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国产加速卡的地震模拟计算性能分析与优化
1
作者 周辉 朱虎明 +4 位作者 高天琦 董西淼 张凌云 刘卉杰 陈志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3,共13页
AWP-ODC是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来实现大规模三维地震模拟的软件。随着国外对我国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出口限制,我国急需发展自己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及其软件生态。早期的AWP-ODC加速主要基于NVIDIA GPU软硬件架构来设计优化,近年来,多种异... AWP-ODC是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来实现大规模三维地震模拟的软件。随着国外对我国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出口限制,我国急需发展自己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及其软件生态。早期的AWP-ODC加速主要基于NVIDIA GPU软硬件架构来设计优化,近年来,多种异构计算平台迅猛发展,如何基于新的异构计算软硬件平台来加速AWP-ODC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为此,本文在一种国产加速卡上对AWP-ODC进行移植。针对耗时较多的核函数dstrqc,通过GPU访存优化和网格参数优化等方式缩短了其运行时间。最后分别在国产类GPU单卡和双卡上,利用Fréchet Kernels地震和8·3鲁甸地震数据集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卡计算环境下,两个数据集的FLOPS分别提高了30.51%和25.21%;在双卡计算环境下,两个数据集的FLOPS分别提高了9.42%和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模拟 国产加速卡 AWP-ODC 异构计算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动力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孟刚 张宏杰 +1 位作者 郑朋飞 胡尚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0-1152,共13页
大跨度桥梁具有刚度小、阻尼低的特性,在地震荷载下易发生过大纵向振动,需在梁端或塔梁间安装被动阻尼装置进行减震控制。本文针对大跨度桥梁采用纵向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CVSDS),进行振动台试验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该系统在地震... 大跨度桥梁具有刚度小、阻尼低的特性,在地震荷载下易发生过大纵向振动,需在梁端或塔梁间安装被动阻尼装置进行减震控制。本文针对大跨度桥梁采用纵向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CVSDS),进行振动台试验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该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和鲁棒性。首先,基于Maxwell模型和双线性模型,提出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耦合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滞回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其次,基于单自由度体系,开展该组合系统的振动台试验,探究该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减震性能和动态锁定功能的实现;最后,以某大跨度悬索桥为例,利用BP神经网络和Sobol灵敏度分析讨论组合系统在阻尼系数、速度指数、初始刚度、屈服力和锁定力等核心参数随机变异下的鲁棒性,并获得了各项参数对其减震性能的贡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耦合力学模型能较好地表征组合系统的恢复力特性;组合系统在小震下未触发锁定,而强震下可及时激活锁定功能,该功能的触发取决于预设锁定力的大小;锁定前组合系统由黏滞阻尼器减震,锁定后则切换至软钢阻尼器工作,且减震效果显著;组合系统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小震下阻尼系数对减震率的影响最大,而大震下锁定力对减震率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 地震作用 动力性能 振动台试验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领域进展综述
3
作者 马星宇 王兰民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8,共23页
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 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评估,区域尺度的地震滑坡评价及应用;隧道与地下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与管理;液化场地的地下结构;岩土隔震;面向结构保护和基于抗震超材料的创新地基相互作用概念;浅基础抗震设计中的挑战;面向建筑物和桥梁的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与韧性应用;地震输入、场地效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与对其易损性曲线的影响;抗液化结构;场地响应谱分析的实践、知识和技术的现状与讨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岩土地震工程;土体非线性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观测与预测等。以期与读者全方位分享本届盛会该领域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岩土地震工程 场地响应 液化 土结相互作用 土工合成材料 土体非线性 地震滑坡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工程学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章劲松 陈亮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6-28,共3页
在我国目前的桥梁抗震设计和分析中,主要研究的是各种类型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抗震构造措施等,对地震工程学方面的理论研究甚少,从而导致地震学与结构抗震两者之间缺乏联系,脱离了地震谈抗震。近年来,随着基于性能的地... 在我国目前的桥梁抗震设计和分析中,主要研究的是各种类型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抗震构造措施等,对地震工程学方面的理论研究甚少,从而导致地震学与结构抗震两者之间缺乏联系,脱离了地震谈抗震。近年来,随着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和抗震设计理论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地震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必须将地震学与结构抗震有机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 地震 抗震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框架节点地震损伤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静 白宇航 +2 位作者 刘云贺 丛潇然 申长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7-277,共11页
梁柱节点的构造型式对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该设计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框架节点,为研究新型装配式框架节点的地震损伤性能,以连接方式和轴压比为设计参数,设计制作了8个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循环试验,结合VIC-3D技术监测试件柱端表面应... 梁柱节点的构造型式对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该设计了一种新型装配式框架节点,为研究新型装配式框架节点的地震损伤性能,以连接方式和轴压比为设计参数,设计制作了8个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循环试验,结合VIC-3D技术监测试件柱端表面应变,观察其破坏模式,分析了该节点的滞回曲线、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建立了适合于装配式节点的修正损伤模型。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节点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主要破坏位置发生在混凝土与钢部件的连接处;装配式节点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装配式Z字形拼接节点的累积总耗能为现浇节点的1.75倍,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装配式节点的延性系数在2.02~3.78,轴压比的增大会使节点承载力提高,延性降低;修正模型计算出的损伤发展曲线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连接方式的改变能够显著影响节点的损伤发展速率,轴压比越小,损伤发展速率越慢。最后,对装配式框架结构性态水平进行了参数量化,给出了性态水平与层间位移角、损伤指数、柱端表面峰值应变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该类结构损伤评估及震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梁柱节点 地震损伤模型 VIC技术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遇地震下高速铁路大跨矮塔斜拉桥减隔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明志 袁晶莲 +2 位作者 郭世杰 杨永清 黄胜前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7,共17页
为研究不同减隔震装置对高速铁路大跨矮塔斜拉桥的减隔震机理,以某(90+180+90)m矮塔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摩擦摆支座、黏滞阻尼器和减隔震组合装置的减震效果及桥梁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 为研究不同减隔震装置对高速铁路大跨矮塔斜拉桥的减隔震机理,以某(90+180+90)m矮塔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摩擦摆支座、黏滞阻尼器和减隔震组合装置的减震效果及桥梁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罕遇地震作用下,全桥主塔处采用摩擦摆支座和黏滞阻尼器的组合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抗震问题,优化后选取摩擦系数为0.06、曲率半径为2 m的摩擦摆支座和阻尼系数为12000 kN·(m·s^(-1))-α、阻尼指数α为0.8的黏滞阻尼器;相比于单独使用摩擦摆支座或黏滞阻尼器,减隔震组合装置可大幅度减小全桥各关键截面的内力、桥墩位移及梁端转角,显著提升桥梁的抗震性能,剪力和弯矩的减震率分别达70.85%和76.94%,桥墩墩顶位移减震率达76.08%;各关键截面安全系数均大于1,结构均处于弹性范围,满足桥梁抗震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矮塔斜拉桥 罕遇地震 减隔震性能 摩擦摆支座 黏滞阻尼器 组合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地震作用与抗震性能分析
7
作者 杨佳 陈奋飞 +3 位作者 贾传果 吕峻逸 邢挺 张家玮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6,共6页
研究目的:高地震烈度区域电气化铁路沿线途经多条地震断裂带,接触网系统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损坏,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本文结合高地震烈度区电气化铁路,基于接触网系统服役特性,开展了4柱3跨原型足尺振动台试验,建立并验证地震响应下的... 研究目的:高地震烈度区域电气化铁路沿线途经多条地震断裂带,接触网系统在地震作用下易出现损坏,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本文结合高地震烈度区电气化铁路,基于接触网系统服役特性,开展了4柱3跨原型足尺振动台试验,建立并验证地震响应下的接触网系统有限元模型,开展地震作用下接触网系统的地震响应仿真计算,对比分析接触网导线、腕臂、定位器、支柱等关键装备的抗震性能,并比较分析不同的接触网导线工作张力、跨距以及锚段长度对接触网系统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高地震烈度区接触网系统的抗震设计原则及措施,全面分析与研究地震作用下接触网系统响应规律和抗震性能。本文提出的关于接触网系统抗震性能分析数据及研究结论,能有效补充和完善接触网抗震设计规范及标准,有力支撑铁路工程建设,提升电气化铁路防灾抗灾能力。研究结论:(1)地震激励对接触网腕臂装置的影响较小,定位器出现受压,导致钩环结构易脱落;(2)地震激励对接触网支柱、接触线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可造成支柱柱底应力增大和接触线跨中位移增大;(3)锚段长度对抗震性能无明显影响,适当增大接触线工作张力、减小跨距可有效降低接触网系统的地震响应;(4)本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领域防灾减灾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地震烈度 地震响应 抗震设计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消防安全工程学和性能化防火规范 被引量:38
8
作者 肖学锋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1999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消防安全工程学和性能化规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国外发展概况,并就如何在我国发展消防安全工程学和性能化规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消防安全 防火 规范 消防安全工程学 性能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及控制措施分析
9
作者 王军文 刘彦伟 +3 位作者 张钊 李春雨 李勇 郭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0-726,共7页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 为了提高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本文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考虑施工过程对成桥恒载内力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探讨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和动轴力对主梁与主墩损伤的影响,分析波形钢腹板代替混凝土腹板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的控制效果,并通过优化桥墩截面尺寸、对主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及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来控制主墩的地震损伤。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钢束应力变化对主梁混凝土应力影响较小,考虑动轴力后主墩墩顶、墩底在地面峰值加速度分别达到0.4g、0.6g时开裂,墩顶更易损伤;波形钢腹板可提升主梁抗震能力,却降低主墩抗震性能;优化桥墩截面、对桥墩局部施加预应力、双柱墩间设置横系梁等措施均可提升主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损伤 控制措施 抗震性能 峰值地面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地震工程学》一书介绍与评价
10
作者 王兰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27,共1页
在1995年Steven L.Karamer编著出版《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岩土地震工程学)和2002年Robert W.Day编著出版《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Handbook》(岩土地震工程手册)之后,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了由陈国... 在1995年Steven L.Karamer编著出版《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岩土地震工程学)和2002年Robert W.Day编著出版《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Handbook》(岩土地震工程手册)之后,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了由陈国兴教授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岩土地震工程的专著《岩土地震工程学》于200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地震工程 地震工程学 科学出版社 评价 书介 Robert 编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地震工程学》一书介绍与评价
11
作者 王兰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424,共1页
在1995年Steven L.Karamer编著出版《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岩土地震工程学)和2002年Robert W.Day编著出版《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Handbook》(岩土地震工程手册)之后,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了由陈国... 在1995年Steven L.Karamer编著出版《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岩土地震工程学)和2002年Robert W.Day编著出版《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Handbook》(岩土地震工程手册)之后,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了由陈国兴教授编著的我国第一部岩土地震工程的专著《岩土地震工程学》于200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地震工程 地震工程学 科学出版社 评价 书介 Robert 编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减灾:30%的投入 100%的民生——专访中国地震工程学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聿贤
12
作者 章勇 《中国科技财富》 2009年第1期24-32,24,共9页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2006年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陆地面积的35%的7.0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在我国;20世纪全球因地...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2006年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陆地面积的35%的7.0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在我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我国占59万人,居全球之首。我国的西南地区是频发地震的重要区域。身处西南的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这次地震灾害,更深程度的引发了我国在防减救灾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局限的深入思考,更是对人生命底的谨慎思索。为此我们在2008年末,时值北京冬季难得的明媚晴日,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家属院,以反省的姿态走访了我国工程地震学的开创者胡聿贤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规划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震工程学 地震灾害 陆地面积 地震活动 地震发生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移动式风雨棚基于性能的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
13
作者 王建超 周世龙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1期1-6,58,共7页
大跨移动式风雨棚是应用于船厂、工矿、军工等为克服恶劣天气而在场地不同位置设置的可移动棚式特种机械设备。由于该结构多在近海地区投入使用,且近海地区多是地震频发地带,所以对大跨移动式风雨棚进行基于性能的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是... 大跨移动式风雨棚是应用于船厂、工矿、军工等为克服恶劣天气而在场地不同位置设置的可移动棚式特种机械设备。由于该结构多在近海地区投入使用,且近海地区多是地震频发地带,所以对大跨移动式风雨棚进行基于性能的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地震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以顶点最大位移角和位移延性比作为地震需求指标,并基于文献和文中定义的界限值法对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最终得到结构在不同极限状态下的易损性曲线。通过模拟研究得出:该定义界限值法的结构失效概率大于基于文献界限值的结构失效概率。对于大跨移动式风雨棚可以参考该界限值法对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不同地震需求指标和相同PGA下,以顶点最大位移角为指标的结构倒塌概率(78.19%)略小于以位移延性比为指标的结构倒塌概率(78.59%),因此可以以位移延性比为首要考虑的指标,以顶点最大位移角作为对比指标为结构提供今后的震害预测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移动式风雨棚 地震峰值加速度 顶点最大位移角 位移延性比 基于性能地震易损性分析 地震需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大跨径斜拉桥H形桥塔纵向地震易损性分析
14
作者 丰丙龙 武芳文 孟园英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4期78-82,90,I0006,共7页
我国许多地区都处于板壳活跃地带,近年来,由于板壳活动的加剧引发了多次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给人民带来了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地震作用下,作为斜拉桥主要受力构件的主塔若发生损伤,将使斜拉桥整体损伤风险明显提高.因此,以某斜拉桥为... 我国许多地区都处于板壳活跃地带,近年来,由于板壳活动的加剧引发了多次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给人民带来了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地震作用下,作为斜拉桥主要受力构件的主塔若发生损伤,将使斜拉桥整体损伤风险明显提高.因此,以某斜拉桥为工程实例,通过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学科知识,利用IDA时程分析结果,根据能力需求比模型法绘制出斜拉桥主塔各关键截面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然后对斜拉桥主塔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纵桥向地震作用下,主塔的中塔底截面为易损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增量动力分析 谱加速度 地震易损性分析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的受力性能对比分析
15
作者 张剑锋 蓝先林 +2 位作者 徐向东 唐志 姬同旭 《交通工程》 2024年第10期37-42,共6页
为探究斜拉桥合理的结构体系,以南水北调桥为工程背景,建立3种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漂浮体系、半漂浮体系和刚构体系斜拉桥的地震反应谱响应分析,研究横向+竖向、纵向+竖向反应谱下3种结构体系斜拉桥的内力和变形情... 为探究斜拉桥合理的结构体系,以南水北调桥为工程背景,建立3种不同结构体系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漂浮体系、半漂浮体系和刚构体系斜拉桥的地震反应谱响应分析,研究横向+竖向、纵向+竖向反应谱下3种结构体系斜拉桥的内力和变形情况,并确定斜拉桥的合理结构体系。研究表明:纵向+竖向地震反应谱下,半漂浮体系斜拉桥的主塔塔顶纵向位移、主梁跨中位移较漂浮体系均有小幅度减小,较刚构体系有所增加,半漂浮体系斜拉桥的主塔塔底内力最小;横向+竖向地震反应谱下,与其他2种结构体系相比,半漂浮体系的塔顶横向位移最小,主梁跨中的竖向位移和横向位移均较小,且主塔的内力响应显著降低,整体上半漂浮结构体系斜拉桥受力性能良好;依据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半漂浮体系为斜拉桥最终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谱 结构体系 斜拉桥 有限元 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连续梁桥锌铝芯GFRP高阻尼橡胶支座减隔震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江飞 梁春雨 +2 位作者 缪锋阳 徐建国 齐万帅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3,共9页
针对地震中大跨连续梁桥主梁的惯性力较大,现有隔震支座无法满足其抗震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该类型桥梁的Zn-22%Al芯玻璃纤维增强板高阻尼橡胶支座(ZA-GFRPHDR支座),开展该支座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其基本力学性能。以某黄河特大桥为... 针对地震中大跨连续梁桥主梁的惯性力较大,现有隔震支座无法满足其抗震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该类型桥梁的Zn-22%Al芯玻璃纤维增强板高阻尼橡胶支座(ZA-GFRPHDR支座),开展该支座的拟静力试验,分析其基本力学性能。以某黄河特大桥为背景,建立采用该支座的大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场地类别地震波作用下桥梁关键部位的地震响应,并与采用盆式橡胶支座的桥梁地震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盆式橡胶支座,ZA-GFRPHDR支座能显著降低桥梁地震响应,竖向和水平力学性能稳定,滞回性能优秀,其减隔震性能随地震动强度增大而提升;在Ⅰ类、Ⅱ类和Ⅲ类场地中,ZA-GFRPHDR支座对桥梁的减隔震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连续梁桥 ZA-GFRPHDR支座 拟静力试验 地震 力学性能 地震响应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材料性能劣化的桥墩地震易损性分析
17
作者 谷敏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6期129-133,共5页
为分析材料性能劣化对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氯离子侵蚀机理以及钢筋锈蚀原理,得到了混凝土以及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根据地震易损性原理,通过位移延性比确定了桥墩的损伤指标,以此构建了考虑材料性能劣化的桥墩地震易损性模型,以... 为分析材料性能劣化对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氯离子侵蚀机理以及钢筋锈蚀原理,得到了混凝土以及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根据地震易损性原理,通过位移延性比确定了桥墩的损伤指标,以此构建了考虑材料性能劣化的桥墩地震易损性模型,以百崎湖大桥为工程实例,选取了36条符合场地条件的地震波,对考虑材料性能退化的桥墩地震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建立了桥墩在不同服役年限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表明:桥墩服役时间越长,其达到各损伤状态的超越概率显著增加;桥墩在轻微损伤、中度损伤、严重损伤之间的超越概率差明显小于严重损伤与完全破坏之间的超越概率差,表明桥墩在轻微损伤、中度损伤、严重损伤之间的延性能力要小于其在严重损伤与完全破坏之间的延性能力;桥墩在服役51~75年之间的地震易损性曲线间隔明显大于服役0~25年、26~50年以及76~100年之间的间隔,即桥墩在51~75年间的超越概率增加明显,表明此阶段锈蚀导致钢筋以及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导致其抗震性能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材料性能 劣化 地震易损性 服役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建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8
作者 邬泽 卢广 +1 位作者 庄海洋 唐柏赞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3,共9页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 基于深圳北站广场向下增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结构的实际工程背景,场地土中地下车站附带上部已建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机制成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采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建立了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静、动力耦合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地下车站附带上部结构、单建地下车站结构、单建地上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及其损伤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相比单建地下车站结构,由于受上部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水平侧向力及其层间位移角均显著增大,且顶、底板地震损伤面积及程度明显加剧;相比单建地上结构,由于受地下车站结构影响,增建地下车站结构的上部结构的变形协调性显著降低,其地震损伤较单建地上结构严重,尤其在中柱与二层楼板连接处。研究成果可为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层拓建的科学设计、防震减灾提供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下结构-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增建地下结构 抗震性能 地震损伤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钢加层结构中CFRP加固节点地震损伤特征分析
19
作者 曹福生 王为强 +2 位作者 杨晶晶 马肖彤 包超 《城市建筑》 2025年第8期192-194,共3页
轻钢加层改造技术是既有建筑实现城市更新改造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节点锚栓应力、钢筋应力、CFRP纤维应力及混凝土损伤分布情况,研究了利用CFRP加固的轻钢加层结构节点地震损伤特征。结果表明:利用CFRP纤维布加固轻钢加... 轻钢加层改造技术是既有建筑实现城市更新改造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节点锚栓应力、钢筋应力、CFRP纤维应力及混凝土损伤分布情况,研究了利用CFRP加固的轻钢加层结构节点地震损伤特征。结果表明:利用CFRP纤维布加固轻钢加层节点可以有效地降低钢筋承载力,减轻混凝土塑性损伤,提升轻钢加层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加层结构 地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分析的斜梁桥抗震性能研究
20
作者 熊红平 段银芳 +2 位作者 赵瀚迪 吴亮秦 李涛 《山西建筑》 2025年第5期6-11,共6页
为确立基于Pushover分析的桥梁抗震分析评价方法,以三跨连续斜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桥资料确定桥址为Ⅱ类场地,地震动的烈度为8度,并由规范反应谱拟合出与反应谱相容的7条地震波,分别进行了对应于E1和E2地震作用的非线性时程分析、Push... 为确立基于Pushover分析的桥梁抗震分析评价方法,以三跨连续斜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桥资料确定桥址为Ⅱ类场地,地震动的烈度为8度,并由规范反应谱拟合出与反应谱相容的7条地震波,分别进行了对应于E1和E2地震作用的非线性时程分析、Pushover分析和反应谱分析下的抗震分析评价。结果表明,Pushover分析不仅可快速直观地用于E1地震作用下的线弹性抗震分析评价,还能够在E2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中达到与非线性时程分析较接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斜梁桥 地震作用 抗震性能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