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映射的复轮廓波变换纹理图像检索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新武 龚俊斌 +1 位作者 刘玮 田金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82-2987,共6页
轮廓波变换纹理检索系统检索率比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轮廓波变换域系数的振荡性和移变敏感性。为了克服轮廓波变换的这些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映射的复轮廓波变换。在该变换的基础上,采用变换域子带系数的能量和标准偏差序列作为特征向量,... 轮廓波变换纹理检索系统检索率比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轮廓波变换域系数的振荡性和移变敏感性。为了克服轮廓波变换的这些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映射的复轮廓波变换。在该变换的基础上,采用变换域子带系数的能量和标准偏差序列作为特征向量,以Canberra距离为相似度度量标准,构造了一种纹理图像检索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征向量长度、检索时间、所需存储空间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基于映射的复轮廓波变换检索系统比轮廓波变换检索系统具有更高的检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索系统 基于映射的复轮廓波变换 纹理图像 轮廓变换 Canberra距离 检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和稀疏表示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17
2
作者 殷明 段普宏 +1 位作者 褚标 梁翔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3-1771,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和稀疏表示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以改善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的不足。该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变换处理源图像,利用NSDTCT变换进行图像分解得到低频子带系数和高频子带...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和稀疏表示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以改善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的不足。该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变换处理源图像,利用NSDTCT变换进行图像分解得到低频子带系数和高频子带系数。根据高低频系数的不同特点,提出改进的稀疏表示(ISR)的融合规则用于低频子带;然后将改进的空间频率作为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外部输入,提出基于自适应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2APCNN)的融合策略用于高频子带。最后通过NSDTCT逆变换获得融合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客观指标和视觉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图像融合的方法。与传统的NSCT-SR方法相比,实验的两组图像中4个客观指标:互信息(MI)、边缘信息保留量QAB/F,平均梯度(AG)和标准差(SD)分别提高了9.89%、6.39%、104.64%、55.09%和9.53%、17.77%、95.66%、5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红外图像 可见光图像 非下采样双树轮廓变换 稀疏表示 自适应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形态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轮廓波变换的图像消噪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新武 龚俊斌 +1 位作者 刘玮 田金文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为了克服实轮廓波图像消噪后广泛存在的混叠现象,研究了基于双树复小波级联方向滤波器架构的复轮廓波变换图像消噪的若干性质,证明了对于高斯白噪声图像,该变换具有更好的分割能力和抑制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该变换的图像消... 为了克服实轮廓波图像消噪后广泛存在的混叠现象,研究了基于双树复小波级联方向滤波器架构的复轮廓波变换图像消噪的若干性质,证明了对于高斯白噪声图像,该变换具有更好的分割能力和抑制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该变换的图像消噪算法。该算法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来确定门限收敛因子,并采用这些因子修正3σ准则,对变换域系数模值采用硬阈值处理。图像消噪实验结果表明:该消噪算法比基于实轮廓波变换的消噪算法,具有更高的峰值信噪比和更好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消噪 轮廓变换 蒙特卡罗法 门限收敛因子 峰值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向导滤波与复轮廓波变换的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帅奇 胡绍海 +1 位作者 赵杰 肖扬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6-286,共11页
多聚焦融合在图像识别和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有效地保留源图像的细节和克服变换域算法因空间不连续性产生的人造纹理及灰度不均衡,该文结合复轮廓波时频分离的优点和向导滤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向导滤波的复轮廓波域多聚... 多聚焦融合在图像识别和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有效地保留源图像的细节和克服变换域算法因空间不连续性产生的人造纹理及灰度不均衡,该文结合复轮廓波时频分离的优点和向导滤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向导滤波的复轮廓波域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复轮廓波分解,其次对分解的低频系数进行基于向导滤波的均值融合策略,然后对分解的高频系数进行基于向导滤波的改进拉普拉斯能量和模取大的融合策略,最后通过复轮廓波反变换得到融合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利用向导滤波显著地提升了变换域融合算法的空间连续性,不仅获得了良好的视觉融合效果,而且其客观评价指标也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多聚焦图像 轮廓变换 向导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的小波纹理特征识别肺良恶性结节CT图像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圆 韩鸿毅 +2 位作者 孙燕北 梁志刚 郭秀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的小波纹理特征在识别肺良恶性结节CT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肺结节患者的CT图像中分别提取基于NSDTCT和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小波纹理参数,对高维纹理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等... 目的观察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的小波纹理特征在识别肺良恶性结节CT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肺结节患者的CT图像中分别提取基于NSDTCT和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小波纹理参数,对高维纹理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等方法进行降维。对降维后的纹理参数分别构建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支持向量机分类诊断模型,绘制ROC曲线,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NSDTCT方法,基于经Lasso降维且自变量数目较少的纹理参数构建的诊断模型分类效果最好,判断良恶性肺结节的准确率为98.37%,AUC为1.00;采用Contourlet变换方法,基于全部提取纹理参数构建的模型分类效果最好,诊断准确率为56.05%,AUC为0.73;2个模型的ROC曲线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30,P<0.001)。结论基于NSDTCT的纹理分析方法对判断良恶性肺结节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下采样双树轮廓变换 肺肿瘤 支持向量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轮廓波域高斯比例混合模型SAR图像去噪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帅奇 胡绍海 肖扬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8,共5页
在分析了SAR图像的噪声成因及其噪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轮廓波变换域的高斯比例混合模型的SAR图像去噪(CCT-GMS)算法.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具有多方向多尺度移不变性,并且充分的利用了复轮廓波的时域和频域的特性,改善了图像... 在分析了SAR图像的噪声成因及其噪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轮廓波变换域的高斯比例混合模型的SAR图像去噪(CCT-GMS)算法.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具有多方向多尺度移不变性,并且充分的利用了复轮廓波的时域和频域的特性,改善了图像的视觉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使用小波-轮廓波加上Cycle Spinning去噪,本文算法的峰值信噪比提高2 dB,相比使用BLS-GMS去噪,本文的算法抑制了人造纹理产生,视觉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变换 高斯比例混合模型 轮廓(Contourlet)变换去噪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无下采样轮廓波和Gaussian小波支持向量回归的红外目标图像背景抑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一全 宋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695,共9页
针对存在背景干扰和噪声情况下的红外目标图像背景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无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CT)和Gaussian小波支持向量回归(SVR)的背景抑制方法。该方法对红外目标图像进行NSCCT,然后根据其系数的相关特性去噪,从而抑制了大部... 针对存在背景干扰和噪声情况下的红外目标图像背景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无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CT)和Gaussian小波支持向量回归(SVR)的背景抑制方法。该方法对红外目标图像进行NSCCT,然后根据其系数的相关特性去噪,从而抑制了大部分背景杂波;采用Gaussian小波SVR对去噪后的红外目标图像进行处理得到预测图像,并用去噪后图像减去预测图像得到残差图像,即背景抑制结果。针对红外目标图像进行了大量实验,并与近年来提出的3种背景预测方法,即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基于SVR及基于最小二乘的红外目标图像背景抑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去噪效果好,背景抑制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红外搜索与跟踪 弱小目标检测 背景抑制 无下采样轮廓变换 Gaussian小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映射的复Contourlet-1.3纹理图像检索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新武 高岳 +1 位作者 马占卿 郭建涛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3-88,共6页
轮廓波变换纹理检索系统检索率比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轮廓波变换较低的移不变水平和变换域系数较高的振荡性。为了克服轮廓波变换的这些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映射的复Contourlet-1.3轮廓波变换,并证明了该变换的移不变性质。在该变换的基... 轮廓波变换纹理检索系统检索率比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轮廓波变换较低的移不变水平和变换域系数较高的振荡性。为了克服轮廓波变换的这些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映射的复Contourlet-1.3轮廓波变换,并证明了该变换的移不变性质。在该变换的基础上,采用子带系数的能量和标准偏差序列作为特征向量,以Canberra距离为相似度度量标准,提出了一种纹理图像检索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征向量长度、检索时间、所需存储空间相同的情况下,基于映射的复Contourlet-1.3检索系统比基于同样架构的实数轮廓波变换、实数Contourlet-2.3、基于映射的复轮廓波变换、基于映射的复Contourlet-2.3等检索系统有更高的检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图像检索 基于映射的复Contourlet-1.3变换 基于映射的复轮廓波变换 检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树复小波域的稳健性数字水印算法
9
作者 刘万军 孙思宇 +1 位作者 冯琳 姜文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0-668,共9页
为解决传统水印技术隐蔽性与鲁棒性的矛盾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DTCWT)变换与双对角线奇异值分解(BSVD)结合的双加扰稳健水印算法.首先将Fibonacci变换和logistic混沌映射同作用于水印图像,得到置乱加密后的水印;然后将载体图像进行3... 为解决传统水印技术隐蔽性与鲁棒性的矛盾问题,提出一种双树复小波(DTCWT)变换与双对角线奇异值分解(BSVD)结合的双加扰稳健水印算法.首先将Fibonacci变换和logistic混沌映射同作用于水印图像,得到置乱加密后的水印;然后将载体图像进行3级DTCWT分解,提取其分解后的3级低频逼近块块子图;将3级低频逼近块子图进行双对角线奇异值分解;最后将加密后的水印图像嵌入到双对角线奇异值中.实验结果表明,与相似的水印算法相比,NC值均可达到0.96以上;尤其是对JPEG压缩攻击,当压缩比达到19%时,得到的NC值为0.9999;在具有较好隐蔽性的同时,对JPEG压缩、噪声、旋转、剪切以及多种混合等攻击也有较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双加扰 双树变换 双对角线奇异值 LOGISTIC混沌映射 FIBONACCI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CWT和色调映射相结合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瑞霞 李达 余建德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5-1312,共8页
为了提高低照度图像的质量,提出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色调映射相结合的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将RGB图像转换到HSV色彩空间,然后对亮度分量V进行双树复小波分解,分离出高、低频子带;然后对高频子带进行Butterworth滤波,增强图像细节... 为了提高低照度图像的质量,提出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色调映射相结合的图像增强算法.首先将RGB图像转换到HSV色彩空间,然后对亮度分量V进行双树复小波分解,分离出高、低频子带;然后对高频子带进行Butterworth滤波,增强图像细节、抑制噪声;对低频子带,则使用文中改进的色调映射算法来调整图像亮度;最后进行DT-CWT逆变换得到处理后的V分量,并将之与H分量、S分量合成,转换为清晰的RGB图像.文中充分利用DT-CWT能准确表达图像细节的优良特性,并在Retinex基础上改进了色调映射算法,实现对低照度图像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明显地改善低照度彩色图像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图像 双数变换 双边滤 色调映射 RETIN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NSDTCT和稀疏表示的遥感图像融合 被引量:19
11
作者 殷明 庞纪勇 +1 位作者 魏远远 段普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7,共8页
为了提高全色图像与多光谱图像的融合质量,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和稀疏表示的图像融合算法.对多光谱图像进行亮度-色度-饱和度变换,再对亮度分量和全色图像进行直方图匹配及亮度平滑滤波处理.利用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 为了提高全色图像与多光谱图像的融合质量,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和稀疏表示的图像融合算法.对多光谱图像进行亮度-色度-饱和度变换,再对亮度分量和全色图像进行直方图匹配及亮度平滑滤波处理.利用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处理亮度分量和全色图像,得到对应的高低频系数.对于低频系数,利用稀疏表示进行融合,采用空间频率和l1范数双指标取大的融合规则得到稀疏表示系数;对于高频系数,将改进的拉普拉斯能量和作为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外部输入项,提出了改进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融合策略.最后进行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逆变换和亮度-色度-饱和度逆变换得到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最大限度地保留光谱信息的同时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视觉效果及客观指标均优于经典的融合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遥感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双树轮廓变换 稀疏表示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改进的拉普拉斯能量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NSDTCT和压缩感知PCNN的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殷明 庞纪勇 +1 位作者 魏远远 段普宏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1-419,共9页
针对基于传统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和压缩感知脉冲耦合神经网络(CS-PCNN)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将源图像经过NSDTCT分解后得到低频子带及高频子带系数;对于低频子带系数,提出... 针对基于传统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和压缩感知脉冲耦合神经网络(CS-PCNN)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将源图像经过NSDTCT分解后得到低频子带及高频子带系数;对于低频子带系数,提出了基于区域平均梯度、区域能量和S函数相结合的自适应加权融合规则;对于数据量较大的高频子带系数,提出了基于CS-PCNN理论的融合规则,并将改进的拉普拉斯能量和作为PCNN的外部输入;最后对融合系数进行NSDTC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图像融合的计算效率和质量,在视觉效果及客观指标上均优于一些经典的融合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非下采样双树轮廓变换 压缩感知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拉普拉斯能量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