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98
1
作者 梁兴文 黄雅捷 杨其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60,共8页
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将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用作用倒三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的等截面悬臂柱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 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将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和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位移角限值予以量化;用作用倒三角形水平分布荷载的等截面悬臂柱的侧移曲线作为框架结构的初始侧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导出了相应的等效参数。结构的目标位移根据其性能水平确定,并用假定的侧移模式给予修正。在等效线性化的前提下,由等效位移用弹性位移反应谱求出等效周期,然后对结构构件进行刚度设计和承载力设计。最后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分析,校核结构的侧移形状与初始侧移模式是否一致,并用推覆至相应性能水平时的侧移曲线作为修正后的侧移曲线重新计算。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而且能够控制结构在不同强度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侧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熊二刚 梁兴文 张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将钢框架结构按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侧移角予以量化;采用钢框架的最大层侧移模式来确定其目标侧移曲线;在等效线性化的前提下,由等效位移用弹性位移反应谱求出等效周期,然后对构件进行刚度设计... 将钢框架结构按其性能划分为使用良好、人身安全、防止倒塌三个水平,并用层间侧移角予以量化;采用钢框架的最大层侧移模式来确定其目标侧移曲线;在等效线性化的前提下,由等效位移用弹性位移反应谱求出等效周期,然后对构件进行刚度设计和承载力设计;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分析,校核其实际侧移曲线与满足性能目标的侧移曲线是否一致。采用此方法对一五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法简单实用,便于操作,且能控制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最后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钢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侧移模式 层间侧移比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跃进 王树和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17期1274-1276,共3页
简要阐述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结合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对一个七层RC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应用Pushover方法对设计进行了验证分析。
关键词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RC框架结构 PUSHOVE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Ⅱ):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4
4
作者 艾庆华 李宏男 +2 位作者 王东升 孟庆利 司炳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6,共8页
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以完成的拟静力试验中的桥墩试件为参考原型,利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和现行桥梁抗震规范方法设计了4根1:2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并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对小震、... 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以完成的拟静力试验中的桥墩试件为参考原型,利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和现行桥梁抗震规范方法设计了4根1:2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试件并进行了模型振动台试验。对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桥墩试件的破坏形态、加速度和位移反应、位移延性系数和地震总输入能(耗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基于位移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能够达到预期的延性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墩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振动台试验 延性 地震输入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磊 李建中 范立础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7-164,共8页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是实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的一条有效途径,其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位移需求估计方法和目标位移的确定。本文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这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是实现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思想的一条有效途径,其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位移需求估计方法和目标位移的确定。本文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这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位移需求估计 目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基于位移设计的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晓伟 苏明周 +3 位作者 石鲁 秦瑞 王迪涛 王喆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8-684,共7页
K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K-HSS-EBF)是指耗能连梁和支撑采用Q345钢,而框架梁、框架柱采用高强度钢(如Q460)。为研究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设计了5层、8层和12层算例,分别进行... K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K-HSS-EBF)是指耗能连梁和支撑采用Q345钢,而框架梁、框架柱采用高强度钢(如Q460)。为研究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设计了5层、8层和12层算例,分别进行静力推覆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侧移分布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算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侧移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结构呈理想的渐进式梁铰屈服机构,并证明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支撑钢框架 高强钢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层间位移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吕大刚 贾明明 +1 位作者 李佳 张素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8,29,共6页
为更好地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采用一种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依据初步设计的结构得到结构的屈服位移,根据大震作用下的设计目标位移,计算相应的延性系数,确定等效黏滞阻尼或强度折减系数,从而构造相... 为更好地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采用一种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依据初步设计的结构得到结构的屈服位移,根据大震作用下的设计目标位移,计算相应的延性系数,确定等效黏滞阻尼或强度折减系数,从而构造相应的高阻尼弹性反应谱或弹塑性反应谱,并得到相应的位移反应谱.以二折线模型模拟结构的性能曲线,在位移反应谱上确定结构目标位移对应的结构有效周期,根据有效周期计算结构的刚度,得到结构的设计基底剪力.通过反复改变结构构件的截面使所设计结构的位移与初始假设位移接近,完成结构的设计.通过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实现了钢框架结构的预期抗震性能目标,算例分析表明:应用弹塑性反应谱较应用弹性反应谱的设计结果更准确,基于弹塑性反应谱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钢框架 弹性反应谱 弹塑性反应谱 位移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抗震性能设计的非迭代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大刚 贾明明 +1 位作者 李佳 张素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5,共7页
为使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更加简便准确,本文采用一种直接基于位移的非迭代抗震设计方法对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该方法首先考虑结构的非弹性反应确定等效弹性反应谱和弹塑性反应谱,并建立了使用Newmark-Hall变形折减系数的能... 为使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更加简便准确,本文采用一种直接基于位移的非迭代抗震设计方法对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该方法首先考虑结构的非弹性反应确定等效弹性反应谱和弹塑性反应谱,并建立了使用Newmark-Hall变形折减系数的能力谱的明确表达式。采用能力-需求图方法,确定了结构需要的目标位移与延性、谱位移和谱加速度之间关系的明确表示式,得到结构的刚度和设计基底剪力,进而确定构件截面,完成结构设计。对五层两跨平面钢框架结构进行了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设计,设计过程简便,无需迭代程序,不需画出反应谱,通过时程分析验证了设计结果的精确性。本文研究表明:直接基于位移的非迭代抗震设计方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精确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非迭代 钢框架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的高桩码头抗震设计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 被引量:5
9
作者 高树飞 贡金鑫 冯云芬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9-599,共11页
现行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并非专门针对码头,无法反映其结构特点,也未考虑土体对体系阻尼的贡献,故通过对码头进行低周往复Pushover分析,研究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码头滞回特性,确定了码头等效阻尼比的计算公... 现行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并非专门针对码头,无法反映其结构特点,也未考虑土体对体系阻尼的贡献,故通过对码头进行低周往复Pushover分析,研究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码头滞回特性,确定了码头等效阻尼比的计算公式.为验证所提出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采用60条地震波对2个高桩码头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并将采用替代结构法得到的位移需求与时程分析得到的位移需求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Pivot滞回模型可很好地反映混凝土桩码头的滞回和承载力退化特性,而Masing准则可较好地模拟钢管桩码头的滞回特性;以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为判定准则,采用所提出的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得到的位移需求精度高于采用规范中计算公式得到的位移需求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桩码头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Pivot滞回模型 等效阻尼比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的高桩码头抗震设计动力放大系数计算公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树飞 贡金鑫 冯云芬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68,共10页
为更加合理地计算基于位移的高桩码头抗震设计动力放大系数,采用40组地震动记录研究了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码头动力放大系数。研究表明,码头的偏心距和分段长度以及地震波的入射角度对动力放大系数影响较大,地震动强度和近断层效应的... 为更加合理地计算基于位移的高桩码头抗震设计动力放大系数,采用40组地震动记录研究了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码头动力放大系数。研究表明,码头的偏心距和分段长度以及地震波的入射角度对动力放大系数影响较大,地震动强度和近断层效应的影响可近似予以忽略。基于对动力放大系数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确定了动力放大系数的变异系数和概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桩码头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动力放大系数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 扭转效应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位移设计谱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国臣 徐龙军 +1 位作者 朱兴吉 谢礼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6-274,共9页
由于位移参数更能科学、直观地描述建筑结构的抗震水平,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法已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位移设计谱是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中确定地震作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后简称规范)中尚未有关位移设计... 由于位移参数更能科学、直观地描述建筑结构的抗震水平,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法已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位移设计谱是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中确定地震作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后简称规范)中尚未有关位移设计谱的相关规定。为便于实际应用,该研究基于实际地震动位移反应谱的特征,提出一种能够适用于规范的位移设计谱法;该方法未对规范参数作任何调整,仅增加了控制点周期T_(D)和峰值地面位移(peak ground displacement,PGD)两个参数,且所增参数与规范相关参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鉴于基于力的抗震设计在工程实践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该研究给出的位移设计谱可与加速度设计谱互相转化。为避免与规范矛盾,当周期小于5T_(g)(场地特征周期)时,加速度设计谱与规范加速度设计谱一致;在长周期段,位移设计谱能反映地震动平均位移反应谱的主要特征,且加速度设计谱与平均加速度反应谱吻合。试验表明,该研究工作能服务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工程应用,为规范中设计谱相关内容的修订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设计 加速度设计 设计规范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地震动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的等效线性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道传 董作超 王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对6种等效线性化方法等效模型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等效线性化方法应用于桥梁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可行性及计算过程。以箍筋体积配箍率和桥梁结构承载能力为评价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采用不同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 对6种等效线性化方法等效模型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等效线性化方法应用于桥梁结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可行性及计算过程。以箍筋体积配箍率和桥梁结构承载能力为评价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采用不同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研究了等效线性化方法及阻尼调整系数对抗震设计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种等效线性化方法应用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其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等效阻尼比对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结果影响显著,不同的阻尼调整系数得到的计算结果也不同。在所研究的6种等效线性化方法中,Kowalsky方法、Iwan方法和欧进萍方法计算误差较小,随着位移延性系数的增大,Kowalsky方法的计算误差减小。应用Eurocode8规范提供的阻尼调整系数计算得到的结果与真实值较为接近。建议采用Eurocode8规范提供的阻尼调整系数和Kowalsky方法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线性化方法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弹性位移反应谱 目标位移 阻尼调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新型梁柱节点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进 张娇磊 +3 位作者 李书锋 袁大伟 张淑齐 张金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7-1385,共9页
在一种新型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基础之上,使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新型框架节点的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整体抗震设计研究。首先使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进行预应力三维结构设计并... 在一种新型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基础之上,使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新型框架节点的无黏结预应力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整体抗震设计研究。首先使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进行预应力三维结构设计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该梁柱节点的梁恢复力模型,进而实现自定义塑性铰本构关系研究该装配式框架结构。使用pushover分析去表征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不同目标位移下的相应性能水平要求。通过施加Y方向均匀分布荷载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推覆分析,对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破坏机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按照“功能良好”“生命安全”“防止倒塌”三水平的设计均达到预期结果,各层层间位移角和薄弱层的性能均能满足规范的相应要求。并选用三条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表明基于该新型梁柱节点的装配式结构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可以较好满足相关抗震性能水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框架结构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塑性铰 PUSHOVER分析 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屈服点谱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被引量:12
14
作者 党争 梁兴文 +1 位作者 李坤 赵花静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5,共11页
以设防地震下"生命安全"和罕遇地震下"防止倒塌"为结构性能目标,采用结构位移角和墙肢基底塑性转角为性能控制指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通过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估计框架-剪力墙结... 以设防地震下"生命安全"和罕遇地震下"防止倒塌"为结构性能目标,采用结构位移角和墙肢基底塑性转角为性能控制指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通过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估计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第一振型的等效屈服位移,并利用加速度反应谱构造考虑非弹性需求的屈服点谱,确定结构最大基底剪力。总框架与总剪力墙承担的基底剪力比例可人为假定,各墙肢所承担的弯矩值按与墙肢实际或等效截面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进行分配。以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详细阐述了建议方法的设计过程,并利用PERFORM-3D软件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分析结果与设计预期的对比,表明了该设计方法对一定层数范围内的结构非弹性性能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等效单自由度 屈服点谱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蒋欢军 吕西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2,共7页
层间位移角已作为检验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而被广泛应用。为实现该指标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了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对部分子结构的弹性理论分析得到了弹性阶段梁变形... 层间位移角已作为检验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而被广泛应用。为实现该指标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了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对部分子结构的弹性理论分析得到了弹性阶段梁变形对层间位移角贡献比例的计算公式。接着,采用对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体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了在塑性阶段梁变形对层间位移角的贡献比例回归计算公式。所建立的计算公式反映了梁与柱的相对刚度和强度比例、层间塑性变形程度的影响。最后,应用该方法进行了一算例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一致。利用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以方便地把对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需求转变为对梁、柱构件的变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 层间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等强度位移比谱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张敏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8,73,共5页
在估计已知强度的现有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时,等强度位移比谱是十分准确有效的.本文利用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对等强度位移比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给出了四类场地条... 在估计已知强度的现有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时,等强度位移比谱是十分准确有效的.本文利用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对等强度位移比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给出了四类场地条件(基岩、硬土、一般土和软土)上的平均等强度位移比谱,总结了对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征和规律,分析了场地条件、地震烈度、结构的屈服强度系数及周期等因素对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新的拟合公式,其成果对抗震研究和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等强度位移比谱 最大弹塑性位移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侧移曲线的泛函推导和目标位移确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顶有 王泽军 +1 位作者 冯伟 廉晓庆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要求在设计之初确定结构各楼面处的目标侧移以便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单自由度。基于Hamilton原理,从能量的理论出发建立了关于框架结构侧移曲线的泛函,通过数学中的变分原理推导了该侧移曲线,并指出了数学...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要求在设计之初确定结构各楼面处的目标侧移以便将多自由度体系转化为单自由度。基于Hamilton原理,从能量的理论出发建立了关于框架结构侧移曲线的泛函,通过数学中的变分原理推导了该侧移曲线,并指出了数学原理与力学中能量观点的联系,使得框架结构侧移曲线有了可靠的数学理论基础。最后提出了按该侧移曲线确定结构目标侧移的方法并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文中提出的侧移曲线适用于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的框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侧移曲线 HAMILTON原理 势能 泛函 变分法 层间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最大地震位移形状曲线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欢军 李培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0-585,共6页
建立了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在不同破坏阶段最大地震位移形状曲线的计算方法,用于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设计.通过对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框架在16条地震波输入下的大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在三个不同破坏状态下的最大楼层位移反应与最... 建立了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在不同破坏阶段最大地震位移形状曲线的计算方法,用于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设计.通过对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框架在16条地震波输入下的大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在三个不同破坏状态下的最大楼层位移反应与最大层间位移角、弹性第一自振周期、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关系,并利用统计回归分析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结构在不同破坏阶段的最大地震位移形状是有明显区别的.最后,对一座已完成振动台试验的12层框架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最大地震位移形状曲线 钢筋混凝土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基于位移的连续梁桥目标位移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柳春光 赵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6,共10页
目标位移的确定是直接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重点之一。现有的方法仅考虑了单个桥墩在地震中的反应,不能反映桥梁体系的真实情况。本文应用力学基本原理和塑性铰模型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桥墩在不同质量分布形式下的以墩底曲率... 目标位移的确定是直接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重点之一。现有的方法仅考虑了单个桥墩在地震中的反应,不能反映桥梁体系的真实情况。本文应用力学基本原理和塑性铰模型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桥墩在不同质量分布形式下的以墩底曲率表达的单墩目标位移方程。同时,考虑不同质量分布形式以及桥墩与上部结构连接方式的影响给出了整桥体系纵桥向的目标位移计算方法;对于横桥向,推导了一种简化的估计上部结构位移形状的方程,并依据该方程给出了整桥体系横桥向目标位移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更贴近结构真实反应,可为结构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目标位移 桥墩侧移曲线 纵桥向 横桥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单自由度模型的高桩码头地震位移需求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树飞 冯云芬 贡金鑫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40,共11页
在基于位移的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方法中,准确合理地确定码头地震位移需求是关键。在位移需求分析方法中,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但由于复杂的桩-土相互作用,使得直接对码头结构进行时程分析的计算量较大。为... 在基于位移的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方法中,准确合理地确定码头地震位移需求是关键。在位移需求分析方法中,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但由于复杂的桩-土相互作用,使得直接对码头结构进行时程分析的计算量较大。为简便确定码头地震位移需求,提出了一种可用于码头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等效单自由度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码头的承载力和刚度退化以及土体耗能,并可通过对码头结构进行往复加载分析来确定模型的恢复力特性。为验证所提出的等效单自由度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两个高桩码头为例,选取60条地震波,分别对码头及其等效单自由度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最大位移相关性很好,位移比的均值接近于1,且变异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桩码头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地震位移需求 等效单自由度模型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