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理机制的地震-滑坡-堰塞湖洪水作用下山区建筑群抗灾性能评估
1
作者 李钢 赵迪 +1 位作者 董志骞 李宏男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7,共17页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降雨充沛,高山峡谷地区易爆发大规模滑坡,滑坡体启动后迅速入江堵断河道形成堰塞坝,引发溃决洪水,造成巨大的灾害链危害,严重威胁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设施安全。为定量化解析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降雨充沛,高山峡谷地区易爆发大规模滑坡,滑坡体启动后迅速入江堵断河道形成堰塞坝,引发溃决洪水,造成巨大的灾害链危害,严重威胁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设施安全。为定量化解析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成灾过程,通过耦合Newmark刚体滑块理论、Rockfall Analyst物理模型和基于浅水波方程的溃决洪水演进物理模型构建该灾害链过程模拟方法,进而建立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作用下山区临河建筑群抗多灾性能评估框架。以西南山区某临河村镇建筑群为例,分析评估震损建筑群在溃坝洪水接续作用下的抗多灾性能,并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该研究对村镇建筑选址规划和区域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了较重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 灾害链 多灾害 物理机制 临河建筑群 损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速度频散的地震动场模拟及其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意义
2
作者 张琰 纪志伟 +1 位作者 翟鸿宇 伍纯昊 《地震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8-1425,共18页
地震危险性评估对于确定工程抗震设防等级、制定城市规划、减轻地震灾害及地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其他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在地震波场传播过程中,能够造成波场能量衰减的因素包括多角度散射、频散及球面扩散。针对震后的地震动场空间... 地震危险性评估对于确定工程抗震设防等级、制定城市规划、减轻地震灾害及地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其他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在地震波场传播过程中,能够造成波场能量衰减的因素包括多角度散射、频散及球面扩散。针对震后的地震动场空间分布特征开展数值模拟时,是否考虑这3项因素对于实际计算结果有着直接影响。文中以地震波场在滞弹性介质中的物理频散特征为讨论对象,通过模拟计算情景地震在简单一维模型中引起的波场频散及地震动时程分布,讨论频散对地震动场空间分布及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然后,以2021年漾濞M_(S)6.4地震为例,进一步分析滞弹性介质的物理频散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意义。在经典地震动参数预测方程(GMPE)的基础上,基于物理的地震动模拟对于进一步获得更加可靠的地震动水平及地震危险性的物理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频散 能量衰减 地震动场模拟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 基于物理的地震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Newmark位移模型的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以汶川M_S8.0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56
3
作者 王涛 吴树仁 +1 位作者 石菊松 辛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4,共9页
以汶川MS8.0级地震重灾区的11县市为例,初步提出了基于简化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应急快速评估方法。利用汶川地震即时地震动参数、工程地质岩性经验分组及地形坡度数据,借助ArcGIS空间数据建模工具编制了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 以汶川MS8.0级地震重灾区的11县市为例,初步提出了基于简化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应急快速评估方法。利用汶川地震即时地震动参数、工程地质岩性经验分组及地形坡度数据,借助ArcGIS空间数据建模工具编制了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流程模块。计算了区域浅表层饱和岩土体斜坡的静态安全系数Fs、临界加速度ac,并借此分析了地震滑坡易发性。利用经验式获得了汶川地震Arias强度和区域滑坡位移DN分布,实现了汶川地震重灾区地震滑坡危险性的快速评估,为应急救灾决策提供了参考。通过对比评估结果和震后滑坡调查成果,可知数十处灾难性滑坡绝大部分位于-高危险区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两侧约20km地带中,显示了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同时,分析指出了空间数据精度及更新不足导致局部评估结果欠佳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Newmark位移模型 危险性 快速评估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堰塞湖危险性应急评估 被引量:58
4
作者 陈晓清 崔鹏 +4 位作者 程尊兰 游勇 张小刚 何思明 党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4-249,共6页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33处堰塞湖,威胁下游居民安全。根据收集数据情况,选择堰塞湖的坝高、最大库容和坝体结构作为分级指标,建立了单个堰塞湖溃决危险性评估方法,对21个重点堰塞湖进行应急危险性评估,初步评估为1个处于极高危险、7个处...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33处堰塞湖,威胁下游居民安全。根据收集数据情况,选择堰塞湖的坝高、最大库容和坝体结构作为分级指标,建立了单个堰塞湖溃决危险性评估方法,对21个重点堰塞湖进行应急危险性评估,初步评估为1个处于极高危险、7个处于高危险、5个处于中危险、8个处于低危险。考虑同一流域堰塞湖群的联动效应,建立了流域堰塞湖危险性评估方法,相应提高部分堰塞湖的危险等级。为了方便排险安排,给出了高危险堰塞湖的危险性次序,从高到低依次有唐家山、老鹰岩、南坝、小岗剑上、肖家桥、唐家湾、罐子铺和岩羊滩。由于评估时间紧迫,最后提出了此次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堰塞湖 危险性应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及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涛 刘甲美 +3 位作者 栗泽桐 辛鹏 石菊松 吴树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39,共19页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考虑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河流、地震动参数等6类影响因素,针对50年超越概率10%的抗震设防水准,分别开展了基于信息量模型和Newmark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基于最不利原则...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考虑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河流、地震动参数等6类影响因素,针对50年超越概率10%的抗震设防水准,分别开展了基于信息量模型和Newmark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基于最不利原则对两项结果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综合分区,揭示了中国地震滑坡高危险区集中在南北构造带、青藏高原周缘、鄂尔多斯周缘、天山山脉、台湾山脉等5个活动地块边界或地貌过渡带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地震滑坡危险对主要山区城市的影响分析,显示:34个省级行政单元中的云南、四川、甘肃、台湾4省区受影响严重;370个主要城市中的48个城市受影响严重,其中44个城市有活动断裂穿越;9类主体功能规划区中,国家和省级优化开发区域总体较适于城市开发建设;25个经济区与城市群中,总体较适于开发建设,但是滇中、关天、成渝、兰西等4个经济区与城市群受影响严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滇西边境、乌蒙、秦巴、六盘等4个地区受影响严重,深度贫困区的“三州”受影响严重。这些区域需要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危险性评估 信息量模型 Newmark位移模型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定地震——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估和确定性危险性评估的连接 被引量:10
6
作者 陶夏新 陶正如 师黎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9,共9页
在简要回顾地震危险性评估概率方法和确定性方法的发展与协调的基础上,本文强调设定地震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在估计大地震近场地震动中建立震源模型的必要性,指出概率方法中不确定性校正对地震危险性的影响,结合实例提出了一种... 在简要回顾地震危险性评估概率方法和确定性方法的发展与协调的基础上,本文强调设定地震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在估计大地震近场地震动中建立震源模型的必要性,指出概率方法中不确定性校正对地震危险性的影响,结合实例提出了一种确定设定地震参数的方法,并展示了应用于一个区域地震区划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定地震 地震危险性 评估 概率的 确定性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东北M_W9.0地震海啸在港池及邻近区域诱发的涡流危险性计算与评估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培涛 闪迪 +7 位作者 王岗 于福江 侯京明 赵联大 原野 范婷婷 任智源 王宗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62-4177,共16页
海啸造成的灾害与损失并非都与淹没有关,特别是港口中海啸诱导的强流会对船只及海事设施产生重要的影响及损害.由于海啸流观测数据稀缺及海啸诱导涡流机制的不确定性,过去60年海啸科学主要集中于对海啸波特征及淹没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海... 海啸造成的灾害与损失并非都与淹没有关,特别是港口中海啸诱导的强流会对船只及海事设施产生重要的影响及损害.由于海啸流观测数据稀缺及海啸诱导涡流机制的不确定性,过去60年海啸科学主要集中于对海啸波特征及淹没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海啸流模拟及验证工作开展较少,导致对海啸流基本特征及其造成灾害现象的曲解.开展海啸诱导的涡流研究及预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及紧迫.考虑快速海啸预警需要,综合对比海啸诱导涡流的物理框架及模型方法,探索兼顾效率与计算精度的海啸流模拟方法是本文的核心工作及出发点.通过分析浅层湍流相干结构(TCS)产生的主要物理耗散机制,确定了考虑2D水平耗散机制的非线性浅水方程可用于海啸涡流的模拟分析.基于高精、高分辨率有限体积模型Geoclaw建立了三个精细化的港口海啸流模型,模型分辨率为5m.利用基于海啸浮标反演的海啸源模型作为初始条件,模拟分析了日本东北地震海啸在远场的海啸波流特征.海啸波流特征模拟结果与观测吻合较好,结果可信.对比发现:波驱动的自由表面流,小的位相或波幅误差就会导致大的流速误差,流的模拟和预报相对波幅来说更具挑战性.研究了海啸波流能量在港池中的分布特征,得到:港池入口及防波堤两端常被强流控制,具有极高的危险性;相对于波幅的空间变化,海啸流具有更强的空间敏感性;所建立的高分辨率海啸模型模拟再现了日本海啸在近场的涡旋结构,给出了与观测基本一致的涡流特征.最后,引入海啸流危险等级标准,分析了港口海啸流危险性等级分布、船只疏散的安全深度及回港的时间周期.针对港口、海湾同时考虑海啸波流特征的海啸预警与评估对于港口应急管理者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东北地震 海啸涡流 浮标反演 危险性评估 湍流相干结构 非线性浅水方程 海啸波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强震构造带分段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7
8
作者 楚全芝 汪良谋 虢顺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祁连山强震构造带由祁连山北缘断裂和海原断裂组成。断裂带主要表现为压扭性左旋滑动,最大滑动速率达9mm/a。沿带有一系列的古地震事件,且有多次历史地震发生。海原8.6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上。根据该带的断裂活动习性,按照一... 祁连山强震构造带由祁连山北缘断裂和海原断裂组成。断裂带主要表现为压扭性左旋滑动,最大滑动速率达9mm/a。沿带有一系列的古地震事件,且有多次历史地震发生。海原8.6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上。根据该带的断裂活动习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划分成3个一级断层段和17个二级断层段。建立了古地震、历史大震图像识别和地震重现间隔二元分析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对该带作了地震危险性别定,划分出3个A类危险段和4个B类危险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回归分析 地震 危险性评估 地震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邵延秀 袁道阳 +5 位作者 何文贵 刘兴旺 郑文俊 刘洪春 张有龙 王爱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5-655,共11页
在甘肃省陇南市活断层探测与地质填图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估所需的主要活动断裂的基本活动性参数;采用震级—破裂尺度关系、震级—频度关系等方法评估了陇南市相关断裂(带)的潜在最大震级和平均复发间隔;利用时间相依... 在甘肃省陇南市活断层探测与地质填图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估所需的主要活动断裂的基本活动性参数;采用震级—破裂尺度关系、震级—频度关系等方法评估了陇南市相关断裂(带)的潜在最大震级和平均复发间隔;利用时间相依的地震潜势概率模型和泊松分布模型评估了各断裂或断层小区在未来50、100、200年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同时利用b值空间图像扫描的方法给出了研究区的b值图像,分析了高应力区的地震危险性。通过对以上结果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盖山—迭山断裂或光盖山—迭山断层小区的西端表现为高应力累积区,且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较高,是未来危险程度较高的断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市 地震危险性评估 时间相依 地震潜势概率模型 泊松分布 发震概率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模型的尼泊尔M_s8.1级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志华 张永双 +1 位作者 郭长宝 杜国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在研究分析地震灾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和典型地区滑坡的基础上,采用Newmark斜坡累积位移模型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s8.1级地震诱发的滑坡危险性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快速评估,通过典型地区的滑坡遥感解译结果验... 在研究分析地震灾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和典型地区滑坡的基础上,采用Newmark斜坡累积位移模型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s8.1级地震诱发的滑坡危险性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快速评估,通过典型地区的滑坡遥感解译结果验证表明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初步反映了尼泊尔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分布的基本特征。然后考虑降雨作用对震后滑坡危险性的影响,对地震叠加降雨诱发滑坡危险性分布进行了快速预测。研究结果对地震应急救灾中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8.1级尼泊尔地震 Newmark模型 滑坡危险性 快速评估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和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静伟 王振明 谢富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8-325,共8页
利用我国京津唐地区500年以来记录较完整的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尝试进行了地震灾害与危险性分析,以提供制定抗震设防基本参数或烈度的参考.首先,我们用ArcGIS把这些历史烈度资料进行了数字化,并把研究区分成0.1°×0.1°的小... 利用我国京津唐地区500年以来记录较完整的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尝试进行了地震灾害与危险性分析,以提供制定抗震设防基本参数或烈度的参考.首先,我们用ArcGIS把这些历史烈度资料进行了数字化,并把研究区分成0.1°×0.1°的小方格.然后,我们对烈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每个小方格的地震烈度-频度关系(即灾害曲线).最后,基于地震发生遵从泊松分布的假定,利用灾害曲线估算了京津唐地区的地震风险,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50年)该地区遭受某一地震烈度(如Ⅶ,Ⅷ,或Ⅸ度)的超越概率.同时,我们还估算了50年超越概率10%所对应的地震烈度,如:北京为Ⅸ,天津为Ⅸ,唐山为≥Ⅸ,保定为Ⅷ,廊坊为Ⅸ.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唐地区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现行的抗震设防要求可能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灾害曲线 地震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供应系统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与火灾荷载评估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振东 余世舟 李天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4,共7页
能源供应系统的地震安全是防震减灾的重要课题。研究了能源供应系统可能遭遇的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估和火灾荷载的评价分析方法,包括危险性评估、火灾荷载、温度计算、火灾减灾等。这些方法为能源供应系统防御地震次生火灾提供了有效途... 能源供应系统的地震安全是防震减灾的重要课题。研究了能源供应系统可能遭遇的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估和火灾荷载的评价分析方法,包括危险性评估、火灾荷载、温度计算、火灾减灾等。这些方法为能源供应系统防御地震次生火灾提供了有效途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供应系统 火灾荷载 火灾危险性 地震次生火灾 危险性评估 防震减灾 地震安全 评价分析 温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定量预测与评估系统开发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秋文 张国安 +1 位作者 王乘 李安然 《水电能源科学》 2001年第4期29-32,共4页
从理论模型出发 ,通过系统需求分析 ,对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周缘地区诱发地震危险性定量预测与评估系统的结构体系及其开发流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在此基础上 ,完成了诱震危险性概率模型构建子系统、待评工程诱震危险性概率预测与评估子系... 从理论模型出发 ,通过系统需求分析 ,对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周缘地区诱发地震危险性定量预测与评估系统的结构体系及其开发流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在此基础上 ,完成了诱震危险性概率模型构建子系统、待评工程诱震危险性概率预测与评估子系统及其相应功能模块的开发 ,并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诱发地震 地震危险性分析 评估系统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估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许建东 林建德 +2 位作者 曹华明 张素灵 王新茹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4-140,共7页
研究了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起火概率与可燃物危险性分类级别和设备地震破坏级别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起火概率的计算方法,并对国内某石化厂厂区的地震次生大灾源进行了危险性分析,评估了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研究了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起火概率与可燃物危险性分类级别和设备地震破坏级别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起火概率的计算方法,并对国内某石化厂厂区的地震次生大灾源进行了危险性分析,评估了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中地震次生火灾的危险性。同时,提出了防止和减轻地震次生火灾的时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次生火灾 起火概率 对策 石化企业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率函数在地表破裂型地震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以宁夏灵武断裂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柴炽章 张文孝 +5 位作者 廖玉华 许文俊 申旭辉 田勤俭 韦开波 陈正位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1-279,共9页
在对中国北部板内地区的古地震资料拟合、给出时间相依的统计模型基础上 ,利用近期获取的灵武断裂有关资料和危险率函数 ,对灵武断裂未来一定时段的发震潜势和当前地震危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该断裂已进入发震时段 ,在未来 10~ 10 ... 在对中国北部板内地区的古地震资料拟合、给出时间相依的统计模型基础上 ,利用近期获取的灵武断裂有关资料和危险率函数 ,对灵武断裂未来一定时段的发震潜势和当前地震危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该断裂已进入发震时段 ,在未来 10~ 10 0年内有发生 7 0~ 7 5级左右地震的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率函数 地震危险性评估 灵武断裂 灵武断裂 统计模型 发震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主要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凤娟 贾丽华 +1 位作者 李梦莹 王松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6-295,共10页
基于辽宁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特征和空间展布,对1980年以来辽宁地区ML≥2.0地震的累计频次和1900年以来Ms≥5.0地震的年发生率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活动断裂构造背景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基于地震学的辽宁省内主要断裂和构造区(带)的活动... 基于辽宁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特征和空间展布,对1980年以来辽宁地区ML≥2.0地震的累计频次和1900年以来Ms≥5.0地震的年发生率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活动断裂构造背景关系进行研究,获得了基于地震学的辽宁省内主要断裂和构造区(带)的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的初步评估结果。辽宁地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较高的有海城河断裂、金州断裂九寨—盖州北段、朝阳—北票断裂等;辽宁地区未来3年发生Ms≥5.0地震危险性较高的断裂依次有海城河断裂、金州断裂、熊岳—庄河断裂、鸭绿江断裂及赤峰—开原断裂与柳河断裂交汇处等。在判定区域地震危险性和城市地震风险时,除了依据前兆异常的空间分布,还应充分考虑区内主要构造(断裂)的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震频次 空间分布 危险性评估 辽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兆异常动态扫描与区域构造活动背景结合的研究——试建立华北地区构造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估数字化图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文俊 田山 邵永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6-278,共13页
为实现前兆异常空间扫描与构造活动背景的有机结合 ,本文提出 :以近数十年 2级以上地震的累计频次分布为依据 ,量化评估华北各构造区现今活动状态与基本活动水平 ,以近千年来的 5级以上地震的年均发生率分布为依据量化评估断裂构造 (带... 为实现前兆异常空间扫描与构造活动背景的有机结合 ,本文提出 :以近数十年 2级以上地震的累计频次分布为依据 ,量化评估华北各构造区现今活动状态与基本活动水平 ,以近千年来的 5级以上地震的年均发生率分布为依据量化评估断裂构造 (带、段 )的地震活动危险性 ,并将上述两项量化评估的数值分布图进行叠加 ,建立起标示华北地区现今构造活动与地震危险性的数字化图 ,以此作为前兆异常空间扫描的输入 ,从而增强前兆空间扫描图像中的构造活动信息及其异常演化特征 ,提高强震危险预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异常演化 构造活动性 地震危险性 量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地震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丽娜 杨锐 +1 位作者 王晓山 陈婷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本文利用晋冀蒙交界地区1500年以来记录较完整的MS5.0及以上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和20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资料,分别进行地震灾害危险性和地震活动性分析。首先,利用ArcGIS将历史地震烈度资料数字化,没有等震线记录的地震用烈度衰减关系计算... 本文利用晋冀蒙交界地区1500年以来记录较完整的MS5.0及以上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和20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资料,分别进行地震灾害危险性和地震活动性分析。首先,利用ArcGIS将历史地震烈度资料数字化,没有等震线记录的地震用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烈度圈半径。将研究区划分成0.1°×0.1°的网格,将烈度资料分配到与之相交的每个网格,并用烈度-频度关系计算每个网格的烈度a、b值。基于地震发生遵从泊松分布的假定,估算未来50年内晋冀蒙交界区遭受某一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同时,计算50年超越概率10%对应的地震烈度,计算结果表明张家口蔚县、阳原和山西广灵县周边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较高。最后,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对2000年以来的现今地震活动进行定量分析,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中小地震活动圈定的危险区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评估计算的概率高值区相对应,因此,这两种方法可为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等震线 地震危险性评估 中小地震 定量分析 能量密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元千佛崖石窟5·12特大地震“震损”调查及地质病害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阎敏 柏柯 纪娟 《文博》 2011年第6期74-79,共6页
本文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广元千佛崖石窟造成的震损评估工作,介绍了因地震导致的石窟显性"震损"、隐性"震损"及其它潜在隐患的特点、表现形式及调查方法,以及基于岩土治理工程的考虑,进行地震... 本文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广元千佛崖石窟造成的震损评估工作,介绍了因地震导致的石窟显性"震损"、隐性"震损"及其它潜在隐患的特点、表现形式及调查方法,以及基于岩土治理工程的考虑,进行地震灾害或危险性分级的评估方法,不仅对科学认知广元千佛崖石窟的地震损坏状况,切实做好广元千佛崖石窟的抢救性保护方案设计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也为今后进行石窟寺类文化遗产的地震破坏调查和评估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元 千佛崖石窟 地震 显性“震损” 隐性“震损”调查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的云南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雯 隋明坤 +3 位作者 庄儒新 王珏 陆斌斌 李圣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2-429,共8页
将云南地区按照0.1°×0.1°划分网格,收集了1713—2022年6级以上和1900—2022年5级以上(或震中烈度≥Ⅵ度)地震的烈度资料,分析这些地震对各网格的影响,筛选影响烈度I≥Ⅴ度的地震组成地震烈度资料数据库;建立地震烈度与... 将云南地区按照0.1°×0.1°划分网格,收集了1713—2022年6级以上和1900—2022年5级以上(或震中烈度≥Ⅵ度)地震的烈度资料,分析这些地震对各网格的影响,筛选影响烈度I≥Ⅴ度的地震组成地震烈度资料数据库;建立地震烈度与其发生频率(或重复周期)之间的关系,对云南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给出了每个网格发生某一烈度的重复周期,同时预估了未来50年发生某一烈度的超越概率,并利用烈度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给出了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将计算结果与云南地区地震构造以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重复周期较短(重复频率较高)的区域与活动断裂展布的密集程度是基本吻合的;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分布区域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PGA高低区域分布大体一致,从各市(县)的尺度上看,又有所不同,有的县(市)的PGA比区划图云南部分给出的结果高,有的则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地震危险性评估 地震灾害风险 重复周期 超越概率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