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 Ⅱ .培矮 64S/E3 2与汕优 63茎秆抗倒力学差异 被引量:25
1
作者 万宜珍 马国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为了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与三系法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的叶鞘紧包程度、抗倒伏指数与茎秆物理强度等茎秆抗倒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具有承载超... 为了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与三系法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的叶鞘紧包程度、抗倒伏指数与茎秆物理强度等茎秆抗倒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具有承载超高产目标产量的生物力学基础,其抗倒伏指数和茎秆物理强度均显著大于汕优63,具有更大的抗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64s/E32品种 汕优63品种 抗倒性状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培矮64S×9311不同栽培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志珍 谢长文 +1 位作者 向培友 谢登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550-551,共2页
采用 3种不同的栽培方法 ,探讨培矮 64S× 93 11的高产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双两大”及其扯秧留苗的栽培方法 ,水稻增产 871.5~ 12 45kg/hm2 ,但在栽培管理上应抓好“三早”。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方法 技术 64s×9311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培矮64S/E32根系特征初步观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唐俐 《湖南农业科学》 2002年第5期15-16,共2页
对超级杂交稻培矮 6 4S/E32和超高产常规稻品种特青的产量性状和根系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6 4S/E32的产量性状和 7叶期发根率明显优于特青 ;从 7叶期至拔节期 6 4S/E32和特青的根数、根长、根干质量的增加速度都较快 ,其它时... 对超级杂交稻培矮 6 4S/E32和超高产常规稻品种特青的产量性状和根系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6 4S/E32的产量性状和 7叶期发根率明显优于特青 ;从 7叶期至拔节期 6 4S/E32和特青的根数、根长、根干质量的增加速度都较快 ,其它时期相对较慢 ;拔节期和齐穗期 6 4S/E32的根数和根干重明显多 (重 )于特青 ;拔节期 6 4S/E32的茎伤流量显著大于特青。培矮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64s/E32 根系特征 考种 发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9311超高产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
4
作者 钱如浩 谢长文 张声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633-634,共2页
用 4种不同的栽培方法研究两系稻培矮 64S× 93 11的超高产特性和栽培技术。结果表明 :采用中苗旱育带土栽培法较常规育秧栽培 (CK)增产 1191kg/hm2 ,较软盘抛秧增产 13 86kg/hm2 。“双两大”(两段育秧 ,双株寄插 ,大行原蔸插入大... 用 4种不同的栽培方法研究两系稻培矮 64S× 93 11的超高产特性和栽培技术。结果表明 :采用中苗旱育带土栽培法较常规育秧栽培 (CK)增产 1191kg/hm2 ,较软盘抛秧增产 13 86kg/hm2 。“双两大”(两段育秧 ,双株寄插 ,大行原蔸插入大田 )栽培较常规育秧栽培 (CK)增产 1891.5kg/hm2 ,较软盘抛秧增产 2 0 86.5kg/hm2 ,产量居首位。但在栽培方法上要抓好“四早” ,即早播种 ,早中耕追肥 ,早晒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64s×9311 软盘抛秧 中苗带土 “双两大”栽 超高产特性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培矮64S×E32不同栽培方法的研究
5
作者 谢长文 胡早德 +1 位作者 龙章华 杨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
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 ,探讨培矮 6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64E32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培矮64S/E32试种试验
6
作者 江兴民 蒋文生 刘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1期32-32,34,共2页
分别在桐城市 3个点试种培矮 64S/E3 2 ,均表现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其最高产量可达 12 0 43 .5kg/hm2 ,增产幅度达 2 7.3 4 %。该组合株形理想 ,穗粒数多 ,灌浆期长 ,其功能叶直举 ,且剑叶长达 5 0cm以上 ,而且茎粗壮 ,耐肥水 ,抗倒伏。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64s/E32 试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培矮64s/E32开花结实期间的叶片衰老 被引量:13
7
作者 翁晓燕 陆庆 +1 位作者 郑炳松 蒋德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研究了超级稻培矮 6 4 s/ E32和常规稻浙农 952开花后剑叶衰老、光合速率及产量形成的关系 .结果表明 :水稻开花后 ,剑叶内光合速率和 Rubisco活力明显下降 ,并与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呈正相关 ;与此同时 SOD活性降低 ,MDA含量上升 .... 研究了超级稻培矮 6 4 s/ E32和常规稻浙农 952开花后剑叶衰老、光合速率及产量形成的关系 .结果表明 :水稻开花后 ,剑叶内光合速率和 Rubisco活力明显下降 ,并与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呈正相关 ;与此同时 SOD活性降低 ,MDA含量上升 .与常规稻浙农 952相比 ,超级稻生育后期衰老快 ,导致剑叶光合速率迅速降低 ,影响籽粒充实度 .因此 ,有效控制或延缓超级稻衰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活力 64s/E32超级 叶片衰老 光合特性 丙二醛含量 开花结实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培矮64s/E32生长和光合特性研究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翁晓燕 蒋德安 +1 位作者 郑柄松 陆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426,共3页
关键词 超级 64s/E32 生长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培矮64S/E32百亩高产样方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国辉 吴宏恒 +1 位作者 张玉烛 徐叔云 《作物研究》 2000年第3期5-8,共4页
1999年在临澧县开展了超级杂交稻培矮 6 4 S/ E32的两个百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尽管遇到不利的气候影响 ,仍获得了好的收成。湖堰示范点产量为 830 0 .5kg/ hm2 ,新河示范点为94 0 0 .5kg/ hm2 ,比大面积栽培增产 30 .4 %~ 39.6 ... 1999年在临澧县开展了超级杂交稻培矮 6 4 S/ E32的两个百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尽管遇到不利的气候影响 ,仍获得了好的收成。湖堰示范点产量为 830 0 .5kg/ hm2 ,新河示范点为94 0 0 .5kg/ hm2 ,比大面积栽培增产 30 .4 %~ 39.6 %。产量结构分析表明 ,足穗、大穗、总库容量大是培矮 6 4 S/ E32高产的重要保障。对其生育期表现、叶面积生长特点、施肥水平进行了调查 ,并讨论了此类特迟熟杂交组合在湘北栽培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产栽 示范 64s/E32 超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选一及LS2S/中作93示范应用总结
10
作者 樊通声 声仕华 应文准 《天津农林科技》 1999年第3期36-37,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两系杂交组合培矮64 S/ 选一。 L S2 S/ 中作93 在江苏赣榆县试种的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提出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64s/选一 Ls2s/中作93 生长优势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矮64S×931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1
作者 张克健 谢长文 +1 位作者 龙章华 杨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226-226,共1页
介绍了超级杂交水稻培矮 64S× 93 11的特征特性 。
关键词 高产栽技术 培矮64s×9311超级杂交稻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两优3076杂交稻
12
《中国农村科技》 2007年第2期31-31,共1页
培两优3076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培矮64S”作母本,“3076”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已于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杂交稻 两系杂交中稻 64s 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 湖北省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两优培九在福鼎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措施
13
作者 陈再成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8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种植表现 两优 高产栽措施 福鼎市 品种审定委员会 杂交稻 江苏省农科院 两系杂交中籼 64s 抗白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高产优质制种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华伟 张化兴 吕重宏 《湖南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13-15,共3页
培矮64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研究成功的水稻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能稳定等特点,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利用其配组选育出的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培杂山青、培两优288... 培矮64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研究成功的水稻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能稳定等特点,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利用其配组选育出的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培杂山青、培两优288、培杂青六矮等先锋组合具有高产、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稻 制种 6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