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9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入时间间隔的跨序列推荐方法
1
作者 贾丽云 佟玉军 +2 位作者 李雪 吴金霞 周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825,共7页
针对现有序列推荐研究中未充分考虑时间间隔信息和序列间项目交互关系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入时间间隔的跨序列推荐方法,该方法由个体序列、跨序列交互建模和线性融合3部分组成。在个体序列中,利用Transformer模型捕获项目特征和时间间隔信... 针对现有序列推荐研究中未充分考虑时间间隔信息和序列间项目交互关系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入时间间隔的跨序列推荐方法,该方法由个体序列、跨序列交互建模和线性融合3部分组成。在个体序列中,利用Transformer模型捕获项目特征和时间间隔信息,获取用户的个体偏好;在跨序列交互建模中,采用图神经网络和自注意机制捕获项目间的依赖关系,得到用户的全局偏好;通过线性融合个性和全局偏好预测用户的最终偏好。在4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最佳基线,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推荐 时间间隔 跨序列交互 推荐系统 图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多层感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 km/h高速磁浮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及车站参数设计研究
2
作者 邱莹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2,共11页
高速磁浮与轮轨列车运行方式不同,其独特的基础设施特点、信号制式、高速移动装备,使其运行机理不同于轮轨系统。既有的基于轮轨关系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及车站参数设计无法直接借鉴和应用,有必要针对600 km/h高速磁浮列车追踪... 高速磁浮与轮轨列车运行方式不同,其独特的基础设施特点、信号制式、高速移动装备,使其运行机理不同于轮轨系统。既有的基于轮轨关系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及车站参数设计无法直接借鉴和应用,有必要针对600 km/h高速磁浮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及车站参数设计进行研究。在明确高速磁浮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的前提下,依托高速磁浮车站进行仿真计算,研究高速磁浮列车进站速度、加减速性能、道岔选型及咽喉区长度等参数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进站速度每增加50 km/h,到达追踪间隔时间约增加27 s;咽喉区长度每增加200 m,到达追踪间隔时间中t3约增加7.3 s。采用侧向过岔速度98 km/h的道岔,咽喉区长度每增加200 m,出发追踪间隔时间中t2增加约7.2 s。采用侧向过岔速度196 km/h的道岔,咽喉区长度每增加200 m,出发追踪间隔时间中t2增加约5.6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 道岔 车站咽喉 追踪间隔时间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量和降水间隔时间对树番茄幼苗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曾惠平 孙丽娟 +3 位作者 茶晓飞 郭焕仙 李兴则 董琼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8,共11页
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自然降水量(W)为对照,降水量减少40%(W_(-))和降水量增加40%(W_(+))为处理;设置自然降水间隔时间(T)为对照,延长降水间隔时间(T_(+))为处理。分析降水量和降水间隔时间对树番茄〔Cyphomandra betacea(Ca... 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自然降水量(W)为对照,降水量减少40%(W_(-))和降水量增加40%(W_(+))为处理;设置自然降水间隔时间(T)为对照,延长降水间隔时间(T_(+))为处理。分析降水量和降水间隔时间对树番茄〔Cyphomandra betacea(Cav.)Sendth.〕幼苗的株高、地径、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降水量,树番茄幼苗株高、地径的增长量均增加,根、茎、叶的干质量和总干质量基本上均在自然降水量处理下积累最多,且延长降水间隔时间后,幼苗株高、地径的增长量基本上均有所增加。同一降水间隔时间处理下,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在自然降水量处理下最大,自然降水间隔时间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Chla/Chlb)较大。增加降水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升高。增加降水量,初始荧光(F_(o))降低,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增加,且F_(m)、F_(v)、F_(v)/F_(m)、F_(v)/F_(o)值在增加降水量、延长降水间隔时间处理保持较高水平。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树番茄幼苗大部分生长和光合荧光参数间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Chla/Chlb和F_(o)值与其他参数均具有负相关关系,除Chla/Chlb和F_(o)值外,其他参数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树番茄幼苗在不同降水量和降水间隔时间下进行了一系列适应性调节,树番茄幼苗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具有紧密联系,光合作用增强将促进树番茄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增加降水量、延长降水间隔时间有利于树番茄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其中增加降水量的影响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番茄 降水量 降水间隔时间 生长 光合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间隔时间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周影 张亮 +2 位作者 孙莹莹 刘永 吴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5-990,共6页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PIEB模式中不同脉冲间隔时间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并评估其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各分为两组:脉冲间隔时间45 min组(P45组,n=30)、脉冲间隔时...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PIEB模式中不同脉冲间隔时间对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并评估其镇痛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各分为两组:脉冲间隔时间45 min组(P45组,n=30)、脉冲间隔时间60 min组(P60组,n=30)。在产妇宫口扩张至1~3 cm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分别于镇痛开始后45 min和60 min启动PIEB模式,单次脉冲剂量为10 mL,药物配方为0.08%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通过记录镇痛开始(t0)、镇痛后1 h(t1)、镇痛后2 h(t2)、宫口开全(t3)和胎儿娩出时(t4)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Bromage评分、PCA按压次数、用药总量及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初产妇P45组t1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P60组(P<0.05),t2—t4时间点P45和P60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P45组患者PCEA按压中位数显著低于P60组患者(P<0.05),但两组产妇PCEA用药总量、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产妇镇痛后P45组和P60组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Bromage评分、PCEA按压中位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45组用药总量显著高于P60组(P<0.05)。结论对于初产妇,PIEB模式下45 min的脉冲间隔时间能提供更优的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减少PCA按压次数,且未增加运动阻滞的风险和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于经产妇,不同脉冲间隔时间对分娩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经产妇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 脉冲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发车的高速铁路列车出发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鲁工圆 胡留洋 +2 位作者 彭慧 张宏翔 张守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8-1377,共10页
出发追踪间隔时间是限制列车实现3 min追踪运行的主要瓶颈之一,压缩出发追踪间隔时间可有效提高线路通过能力.首先,分析高速列车出发追踪运行过程,提出在出站信号机内侧一定距离设置预发车信号机,使列车在出站信号机开放时具有一定初速... 出发追踪间隔时间是限制列车实现3 min追踪运行的主要瓶颈之一,压缩出发追踪间隔时间可有效提高线路通过能力.首先,分析高速列车出发追踪运行过程,提出在出站信号机内侧一定距离设置预发车信号机,使列车在出站信号机开放时具有一定初速度且剩余出站距离缩短;并设计预发车过程的“故障导向安全”原则以确保列车不冒进出站信号机;然后,在分析影响压缩出发追踪间隔时间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不同预发车方案下的列车控车模式曲线;最后,以上海虹桥站高速场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压缩列车出发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效果随预发车距离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到发线有效长可提供200 m预发车距离时,最大可压缩列车出发追踪间隔时间26 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出发追踪间隔时间 预发车 列车提前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间隔标准的尾流安全评估分析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志强 朱续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6-1254,共9页
科学地优化飞机间尾流间隔是提升机场吞吐量的重要举措,确保安全是尾流间隔实施的首要前提。首先,基于大涡模拟试验数据,对经典的两阶段消散模型(Wake Two-Stage Decay Model,D2P)模型进行改进,创建顶风对尾涡环量衰减的影响模型。然后... 科学地优化飞机间尾流间隔是提升机场吞吐量的重要举措,确保安全是尾流间隔实施的首要前提。首先,基于大涡模拟试验数据,对经典的两阶段消散模型(Wake Two-Stage Decay Model,D2P)模型进行改进,创建顶风对尾涡环量衰减的影响模型。然后,针对基于时间间隔(Time-Based Separation,TBS)未考虑顶风会影响尾涡移动和尾涡环量衰减,通过转化为飞机地速和构建改进D2P模型深刻分析两因素对尾涡遭遇严重度的影响。最后,计算实施TBS时不同风速不同机型组合对应的最小尾流间隔,并综合分析对应间隔的尾涡遭遇严重度。结果表明:虽然TBS未考虑顶风对尾涡移动和环量衰减的影响,但可以确保前后机安全性;在顶风8 m/s应用TBS方案时,各机型组合的尾涡遭遇严重度约为静风时的30%。TBS安全地缩减了顶风时的尾流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时间间隔(TBS) 尾涡环量衰减 顶风影响 尾涡遭遇严重度 尾流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PC硬化性能各向异性及其间隔时间依赖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春锦 任强 +2 位作者 张翼 杨振东 蒋正武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5-684,共10页
通过对比3D打印混凝土(3DPC)和浇筑混凝土在不同测试方向上的强度和耐久性差异,探究了3DPC硬化性能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间隔时间的依赖性.结果表明:3DPC的硬化性能存在一定的各向异性,相较于平行于打印层方向,在垂直于打印层方向上的力... 通过对比3D打印混凝土(3DPC)和浇筑混凝土在不同测试方向上的强度和耐久性差异,探究了3DPC硬化性能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间隔时间的依赖性.结果表明:3DPC的硬化性能存在一定的各向异性,相较于平行于打印层方向,在垂直于打印层方向上的力学性能与抗渗性更高,其各向异性的产生与打印层间的弱黏结界面以及混凝土基体内孔隙和缺陷的分布有关;延长打印间隔时间,3DPC层间界面黏结性能明显变弱;3DPC不同打印层的耐久性存在差异,相较于下层混凝土,上层混凝土密实度较低,侵蚀性介质的扩散速率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各向异性 硬化性能 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浪频次及间隔时间对闽楠和木荷苗木水力结构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子雷 余海霞 +7 位作者 曲鲁平 汤行昊 王浩 王朝昭 刘南 王艺璇 邵长亮 董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1263,共13页
近年来亚热带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热浪发生频率增加,热浪频次及间隔时间的变化使热浪发生的模式及其对植物的胁迫方式更加多样化。高频热浪不仅通过热胁迫影响植物的碳固持速率,还会间接形成水分胁迫造成植物水力结构发生障碍,影响碳水化... 近年来亚热带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热浪发生频率增加,热浪频次及间隔时间的变化使热浪发生的模式及其对植物的胁迫方式更加多样化。高频热浪不仅通过热胁迫影响植物的碳固持速率,还会间接形成水分胁迫造成植物水力结构发生障碍,影响碳水化合物的运输。然而,目前亚热带树木水力结构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对复杂热浪的模式的响应仍不明确。以亚热带主要阔叶树种闽楠(Phoebe bournei)和木荷(Schima superba)苗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热浪模拟试验,关注不同热浪频次(单次,两次)及重复热浪间隔时间(短间隔、中间隔、长间隔)对苗木茎部水力结构特征及NSC的影响,使用冲洗法测定水力结构中的导水率(Kh)、最大导水率(K_(max))、比导率(K_(s))、木质部栓塞百分数(PLC),使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茎段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1)闽楠和木荷的水力结构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热浪频次对闽楠和木荷的K_(max)和PLC影响存在显著差异;(3)重复热浪间隔时间变长,木荷茎栓塞减轻,而闽楠茎栓塞增加,且植株栓塞越严重,茎NSC含量越少。总体上,闽楠的水力传输系统对热浪抗性较弱,在热浪后栓塞严重,导水率下降且无法完全恢复,且NSC含量与栓塞程度相关性较弱;而木荷水力传输系统抗性较强,在热浪后导水能力可能恢复至未受干扰水平,且其恢复程度与NSC含量紧密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高频热浪的发生会显著影响闽楠和木荷苗木茎部的导水能力,且不同间隔时间的重复热浪事件对植物水力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并且两个亚热带阔叶树种对热浪伴随的高温和水分胁迫的耐受性和耐受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频次 间隔时间 闽楠 木荷 水力结构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间隔时间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旭林 徐世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有效间隔时间。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101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 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五组:PIEB间隔时间... 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有效间隔时间。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101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 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五组:PIEB间隔时间40 min组(P40组,n=20)、PIEB间隔时间50 min组(P50组,n=19)、PIEB间隔时间60 min组(P60组,n=20)、PIEB间隔时间70 min组(P70组,n=20)和PIEB间隔时间80 min组(P80组,n=22)。给予负荷剂量12 ml 1 h后采用PIEB模式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间隔时间根据各组分配时间确定,泵内药物为0.1%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15μg/ml共12 ml。根据有效镇痛率(第一产程结束前无需追加镇痛药物的产妇比例),采用Probit回归法计算半数有效间隔时间(EI_(50))和90%有效间隔时间(EI_(90))。记录镇痛前、镇痛后20 min、1、2、3、4 h、宫口开全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分娩镇痛中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情况(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P40组、P50组、P60组、P70组和P80组有效镇痛率分别为95.0%、84.2%、70.0%、55.0%和50.0%,采用Probit回归法计算,EI_(50)和EI_(90)分别为76.5 min(95%CI 69.0~93.9 min)和43.4 min(95%CI 17.6~52.7 min)。两组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新生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15μg/ml PIEB行分娩镇痛的EI_(50)和EI_(90)分别为76.5 min(95%CI 69.0~93.9 min)和43.4 min(95%CI 17.6~52.7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 氢吗啡酮 半数有效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采集卡的时间间隔分析核素监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彩虹 颜拥军 樊越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88,共9页
构建了一套基于时间戳的时间间隔分析法放射性核素监测装置,包含复合晶体探测器、核信号模拟处理电路、具有时间戳功能的高速数据采集卡等硬件部分,上位机界面基于C#语言的开发而成,获取时间间隔分布统计信息,实现监测级联衰变的目标放... 构建了一套基于时间戳的时间间隔分析法放射性核素监测装置,包含复合晶体探测器、核信号模拟处理电路、具有时间戳功能的高速数据采集卡等硬件部分,上位机界面基于C#语言的开发而成,获取时间间隔分布统计信息,实现监测级联衰变的目标放射性核素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在多核素混合场条件下提取需要测量的核素,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晶体探测器 核素 时间 时间间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突点到达时间的航空器自主间隔控制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岱潍 汤新民 +1 位作者 陆晓娜 汤盛家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84-3491,共8页
在航路巡航阶段将部分间隔保持责任由管制员移交给飞行员,可在降低管制负荷的同时提升空域安全运行效率。针对新一代分布式空管模式,本机航空器基于交叉点到达时间将存在潜在冲突的目标航空器作为间隔控制目标机,构建交叉冲突中分别基... 在航路巡航阶段将部分间隔保持责任由管制员移交给飞行员,可在降低管制负荷的同时提升空域安全运行效率。针对新一代分布式空管模式,本机航空器基于交叉点到达时间将存在潜在冲突的目标航空器作为间隔控制目标机,构建交叉冲突中分别基于时间与空间的指定间隔值的自主间隔控制模型;以调整航空器机动飞行的校准空速作为航空器的自主间隔控制策略,通过控制本机航空器校准空速实现对两航空器间隔的有效控制。设置水平交叉冲突场景进行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间隔控制策略用于分布式自主间隔保持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理 自主间隔控制 水平交叉冲突 冲突点到达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与青年流动:中国语境下的间隔年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炳钰 王禹谦 李昕洋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39,共9页
基于质性研究数据,文章从“时间与流动”这一视角出发,从制度性时间、生命历程时间、日常钟表时间三个维度探讨中国高校大学生间隔年决策制定、后续流动体验及未来流动愿景背后的时间力量和时间张力。同时,本文考察大学生个体在此过程... 基于质性研究数据,文章从“时间与流动”这一视角出发,从制度性时间、生命历程时间、日常钟表时间三个维度探讨中国高校大学生间隔年决策制定、后续流动体验及未来流动愿景背后的时间力量和时间张力。同时,本文考察大学生个体在此过程中独特而复杂的时间体验,并探讨其如何进行能动性实践以充分利用时间资源、应对时间困境并优化整体生命历程进阶。由此,本文将时间和时间性等概念引入中国大学生间隔年实践这一现象,在理论和实证层面进一步推动青年发展及生活方式流动等研究议题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间隔 青年 生活方式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导高速磁浮列车折返间隔时间研究
13
作者 姜西 邓志翔 陈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4-248,共5页
[目的]列车折返间隔时间作为影响常导高速磁浮线路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其列车运行控制原理与传统轨道交通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传统轮轨交通的列车折返间隔研究难以直接应用,需结合常导高速磁浮运行控制特点开展针对性研究。[方法... [目的]列车折返间隔时间作为影响常导高速磁浮线路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其列车运行控制原理与传统轨道交通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传统轮轨交通的列车折返间隔研究难以直接应用,需结合常导高速磁浮运行控制特点开展针对性研究。[方法]以高速磁浮列车交通系统典型的单渡线折返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折返作业流程,建立了一种列车折返间隔时间计算模型,得到其解析算法。结合列车折返方式、列车编组、列车停站作业时间、牵引供电分区划分等多种影响因素,参考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的线路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结果及结论]结果表明,车站按单分区划分时,站前折返间隔时间小于站后折返,车站按双分区或四分区划分时,则反之;牵引分区划分对站前折返间隔时间基本无影响,而对站后折返间隔时间缩短明显,且四分区下的折返间隔时间一般小于双分区,但对于上客作业时间明显大于下客作业时间的折返站,两者折返间隔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折返间隔时间 站前折返 站后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到达时间间隔差的ADS-B位置消息验证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海涛 刘家祥 +1 位作者 李冬霞 王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96-2703,共8页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是一种新型的航空器监视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更新速度快及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在民用航空监视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由于ADS-B消息以广播方式传输,未采用加密与认证机制,ADS-B系统易受外部欺骗源的干扰。为解决...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是一种新型的航空器监视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更新速度快及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在民用航空监视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由于ADS-B消息以广播方式传输,未采用加密与认证机制,ADS-B系统易受外部欺骗源的干扰。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到达时间间隔差(IDOA)的ADS-B位置消息验证方法。建立基于IDOA的ADS-B位置消息验证系统模型,理论分析给出检验统计量的表达式及其统计特性,进一步分析给出检测门限的确定方法,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的验证方法具有相同的检测性能,且对时间测量误差和ADS-B位置误差不敏感,但所提方法可克服基于TDOA的验证方法存在的对地面站时间同步误差敏感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欺骗干扰 到达时间间隔 检测门限 地面站时间同步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三维地震探测OBS时间记录问题分析与处理
15
作者 温庚庚 叶秀薇 +1 位作者 吕作勇 张严心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92-2306,共15页
海底地震仪(OBS)时间记录校正是数据处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获取深部地壳精细速度结构的关键.本文基于2021年粤东海陆联合三维地震探测中的部分国产OBS数据,通过相邻文件时间间隔计算和测线交叉点处震相走时对比的方法发现了一类... 海底地震仪(OBS)时间记录校正是数据处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获取深部地壳精细速度结构的关键.本文基于2021年粤东海陆联合三维地震探测中的部分国产OBS数据,通过相邻文件时间间隔计算和测线交叉点处震相走时对比的方法发现了一类外部时间信息错误且存在采样间隔误差的OBS时间异常,并根据震相走时差精确计算了实际采样间隔,进而通过修改数据文件道头时间和数据重采样校正了该类时间误差,时间校正精度优于100ms.此外,本文还利用邻近测线直达波走时信息对岛屿附近无测线穿过或仅有单条测线穿过的OBS进行时间和位置校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OBS时间记录问题的分析与校正,为下一步构建粤东海陆交互带三维地壳速度模型奠定重要基础,并为今后三维OBS地震探测数据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OBS时间异常 采样间隔误差 三维地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酸盐黄色-黑色氧化时间间隔对AZ91D膜层质量和耐蚀性的影响
16
作者 朱伟明 芦刚 +4 位作者 陈义斯 晏玉平 李勇 陈晓 严青松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为进一步优化铬酸盐转化膜层制备工艺,通过调控黄色氧化-黑色氧化时间间隔提升AZ91D镁合金的耐蚀性,系统研究了时间间隔为0、12、24 h合金样品的膜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元素分布及其电化学特征,揭示了不同间隔时间后黑色氧化成膜行为... 为进一步优化铬酸盐转化膜层制备工艺,通过调控黄色氧化-黑色氧化时间间隔提升AZ91D镁合金的耐蚀性,系统研究了时间间隔为0、12、24 h合金样品的膜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元素分布及其电化学特征,揭示了不同间隔时间后黑色氧化成膜行为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黑色氧化后AZ91D合金表面生成呈现网状微裂纹结构的微米级转化膜。时间间隔过短,基体析氢显著破坏了黑色氧化膜完整性,微裂纹尺寸较大,成膜厚度较薄;时间间隔过久,衬底氧化膜干燥充分,转化液难以附着,黑色膜层裂纹减少但表面粗糙,并沉积大量Mn3O4颗粒物。当间隔时间为12 h时,AZ91D合金表面膜层相对均匀致密;电化学测试显示,此时样品的耐蚀性最佳,相较于未处理镁合金,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两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正移至-1.176 V,提升1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D镁合金 铬酸盐转化膜 时间间隔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间隔时间的高速铁路客站设计分析
17
作者 李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4,共7页
列车间隔时间是衡量铁路运输能力的重要指标,以压缩间隔时间、提高高峰小时服务频率为目标,通过编制标准图集,并利用牵引计算软件仿真,系统分析咽喉区长度、侧向通过速度及工程设置对间隔时间的影响;到达间隔时间是限制接发车能力的关键... 列车间隔时间是衡量铁路运输能力的重要指标,以压缩间隔时间、提高高峰小时服务频率为目标,通过编制标准图集,并利用牵引计算软件仿真,系统分析咽喉区长度、侧向通过速度及工程设置对间隔时间的影响;到达间隔时间是限制接发车能力的关键,与咽喉区长度呈线性关系;侧向通过速度在低于80 km/h时对间隔时间影响显著;工程设置对咽喉区长度的展长系数为1.17~1.21。道岔选型、站外纵坡优化、进站前速度控制是压缩间隔时间的有效措施;咽喉区采用18号道岔较12号道岔可压缩到达间隔时间约30 s;车站纵坡宜按照“凸形坡”设计,采用20‰坡度、10 km坡段长时,可压缩到达间隔时间46.9 s;对于350 km/h高铁,进站前采用200 km/h限速可压缩到达间隔时间87.2 s,实现高铁系统能力的最大均衡。车站到发线数量与咽喉区长度应与目标间隔时间相匹配;在采用速度控制时,高速铁路客站可实现4 min到达间隔,尽端式车站到发线数量可按不超过8条设计,贯通式车站可按不超过15条设计;当不采用速度控制时,高速铁路客站可实现5 min到达间隔,尽端式车站到发线数量可按不超过6条设计,贯通式车站可按不超过12条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客站 间隔时间 咽喉区长度 道岔选型 站外纵坡 进站前速度控制 到发线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间隔期的异与同:动态类型分异与残缺自主性
18
作者 黄亦宽 郑作彧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7,共10页
虽然当前的中国社会不断催促青年们抓紧一切时间完成人生任务,使得青年们普遍陷入缺乏时间自主性的困境之中,但仍有一部分青年逆势而行,度过了各式各样的间隔期。本文以24位间隔者为研究对象,在通过叙事访谈获取经验材料后,尝试将当代... 虽然当前的中国社会不断催促青年们抓紧一切时间完成人生任务,使得青年们普遍陷入缺乏时间自主性的困境之中,但仍有一部分青年逆势而行,度过了各式各样的间隔期。本文以24位间隔者为研究对象,在通过叙事访谈获取经验材料后,尝试将当代中国青年的间隔期划分为四种类型,并展现出隐含在各类间隔期中的时间需求矛盾和部分间隔者改变间隔期类型的努力,以期通过基于经验研究的分类学探讨,对间隔期进行更具针对性与现实意义的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 时间自主性 时间需求 时间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前处理方法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解析红星二锅头白酒的风味成分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立娟 田红云 +3 位作者 单群 孟士皓 冯思雨 邹弯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2-340,I0021-I0047,共3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以及香气活度值(odour active value,OAV),对红星二锅头白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全面解析。研究发现,HS-SPME、LLE分别定性出928、802种挥发性化合物,共计定性出1304种挥发性化合物,共同定性出426种挥发性化合物。基于HS-SPME数据,通过香气数据库筛选出具有香气特征的382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酯类相对百分含量占比最高,其次是醇类、酸类和醛类。计算得到了49种香气化合物OAV>1,其中酯类(辛酸乙酯、异戊酸乙酯等)和萜烯类(β-大马酮)对白酒风味的贡献最大,醛类(异戊醛、己醛等)和含硫类(二甲基三硫)其次,醇类(1-辛烯-3-醇)和含氮类(2,3,5-三甲基吡嗪)也有一定风味贡献。该研究丰富了红星二锅头白酒的风味研究,也为下一步生产研究及调控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二锅头白酒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GC×GC-TOF-MS)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56
20
作者 张岳松 田长海 +1 位作者 姜昕良 王钰滨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5,共6页
与普速铁路按固定闭塞方式组织列车追踪运行的控车模式不同,高速铁路由于装备了CTCS-2/3级列控系统和调度集中设备,故采取以车载信号作为行车凭证、按一次连续速度模式曲线监控高速列车运行的控车模式。基于高速铁路的这一控车特点,综... 与普速铁路按固定闭塞方式组织列车追踪运行的控车模式不同,高速铁路由于装备了CTCS-2/3级列控系统和调度集中设备,故采取以车载信号作为行车凭证、按一次连续速度模式曲线监控高速列车运行的控车模式。基于高速铁路的这一控车特点,综合考虑列车的长度、运行速度、常用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车站作业时间和闭塞分区长度等影响因素,借鉴普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给出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4种追踪间隔时间和7种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为制定规范和统一的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办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间隔时间 追踪间隔时间 车站间隔时间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