAV)集成可重构智能表面(RIS)构成的RIS-UAV中继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研究了定轨迹RIS-UAV中继通信系统的最大化系统下行和速率问题,构建了一个联合主被动波束赋形的多变量非凸优化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设... 为提高复杂城市环境中无人机(UAV)集成可重构智能表面(RIS)构成的RIS-UAV中继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研究了定轨迹RIS-UAV中继通信系统的最大化系统下行和速率问题,构建了一个联合主被动波束赋形的多变量非凸优化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式规划(FP)的流形优化的低复杂度交替优化双重循环算法。首先,通过FP算法将问题化简;其次,利用标准凸优化算法设计基站主动波束赋形,利用流形优化算法设计RIS被动波束赋形;最后,通过内外双重循环交替迭代优化直至收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经典方案对比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较低的复杂度,且在最大发射功率为20 dBm时,和速率比随机相位方案实现大约6 dB的增益。此外,RIS采用3 bit离散相移时系统和速率性能与连续相移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可重构智能表面 波束 分式规划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速率分割多址接入辅助的多站通感一体化波束赋形设计
5
作者 李若光 王琰 +1 位作者 陈颖玚 韩光洁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1499,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协作速率分割多址接入(Coordinated Rate-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CoRSMA)辅助的多站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波束优化方案,以更为灵活地实现定制化的通信和感知业务.本文建立了各... 本文提出了一种协作速率分割多址接入(Coordinated Rate-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CoRSMA)辅助的多站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波束优化方案,以更为灵活地实现定制化的通信和感知业务.本文建立了各基站(Base Station,BS)公有流和私有流的接收信号模型,以及感知回波信号模型,分析波束赋形向量与通信速率和感知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特定区域感知性能的条件下,以最大化最差情况下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通信和速率为优化目标,对所有BS的波束赋形向量进行联合优化.为了有效求解所构建的优化问题,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并结合连续凸逼近(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SCA)方法对原始优化问题的非凸目标和约束进行松弛转换,进一步利用半正定规划(Semi-Definite Programming,SDP)技术得到最优波束赋形.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CoRSMA-ISAC系统在通信和感知性能上均优于基于空分多址接入(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与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辅助的ISAC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 速率分割多址接入(RSMA) 多站 波束优化 非凸优化 连续凸逼近(SCA) 半正定规划(S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阵列的大规模ISAC系统混合波束赋形设计
6
作者 郭鸿儒 郭应鸿 +1 位作者 顾忆宵 夏斌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6,共8页
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系统可以将通信感知功能有机融合,以取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和硬件利用率,但传统的大规模集中式天线阵列在平面波假设下无法提供距离维增益,且其混合波束赋形设计为非凸优化问题... 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系统可以将通信感知功能有机融合,以取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和硬件利用率,但传统的大规模集中式天线阵列在平面波假设下无法提供距离维增益,且其混合波束赋形设计为非凸优化问题,仍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子阵列的混合波束赋形设计方案,在较低的硬件复杂度下通过扩展球面波区域范围提供距离维增益,以在满足感知性能约束和发射功率预算的前提下最大化通信速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式规划和最优化最小化方法的算法,将非凸优化问题转化为凸问题后迭代求解得到一个联合波束赋形矩阵;进而提出一种基于流形优化和最小二乘法的算法,迭代求解后将其分解为数字/模拟波束赋形矩阵。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子阵列的算法相较于集中式阵列能够获得更多的距离维信息和感知自由度,通信性能提升40%,且流形优化后混合波束赋形方案能够很好地逼近联合优化的数字波束赋形方案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 大规模天线 混合波束 分式规划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特征值的3D MMSE角度域波束赋形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明浩 刘仲康 +1 位作者 冯永新 钱博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6,共7页
将传统二维角度域波束赋形算法应用于三维多输入多输出(3D MIMO)场景时,会导致波形畸变、不稳定甚至失效。为此,在传统二维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3D MMSE角度域波束赋形算法。在面阵信号模型中利用特征分解法对信号... 将传统二维角度域波束赋形算法应用于三维多输入多输出(3D MIMO)场景时,会导致波形畸变、不稳定甚至失效。为此,在传统二维最小均方误差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3D MMSE角度域波束赋形算法。在面阵信号模型中利用特征分解法对信号相关矩阵进行分解,去除与噪声相关的小特征值扰动因子,以此解决波形畸变与算法失效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实现3D角度域波束赋形,相对3D MVDR算法和ZF算法,其阵列输出均方误差较小,信干噪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信道 角度域波束 畸变 特征分解 均方误差 信干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表面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用户分组、波束赋形与相移的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雷维嘉 于顺洪 +1 位作者 雷宏江 唐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8-866,共9页
该文研究智能反射表面(IRS)辅助的多天线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网络中用户分组、发送波束赋形、相移等的联合优化问题。系统中1个分组分配1个波束并在组内进行连续干扰消除检测。该文提出一种不依赖于发送波束赋形和IRS相移的用户分组配... 该文研究智能反射表面(IRS)辅助的多天线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网络中用户分组、发送波束赋形、相移等的联合优化问题。系统中1个分组分配1个波束并在组内进行连续干扰消除检测。该文提出一种不依赖于发送波束赋形和IRS相移的用户分组配对策略,将用户分组与其他优化分离,显著降低了优化问题求解的难度和计算复杂度。进一步,联合优化基站发送波束赋形、功率分配和IRS相移矩阵,最小化基站的总发送功率。原始优化问题是一个多变量相互耦合的非凸优化问题,利用松弛变量、连续凸逼近、半定松弛、交替迭代优化等方法将原问题转化为凸问题并求解。仿真结果显示,相较于1个用户1个波束的方案,所提方案在基站天线数较少时性能更优,而在天线数较多时也与该对比方案非常接近,但所提方案的优化计算复杂度更低。而对比采用不同分组算法、随机IRS相移方案、最大比发射方案,以及无IRS的方案,所提方案的性能始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表面 非正交多址接入 用户分组 波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的V2I通信系统联合波束赋形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仲伟志 何艺 +4 位作者 段洪涛 万诗晴 范振雄 朱秋明 林志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17-3125,共9页
为解决基于信道先验知识的联合波束赋形方法受限于多变的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V2I)通信场景且信道估计开销过大等问题,该文结合环境态势感知,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播链路预测的联合波束赋形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射线追踪模拟器构建了可重... 为解决基于信道先验知识的联合波束赋形方法受限于多变的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V2I)通信场景且信道估计开销过大等问题,该文结合环境态势感知,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播链路预测的联合波束赋形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射线追踪模拟器构建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的V2I毫米波通信系统模型,通过改变环境态势以获取多样的无线传播链路数据来构建数据集。其次,使用该数据集训练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线传播链路预测模型。最后,在最大发射功率约束条件下,构建了联合波束赋形问题模型,并基于预测结果采用交替迭代优化方法(AIOA)优化基站波束赋形矩阵和RIS相移矩阵,以实现同步通信车辆用户最小信干噪比(SINR)的最大化。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引入非信道先验知识驱动,降低了信道探测开销,提高了该方法在V2I场景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I通信 可重构智能表面 联合波束 环境态势感知 信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S辅助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反窃听安全波束赋形研究
10
作者 鲜永菊 于东方 +2 位作者 邢智童 梁吉申 李云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141,共9页
为提高物理层安全通信性能,针对目前物理层通信容易受到建筑物遮挡和非法用户窃听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去蜂窝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反窃听安... 为提高物理层安全通信性能,针对目前物理层通信容易受到建筑物遮挡和非法用户窃听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去蜂窝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反窃听安全传输波束赋形方案。考虑信道理想的情况下,以还原合法用户接收信号和阻止非法用户接收信号为目标,最小化发射波束赋形向量,构建了一个基站主动波束赋形向量和IRS相移的联合波束赋形问题。通过交替优化将原问题分解为基站波束赋形向量优化子问题和IRS相移优化子问题,并通过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思想的方法,对优化子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物理层安全通信方案,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使非法用户窃听信号为0,降低传输功率,并且具有较好的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去蜂窝大规模MIMO 波束 物理层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IC-CDM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
11
作者 周围 贺凡 +2 位作者 廖先平 黎婧怡 杨秋艳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5,共7页
为了平衡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性能和硬件开销,降低系统功耗,以频谱效率为优化目标,在部分连接结构下提出了一种收发端联合设计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首先,基于连续干扰消除将原始优化问题转化为多个子阵的速率优化问... 为了平衡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性能和硬件开销,降低系统功耗,以频谱效率为优化目标,在部分连接结构下提出了一种收发端联合设计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首先,基于连续干扰消除将原始优化问题转化为多个子阵的速率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坐标下降法完成模拟波束赋形矩阵设计;最后,引入等效信道矩阵大幅降低矩阵维度,再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数字波束赋形矩阵。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系统功耗降低的同时保持了较优的性能,且性能逼近部分连接结构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大规模MIMO 混合波束 坐标下降法(CDM) 连续干扰消除(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MU-MISO车联网毫米波通信联合波束赋形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艺 仲伟志 +2 位作者 万诗晴 朱秋明 林志鹏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4,共9页
近年来,车联网通信系统提出了大规模数据传输,通信连接稳定等需求。高频段通信凭借超高传输速率,低时延的特点被引入了该系统,但是,高频段通信仍面临着阻塞问题的挑战。因此,智能反射面作为一种可解决高频段通信阻塞问题的技术,成为车... 近年来,车联网通信系统提出了大规模数据传输,通信连接稳定等需求。高频段通信凭借超高传输速率,低时延的特点被引入了该系统,但是,高频段通信仍面临着阻塞问题的挑战。因此,智能反射面作为一种可解决高频段通信阻塞问题的技术,成为车联网高频通信的热点议题。智能反射面由超材料构成,其表面的多个无源反射单元均匀排布形成阵列,所有反射单元的反射系数均可通过智能控制器实时调节,控制反射波束的方向和形状,来实现对无线传输环境的智能调控,提供增强视距通信、扩展通信覆盖范围等服务。针对MU-MISO车联网毫米波通信场景下,基站与车辆用户视线通信链路因遮蔽,车辆高速移动等因素,面临随机中断的问题,将智能反射面引入该系统,并结合该系统提出了基于半定松弛问题的交替迭代优化算法,以提高通信稳定性。该方法将系统中基站波束赋形矩阵优化和智能反射面相移矩阵优化分解为两个子问题,通过定义半定矩阵变量并适当放松特定的约束条件将两个子问题近似成为半定松弛问题,随后,使用交替优化技术对其进行迭代求解以实现联合优化,通过最大化同时刻通信车辆中的最小信干噪比来确保通信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车辆用户的信干噪比和基站的总频带利用率,确保了动态场景中车辆与基站的通信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智能反射面 联合波束 半定松弛问题 交替迭代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智能反射面辅助太赫兹通信系统鲁棒波束赋形算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一铭 徐勇军 周继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816,共9页
太赫兹通信作为6G的关键技术之一,被认为是能够解决频谱资源短缺、提升系统容量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路径损耗极高和分子的吸收作用,太赫兹容易被障碍物阻挡导致通信中断。为了解决该问题,该文将可重构智能反射面(RIS)引入到太赫兹通... 太赫兹通信作为6G的关键技术之一,被认为是能够解决频谱资源短缺、提升系统容量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路径损耗极高和分子的吸收作用,太赫兹容易被障碍物阻挡导致通信中断。为了解决该问题,该文将可重构智能反射面(RIS)引入到太赫兹通信系统中,且考虑信道不确定性对传输稳定性的影响,基于用户服务质量约束、基站发射功率约束及RIS离散相移约束,建立多用户能效最大化波束赋形模型。利用丁克尔巴赫、连续凸近似、S-程序、半正定松弛、相位映射和块坐标下降将原非凸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非鲁棒波束赋形对比,所提算法能效提升了15.4%,中断概率减小了15.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通信 可重构智能反射面 鲁棒波束 能量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束优化赋形方法的斜视星载SAR模糊抑制研究
14
作者 王长城 张毅 +1 位作者 张永伟 王伟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7-576,共10页
距离模糊和方位模糊会严重影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成像质量。现有的利用天线波束赋形来抑制模糊的方法在雷达正侧视成像时取得了优异的效果,但并不适用于雷达斜视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 距离模糊和方位模糊会严重影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成像质量。现有的利用天线波束赋形来抑制模糊的方法在雷达正侧视成像时取得了优异的效果,但并不适用于雷达斜视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阵列天线波束赋形的星载SAR二维模糊(距离和方位模糊)抑制方法。使用距离-方位模糊综合的模糊比(Ambiguity to Signal Ratio,ASR)指标来替代距离模糊比及方位模糊比,结合对不同斜视情形下天线波束变化的分析,充分考虑包含镜像模糊区在内的所有模糊区,建立了模糊比-天线权重优化模型。以模糊能量为目标函数、天线方向图掩模作为约束确立二次锥(Quadratic Cone Programming,QCP)优化问题,求解得到阵元幅度相位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模糊区对应的旁瓣幅值,灵活地抑制SAR斜视成像的距离和方位模糊,进而提高星载SAR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模糊抑制 天线方向图综合 波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共口径多波束赋形反射面天线设计
15
作者 杨小凤 杨承坤 郭庆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59,共8页
为了满足星载通信中多任务并行需求,提出了一种由格里高利型反射面和三个馈源喇叭天线组成的共口径多波束反射面天线,该天线能够产生两个固定轮廓波束和一个点波束。天线设计是采用射线追踪法确定点波束馈源位置以建立天线基础结构,并通... 为了满足星载通信中多任务并行需求,提出了一种由格里高利型反射面和三个馈源喇叭天线组成的共口径多波束反射面天线,该天线能够产生两个固定轮廓波束和一个点波束。天线设计是采用射线追踪法确定点波束馈源位置以建立天线基础结构,并通过Zernike多项式和Cubic B-splines函数共同对主、副反射面进行赋形优化来完成。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对口径为1.1 m的天线进行仿真设计,结果表明两个赋形轮廓波束在Ku收、发频段边缘增益(EOC gain)分别为27.7、28.0、28.0、28.2 dBi,固定点波束在服务区EOC gain不低于34 dBi并且在0~6.5°范围内的扫描波束增益不低于35 d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天线 波束 ZERNIKE多项式 Cubic B-splines函数 射线追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通信中高鲁棒性自适应波束赋形算法
16
作者 张颉 徐厚东 +4 位作者 王海 贺洪星 李里 傅宁 涂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3,共8页
在卫星通信中,采用自适应波束赋形技术能极大提升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性能,然而,传统自适应波束赋形算法对模型失配极为敏感.针对传统自适应波束赋形算法在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和协方差矩阵失配时,输出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 在卫星通信中,采用自适应波束赋形技术能极大提升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性能,然而,传统自适应波束赋形算法对模型失配极为敏感.针对传统自适应波束赋形算法在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和协方差矩阵失配时,输出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鲁棒性自适应波束赋形算法.该算法首先估计期望信号的输入信噪比(SNR),再根据SNR构造投影矩阵来估计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和干扰信号导向矢量;接着,基于不确定集优化方法再次校正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和干扰信号导向矢量;最后,估计信号功率并重构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协方差矩阵重构波束赋形算法,本文算法具有更优异的输出信干噪比(SINR)性能,当SNR为10.0 dB并存在期望信号波达方向(DOA)估计失配时,本文算法的输出SINR增益可达1.9 dB;当存在波前扰动失真时,输出SINR增益约1.5 dB;当存在局部相干散射时,输出SINR增益约1.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阵列 波束 导向矢量估计 导向矢量失配 北斗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RIS辅助ISAC系统波束赋形优化方法
17
作者 朱小双 傅友华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44-2252,共9页
本文提出了将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系统与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STAR-RIS)相结合的系统模型,解决了... 本文提出了将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系统与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STAR-RIS)相结合的系统模型,解决了传统可重构智能表面RIS不能实现全空间通信与感知的问题;同时考虑在STAR-RIS上安装低成本的专用传感器以实现ISAC系统在STAR-RIS上执行目标感知的一种新颖有源架构,解决了雷达感知的严重路径损耗问题.本文旨在联合优化ISAC基站处的波束赋形和STAR-RIS的无源波束赋形,以最大化通信用户的加权和速率(Weighted Sum Rate,WSR),同时保证感知性能的最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为了解决该复杂非凸优化问题,交替优化基站波束赋形及STAR-RIS无源波束赋形.针对所提的满足雷达感知SNR最低要求下最大化WSR问题,基站处波束赋形的优化子问题等价为加权最小均方误差(Weighted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WMMSE)问题,STAR-RIS处无源波束赋形优化子问题等价为分式规划(Fractional Programming,FP)问题.进一步,分别将优化的非凸子问题转化为二次约束二次规划(Quadratic Constraint Quadratic Programming,QCQP),并使用半正定松弛(Semidefinite Relaxation,SDR)技术将它们分别转化为凸的半正定规划(Semidefinite Programming,SDP)子问题进行迭代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所采用新型STAR-RIS辅助ISAC方案的优点和所提算法在提高WSR性能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同时透射和反射可重构智能表面 波束 加权最小均方误差 分式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度信息的1比特RIS波束赋形
18
作者 张子涵 胡小玲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2-1439,共8页
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技术是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6G)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可显著增强信号强度和质量,减轻通信干扰,提升通信性能;相较于传统有源天线阵列,RIS硬件成本低,... 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技术是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6G)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可显著增强信号强度和质量,减轻通信干扰,提升通信性能;相较于传统有源天线阵列,RIS硬件成本低,被动工作方式带来低功耗的特性。波束赋形技术是RIS辅助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连续相位波束赋形上,解决典型的通信波束赋形目标,包括能量效率最大化、信噪比最大化以及传输速率最大化等。这些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升做出了贡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成本和硬件方面的限制,离散波束赋形设计更受青睐。现有的离散波束赋形方案难以保证最优性,且依赖于高开销的RIS级联信道估计。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两种1比特RIS波束赋形方法,包括基于分割的最优波束赋形方法和基于贪婪策略的低复杂度波束赋形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通过巧妙的分割和迭代优化,实现了只需角度信息即可生成指定方向高增益波束的目标。具体而言,基于分割的波束赋形方法通过复平面分割的方式,巧妙地设计各RIS单元的相位,可获得最优解;基于贪婪策略的波束赋形方法,通过对各RIS单元相位迭代优化的方式,寻找1比特相位配置,能够取得接近最优的性能且具有更低的复杂度。此外,随着RIS相位误差的增加,分割法相对于贪婪法略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离散相位波束 分割方法 贪婪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波束赋形技术在4G通信系统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啸涛 陈丽琴 周巧军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2期4-7,共4页
首先对常见的4G无线通信系统,描述了混合型的波束赋形算法,混合波束赋形技术是介于长期和短期波束赋形之间,最佳接近于Nrx=1。对于任意一个终端而言,每个RB的瞬时信道类似于单层波束赋形中的情况,一个特征值分解能够应用于瞬时或平均信... 首先对常见的4G无线通信系统,描述了混合型的波束赋形算法,混合波束赋形技术是介于长期和短期波束赋形之间,最佳接近于Nrx=1。对于任意一个终端而言,每个RB的瞬时信道类似于单层波束赋形中的情况,一个特征值分解能够应用于瞬时或平均信道相关矩阵。波束赋形传输也能够沿着信道最强的方向传输所有可获得的功率(通过相关矩阵的显性特征向量可实现)。接着对混合波束赋形技术做了一个软件设计实现方案,包含上行链路的SRS合路器和下行链路的物理层设计。最后,对于不同的算法性能指标给出了详细的仿真,得到了一些技术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特征值的波束赋形 双极化天线 合路器 信道实现 移动速度 链路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O和GA在阵列天线波束赋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瑞斌 鄢泽洪 +2 位作者 孙从武 张小苗 魏文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7-799,813,共4页
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应用于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问题中,用MATLAB编制程序分别对10元直线阵和31元圆环阵进行赋形计算,得到了预期的方向图,得出了这两种优化算法在阵列天线波束赋形问题中的优缺点.在计算圆环阵时尝试引入了修正的... 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应用于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问题中,用MATLAB编制程序分别对10元直线阵和31元圆环阵进行赋形计算,得到了预期的方向图,得出了这两种优化算法在阵列天线波束赋形问题中的优缺点.在计算圆环阵时尝试引入了修正的波恩斯坦多项式以减少需要优化的变量,并结合工程上的需要,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给圆环阵赋行计算得到了主波瓣是平顶的方向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遗传算法 阵列天线 波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