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残留免疫分析法中抗体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俊钧 周孟新 +1 位作者 吕晓丹 肖治理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1-309,共9页
重金属毒性大、污染范围广,其污染和残留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检测至关重要。重金属的免疫分析法快速、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重金属抗体是其中的核心试剂。重金属抗原由重金属离子及螯合剂两部分组... 重金属毒性大、污染范围广,其污染和残留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检测至关重要。重金属的免疫分析法快速、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重金属抗体是其中的核心试剂。重金属抗原由重金属离子及螯合剂两部分组成,由于金属离子结构相似、螯合剂又具有通用性,因此制备的抗体往往特异性不佳,但仍有部分文献报道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因此,研究重金属抗体对抗原特异性识别及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重金属抗原抗体识别机制的3种研究手段及进展,分析了重金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及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旨在为重金属抗体性能改造提升提供参考,并为建立高效、灵敏、特异性好的食品重金属残留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抗体 特异性识别 相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及其糖苷化合物对燕麦蛋白功能性质影响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刘武珍 李俶 +4 位作者 耿勤 陈军 韩嘉龙 刘成梅 戴涛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2,共12页
为探究柚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柚皮苷和芸香柚皮苷)对燕麦蛋白的起泡性、乳化性、及界面张力的影响差异及相互作用机制。本文联合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明晰了燕麦蛋白-黄酮复合体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蛋白结构变化,最后通过分子模拟技术将复... 为探究柚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柚皮苷和芸香柚皮苷)对燕麦蛋白的起泡性、乳化性、及界面张力的影响差异及相互作用机制。本文联合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明晰了燕麦蛋白-黄酮复合体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蛋白结构变化,最后通过分子模拟技术将复合体系的相互作用可视化。结果表明,柚皮素、柚皮苷及芸香柚皮苷显著提升了燕麦蛋白的起泡、乳化性能,降低了燕麦蛋白的界面张力,且糖苷类黄酮的效果更佳,即柚皮苷>芸香柚皮苷>柚皮素。荧光及分子模拟结果共同表明三种黄酮与燕麦蛋白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和范德华力发生相互作用,常温下,结合能力大小分别为芸香柚皮苷(11.05×10^(4)L/mol)>柚皮素(6.25×10^(4)L/mol)>柚皮苷(0.23×10^(4)L/mol)。三种黄酮改变燕麦蛋白的三级结构(荧光光谱红移)、二级结构(α-螺旋降低,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增加)、降低了表面疏水性,使得燕麦蛋白功能性质提升(起泡、乳化)。本研究可为选择合适的黄酮应用在燕麦蛋白基产品中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蛋白 柚皮素 黄酮糖苷 相互作用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光谱法探究柿原花青素与黏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葛珍珍 赵玉翔 +4 位作者 胡乔乔 刘泽龙 聂荣祖 纵伟 敬思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为了解黏蛋白(Mucin)对柿原花青素肠道消化释放的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柿原花青素-黏蛋白复合物的理化特征及两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粒径、电位绝对值与柿原花... 为了解黏蛋白(Mucin)对柿原花青素肠道消化释放的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柿原花青素-黏蛋白复合物的理化特征及两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粒径、电位绝对值与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ECG、EGCG)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柿原花青素酚羟基的引入使得黏蛋白的热稳定性、表面疏水性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红外光谱显示,氢键及游离的氨基参与两者反应;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可以有效猝灭黏蛋白的内源荧光,以静态猝灭为主;根据Van’t Hoff方程获得的热力学参数∆G<0,∆H<0,∆S<0,表明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与黏蛋白的结合是吉布斯自由能减少的自发反应,主要由氢键及范德华力驱动。综上所述,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的添加诱导黏蛋白结构发生变化,其与黏蛋白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该研究为设计提高柿原花青素在肠道中生物利用率的智能递送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原花青素 黏蛋白 理化特征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未采区地面水平井全周期施工效果相互作用机制及开发建议
4
作者 张寨男 杨科 +5 位作者 华心祝 叶春辉 叶敏 刘文杰 池小楼 吕鑫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6-369,共14页
为探究煤矿未采区地面水平井不同层位压裂效果差异,揭示瓦斯治理全周期各阶段工程施工效果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朱集东矿ZJ2−1与ZJ2−2井施工现状,从压裂施工规模、压裂施工曲线和测压降数据角度,分析各段及各层位压裂效果的差异,并与微... 为探究煤矿未采区地面水平井不同层位压裂效果差异,揭示瓦斯治理全周期各阶段工程施工效果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朱集东矿ZJ2−1与ZJ2−2井施工现状,从压裂施工规模、压裂施工曲线和测压降数据角度,分析各段及各层位压裂效果的差异,并与微地震监测结果对比验证;分析钻井、压裂效果对气水产出效果的影响及停产诱因,揭示地面水平井钻井、压裂与排采工程全周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煤矿未采区地面水平井瓦斯治理过程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建议。结果表明:ZJ2−2井较ZJ2−1井与ZJ2−1井的煤层较顶、底板压裂的裂缝打开效果好,而微地震结果显示顶底板压裂较煤层压裂效果好,这是由于压裂效果好不但需要裂缝均匀打开,还需要确保裂缝持久性高。钻井效果体现在钻井轨迹与井筒稳定2个方面,钻井轨迹不仅会直接影响井筒稳定,还会影响压裂效果,压裂施工会降低井筒稳定,而井筒稳定是保障排采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井筒稳定性受钻井层位、压裂施工、储层岩层与长期浸水等因素的影响均不可忽视,压裂效果好只是排采效果好的必要条件,排采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受井筒稳定性与排采制度精细化程度的影响。两口井排采阶段均可划分为返排、上产、稳产、停产和再产气5个阶段,ZJ2−1井的返排率较大且大于1,说明存在邻近水源的侵入,导致压裂效果较好的ZJ2−1井的产气效果较差。最后,从地面水平井瓦斯治理技术优选、钻井轨迹精准控制、井筒稳定性控制、排采制度优化和水赋存环境探测等角度总结了煤矿未采区地面水平井瓦斯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以期为煤矿未采区地面水平井瓦斯治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未采区 地面水平井 钻井轨迹 分段压裂效果 气水产出 相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高儒 徐兴蒙 +1 位作者 鲁毓进 李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0,共10页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相互依存、互促发展,二者的协同优化有利于铁公水航合理布局和城乡空间优化配置,亟需探明相互作用机制。以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展望。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是... 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相互依存、互促发展,二者的协同优化有利于铁公水航合理布局和城乡空间优化配置,亟需探明相互作用机制。以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剖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展望。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串联和重塑国土空间的重要依托,又受到国土空间要素的制约和管控;交通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和时空压缩效应影响国土空间开发,同时通过生态、环境和碳排放影响国土空间保护;国土空间通过地理环境、区域战略及开发保护要求,对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运输活动产生影响。建议完善交通网络与国土空间相互作用评估方法,加快交通引导国土空间发展理论体系构建,强化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协同优化和规划研究。研究可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协同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国土空间 开发保护协同 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和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生物膜的形成机制与效应
6
作者 张悦 管千慧 +3 位作者 周政 陈全 吴敏 易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3-41,共9页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 NPs)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安全问题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NPs和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生物膜的形成机制与效应是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和内化等物理化学方式使NPs粘附在其细胞表...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 NPs)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安全问题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NPs和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生物膜的形成机制与效应是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和内化等物理化学方式使NPs粘附在其细胞表面或进入其细胞内部,这些NPs可能会引起微生物的应激保护反应从而刺激生物膜的形成,同时也会对生物膜产生毒性效应。本文主要从吸附作用和细胞内化总结了NPs与微生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并分析了NPs的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对相互作用过程的制约;论述了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剖析了NPs对生物膜的生长状态、代谢活性、群落组成和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生物膜的形成对NPs的溶解腐蚀、表面钝化、稳定和团聚的影响。最后就多物种生物膜与NPs的相互作用机制、环境中NPs的长期毒性研究以及生物膜对NPs迁移行为的改变提出了展望。深入理解NPs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及机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NPs对环境及人类潜在毒性提供理论基础,从而对NPs做出更全面的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微生物 生物膜 胞外聚合物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酚与淀粉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复合膜性能特点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钜阳 杨斐然 +4 位作者 芦健萍 张昕奕 魏佳 刘明 顾丽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80-391,共12页
塑料食品包装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新型食品包装的研发尤为迫切。生物基复合膜具有可降解、无污染、绿色安全的特点,淀粉由于其可生物降解和良好的成膜特性已广泛作为复合膜基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添加植物多酚可以通过与淀粉的相... 塑料食品包装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新型食品包装的研发尤为迫切。生物基复合膜具有可降解、无污染、绿色安全的特点,淀粉由于其可生物降解和良好的成膜特性已广泛作为复合膜基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添加植物多酚可以通过与淀粉的相互作用改善淀粉基质膜的成膜效果与理化性质。该文介绍了植物多酚-淀粉基复合膜的主要成分与制备工艺、膜体系中植物多酚与淀粉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复合膜的性能特点,并着重分析了植物多酚与淀粉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植物多酚-淀粉基复合膜在食品包装领域及植物活性成分开发利用方面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膜 食品包装 多酚-淀粉相互作用 成膜机理 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谷九龙 尹艳玲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4,共9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重要的非蛋白编码转录本,在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中具有复杂的调控作用。在应对病原体入侵时,宿主表达的lncRNA可通过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和免疫反应清除感染。然而,病原体可操纵宿主lncRNA而逃避宿主的防御...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重要的非蛋白编码转录本,在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中具有复杂的调控作用。在应对病原体入侵时,宿主表达的lncRNA可通过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和免疫反应清除感染。然而,病原体可操纵宿主lncRNA而逃避宿主的防御反应,还可通过编码lncRNA促进自身的存活和感染。阐明lncRNA在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调控机制对于理解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开发新的抗感染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总结了lncRNA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并重点综述了其在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宿主 病原体 相互作用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春萍 冯娟 +1 位作者 项缨 朱国强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0-1011,共12页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量、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揭示两者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玉米醇溶蛋白-果胶溶液的浊度先增大后减小,在pH值7.25时达最大值;果胶比例的增加导致最大浊度的pH值下降,并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比例为4∶1时达到最小值,且体系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盐离子明显影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推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静电相互作用。此外,果胶的包覆作用使复合物游离巯基含量降低,紫外光谱产生增色效应,并猝灭了玉米醇溶蛋白的固有荧光,表明疏水作用和氢键也参与了复合物的形成,同时存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共价结合。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玉米醇溶蛋白-果胶复合物,以用于pH驱动处理包埋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果胶 pH驱动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轮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SPH算法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靖 黄钰岱 +2 位作者 李琪 李岳 戴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PH模型得到的临界滑水速度与CEL模型结果相差不超过5%;舰首波、侧向羽流等流体特征更为明显立体;平均运算效率较CEL模型提高36.5%。利用SPH模型分析可得,道面支撑力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平缓下降再急速下降的趋势,水膜厚度为3~13 mm时,急速下降段所在轮胎速度区间为170~260 km/h,基本处于A320飞机的着陆滑跑速度范围内,应增强对飞机滑水事故风险的防范;位移阻力随着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轮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取得最大值,进而提出利用位移阻力最大值确定临界滑水速度的方法;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近临界滑水速度时达到最大值;舰首波最大溅水高度低于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且随轮胎速度增加而降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舰首波接近消失,2种溅水特征的最大溅水高度值均低于A320飞机发动机的最小离地高度0.680 m,不会对发动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算法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溅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无嵌入摩擦单元及其应用
11
作者 李同录 王海涛 +5 位作者 袁思凡 李颖喆 孙兴来 沈伟 付昱凯 李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5-254,共10页
为了解决Goodman单元法向嵌入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无嵌入摩擦单元,将该单元加入到由土和结构共同作用的有限元模型中,实现了编程计算。以岩土体作为实体弹塑性单元,以斜坡或基坑边坡的支护桩作为梁单元,将土和梁接触处的Goodman 4节点8自... 为了解决Goodman单元法向嵌入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无嵌入摩擦单元,将该单元加入到由土和结构共同作用的有限元模型中,实现了编程计算。以岩土体作为实体弹塑性单元,以斜坡或基坑边坡的支护桩作为梁单元,将土和梁接触处的Goodman 4节点8自由度的无厚度单元概化为4节点6自由度的无嵌入摩擦单元,即将Goodman单元在受压时,两个相邻的法相自由度合二为一,切向自由度仍为两个,该单元相当于切向可以滑动,法向不嵌入也不分离,由此定义了一种无嵌入摩擦单元。通过构造无嵌入摩擦单元刚度矩阵和组配总刚度矩阵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算法,编制了计算程序。算例分析表明,当Goodman单元法向刚度足够大时,其计算结果与无嵌入摩擦单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无嵌入摩擦单元计算结果是Goodman单元法向刚度不断增大的极限解。无嵌入摩擦单元在算法上避免了法向刚度取值不确定引起的嵌入问题,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严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dman接触单元 无嵌入接触 有限元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毛样蛋白VILL通过与LMO7蛋白相互作用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
12
作者 曾玉梅 李继科 +1 位作者 黄仲曦 周毅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4-961,共8页
目的探索绒毛样蛋白VILL抑制鼻咽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136例鼻咽癌和67例鼻咽非癌组织,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质谱、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和GST pull down实验在鼻咽癌细胞株中筛查并验证VILL相互作用丰度最高蛋白。采用... 目的探索绒毛样蛋白VILL抑制鼻咽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136例鼻咽癌和67例鼻咽非癌组织,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质谱、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和GST pull down实验在鼻咽癌细胞株中筛查并验证VILL相互作用丰度最高蛋白。采用转基因实验,在体外(鼻咽癌细胞株)和体内(裸鼠)验证VILL与靶蛋白对鼻咽癌增殖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组化实验在临床组织标本中验证VILL与靶蛋白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鼻咽癌细胞(HONE1 EBV、S18)中,VILL与E3泛素连接酶LMO7相互作用的丰度最高,二者共定位于细胞浆,直接相互作用。过表达LMO7部分逆转VILL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67例鼻咽非癌组织比较,VILL表达在136例鼻咽癌组织中下调(P<0.0001)且与临床T分期(P=0.04)、N分期(P=0.01)和M分期(P=0.013)显著相关,而LMO7在鼻咽癌普遍高表达。结论VILL可能通过抑制LMO7的促癌功能而抑制鼻咽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VILL蛋白 LMO7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
13
作者 杨飞龙 向鑫 +2 位作者 胡立 张桂凯 陈长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于此,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存在形式、电荷态及相对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从形成能观点来看,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形成有利,且α-Al_(2)O_(3)中空位型点缺陷对氢的捕陷能力因铀的引入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α-Al_(2)O_(3)基内壁阻氚涂层在氚工艺系统铀床中应用的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点缺陷 氢相关缺陷 相互作用 α-Al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下洞庭湖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例
14
作者 谌宏伟 朱智超 +4 位作者 李正最 喻娓厚 周慧 于莎莎 彭向训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55,共11页
以2022年洞庭湖为研究背景,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和氡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方法,探讨洞庭湖区不同季节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以揭示极端气候条件下湖区河道水交换的异常变化。1月和8月研究河段河水均为HCO_(3)-Ca型,地... 以2022年洞庭湖为研究背景,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和氡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方法,探讨洞庭湖区不同季节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以揭示极端气候条件下湖区河道水交换的异常变化。1月和8月研究河段河水均为HCO_(3)-Ca型,地下水分别为HCO_(3)-Ca型和HCO_(3)-Ca与HCO_(3)·SO_(4)-Ca型,均主要受岩石溶滤控制,且均表现出河水地下水一定程度混合的特征。1月和8月地下水^(222)Rn浓度平均分别是河水的21和23倍,且两类水体均为1月高于8月。1月和8月河水TDS和Cl^(-)沿程均小幅度起伏变化,地下水中则以与河水总体相近的趋势大幅度波动;1月河水和地下水^(222)Rn浓度沿程为总体先升后降的大幅度波动特征,8月则表现为上半河段变化趋势相反、下半河段趋势相近。综合分析认为:1月和8月研究河段上游和下游一定范围内均为地下水补给河水,中部一定范围内补给减弱;1月和8月地下水补给河水的速率分别为0.39×10^(-4)和0.44×10^(-4) m^(3)/(s·m),补给量分别为1.24和1.39 m^(3)/s。2022年的极端气候导致洞庭湖平原区河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出现异常,研究河段1月地下水补给河水强度增加,8月由通常的河水补给地下水逆转为地下水补给河水。极端气候不仅影响了洞庭湖平原河道水交换模式和强度,还可能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氡同位素 河水 地下水 相互作用 极端气候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场驱动下双空化泡相互作用泡壁运动方程求解及分析
15
作者 李浩 张宇宁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0-587,611,共9页
为了深入理解超声空化在流体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原理,探究了声场驱动下双空化泡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影响机理.首先,基于描述单空化泡泡壁运动的Keller-Miksis方程,理论研究了在声场驱动下可压缩流体中双空化泡相互作用的泡壁运动方程组,并采... 为了深入理解超声空化在流体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原理,探究了声场驱动下双空化泡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影响机理.首先,基于描述单空化泡泡壁运动的Keller-Miksis方程,理论研究了在声场驱动下可压缩流体中双空化泡相互作用的泡壁运动方程组,并采用小扰动法得到了其二阶近似解.其次,通过对比二阶近似解和一阶近似解,揭示了二阶项对空化泡瞬时半径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等大双空化泡情况下声场频率和空化泡量纲一距离对二阶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空化泡平衡半径的增大,二阶项振幅出现了2个峰值,分别是由于空化泡的自然频率接近声场频率的2倍和1倍产生的.该双峰值能够真实反映双空化泡在声场中相互吸引的作用情况,且声场频率的改变使双峰值发生了明显偏移,并使峰值略微增加.随着空化泡量纲一距离的增加,峰值略微增大且左移,并在第2个峰值点后振幅下降的速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空化泡 泡壁运动方程 瞬时空化泡半径 声场驱动 声场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相似性和增强注意力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
16
作者 王伟 余梦雪 +5 位作者 孙斌 万仕彤 刘栋 周运 张红军 王鲜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7,共9页
在新药发现和药物重定位研究中,发现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研究内容.针对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多重相似性和增强注意力机制的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SGCN)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首先,提出了多重相似性来捕捉... 在新药发现和药物重定位研究中,发现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研究内容.针对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提出一种基于多重相似性和增强注意力机制的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SGCN)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首先,提出了多重相似性来捕捉网络结构特征,以充分利用节点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然后,通过PCA降维减少相似性噪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后,采用图卷积神经网络(graph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GCN)获得节点嵌入表示,并融入基于注意力的增强层,通过增强注意力机制获得节点间的注意力权重,能够高效地预测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黄金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RSGCN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卷积神经网络(GCN) 多重相似性 PCA 增强注意力机制 药物-靶标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机制的映射与超越——论网络文学形象塑造的价值嬗变
17
作者 高翔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2,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语境造成了文学场域普遍的世俗化取向,并在世纪之交的网络文学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凡人视角、欲望化书写和伦理沉降。网络文学商业化进程建构了类型化的爽文模式,使得市场化语境中的经济人想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语境造成了文学场域普遍的世俗化取向,并在世纪之交的网络文学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凡人视角、欲望化书写和伦理沉降。网络文学商业化进程建构了类型化的爽文模式,使得市场化语境中的经济人想象、合理化逻辑成为网络文学人物塑造的价值圭臬。而网络文学“反爽文”写作的兴起、现实主义题材与精神的回归、消费主义的自反性思潮所引领的主体形象嬗变,彰显了网络文学人物塑造的全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市场机制 世俗化 经济人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对牙周炎症的调控研究
18
作者 张彩霞 周怡文 +5 位作者 闻娟 黄子维 林爽 杨任 李煌 李贵凤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索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folliculin interacting protein 1,FNIP1)对牙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牙周健康患者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NIP1表达变化。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牙... 目的:探索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folliculin interacting protein 1,FNIP1)对牙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牙周健康患者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NIP1表达变化。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组、FNIP1敲减组、FNIP1敲减+P.g组、FNIP1敲减+P.g+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剂组。Western blot检测FNI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MPK、p-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lalpha,PGC-1α)及线粒体复合物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氧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健康牙龈相比,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FNIP1表达明显升高。P.g刺激能提高人牙周膜干细胞FNIP1、TNF-α表达,降低细胞p-AMPK、PGC-1α表达,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FNIP1敲减后可以缓解该现象。而AMPK抑制剂可以部分抵消FNIP1敲减对牙周炎症及线粒体功能紊乱的缓解作用。结论:FNIP1可以通过AMPK通路调控牙周炎症及牙周膜干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抑制FNIP1可能可以缓解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激素相互作用蛋白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膜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计量溯源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李兰英 陶晴 刘刚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753,共6页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核心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折射率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蔗糖标准物质的计量溯源方法。首先制备了蔗糖标准溶液,使用折光仪对其进行定值。然后将折射率值溯源至阿贝折...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核心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折射率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蔗糖标准物质的计量溯源方法。首先制备了蔗糖标准溶液,使用折光仪对其进行定值。然后将折射率值溯源至阿贝折射仪标准块,从而建立折射率的校准依据,实现折射率重复性检测、折射率标准值1.330~1.400范围内的线性校准,以及分析仪相对基线噪声和相对基线漂移的分析。最后,利用梯度稀释的蔗糖纯度标准物质,完成了检测限的校准。首次建立了全面、科学和有效的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计量溯源方法,可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研制领域的相关仪器计量校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学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折射率 蔗糖标准物质 校准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层圈相互作用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
20
作者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全球变化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主导下地球系统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地球系统有限承载力与人类无限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圈层相互作用是驱动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 全球变化是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活动主导下地球系统发生的结构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地球系统有限承载力与人类无限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气候、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圈层相互作用是驱动全球变化的关键因素,精准解析和预测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动态演变及相应的气候、环境和生态效应,有助于揭示全球变化的深层机制、准确评估地球系统突变风险和设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专辑聚焦全球变化与圈层相互作用前沿科学问题,从地球系统观测、模拟和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地球系统关键界面过程机制及其与人类活动的互馈关系,概述了当前全球变化和圈层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进展,梳理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前沿科学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全球变化科学应对、人类-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 圈层相互作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