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设计的合作性行动研究的理念与实践——以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实验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威 卢立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3,共4页
基于设计的合作性行动研究是以问题为起点,以设计为主线,研究者、实践者与管理者等共同参与,带动技术创新、实践应用与理论反思"多位一体"迭代循环提升的有效研究模式。应用这一研究范式开展的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实验表明... 基于设计的合作性行动研究是以问题为起点,以设计为主线,研究者、实践者与管理者等共同参与,带动技术创新、实践应用与理论反思"多位一体"迭代循环提升的有效研究模式。应用这一研究范式开展的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实验表明,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能够有效整合大学区域教科研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力量,同时,大学研究者、区域教科研工作者和实验学校教师三方面力量形成的教育研究共同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落实"专向主体"、"关注差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学校已有的校本研究,有助于共同促进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设计的研究 合作性行动研究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威 卢立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0-134,共5页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是以区县教科所(室)为组织管理单位,中小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或主任为负责人,年级组长或教研组长、大队辅导员为召集人,班主任为主持人,由教授同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研究...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是以区县教科所(室)为组织管理单位,中小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或主任为负责人,年级组长或教研组长、大队辅导员为召集人,班主任为主持人,由教授同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包括学校领导、班干部、家长等),把研究班级、学生发展基础、存在问题、发展需求和潜能作为研究对象,为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个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组织、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的校本研究。实践证明,这种校本研究模式的建立可以从制度上打破学科限制,形成教同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协同合作机制,保障教师集体研究学生,落实差异教育,共同促进有特殊需求班级、学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学生发展 校本研究 理念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推免制度的“拔尖”悖论——一项基于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亚婷 潘仁同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研究生推免制度运行至今为中国教育强国事业供给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既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又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推免制度承载的重要政策使命,结合吉... 研究生推免制度运行至今为中国教育强国事业供给了一大批优秀的拔尖人才,既是提高中国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又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体系的重要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推免制度承载的重要政策使命,结合吉登斯结构二重性理论与学生发展理论构建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遵循“动机—过程—结果”的逻辑链条对保研生群体进行“意义-阐释”取向的深度访谈,有助于深描保研生与研究生推免制度的互动图景,探析保研生对研究生推免制度的理性认知与行为策略,深刻反思研究生推免制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成效。研究发现,保研生在与研究生推免制度互动时,呈现出动机上资源优势触发理性选择、过程上“内卷”规则制约学习策略、结果上“拔尖创新”制度目标偏移的三重链式制度背离,指向了保研制度的“拔尖”悖论。研究生推免制度优化关涉理念、机制与元评价等方面,应革新“拔尖创新”的评价理念,着力创设多元自由的评价机制,加强对人才评价体系的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推免制度 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悖论 学生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中国学习者现象与建构教育学自主知识的努力——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十五年探索为案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史静寰 张华峰 郭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9,共18页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中国学习者研究,注重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分析中国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特性,是国际学界对中国研究的延续和深化。近年来,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为代表,中国学者开始参与和推动本领域...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中国学习者研究,注重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分析中国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特性,是国际学界对中国研究的延续和深化。近年来,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项目为代表,中国学者开始参与和推动本领域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本土学生学习理论,形成了探索构建中国学生学习乃至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土力量。CCSS项目持续15年的实施和研究,呈现出从主动选择性引进海外知识开始,在理念、概念和工具层面逐步推进本土化,通过深入挖掘源于本地的实证数据,发现本土特色教育现象并进行情境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模型构建和理论抽象的过程。这为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带来如下启示:重视对全球知识的了解、鉴别和本土重塑,关注围绕本土重大问题的实证研究,在与全球知识的对话中凸显研究的普遍意义,并且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习者 教育学自主知识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 中国特色大学生学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生时间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启芳 左明章 路心语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26-31,共6页
管理时间是数智时代实现自我终身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核心素养视域下人的自主发展视角出发,利用课程发展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面向中学生的时间管理校本课程,涵盖课程目标、课程活动、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策略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同时要将... 管理时间是数智时代实现自我终身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核心素养视域下人的自主发展视角出发,利用课程发展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面向中学生的时间管理校本课程,涵盖课程目标、课程活动、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策略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同时要将学生自我调节体验学习过程融入课堂活动与课后实践中,构建时间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框架。利用《自我管理手册》等学习支架,在七、八年级两个选修课班级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依据此概念框架设计的课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尤其是非常显著性地增强了七年级学生的时间监控技能,学生对课程的感知有用性评价较高,可为进一步促进数智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时间管理 校本课程 自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发展增值评价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8
6
作者 郝琦蕾 梁金淼 李广海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73,共11页
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属于过程性评价范畴。国外学生增值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增值评价模型的研究,多出现在学校效能评价和教师效能评价的研究之中,主要采用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改变来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同的增值评价模型... 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属于过程性评价范畴。国外学生增值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增值评价模型的研究,多出现在学校效能评价和教师效能评价的研究之中,主要采用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改变来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同的增值评价模型形式各异、内容多样,在构建有效增值评价模型测量学生的“增值”时,需要考虑增值评价模型的不同功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构建。我国学生增值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值评价的构成要素、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模型运用等方面。增值评价的理念从“注重学生成绩的唯一性”到“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其目标“重过程”;其内容从“重成绩”到“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了学生增值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总体来看,国内增值评价模型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且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相关模型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增值评价模型的研究重心在于增值评价的实施,探讨科学反映学生“增值”的模型或技术方法,旨在精确地描述学生的增值状况。未来学生发展增值评价研究,需加强增值评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提升评价实施的有效性;加强增值评价模型优化的研究,提高评价手段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加强学生发展增值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 增值评价 研究回顾 研究反思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学位研究生增值评价的价值意蕴、指标体系及实现路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视角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晨美子 李爱彬 范宇琪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增值评价不仅是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性举措,也是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视角下,通过阐释专业学位研究生增值评价的概念内涵,进一步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增值评价的价值意蕴。运用文献研究法探索性地构建出涵盖... 增值评价不仅是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性举措,也是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视角下,通过阐释专业学位研究生增值评价的概念内涵,进一步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增值评价的价值意蕴。运用文献研究法探索性地构建出涵盖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增值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评价主体要主动更新评价观念、评价方法的选择要科学适恰和评价结果的反馈要及时追踪改进等实现路径,助力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 专业学位研究 增值评价 质量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评《高中数学模式与思维创新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教育理念的转变不断地鞭策教育人思考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从过去传统的归纳学习为主,转向以自主研究为主的创新模式。从传统思维到研究性创新... 教育理念的转变不断地鞭策教育人思考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从过去传统的归纳学习为主,转向以自主研究为主的创新模式。从传统思维到研究性创新思维,学生的思维同样也发生了改变。由作者魏宝林、顾春晖和季沈玲编著的《高中数学模式与思维创新研究》,详细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演变过程。该书共6章33节。第一章:高中数学及其教学概述;第二章: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第三章: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常用模式;第四章:信息技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第五章:高中数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第六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该书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具体案例说明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发展,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变革趋势,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实例论证,具有较强的学科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研究型教学模式 学生思维能力 变革与发展 信息技术 归纳学习 思维创新 思维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建军 黄显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35,共14页
校本课程发展(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与教育行动研究(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或共通之处.在某些地方,如英国,校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的涌现与发展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Elliot,1997,陈惠邦,1... 校本课程发展(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与教育行动研究(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或共通之处.在某些地方,如英国,校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的涌现与发展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Elliot,1997,陈惠邦,1998).探讨校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的关系,尤其是,校本课程发展中的哪些问题,可以通过教育行动研究的引进得到较好的解决,是很有价值的一个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 发展 教育行动研究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校本发展策略:以中山大学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戚兴华 高久群 汪华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33,共6页
分析了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理念、政策执行和管理服务与研究生多元需求滞后、错位的原因。介绍了中山大学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做法与经验,认为高校管理部门应当树立"多元需求-多样服务"理念,制定符合校情实际的研究... 分析了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理念、政策执行和管理服务与研究生多元需求滞后、错位的原因。介绍了中山大学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做法与经验,认为高校管理部门应当树立"多元需求-多样服务"理念,制定符合校情实际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建立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常态发展机制,做好为每一位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的制度、资源、信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需求驱动 校本发展策略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骆伯巍 高亚兵 +1 位作者 叶丽红 陈家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研究青少年学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其规律。方法 :采用统一编制的《初中学生性心理教育状况调查表》和《高中学生性心理教育状况调查表》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对浙江省杭州市(市区及淳安县 )和上虞市 8所中学的 2 10 7名... 目的 :研究青少年学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其规律。方法 :采用统一编制的《初中学生性心理教育状况调查表》和《高中学生性心理教育状况调查表》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对浙江省杭州市(市区及淳安县 )和上虞市 8所中学的 2 10 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学生性生理发展表现为 :(1)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 13 0 8岁 ,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 14 15岁 ;(2 )我国学生手淫行为发生率和手淫频率较国外学生低 ,但有手淫行为的学生却体验到较多消极情绪 ;(3 )学生性冲动已具一定强度。青少年学生性心理发展表现为 :①有较广泛的异性交往愿望和交往范围 ;②与异性性交往的意愿远高于实际发生率。上述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别。结论 :中学生性生理发育正常 ,在性心理方面存在积极情绪 ,尤其对手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学生 性生理 性心理 发展现状 研究 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为本,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的学术涵义与政策价值 被引量:64
12
作者 史静寰 王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7,共10页
注重以"学"(学生、学习、学校)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要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学习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成果,总结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a College S... 注重以"学"(学生、学习、学校)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要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学习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成果,总结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CCSS)十年来在学术研究和实践改革中积累的经验与思考,结合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与前景,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学情研究的整体分析框架,并阐释大学生学情研究的学术涵义与政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学情研究 学生学习投入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学生物理概念研究的发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伟 王新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6,共5页
美国的物理教育研究者采用了访谈、量表和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对力学和电学等领域的学生物理概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前概念广泛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并会严重影响物理概念的学习;(2)传统教学很难改变学生的前概念;(3)有... 美国的物理教育研究者采用了访谈、量表和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对力学和电学等领域的学生物理概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前概念广泛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并会严重影响物理概念的学习;(2)传统教学很难改变学生的前概念;(3)有效“转变学生概念”的教学策略是激发学生认知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学生物理概念 概念研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与“理”的交融:大学生返乡发展的源动力——基于X省J市基层调研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闫广芬 田蕊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1-89,共9页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返乡发展,是一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基础,以X省J市为个案,通过对该市返乡发展的大学生及相关工作部门的调研,提炼出大学生返乡发展的三个层次源动力,并对每层源动力...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返乡发展,是一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基础,以X省J市为个案,通过对该市返乡发展的大学生及相关工作部门的调研,提炼出大学生返乡发展的三个层次源动力,并对每层源动力中交融的情感成分和理性成分进行阐释。具体表现为选择动力中的"故土情结"与"大国责任"、留守动力中的"职业共创"与"精神共创",以及发展动力中的"寻找市场发展潜力"与"挖掘自身价值"。在实践过程中,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力度,当地政府应为返乡发展大学生搭建更多"职业共创"与"精神共创"的平台,高校应通过理性与感性教学的互构培养家国情怀、基于各种学生组织培养"集体共创"之意识、依托乡村实践收获基层真实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发展 学生 理性动力 情感动力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育结构对初中学生性格发展影响的测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锋 李如良 +3 位作者 闵卫国 邓云菁 宋志一 杨国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5-72,共8页
本文运用《学生家庭教育问卷(11—18岁)》和《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研究了家庭教育结构对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被测量的20个家庭教育因素中,有10个因素对初中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具有显著而... 本文运用《学生家庭教育问卷(11—18岁)》和《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研究了家庭教育结构对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被测量的20个家庭教育因素中,有10个因素对初中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具有显著而广泛的影响;(2)家庭教育结构对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旨趣、意志品质和态度倾向亚结构中的一些特质上,对认知风格和情绪特征亚结构各特质的影响不明显。文章在讨论家庭教育结构在学生性格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就目前如何优化家庭教育结构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家庭教育结构 性格发展 相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学生发展于研究生教学——学习伙伴模型在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岑逾豪 孙晓凤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5-39,共5页
介绍了学习伙伴模型及其学生发展理论基石——自我主导理论,并介绍了学习伙伴模型在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应用及其简化模式"3C"。通过收集并分析课程学习者的反思文章,讨论了应用"3C"模式的... 介绍了学习伙伴模型及其学生发展理论基石——自我主导理论,并介绍了学习伙伴模型在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应用及其简化模式"3C"。通过收集并分析课程学习者的反思文章,讨论了应用"3C"模式的研究生课程对促进研究生个体在认知维度、个人内在维度以及人际关系维度上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理论 自我主导理论 学习伙伴模型 教育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可心 刘春生 《职教论坛》 2005年第05S期10-13,共4页
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现状实证研究,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客观分析了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有关问题,探寻了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为解... 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现状实证研究,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客观分析了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有关问题,探寻了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为解决职教学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现实的理论基础,为今后的学生培养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学校学生 问题研究 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能力 SPSS软件 对策和建议 实证研究 发展现状 客观分析 学生培养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平台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长群 王宏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平台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平台,重在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并与各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子系统进行贯... 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平台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平台,重在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并与各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子系统进行贯通,从而构成高校完整并突出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职业发展 平台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课外活动经验和积极发展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兰公瑞 丁文杰 +1 位作者 米振宏 盖笑松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116,共7页
以4所不同层次高校的1046名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相隔6个月进行了前后两次测试,运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了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积极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课外活动经验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发... 以4所不同层次高校的1046名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相隔6个月进行了前后两次测试,运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了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积极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课外活动经验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水平高的大学生会主动选择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这说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的过程。在对课外活动和积极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学校和家长应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参与课外活动;应发挥青少年在自身发展中的主动性;应多给青少年创设和他人发生联系的机会;应尊重青少年自己选择的具有个人意义的课外活动,引导青少年体验和反思参与的课外活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积极发展 学生 课外活动 追踪研究 分层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2002-2003) 被引量:14
20
作者 于海 《复旦教育论坛》 2003年第2期1-5,45,共6页
本报告为 2 0 0 2 - 2 0 0 3年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的主要发现。本研究采用社会学抽样和问卷方法 ,全面调查了上海大学生的学习、课余兼职、网络经历、人际交往、社团生活等情况 ,以及他们关于职业、宗教、政治、社会时事、价值、人生等... 本报告为 2 0 0 2 - 2 0 0 3年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的主要发现。本研究采用社会学抽样和问卷方法 ,全面调查了上海大学生的学习、课余兼职、网络经历、人际交往、社团生活等情况 ,以及他们关于职业、宗教、政治、社会时事、价值、人生等观念状况 ,旨在提供关于上海大学生生存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图景 ;提供对此观察描述的初步分析 ;从而启发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更深入的思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发展 研究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