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虚拟世界及基于代理的模型学习科学探究——计算机化科学探究模型浅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曹鹭 Michael J.Jacobson 徐光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3-41,共9页
目前,针对中学课堂科学学科的学习,长期以来的问题之一是教师认为很难开展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Scientific Inquiry)这一复杂的知识。为了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探究,该文提供并介绍了一种名为计算机化科学探究(Computati... 目前,针对中学课堂科学学科的学习,长期以来的问题之一是教师认为很难开展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Scientific Inquiry)这一复杂的知识。为了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探究,该文提供并介绍了一种名为计算机化科学探究(Computational Scientific Inquiry,以下简称CSI)的模型。该模型由3D沉浸式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和基于代理的模型(Agent-Based Modeling)共同实现,并使用了名为有效失败(Productive Failure)的教学理念支撑学习活动的设计。根据CSI模型,我们打造了一个虚拟的3D星球Omosa Virtual World,2D基于代理的模型Omosa Netlogo,并根据有效失败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基于课堂的短期课程,来帮助学生在生物学科背景下学习科学探究。悉尼两个八年级班级参与了实证研究。在课堂中获得的实证结果证明,学生明显提高了他们在科学探究方面的学习,CSI的应用是卓有成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探究 虚拟世界 基于代理的模型 有效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栖息地适宜性和个体扩散过程的大熊猫种群动态模拟
2
作者 郭志强 臧振华 +3 位作者 徐卫华 范馨悦 孔令桥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525-10534,共10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通过长期的生态保护修复努力,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有所增长,受威胁等级从濒危(EN)下降为易危(VU),但其种群仍面临着栖息地破碎化、种群隔离等威...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通过长期的生态保护修复努力,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有所增长,受威胁等级从濒危(EN)下降为易危(VU),但其种群仍面临着栖息地破碎化、种群隔离等威胁。为及时掌握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扩散动态,更有效支撑大熊猫种群保护及栖息地恢复,提出了耦合栖息地适宜性和个体扩散过程的大熊猫种群动态模型。并以四川省平武县为案例,模拟了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1999—2003年)至第四次调查(2011—2013年)期间大熊猫数量和分布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大熊猫适宜和较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平武县北部和西部,占全县面积的41%。海拔、主食竹分布、降水季节性变异系数、与道路的距离是影响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因素,海拔中等偏高、有主食竹分布、降水季节性变异小、与道路较远的区域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较高。以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的个体数量为初始状态,模拟到第四次调查时的大熊猫个体数量平均值为309只,与实际调查结果的误差率为7.76%。模拟的大熊猫种群密度与实际调查结果之间的Gini系数为0.06,分布匹配指数平均值为0.95,表明大熊猫个体空间分布的模拟结果和调查结果一致性较高。王朗与小河沟之间、王朗与余家山之间大熊猫轨迹密度较高,表明这些区域是大熊猫重要的扩散通道。小河沟与余家山之间轨迹密度低,表明该区域存在扩散障碍。建议通过加强管护、建设生态廊道、制定社区管理办法等措施加强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整体保护,促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适宜性 种群动态 基于代理的模型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