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式微球技术在小分子化合物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高海霞 邹明强 +2 位作者 李锦丰 王岭 蒋继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26,共5页
流式微球分析技术具有高通量、灵敏、快速且可同步进行多参数分析等特点,在过去的几年里主要应用于医疗诊断等领域,而用于小分子化合物的识别与检测的报道较少。该文介绍了小分子化合物流式微球免疫检测技术原理和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方... 流式微球分析技术具有高通量、灵敏、快速且可同步进行多参数分析等特点,在过去的几年里主要应用于医疗诊断等领域,而用于小分子化合物的识别与检测的报道较少。该文介绍了小分子化合物流式微球免疫检测技术原理和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探讨并分析了目前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开展小分子化合物流式微球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微分析技术 小分子化合物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微球分析技术联合检测Cys C、NGAL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肾移植术后CM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马锡慧 黄海燕 +5 位作者 高钰 毕丽丽 孔祥瑞 刘一松 肖漓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分析技术联合检测胱抑素(Cys)C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方法,并初步研究两者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方法实验方法的建立包括检测微球包被的效果和稳定性,优化Cys C...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分析技术联合检测胱抑素(Cys)C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方法,并初步研究两者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方法实验方法的建立包括检测微球包被的效果和稳定性,优化Cys C和NGAL的检测含量范围,确定生物素化抗体浓度,确定PE-链霉亲和素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图确定相关系数。采用该法检测对照组(10名健康人)、CMV阴性组(10例肾移植术后CMV-pp65阴性患者)和CMV阳性组(20例肾移植术后CMV-pp65阳性患者)的血清Cys C和NGAL含量。结果成功建立流式微球分析技术联合检测Cys C和NGAL的方法。对照组、CMV阴性组和CMV阳性组的血清NGAL含量分别为8 759(1 465)pg/ml、10 472(856)pg/ml、12 817(4 533)pg/ml,依次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间Cys 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流式微球分析技术联合检测Cys C和NGAL标准曲线的方法相关性和重复性良好,并初步验证NGAL含量在肾移植术后CMV感染中明显升高,提示肾移植术后CMV活动性感染可能对肾小管造成急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微分析技术 肾移植 急性肾损伤 胱抑素C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微球芯片俘获技术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小侠 曾庆曙 +2 位作者 李庆生 钱伟 杨明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1-315,共5页
目的使用流式微球检测法测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自身抗体的表达,探索该方法在诊断IT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探究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种类与临床用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1例ITP患者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GPⅠb)抗体、抗... 目的使用流式微球检测法测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自身抗体的表达,探索该方法在诊断IT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探究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种类与临床用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1例ITP患者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GPⅠb)抗体、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抗体表达使用流式微球芯片俘获技术(FICBA)进行检测,将其中71例结果与使用单克隆抗体俘获特异性血小板抗原(MAIPA)法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ITP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为49、28例,其他为4例。另外,依据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 (1) FICBA法检测结果:抗GPⅠb抗体阳性患者和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分别为30、29例,阳性率分别为42.25%、40.85%,两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患者42例,总阳性率59.15%。(2) MAIPA法检测结果:抗GPⅠb抗体阳性患者和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者分别为19、22例,阳性率分别为26.76%、30.99%,两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患者33例,总阳性率46.48%。(3)比较FICBA法和MAPIA法的实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采用激素治疗的49例患者,使用FICBA法检测其抗体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抗GPⅠb抗体阳性患者和抗GPⅠb抗体阴性患者分别为19、30例,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42.11%、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方面,相较于MAIPA法,FICBA法更方便快捷,其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对ITP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影响因素之一可能是抗GPⅠb抗体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式微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流式微球量子点探针免疫诊断新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楠 邹明强 +3 位作者 汪明 李锦丰 薛强 张帆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4-768,共5页
采用微波法水相中合成羧基化的绿色量子点,通过羧基与禽流感单克隆抗体氨基的共价结合,制备了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探针,并结合流式微球技术,建立了量子点生物探针流式微球免疫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新方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蛋白质载体,将多克... 采用微波法水相中合成羧基化的绿色量子点,通过羧基与禽流感单克隆抗体氨基的共价结合,制备了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探针,并结合流式微球技术,建立了量子点生物探针流式微球免疫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新方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蛋白质载体,将多克隆抗体包被到荧光微球上,依次加入待测抗原和量子点生物探针,形成双抗体夹心复合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多抗和单抗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92和4 mg/L,检测禽流感病毒比双抗体夹心ELISA灵敏16倍,比FITC标记单抗检测方法灵敏4倍。对阳性尿囊液的检测与ELISA呈现良好的相关性,不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马力克氏病毒、新城疫病毒等发生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探针 式微 感病毒 免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凌云 孔欣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8-1211,共4页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人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重要原因,其诊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依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人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重要原因,其诊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依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MAIPA)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金标准",具有高特异性、低敏感性等特点,但由于操作繁琐、耗时等原因未在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近年来,基于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技术研究报道,其敏感性高于MAIPA,解决了部分操作及耗时的问题,并具有利用微球编码进行联立血小板抗体检测等优点。本文就近年来该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式微技术 MAI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流式微球载体技术和胶体金渗滤法检测梅毒抗体的比较及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如林 张洁 +2 位作者 张小艳 林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1,共2页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我国的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检查是梅毒诊断的重要依据。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有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酶...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我国的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检查是梅毒诊断的重要依据。传统血清学检测方法有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长期以来国内外都在不断探讨更灵敏或更快速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式微载体技术 ELISA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浆vWF抗原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彬 何杨 +5 位作者 陆士奇 曲乐 徐梦乔 王琪 赵益明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5-241,共7页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FCIA)检测血浆vWF抗原(vWF:Ag)的方法,探索其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包被抗人vWF单克隆抗体SZ29 IgG的微球捕获血浆vWF,再与FITC标记的绵羊抗人vWF IgG多克隆抗体孵育,结束后在流式细胞...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FCIA)检测血浆vWF抗原(vWF:Ag)的方法,探索其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包被抗人vWF单克隆抗体SZ29 IgG的微球捕获血浆vWF,再与FITC标记的绵羊抗人vWF IgG多克隆抗体孵育,结束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分析。21例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和105例健康对照者用FCI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同时检测血浆vWF:Ag,进行方法学间的评估。应用FCIA法检测61例脑卒中患者的初诊vWF:Ag水平,随访2年预后情况。结果:FCIA法检测血浆vWF:Ag的标准曲线拟合较好(R2=0.99),与ELIS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2种方法的偏倚为1.12%,95%一致性界限为(-45.06%,47.30%);经线性回归分析,FCIA法与ELISA法有较好的相关性(斜率=0.97,r=0.86,P<0.0001),且耗时短、灵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的vWF:Ag、vWF:GPIbR和vWF胶原结合活性显著升高(Z值分别为8.36、8.71、6.22,P<0.01)。vWF:Ag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呈负相关(r=-0.31,P<0.05),与改良Rankin评分无相关性。结论:流式微球技术检测vWF:Ag不仅是ELISA法的有效补充,且快速灵敏,提高了对3型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断。脑卒中患者vWF:Ag水平升高预示着2年的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差,长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微技术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标记材料的免疫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胡高爽 吴天琪 +7 位作者 苏丹 高娟娟 陈永媛 韩雪 郝建雄 李娜 郭峰 高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8-404,共7页
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成为近年来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免疫分析技术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等优点,适合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文对基于新型标记材料的免疫分析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技术... 食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成为近年来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免疫分析技术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等优点,适合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文对基于新型标记材料的免疫分析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技术、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免疫芯片技术、基于免疫分析的流式微球技术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粮食产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系统分析了各种免疫分析技术的优缺点,为免疫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的应用及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保障粮食产品的安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新型标记材料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层析技术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免疫芯片技术 基于免疫分析的流式微球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微球法检测vWF活性及其在评估脑卒中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闫彬 何杨 +4 位作者 陆士奇 徐梦乔 王琪 赵益明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8-214,共7页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FCIA)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GPIbR)的方法,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IS)预后评估的应用。方法:包被抗人血小板糖蛋白Ibα(GPIbα)单克隆抗体SZ151 IgG的微球与重组GPIbα孵育,加入待检血浆和瑞斯托霉素,...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FCIA)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GPIbR)的方法,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IS)预后评估的应用。方法:包被抗人血小板糖蛋白Ibα(GPIbα)单克隆抗体SZ151 IgG的微球与重组GPIbα孵育,加入待检血浆和瑞斯托霉素,最终与FITC标记的绵羊抗人vWF IgG多抗反应,上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应用vWF抗原(vWF:Ag)、vWF:GPIbR活性和vWF胶原结合活性(vWF:CB)检测,分析脑卒中患者的v WF状态。结果:流式微球法批内差异和批间差异分别为7.7%和13.5%;其与经典的ELISA法有较好的相关性(r=0.813,P <0.001),两种方法的偏倚为9.95%。与ELISA法相比,流式微球法有更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P<0.05)。脑卒中患者vWF:Ag、vWF:GPIbR和vWF:C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值分别为7.8、6.4、6.2)(P<0.001)。脑卒中患者vWF:GPIbR与vWF:Ag、超敏CRP、Autar评分和住院天数呈较好的正相关。结论: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浆vWF:GPIbR简单可靠,特异度高,准确性好。v WF:GPIbR参与了脑卒中的发生,并能够用于预测脑卒中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式微技术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GPⅡb/Ⅲ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歆 陈志刚 +1 位作者 张恒 吴广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364-3366,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GPIIb/IIIa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微球技术(CBA)检测血小板GPⅡb/Ⅲa自身抗体,记录各个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计算样本的MFI与正常对照MFI均值的比率。结果:ITP组、非免...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GPIIb/IIIa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微球技术(CBA)检测血小板GPⅡb/Ⅲa自身抗体,记录各个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计算样本的MFI与正常对照MFI均值的比率。结果:ITP组、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的MFI比率分别为(2.61±1.09)、(1.32±0.59)和(0.95±0.40),非参数检验得ITP组MFI比率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后两者MFI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处理,CBA对ITP诊断的敏感性为71.88%,特异性为84.62%,由ROC曲线得CBA区分ITP患者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能力为0.848。结论:CBA检测血小板GPIIb/IIIa抗体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对ITP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紫癜 式微技术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喘可治注射液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细胞因子谱的影响 被引量:44
11
作者 肇静娴 曾耀英 +2 位作者 王青 俞瑜 王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喘可治注射液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h1/Th2细胞因子谱的影响,探讨喘可治注射液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以流式微球分析(CBA)法检测不同处理情况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IFN-γ、TNF-α、IL-2)和Th2(IL-4、I... 目的:通过研究喘可治注射液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h1/Th2细胞因子谱的影响,探讨喘可治注射液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以流式微球分析(CBA)法检测不同处理情况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IFN-γ、TNF-α、IL-2)和Th2(IL-4、IL-6、IL-10)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健康人PBMCs体外培养12小时后,上清中细胞因子主要为TNFα和IL6,喘可治使Th1和Th2细胞因子全面升高;喘可治对PDB加离子霉素诱导的PBMCs分泌Th1和Th2细胞因子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流感病人异常升高的INF-γ、TNF-α、IL-6和IL-10分泌。结论:喘可治注射液上调健康人PBMCs分泌Th1和Th2细胞因子,对异常活化的PBMCs分泌的Th1和Th2细胞因子则具有下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可治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TH2 细胞因子 式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