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抗震规范中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恺泽 郭辉 +1 位作者 韩晓飞 刘伯权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1,共6页
对中国新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的"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的参考方法进行探讨,以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实例,运用广厦建筑结构CAD有限元软件GSSAP,分别对核心筒结构中布置的框架梁、剪力墙以及连梁等构... 对中国新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的"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的参考方法进行探讨,以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实例,运用广厦建筑结构CAD有限元软件GSSAP,分别对核心筒结构中布置的框架梁、剪力墙以及连梁等构件在不同性能要求下的承载力以及结构的层间位移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如欲满足规范中"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的参考方法中关于设防烈度地震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承载力的要求,结构的剪力墙、连梁构件的配筋量将急剧增加,出现严重超筋现象,在实际工程中很难进行施工,框架梁则没有发生超筋现象;如欲满足规范中给出的设防烈度地震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侧向变形的要求,剪力墙、连梁构件以及框架梁、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均需要进行大幅度增加,不符合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 抗震设计 框架-核心筒结构 剪力墙 承载力 层间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准设防下摇摆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2
作者 阎石 付江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和可恢复功能结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基础之上,完成符合摇摆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具体韧性性能水准的划分、目标的定义以及指标的量化。然后,在明确摇摆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基本规律与抗震韧性性能的基础之上,给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流程,并以一幢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展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工程算例。最后,选用6条天然地震波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模拟建筑物遭遇罕遇地震时的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表现出损伤程度低、残余变形小、复位能力好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特点。验证了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摇摆框架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层间侧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228
3
作者 徐培福 戴国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已引起工程界的关注 ,在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中 ,采用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法 ,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避免抗震安全隐患 ,同时又促进高层建筑技术发展。本义阐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已引起工程界的关注 ,在超限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中 ,采用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法 ,有助于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避免抗震安全隐患 ,同时又促进高层建筑技术发展。本义阐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 ;针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提出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性能水准以及实施性能设计的主要方法 ,包括性能水准判别准则、性能目标的选用及结构计算和试验要求。文中还列举了应用性能设计理念和要求的部分工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抗震设防 基于性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和可靠度的抗震优化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彤 顾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结构设计的基本法则之一,而新一代"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要求在性能化设计中尚应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为获得满足预设性能水准和可靠度指标的最优方案,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根据其...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结构设计的基本法则之一,而新一代"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要求在性能化设计中尚应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为获得满足预设性能水准和可靠度指标的最优方案,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根据其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位移需求,采用非线性随机有限元方法求解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并将可靠度指标作为约束条件,以总造价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性能和可靠度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其中,可靠度计算以OpenSees为平台,并采用基于梯度分析的FORM有限元法。优化分析以MATLAB为平台,通过程序调用,实现了与可靠度分析之间的数据通讯。算例分析表明,模拟退火算法在本问题中较遗传算法具有更高全局搜索能力和计算精度。研究成果可为新一代基于性能和可靠度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基于性能设计 抗震可靠度 随机有限元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在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季静 黄超 +2 位作者 韩小雷 郑宜 何伟球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3,共6页
针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性能目标,通过结构在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的弹性、弹塑性静力和动力时程分析,对三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进行了承载力定量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结构性能可以达到“小震不坏,... 针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性能目标,通过结构在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的弹性、弹塑性静力和动力时程分析,对三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进行了承载力定量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结构性能可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同时进行了1∶20模型的结构振动台试验,确证了实际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29
6
作者 吕西林 周定松 蒋欢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61,共9页
框架柱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轴压比和约束箍筋用量,本文建立了柱塑性铰区配箍特征值λcv、轴压比n及塑性铰极限转动量puθlc之间的函数关系,即λcv-n-puθlc关系式,并与柱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在平均意义上吻合很好。... 框架柱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轴压比和约束箍筋用量,本文建立了柱塑性铰区配箍特征值λcv、轴压比n及塑性铰极限转动量puθlc之间的函数关系,即λcv-n-puθlc关系式,并与柱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在平均意义上吻合很好。文中推导了柱截面λcv-n-μc关系式,建立了配箍特征值λcv、轴压比n、柱曲率延性μc之间的关系。在本文公式的基础上,讨论了按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最小配箍要求的RC框架柱所达到的最大变形能力,同时指出规范的构造要求并不总满足特定的变形要求。文中提出了框架柱的性能设计方程,给出了框架柱在指定性能目标D I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柱 变形能力 性能设计方程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定松 吕西林 蒋欢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6,共7页
本文以Priestley改进的M ander约束混凝土模型为基础推导了RC梁截面λbv-ξn-μbφ关系的一般计算公式和简化计算公式λbv-ξ-μbφ,建立了配箍特征值λbv、相对受压区高度ξn及曲率延性μbφ三者之间的量化关系式,用于梁截面在目标曲... 本文以Priestley改进的M ander约束混凝土模型为基础推导了RC梁截面λbv-ξn-μbφ关系的一般计算公式和简化计算公式λbv-ξ-μbφ,建立了配箍特征值λbv、相对受压区高度ξn及曲率延性μbφ三者之间的量化关系式,用于梁截面在目标曲率延性下的变形能力设计,给出了梁截面在目标曲率延性下的设计流程图。对所设计的梁截面进行变形能力验算,均可达到设定的目标曲率延性。在简化的λbv-ξ-μbφ公式基础上建立了框架梁的性能设计方程,即λbv-ξ-pθlb关系式,给出了RC框架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一般步骤。设计者可灵活地根据性能要求设定可接受的破损指标D I进行梁的性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梁 变形能力 性能设计方程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鲁亮 刘霞 徐颖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5,共11页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通过设置铰接节点弱化结构整体抗侧刚度,减小输入到结构中地震能量,地震作用后利用钢绞线的弹性回复力进行自复位。在已有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础上,对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通过设置铰接节点弱化结构整体抗侧刚度,减小输入到结构中地震能量,地震作用后利用钢绞线的弹性回复力进行自复位。在已有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础上,对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多道防线的布置以及抗震设计流程。以一个三层三跨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为例进行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采用有限元程序进行动力时程分析,输入3条地震波模拟结构经历设计烈度地震、罕遇地震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验证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表明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和优异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 多道设防 动力时程分析 耗能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25
9
作者 门进杰 史庆轩 周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75,共9页
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同反应阶段的动力特性,采用振型反应谱法,建立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水平下的弹塑性需求曲线族,即结构的层间剪力-位移需求曲线。结合结构的能力曲线,提出以楼层为研究对象的层间能力谱法。由结构的性能目标与位移... 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同反应阶段的动力特性,采用振型反应谱法,建立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水平下的弹塑性需求曲线族,即结构的层间剪力-位移需求曲线。结合结构的能力曲线,提出以楼层为研究对象的层间能力谱法。由结构的性能目标与位移延性的关系,建立性能目标与层间需求曲线的关系,从而得到考虑结构延性的层间需求曲线。通过计算分析表明,层间能力谱法可以有效的用于对竖向不规则结构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可以方便地对不同地震作用水平、不同性能目标的结构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配筋计算,并能控制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性能、塑性铰出现顺序及部位,与时程分析方法相比偏于保守,且比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竖向不规则结构 层间需求曲线 层间能力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志华 吕西林 周颖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93,共8页
影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宽比r、轴压比n、边缘约束构件约束程度等。本文首先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端部约束构件的配箍特征值λvw、轴压比n、高宽比r与剪力墙极限位移Δuw之间的关系,即λvw-n-r-Δuw关系,然后通... 影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宽比r、轴压比n、边缘约束构件约束程度等。本文首先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端部约束构件的配箍特征值λvw、轴压比n、高宽比r与剪力墙极限位移Δuw之间的关系,即λvw-n-r-Δuw关系,然后通过7个研究机构所进行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验对该关系进行了验证。在此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本文方法,设计者可以在已知层间位移角需求θ及确定损伤指标Dw的情况下对剪力墙端部约束构件进行配箍。本文最后通过一算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变形能力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残余位移影响的梁式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宇 车艳阳 王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8,共8页
以我国现行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为依据,合理地选取4类场地320条强震记录,统计出适用于我国梁式桥抗震设计的弹塑性位移谱和残余位移谱,并改进正规化累积耗能参数,得到基于损伤性能指标的等效位移延性系数,并以此对桥梁的地震损伤模型进... 以我国现行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为依据,合理地选取4类场地320条强震记录,统计出适用于我国梁式桥抗震设计的弹塑性位移谱和残余位移谱,并改进正规化累积耗能参数,得到基于损伤性能指标的等效位移延性系数,并以此对桥梁的地震损伤模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残余位移影响的梁式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并给出具体算例,其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结构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可有效地控制桥墩的首超破坏、塑性累积损伤以及震后残余位移,适用于我国短周期、低延性的一般规则梁式桥的中、低矮桥墩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式桥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弹塑性位移谱 残余位移谱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考虑持时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亮 任伟新 +2 位作者 张广锋 左小晗 黄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2,共8页
在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PBSD)中,是否考虑持时的效应会显著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了将持时与幅值、频谱的影响进行解耦,选择多组匹配同一目标谱的实际地震波和人工波,并使各组地震波的5-95%显著持时服从不同的概率分布,对一座... 在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PBSD)中,是否考虑持时的效应会显著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了将持时与幅值、频谱的影响进行解耦,选择多组匹配同一目标谱的实际地震波和人工波,并使各组地震波的5-95%显著持时服从不同的概率分布,对一座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IDA分析。对比持时与桥梁结构地震需求的相关性表明:持时的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对于位移工程需求参数(EDP)影响较小,但对能量EDP以及包含能量项的疲劳破坏和累积损伤参数的概率预计(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影响显著。因此,在PBSD中如采用能量EDP,则必须考虑到所选地震波的持时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均要符合工程场地实际的地震危险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全概率理论的PBSD,提出一种能够考虑持时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影响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 实际地震波 持时 优化选择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塑性抗震设计 被引量:15
13
作者 熊二刚 张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38,共7页
根据功能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预先选定目标侧移和屈服机制,根据功能平衡方程即可得到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采用塑性设计法设计支撑构件和节点以便达到预期的屈服机制和性能。采用此方法对一... 根据功能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方法。预先选定目标侧移和屈服机制,根据功能平衡方程即可得到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采用塑性设计法设计支撑构件和节点以便达到预期的屈服机制和性能。采用此方法对一幢6层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然后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塑性抗震设计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 中心支撑钢框架 目标侧移 屈服机制 功能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风设计理论框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周云 汪大洋 陈小兵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3期244-251,共8页
提出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风设计理论框架,将风压强度划分为4个设计风压等级(弱风压、中风压、强风压及超强风压),将人体振动舒适度划分为6个等级(无振感、轻微振感、中等振感、烦恼、非常烦恼和无法忍受)、三种振动水平(与人的舒适感相... 提出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风设计理论框架,将风压强度划分为4个设计风压等级(弱风压、中风压、强风压及超强风压),将人体振动舒适度划分为6个等级(无振感、轻微振感、中等振感、烦恼、非常烦恼和无法忍受)、三种振动水平(与人的舒适感相关的振动水平、与人正常工作和操作有关的振动水平、与人的生理健康直接相关的振动水平)。结合不同类别建筑物的性能需求及人体振动舒适度的要求,将结构风振性能水准划分为4种状态(性能健康、性能亚健康、性能病态及性能丧失),将结构风振性能目标划分为5个等级(A、B、C、D、E)。提出了结构抗风概念设计与计算分析的一般原则,给出了结构性能抗风安全性评价及社会经济评价基本内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风设计 设计风压等级 风振性能水准 结构性能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耸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风设计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敏娟 李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4,105,共9页
为使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在遭受所有可能的外部荷载作用下能达到各种预定功能和性能目标的要求,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被广泛接受。以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为基础,建立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风设计(Performanc... 为使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在遭受所有可能的外部荷载作用下能达到各种预定功能和性能目标的要求,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被广泛接受。以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为基础,建立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风设计(Performance-Based Wind Engineering,简称PBWE)概率评估框架。考虑特定场地风速的随机特性,借鉴结构抗震极限状态年平均超越概率闭式表达式的推导方法,在做适当假定的条件下获得结构抗风需求年平均超越概率闭式表达式。以某高耸结构为例,将结构关键部位加速度峰值响应和位移峰值响应作为抗风性能的评判标准,进行高耸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风设计概率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抗风设计 高耸结构 概率评估 闭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菱形网格支撑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樊春雷 包献博 +3 位作者 郝际平 张海宾 钟炜辉 张凯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43-151,共9页
菱形网格支撑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抗侧力支撑结构,在保证边柱安全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刚度、承载能力以及延性,同时相比传统的支撑体系大大减小了支撑面外厚度,方便钢结构住宅支撑结构与外围护的结合。提出了菱形网格支撑框架结构的抗... 菱形网格支撑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抗侧力支撑结构,在保证边柱安全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刚度、承载能力以及延性,同时相比传统的支撑体系大大减小了支撑面外厚度,方便钢结构住宅支撑结构与外围护的结合。提出了菱形网格支撑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及抗侧承载力公式,同时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提出了菱形网格支撑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考虑支撑对框架梁柱的不利影响,通过拟定的屈服机制对屈服构件进行塑性方法设计,对于非屈服构件采用能力设计方法。采用此方法设计了一栋12层的菱形支撑框架结构,通过动力时程分析与传统的交叉支撑框架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为菱形网格支撑框架结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塑性设计 支撑框架 目标位移 整体破坏模式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墩柱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25
17
作者 朱晞 江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2,共8页
结合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融合反应谱法和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的优点,发展一种能够同时考虑近断层地震能量和变形需求的桥梁墩柱抗震设计新方法。基于所提出的以性能指标为控制参数的强度折减因子和结构变形等效延性系数,推导与美国UBC9... 结合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融合反应谱法和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的优点,发展一种能够同时考虑近断层地震能量和变形需求的桥梁墩柱抗震设计新方法。基于所提出的以性能指标为控制参数的强度折减因子和结构变形等效延性系数,推导与美国UBC97抗震设计规范动力放大系数谱相容的给定性能指标的非弹性位移谱,用于确定目标结构的等效自振周期。给出桥墩抗震设计的完整过程,发展一种桥梁墩柱直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以不同高度和预期设计性能目标的桥墩为算例,通过实际近场地震记录和等效模拟脉冲波的非线性时程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所建议方法能实现将结构抗震性能指标贯穿到抗震设计的全过程,适用于以弯、剪变形为主的中、低高度桥墩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性能指标 强度折减因子 非弹性位移谱 近场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鲁亮 徐颖超 代桂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7-142,共6页
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通过引入弹性摇摆柱和摇摆节点来弱化结构整体刚度,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损伤,并使用无黏结后张预应力筋提供结构弹性恢复力,实现结构地震后自复位。在已有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通过引入弹性摇摆柱和摇摆节点来弱化结构整体刚度,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损伤,并使用无黏结后张预应力筋提供结构弹性恢复力,实现结构地震后自复位。在已有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确定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给出抗震设计流程。以一个三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例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选用3条波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模拟结构遭遇罕遇地震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且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的和良好的自复位能力,验证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 自复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木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及设计评估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犟 刘朋 +2 位作者 陈伯望 王解军 张翰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8,共8页
轻型木结构由于其节能环保,舒适耐久,且抗震性能良好,在世界范围内大量营建,因而其抗震性能及设计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系统介绍了轻型木结构抗震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影响轻型木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关键因素及低周反复加载... 轻型木结构由于其节能环保,舒适耐久,且抗震性能良好,在世界范围内大量营建,因而其抗震性能及设计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系统介绍了轻型木结构抗震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影响轻型木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关键因素及低周反复加载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轻型木结构房屋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现状,尤其是国外NEES-Wood和NEES-Soft等前沿木结构项目的研发进展。总结了目前国际上几种最新研发的轻型木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评估方法,指出该类方法是未来木结构抗震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以位移为主要参考指标的抗震设计可以保证结构安全可靠,而基于损伤的方法对于轻型木结构的抗震评估尤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剪力墙 抗震 轻型木结构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建筑非结构系统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秋利 宁晓晴 戴君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0-235,共6页
医疗建筑在地震中担负着抗震救灾的重要职能,不仅主体结构在地震时需安全可靠,其非结构系统的功能可恢复性也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医疗建筑非结构系统的分类和震害表现,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抗震规范要求及抗震研究进展,其次提出了基于... 医疗建筑在地震中担负着抗震救灾的重要职能,不仅主体结构在地震时需安全可靠,其非结构系统的功能可恢复性也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医疗建筑非结构系统的分类和震害表现,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抗震规范要求及抗震研究进展,其次提出了基于性能的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两种方法,总结了医疗建筑中的填充墙、吊顶、医疗设备、管道等非结构构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要求,最后对非结构系统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建筑 非结构系统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功能可恢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