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育临界温度值不同的培矮64S近等基因系选育 被引量:8
1
作者 曾汉来 张端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1-355,共5页
采用人工控制的系列温度条件 ,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 64S- 5株系的高世代自交 (近交 )群体进行单株雄性育性鉴定与系统选择 ,再经 10代自交纯化 ,获得一套不育临界温度分别为 2 3℃、 2 4℃、2 6℃和 2 8℃的培矮 64S近等基因系。这... 采用人工控制的系列温度条件 ,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 64S- 5株系的高世代自交 (近交 )群体进行单株雄性育性鉴定与系统选择 ,再经 10代自交纯化 ,获得一套不育临界温度分别为 2 3℃、 2 4℃、2 6℃和 2 8℃的培矮 64S近等基因系。这套材料对研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高低的遗传规律和花粉的育性温度控制机理有重要意义 ,其中不育临界温度为 2 3℃的培矮 64S具有较好的不育稳定性和遗传纯合性 ,可直接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矮64s水稻 雄性育 不育临界温度 近等基因系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矮64S/E32叶色调控高产攻关
2
作者 方兴龙 董胜桃 +4 位作者 何爱青 吴萍 赵决建 金四九 黄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发展高产优质的单季稻比种植双季稻减少复种指数 ,减轻劳动强度。但单季稻一般比双季稻产量低 ,因此实行单季稻叶色调控高产攻关 ,探索种植高产优质的培矮 6 4S/E3 2 (单季稻 ) ,达到或超过双季稻产量 ,以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 发展高产优质的单季稻比种植双季稻减少复种指数 ,减轻劳动强度。但单季稻一般比双季稻产量低 ,因此实行单季稻叶色调控高产攻关 ,探索种植高产优质的培矮 6 4S/E3 2 (单季稻 ) ,达到或超过双季稻产量 ,以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培矮 6 4S/E3 2分蘖末期、孕穗中期、始穗期的最佳叶色级分别为 4.8、5 .5、6 .0。叶色在最佳叶色级时追肥量(kg/hm2 ) :分蘖末期N 86 .5 ,孕穗中期N 96 .7、K2 O 10 0 .8,始穗期N 3 5 .4、K2 O 18.2。叶色与最佳叶色级不一致时调整施肥量以达到高精度的施肥标准。大田运用叶色调控施肥 ,稻谷产量高达 13 82 7kg/hm2 ,比常规施肥增产 4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调控 叶色级 施肥 产量 适肥 64s/E32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