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水准设防下摇摆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1
作者 阎石 付江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和可恢复功能结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基础之上,完成符合摇摆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具体韧性性能水准的划分、目标的定义以及指标的量化。然后,在明确摇摆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基本规律与抗震韧性性能的基础之上,给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流程,并以一幢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展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工程算例。最后,选用6条天然地震波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模拟建筑物遭遇罕遇地震时的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表现出损伤程度低、残余变形小、复位能力好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特点。验证了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摇摆框架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层间侧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段消能摇摆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与设计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津 李国强 +2 位作者 徐奎元 张惊宙 孙飞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20,581,共9页
对双段消能摇摆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参数分析,基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设计要求。首先,提出了双段消能摇摆钢框架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结合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验证了简化分析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归纳了... 对双段消能摇摆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参数分析,基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设计要求。首先,提出了双段消能摇摆钢框架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结合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验证了简化分析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归纳了影响双段消能摇摆钢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量纲一参数,对简化分析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基于各参数的影响规律得到了量纲一参数的设计建议范围;最后,提出了双段消能摇摆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并结合算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双段消能摇摆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合理设计的双段摇摆钢桁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构件内力较单段摇摆钢桁架显著降低,与阻尼器配合能够抑制薄弱层的产生,并减小结构地震反应,具有工程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段消能摇摆结构 抗震性能 阻尼器 参数分析 影响因素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摩擦复摆支座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及抗震性能研究
3
作者 尚继英 宋炳磊 +2 位作者 韩建平 郁银泉 娄东旭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76,共14页
摩擦复摆支座(dou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DFPB)的参数取值直接影响DFPB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合理的DFPB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对于该类支座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中推导了上下滑移面不等曲率与不等摩擦自适应DFPB的... 摩擦复摆支座(dou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DFPB)的参数取值直接影响DFPB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合理的DFPB隔震结构设计方法对于该类支座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中推导了上下滑移面不等曲率与不等摩擦自适应DFPB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的表达式,研究了DFPB的特征参数对其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的影响规律,提出了DFPB用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等效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进一步提出DFPB隔震结构的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对DFPB隔震结构在不同地震条件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DFPB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能明显降低结构地震响应。相比上、下滑移面等摩擦系数的DFPB,不等摩擦系数的DFPB在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滞回性能,其隔震结构在设防、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地震响应不增加,极罕遇烈度下的隔震层位移减小21.44%,体现出其自保护和自适应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复摆支座 等效分析模型 设计方法 抗震性能 自适应特性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栓钉连接双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韦芳芳 陈卓然 +1 位作者 华子伟 李丽萍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3,共14页
为研究栓钉连接双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完成了3组不同剪跨比试件拟静力加载试验.基于此试验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再生骨料取代率、混凝土强度等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结构钢板鼓曲现象主要出现在试件底部;... 为研究栓钉连接双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完成了3组不同剪跨比试件拟静力加载试验.基于此试验建立数值模型,研究再生骨料取代率、混凝土强度等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结构钢板鼓曲现象主要出现在试件底部;剪跨比是影响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随剪跨比增大,试件破坏形态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压弯破坏,钢板表面观察到明显栓钉痕迹;剪跨比从1分别增大至1.5和2,极限荷载分别降低了25.9%、45.0%,位移延性系数分别增大了9.2%、29.7%,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分别增大了26.0%、89.3%;各试件破坏位移角在1/63~1/45之间,能够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能够有效提高试件的初始抗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减小轴压比、增大外包钢板强度均能提高试件抗剪承载力和抗侧刚度.考虑再生混凝土和钢板的组合作用,结合已有规范提出的组合剪力墙计算公式具有8%~15%的冗余度,计算结果偏于安全,计算方法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结构设计 抗震性能 栓钉连接 混凝土掺料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桥梁基于概率的实用抗震性能设计框架 被引量:4
5
作者 卓卫东 杨宁 曾武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68-3474,共7页
针对公路桥梁提出实用的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设计框架。在该框架中,针对我国现行规范中同一地震区不同抗震设防类别桥梁遭遇的地震危险性不一致的问题,建议设计基准期统一取为100 a,取超越概率分别为86%,19%,10%和4%的4级设计地震动水平... 针对公路桥梁提出实用的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设计框架。在该框架中,针对我国现行规范中同一地震区不同抗震设防类别桥梁遭遇的地震危险性不一致的问题,建议设计基准期统一取为100 a,取超越概率分别为86%,19%,10%和4%的4级设计地震动水平;考虑桥梁震后预期将发挥的使用功能,将其抗震性能水平按正常通行、有限通行、应急通行和禁止通行等功能要求相应地划分为4个等级;抗震性能目标规定为在给定设计地震动水平下结构超过规定的抗震性能水平的条件概率,以期解决我国公路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长期没有规定预期的可靠度的问题;采用一次二阶矩法,建立基于需求-能力系数的抗震性能设计的极限状态方程,该方程同时考虑结构地震需求和抗震能力的不确定性。按照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框架,结合设计算例演示其设计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框架可实际应用于公路桥梁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抗震性能设计 概率方法 需求-能力系数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的既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性能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翟治鹏 刘彦辉 周福霖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由于规范标准对结构抗震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结构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性能的逐渐劣化,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再满足设计要求,开展其抗震加固设计研究势在必行。然而,目前的加固设计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非线性动力计算反复迭代,增加了... 由于规范标准对结构抗震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结构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性能的逐渐劣化,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再满足设计要求,开展其抗震加固设计研究势在必行。然而,目前的加固设计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非线性动力计算反复迭代,增加了设计的难度,降低了其适用性。基于能量平衡概念,提出适用于增设消能减震装置的既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性能化设计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多地震水准性能目标,设计过程中无需开展非线性动力计算,且迭代次数少。采用所提方法对Benchmark钢框架结构进行加固设计,通过非线性动力分析评估了加固前和加固后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后,所有楼层的位移角均明显降低,小震、中震和大震时的平均降幅约为20%,可见加固后结构抗震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加固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层间位移角均与设计值吻合,实现了预期的层间位移角和屋顶位移角目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所提方法设计的阻尼器在小震时整体保持弹性状态,在中震和大震时进入屈服耗能状态,实现了预期的耗能机制,且阻尼器延性需求沿楼层的分布较为均匀,进一步表明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抗震加固 能量平衡 性能设计 消能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力学计算与抗震性能
7
作者 张文津 肖绪文 +4 位作者 肖建庄 李水生 丁陶 吕凤悟 周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度控制参数的计算公式与设计方法。基于某4层框架结构,设计了对应的外剪内框结构,评估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与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内部框架柱截面面积相对较小,可以实现更大的建筑空间,框架-剪力墙相对刚度的设计方法可用于实际设计。材料用量相同时,外剪内框结构较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更好,其抗侧刚度提升30.3%,极限承载力提高7.3%,罕遇地震下基底剪力减小13.8%,顶点位移减小66.3%,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 剪力分担比 弹性计算方法 刚度设计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更换预应力筋自复位双柱墩桥梁抗震设计及数值验证
8
作者 庞伟 江昊 +2 位作者 贾俊峰 朱安静 边嘉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828,共10页
为提升桥梁工程的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性及结构可修复性,提出一种配置可更换曲线预应力筋的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桥梁及其结构与构造。以某市政桥梁工程为背景,研究并确定了自复位双柱墩桥梁的抗震性能目标、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基于OpenSee... 为提升桥梁工程的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性及结构可修复性,提出一种配置可更换曲线预应力筋的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桥梁及其结构与构造。以某市政桥梁工程为背景,研究并确定了自复位双柱墩桥梁的抗震性能目标、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基于OpenSees软件平台建立了摇摆自复位双柱式墩数值模型,分析墩顶水平往复加载条件下墩柱的抗震能力,验证了基于所提出的基于直接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得到的预应力筋初始张拉应力、配筋率以及消能部件面积比等关键设计参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双柱墩在墩顶加载偏移率达5%时,其抗侧刚度和水平承载力基本不降低;卸载后残余偏移率仅为0.17%,具有优异的自复位能力。本文提出的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桥梁结构及其抗震设计方法可以实现预期抗震性能目标,可根据该方法得到结构合理设计参数。本文研究可为高烈度区市政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自复位桥梁 可更换预应力筋 抗震设计 性能目标 残余偏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方颈螺栓连接H形钢梁-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9
作者 孙乐乐 王培军 +3 位作者 尤洋 刘砚夫 侯钢领 贺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74-1983,共10页
针对现有单边螺栓存在的构造复杂、成本高昂、施工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T型方颈螺栓,可实现框架梁柱全栓接。对2个足尺T型方颈螺栓连接H形钢梁-方钢管混凝土柱十字形节点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无内部加强完整钢管混凝土柱节... 针对现有单边螺栓存在的构造复杂、成本高昂、施工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T型方颈螺栓,可实现框架梁柱全栓接。对2个足尺T型方颈螺栓连接H形钢梁-方钢管混凝土柱十字形节点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无内部加强完整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和H形钢内衬加强拼接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抗震性能,提出2类节点抗弯承载力分析模型及计算公式。结果表明:T型方颈螺栓连接H形钢梁-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具有饱满的滞回曲线,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属于半刚性连接。与无内部加强完整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相比,H形钢内衬加强拼接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变形集中于端板,柱壁未发生明显变形。节点设计中应采取内衬加强措施,且内衬截面选取应按节点处最大剪力设计。基于本文所提理论模型得到的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可为类似节点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方颈螺栓 钢管混凝土柱 梁柱节点 半刚性连接 抗震性能 耗能能力 分析模型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核安全相关结构基于性能指标的抗震概率设计评估方法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矛 卢实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1,共5页
本文介绍了美国核电站基于性能指标的核安全相关抗震概率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 method,PBM)的发展,较为系统地对PBM方法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在目前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规范标准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阐明了PBM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根... 本文介绍了美国核电站基于性能指标的核安全相关抗震概率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 method,PBM)的发展,较为系统地对PBM方法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在目前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规范标准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阐明了PBM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对系统、结构和部件进行分级;确定系统、结构或部件的性能要求指标;确定基于概率地震危害性评价(PSHA)的地震动输入;系统、结构或部件概率极限值(fragility)计算;保证系统、结构或部件概率极限值有足够的裕度,以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5个方面。对PBM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核安全 系统 结构及部件 基于性能 抗震 概率极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一代性能设计理论的全概率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艳秋 王宪杰 +4 位作者 王希 杨思昭 周潇凡 龙诗琪 吕龙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0,共9页
对建筑物灾变发生时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做出准确预估是未来建筑结构设计初期需要努力的方向。基于下一代性能化设计理论,通过精细化建模和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并以此得到抗震性能评估所需的各类地震响应参数,建立RC... 对建筑物灾变发生时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做出准确预估是未来建筑结构设计初期需要努力的方向。基于下一代性能化设计理论,通过精细化建模和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并以此得到抗震性能评估所需的各类地震响应参数,建立RC框架结构全概率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以云南大学力行楼为例,通过地震损失预测得到了该栋建筑的经济损失、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情况。该方法直观清晰地展示了结果,便于业主及非本专业从业者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性能设计 概率理论 经济损失 人员伤亡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自复位摇摆桥墩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旺保 王晓婵娟 +3 位作者 聂磊鑫 蒋丽忠 付豪 蒋智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9,共12页
基于OpenSEES平台分别建立4跨高速铁路传统简支梁桥和摇摆桥墩简支梁桥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依据摇摆桥墩的基本抗震设防目标,设计摇摆桥墩耗能构件的面积和承载力。在考虑地震动随机性基础上,进行自复位摇摆桥墩在高铁桥梁系统中的抗震... 基于OpenSEES平台分别建立4跨高速铁路传统简支梁桥和摇摆桥墩简支梁桥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依据摇摆桥墩的基本抗震设防目标,设计摇摆桥墩耗能构件的面积和承载力。在考虑地震动随机性基础上,进行自复位摇摆桥墩在高铁桥梁系统中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下自复位摇摆耗能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墩底最大弯矩,减震率达20.26%,进而减少墩身损伤,但碰撞效应使墩底最大轴力放大了74.7%;墩底耗能构件基本进入塑性但未完全被破坏,可实现震后快速修复;摇摆桥墩的最大墩顶位移比传统桥墩增加了66%,但位移组成中可自复位的刚体旋转变形远大于弯曲变形,因此震后残余位移减少了35%;摇摆耗能机制对支座最大变形的减震率达12.3%,使主梁最大变形增大了约49%,但对其残余变形的影响在1 mm内;轨道约束会削弱桥墩摇摆行为,使墩顶最大位移减少了14%,但对墩顶残余位移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自复位摇摆桥墩 随机地震 韧性抗震设计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地震作用与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佳 陈奋飞 +3 位作者 贾传果 吕峻逸 邢挺 张家玮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6,共6页
研究目的:高地震烈度区域电气化铁路沿线途经多条地震断裂带,接触网系统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损坏,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本文结合高地震烈度区电气化铁路,基于接触网系统服役特性,开展了4柱3跨原型足尺振动台试验,建立并验证地震响应下的... 研究目的:高地震烈度区域电气化铁路沿线途经多条地震断裂带,接触网系统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损坏,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本文结合高地震烈度区电气化铁路,基于接触网系统服役特性,开展了4柱3跨原型足尺振动台试验,建立并验证地震响应下的接触网系统有限元模型,开展地震作用下接触网系统的地震响应仿真计算,对比分析接触网导线、腕臂、定位器、支柱等关键装备的抗震性能,并比较分析不同的接触网导线工作张力、跨距以及锚段长度对接触网系统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高地震烈度区接触网系统的抗震设计原则及措施,全面分析与研究地震作用下接触网系统响应规律和抗震性能。本文提出的关于接触网系统抗震性能分析数据及研究结论,能有效补充和完善接触网抗震设计规范及标准,有力支撑铁路工程建设,提升电气化铁路防灾抗灾能力。研究结论:(1)地震激励对接触网腕臂装置的影响较小,定位器出现受压,导致钩环结构易脱落;(2)地震激励对接触网支柱、接触线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可造成支柱柱底应力增大和接触线跨中位移增大;(3)锚段长度对抗震性能无明显影响,适当增大接触线工作张力、减小跨距可有效降低接触网系统的地震响应;(4)本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领域防灾减灾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高地震烈度 地震响应 抗震设计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晓莉 吴敏哲 郭棣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介绍了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的划分、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以及常用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文中着重探讨了按延性系数进行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最后指出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结构抗震 性能水准 性能目标 抗震设计 按延性系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0
15
作者 马宏旺 吕西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29-1434,共6页
近十年 ,特别是美国 (1994年 ,Northridge)和日本 (1995年 ,阪神 )发生强烈地震后 ,暴露出现行抗震设计思想的不足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被国际上广泛研究 ,并且被认为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 .在有关文献的基础... 近十年 ,特别是美国 (1994年 ,Northridge)和日本 (1995年 ,阪神 )发生强烈地震后 ,暴露出现行抗震设计思想的不足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被国际上广泛研究 ,并且被认为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 .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针对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所涉及的部分问题进行了阐述 .目的是明确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主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抗震设计 性能设计 可靠度 目标性能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建新 李辉 孙柏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主要比较分析了超限高层建筑中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并就目前我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详细的分析了超限高层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的抗震性能水准以及性能目标的组成,希望能够为我国超限高层建筑的性能抗震... 主要比较分析了超限高层建筑中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并就目前我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详细的分析了超限高层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的抗震性能水准以及性能目标的组成,希望能够为我国超限高层建筑的性能抗震设计有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常规抗震设计 性能抗震设计 性能水准 性能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性能的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郝进锋 李艳秋 +1 位作者 刘艳晖 滕振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66,共4页
针对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破坏的现象、震害情况,分析破坏原因,给出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目标。基于建筑物性能的基本思想,给出了非结构构件的性能设计要求;讨论了非结构构件和附属设备的抗震设计计算原则。对建筑的非结构构件提出了相... 针对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破坏的现象、震害情况,分析破坏原因,给出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目标。基于建筑物性能的基本思想,给出了非结构构件的性能设计要求;讨论了非结构构件和附属设备的抗震设计计算原则。对建筑的非结构构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防技术措施,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构件 抗震设计 性能设计 性能水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中异型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吴涛 刘伯权 +1 位作者 白国良 李红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9,共6页
针对大型厂房框排架结构中通常存在变梁变柱异型节点的实际情况,进行4个1/5比例异型中节点伪静力试验研究及含有该类节点整体结构的试验,分析大小梁相对刚度、大小核心面积及小核心与柱配箍率等因素对该类节点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 针对大型厂房框排架结构中通常存在变梁变柱异型节点的实际情况,进行4个1/5比例异型中节点伪静力试验研究及含有该类节点整体结构的试验,分析大小梁相对刚度、大小核心面积及小核心与柱配箍率等因素对该类节点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节点初裂荷载、极限荷载较常规节点显著降低,通裂阶段与极限阶段非常接近,易发生小核心剪切破坏和柱端剪切破坏等两种破坏模式。采用约束机理对小核心剪切破坏进行分析并提出承载力计算方法;对于柱端剪切破坏应采用限制大梁底部纵向钢筋的方法予以避免。提出采用大小梁端弯矩比为参数区分不同类型的破坏模式,为该类异型节点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异型节点 抗震性能 破坏机理 设计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被引量:21
19
作者 韩小雷 郑宜 +1 位作者 季静 黄艺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70,共7页
通过对美国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规范的简介,其中重点介绍了美国西岸城市洛杉矶和旧金山最近颁布的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An alternative procedure for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tall buildings located in the los... 通过对美国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规范的简介,其中重点介绍了美国西岸城市洛杉矶和旧金山最近颁布的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An alternative procedure for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tall buildings located in the los angeles region(2005 Edition)"和"Recommended administrative bulletin onthe seismic design&reviewof tall buildings using non-prescriptive procedures",总结了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要点,为我国相应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 新建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考虑持时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亮 任伟新 +2 位作者 张广锋 左小晗 黄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2,共8页
在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PBSD)中,是否考虑持时的效应会显著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了将持时与幅值、频谱的影响进行解耦,选择多组匹配同一目标谱的实际地震波和人工波,并使各组地震波的5-95%显著持时服从不同的概率分布,对一座... 在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PBSD)中,是否考虑持时的效应会显著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了将持时与幅值、频谱的影响进行解耦,选择多组匹配同一目标谱的实际地震波和人工波,并使各组地震波的5-95%显著持时服从不同的概率分布,对一座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IDA分析。对比持时与桥梁结构地震需求的相关性表明:持时的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对于位移工程需求参数(EDP)影响较小,但对能量EDP以及包含能量项的疲劳破坏和累积损伤参数的概率预计(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影响显著。因此,在PBSD中如采用能量EDP,则必须考虑到所选地震波的持时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均要符合工程场地实际的地震危险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全概率理论的PBSD,提出一种能够考虑持时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影响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 实际地震波 持时 优化选择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