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27
1
作者 朱丽娟 李晓微 +7 位作者 吴艳 孙军 陈茂华 陆川 夏晓清 朱爱武 虞荷荷 杨娜妩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1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与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查找循证证据,应用德尔斐专家咨询法,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 目的建立与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查找循证证据,应用德尔斐专家咨询法,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12月收治的60名患者(观察组)实施本方案,而2015年1-12月收治的60名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案。观察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进行了2轮专家咨询,其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9%、94.1%,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28、0.946,对方案指标评分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756、0.873,均P<0.05。构建并应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护士进行吞咽功能评价率明显增加、患者肺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构建并应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集束化循证护理方案能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束化 循证护理 护理质量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的误区分析与正确应用 被引量:121
2
作者 吴密彬 胡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8期84-86,共3页
分析我国护理人员在构建和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过程中,忽略集束化护理方案基于证据的实质、对各集束措施之间的关联性理解不够及认为集束化护理中的措施一成不变等误用情况;阐述了集束化护理的正确应用、集束化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 分析我国护理人员在构建和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过程中,忽略集束化护理方案基于证据的实质、对各集束措施之间的关联性理解不够及认为集束化护理中的措施一成不变等误用情况;阐述了集束化护理的正确应用、集束化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旨在促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和应用集束化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化护理 循证实践 临床应用 束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的集束化护理对心胸外科术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周珽 黄润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36-39,57,共5页
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构建应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为干预实施前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为... 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构建应用于心胸外科术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为干预实施前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无创正压通气照护,共有患者38例;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为干预实施后组,应用基于证据的集束化护理,责任护士根据集束化护理方案与医生协同为患者提供无创正压通气照护。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实施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后,患者的面罩漏气、恐惧焦虑心理、腹胀、误吸、鼻面部损伤以及口咽及呼吸道干燥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PaO_2、PaCO_2明显改善,而患者的住院时间、通气时间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次研究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构建并应用心胸外科术后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显著减少了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研究 束化护理 心胸外科 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集束化策略的形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曾铁英 温淼淼 赵梅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9期3114-3118,共5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对20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进行集束化策略的预试验;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140例次经口气管插管且行常规口腔护理的病人作为对照组,选... [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对20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进行集束化策略的预试验;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140例次经口气管插管且行常规口腔护理的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5月—9月我院ICU收治的140例次进行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集束化口腔护理作为干预组,采用口臭、口腔污染度及牙菌斑指数来评价病人的口腔状况,并通过护士访谈评价可行性,依据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评价安全性。[结果]干预组口臭、口腔污染度和牙菌斑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护士对集束化策略的可行性给予了肯定;仅有2例病人发生误吸呛咳现象。[结论]口腔护理集束化策略的应用,能有效改善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卫生状况,并一定程度上提高ICU护士对危重症病人口腔护理的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束化策略 行动研究 循证护理 口腔卫生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干预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旻露 樊朝凤 +2 位作者 段丽娟 王聪 蒋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2期1774-1779,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循证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为出血性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现存问题,检索证据,形成4项集束化护理措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肠内营... 目的:评价基于循证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为出血性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现存问题,检索证据,形成4项集束化护理措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肠内营养管理;基于胃肠动力指导喂养途径选择和喂养速度调整;提供个体化肠内营养制剂;采用腹部按摩、腹部热敷促进胃肠动力)。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为干预组(n=69),实施集束化护理,选取2020年4月—10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n=70),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营养管理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管理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积极推广集束化护理措施,以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症状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喂养不耐受 肠内营养 束化护理 循证实践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集束化护理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梁艳 李艳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1-874,共4页
[目的]构建针对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低出生体重CHD患儿11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术后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 [目的]构建针对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低出生体重CHD患儿11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术后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成立肠内营养小组,根据循证结果制定集束化管理措施并实施,比较两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实际完成研究57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经鼻喂养持续时间、呼吸机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每日热量供给明显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提升低体重CHD患儿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 先天性心脏病 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 束化护理 儿科护理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的集束化护理 被引量:6
7
作者 韩明芳 王叶飞 +3 位作者 沈璐梦 余幼芬 朱鸳鸯 王明珠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研究的方法构建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27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51...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研究的方法构建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27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51例作为集束化组,采取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方案,观察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集束化组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健康知识知晓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新发的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运用循证研究的方法构建和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可预防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医院感染 预防 束化护理 循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