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矮64S/E32叶色调控高产攻关
1
作者 方兴龙 董胜桃 +4 位作者 何爱青 吴萍 赵决建 金四九 黄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发展高产优质的单季稻比种植双季稻减少复种指数 ,减轻劳动强度。但单季稻一般比双季稻产量低 ,因此实行单季稻叶色调控高产攻关 ,探索种植高产优质的培矮 6 4S/E3 2 (单季稻 ) ,达到或超过双季稻产量 ,以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 发展高产优质的单季稻比种植双季稻减少复种指数 ,减轻劳动强度。但单季稻一般比双季稻产量低 ,因此实行单季稻叶色调控高产攻关 ,探索种植高产优质的培矮 6 4S/E3 2 (单季稻 ) ,达到或超过双季稻产量 ,以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培矮 6 4S/E3 2分蘖末期、孕穗中期、始穗期的最佳叶色级分别为 4.8、5 .5、6 .0。叶色在最佳叶色级时追肥量(kg/hm2 ) :分蘖末期N 86 .5 ,孕穗中期N 96 .7、K2 O 10 0 .8,始穗期N 3 5 .4、K2 O 18.2。叶色与最佳叶色级不一致时调整施肥量以达到高精度的施肥标准。大田运用叶色调控施肥 ,稻谷产量高达 13 82 7kg/hm2 ,比常规施肥增产 4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调控 叶色级 施肥 产量 适肥 培矮64s/e32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桩高度对培矮64S/E32再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蒋廷杰 易镇邪 屠乃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9-363,共5页
以两系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为材料,设10,15,20,25,30,35和40cm等7个留桩高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留桩高度对其再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桩越高,再生苗萌发越快,总再生率越高,产量越高;留桩高度影响各节位腋芽的再生率,但各节位所受影响... 以两系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为材料,设10,15,20,25,30,35和40cm等7个留桩高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留桩高度对其再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桩越高,再生苗萌发越快,总再生率越高,产量越高;留桩高度影响各节位腋芽的再生率,但各节位所受影响有差异;留桩高度影响各节位再生稻农艺性状:各节位再生稻株高随留桩高度下降而降低,总叶数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加;留桩高度对各节位再生稻产量性状也有较大影响;同一高度下再生稻株高、叶片数、每穗总粒数一般随节位降低而增加,结实率与千粒重一般以高节位再生稻较高.从再生率与产量来看,培矮64S/E32再生培植宜尽可能留高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s/e32 留桩高度 再生特性 再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培矮64s/E32开花结实期间的叶片衰老 被引量:13
3
作者 翁晓燕 陆庆 +1 位作者 郑炳松 蒋德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研究了超级稻培矮 6 4 s/ E32和常规稻浙农 952开花后剑叶衰老、光合速率及产量形成的关系 .结果表明 :水稻开花后 ,剑叶内光合速率和 Rubisco活力明显下降 ,并与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呈正相关 ;与此同时 SOD活性降低 ,MDA含量上升 .... 研究了超级稻培矮 6 4 s/ E32和常规稻浙农 952开花后剑叶衰老、光合速率及产量形成的关系 .结果表明 :水稻开花后 ,剑叶内光合速率和 Rubisco活力明显下降 ,并与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呈正相关 ;与此同时 SOD活性降低 ,MDA含量上升 .与常规稻浙农 952相比 ,超级稻生育后期衰老快 ,导致剑叶光合速率迅速降低 ,影响籽粒充实度 .因此 ,有效控制或延缓超级稻衰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活力 64s/e32超级稻 叶片衰老 光合特性 丙二醛含量 开花结实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培矮64s/E32生长和光合特性研究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翁晓燕 蒋德安 +1 位作者 郑柄松 陆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426,共3页
关键词 超级稻 64s/e32 生长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培矮64S/E32百亩高产样方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国辉 吴宏恒 +1 位作者 张玉烛 徐叔云 《作物研究》 2000年第3期5-8,共4页
1999年在临澧县开展了超级杂交稻培矮 6 4 S/ E32的两个百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尽管遇到不利的气候影响 ,仍获得了好的收成。湖堰示范点产量为 830 0 .5kg/ hm2 ,新河示范点为94 0 0 .5kg/ hm2 ,比大面积栽培增产 30 .4 %~ 39.6 ... 1999年在临澧县开展了超级杂交稻培矮 6 4 S/ E32的两个百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尽管遇到不利的气候影响 ,仍获得了好的收成。湖堰示范点产量为 830 0 .5kg/ hm2 ,新河示范点为94 0 0 .5kg/ hm2 ,比大面积栽培增产 30 .4 %~ 39.6 %。产量结构分析表明 ,足穗、大穗、总库容量大是培矮 6 4 S/ E32高产的重要保障。对其生育期表现、叶面积生长特点、施肥水平进行了调查 ,并讨论了此类特迟熟杂交组合在湘北栽培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产栽 示范 64s/e32 超级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培矮64S/E32根系特征初步观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唐俐 《湖南农业科学》 2002年第5期15-16,共2页
对超级杂交稻培矮 6 4S/E32和超高产常规稻品种特青的产量性状和根系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6 4S/E32的产量性状和 7叶期发根率明显优于特青 ;从 7叶期至拔节期 6 4S/E32和特青的根数、根长、根干质量的增加速度都较快 ,其它时... 对超级杂交稻培矮 6 4S/E32和超高产常规稻品种特青的产量性状和根系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6 4S/E32的产量性状和 7叶期发根率明显优于特青 ;从 7叶期至拔节期 6 4S/E32和特青的根数、根长、根干质量的增加速度都较快 ,其它时期相对较慢 ;拔节期和齐穗期 6 4S/E32的根数和根干重明显多 (重 )于特青 ;拔节期 6 4S/E32的茎伤流量显著大于特青。培矮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64s/e32 根系特征 考种 发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培矮64S/E32头季及其再生的产量表现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仲民 刘登中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5期24-25,共2页
对不同抛植密度的超级稻及其再生稻的产量构成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以667 m2抛植2.5万穴的产量最高,比1.5万穴/667 m2处理的头季稻增产11.1%;再生稻再生率提高近15%,产量增加43.8%。
关键词 64s/e32 头季稻 再生稻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矮64S×E3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谢长文 何泽安 谢登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141-141,共1页
介绍培矮 6 4S×E32的特征特性 。
关键词 水稻 64s×e32 特征特性 技术 高产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培矮64S/E32试种试验
9
作者 江兴民 蒋文生 刘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1期32-32,34,共2页
分别在桐城市 3个点试种培矮 64S/E3 2 ,均表现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其最高产量可达 12 0 43 .5kg/hm2 ,增产幅度达 2 7.3 4 %。该组合株形理想 ,穗粒数多 ,灌浆期长 ,其功能叶直举 ,且剑叶长达 5 0cm以上 ,而且茎粗壮 ,耐肥水 ,抗倒伏。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64s/e32 试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 Ⅱ .培矮 64S/E3 2与汕优 63茎秆抗倒力学差异 被引量:25
10
作者 万宜珍 马国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为了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与三系法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的叶鞘紧包程度、抗倒伏指数与茎秆物理强度等茎秆抗倒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具有承载超... 为了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与三系法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的叶鞘紧包程度、抗倒伏指数与茎秆物理强度等茎秆抗倒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具有承载超高产目标产量的生物力学基础,其抗倒伏指数和茎秆物理强度均显著大于汕优63,具有更大的抗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64s/e32品种 汕优63品种 抗倒性状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开花及制种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曙光 王丰 +5 位作者 黄健文 吴玉坤 廖亦龙 陈志远 彭惠普 郑海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8,共2页
对培矮64S 盛花期、花时、颖花开张角度和开张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了培矮64S 柱头活力保持期和柱头外露情况,并就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64s 低温敏不育系 开花习性 制种技术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培矮64S×E32不同栽培方法的研究
12
作者 谢长文 胡早德 +1 位作者 龙章华 杨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
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 ,探讨培矮 6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64s×e32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矮64S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农荣 张旭 +3 位作者 刘彦卓 孔清霓 梁祖扬 邱润恒 《作物研究》 2000年第4期5-8,共4页
在广州利用人工气候箱和冬季温室栽培技术研究了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 :培矮 64S在较低温 (日均温 2 0~ 2 5℃ )条件下 ,表现较强的发育感光性和育性光敏性 ;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内... 在广州利用人工气候箱和冬季温室栽培技术研究了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 :培矮 64S在较低温 (日均温 2 0~ 2 5℃ )条件下 ,表现较强的发育感光性和育性光敏性 ;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内单株育性转换的光温临界值均出现分离 ,但提纯群体内的光温临界值分离幅度较小。该提纯群体在 13h/ 2 4℃光温处理中群体的平均自交不实率为 99.6% ,达到实用核不育系的不育度标准 ;在日长为 13h以上 ,日均温高于 2 4℃的地区和季节制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 光温特性 6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Xa21基因培矮64SR2代性状的表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晓春 薛庆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1-595,共5页
观察了培矮 6 4 S转 Xa2 1基因 R2代植株的抗病性及其农艺性状 ,结果表明 ,多数转 Xa2 1基因植株抗病力显著高于对照 ,抗病植株均能检测到 Xa2 1特异扩增带 ,它能稳定遗传并表达 ,标记基因GUS只在种子愈伤组织中表达 ,而在叶片中不表达 ... 观察了培矮 6 4 S转 Xa2 1基因 R2代植株的抗病性及其农艺性状 ,结果表明 ,多数转 Xa2 1基因植株抗病力显著高于对照 ,抗病植株均能检测到 Xa2 1特异扩增带 ,它能稳定遗传并表达 ,标记基因GUS只在种子愈伤组织中表达 ,而在叶片中不表达 ,它和 Xa2 1基因呈连锁 .不同转基因株系间农艺性状变异显著 ,与对照培矮 6 4 S也有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64s XA21基因 白叶枯病 遗传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矮64S与粳稻配置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表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富昊伟 李友发 +2 位作者 马兴华 边永高 章永根 《作物研究》 2005年第3期150-152,共3页
为验证粳型材料与培矮64S配组利用的可能性,2002年在浙江嘉兴用194个粳稻品种或品系与培矮64S配置F1,对F1的结实率、株高、有效穗、千粒重等主要性状进行了分类观察并和父母本进行比较。结论为:多数F1的结实率能达到正常水平;F1在株高... 为验证粳型材料与培矮64S配组利用的可能性,2002年在浙江嘉兴用194个粳稻品种或品系与培矮64S配置F1,对F1的结实率、株高、有效穗、千粒重等主要性状进行了分类观察并和父母本进行比较。结论为:多数F1的结实率能达到正常水平;F1在株高、穗粒数上存在超亲优势;F1千粒重偏小,且有明显偏母本的倾向。针对上述发现,认为利用具感温型早、中熟,兼具大粒及矮秆的父本,有利于选育实用型的爪粳交类型两系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64s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中稻粒黑粉病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汤传喜 唐建初 《作物研究》 1998年第2期13-15,共3页
1995~1996年,对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田进行了肥水管理、920施用时期与施用量、轻度割叶的试验,以研究栽培措施对稻粒黑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降低氮素肥料用量、及早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在见穗蔸... 1995~1996年,对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田进行了肥水管理、920施用时期与施用量、轻度割叶的试验,以研究栽培措施对稻粒黑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降低氮素肥料用量、及早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在见穗蔸率3%~5%时喷施920、适当增加920用量、在喷完920后轻度割叶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稻粒黑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 综合防治 64s 水稻 黑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培矮64S的特性及制种技术对策 被引量:12
17
作者 龚光雄 梅林初 周卜龙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11,共4页
两系培矮64S的特性及制种技术对策龚光雄,梅林初,周卜龙(麻阳县农业局,419400)培矮64S系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以湖北农垦58S为母本,以籼爪型品种培矮64作父本,通过杂交,隔代回交,多代系选而成的低... 两系培矮64S的特性及制种技术对策龚光雄,梅林初,周卜龙(麻阳县农业局,419400)培矮64S系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以湖北农垦58S为母本,以籼爪型品种培矮64作父本,通过杂交,隔代回交,多代系选而成的低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1991年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64s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与温度关系的初探
18
作者 蒋利春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11期17-18,共2页
通过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分期播种试验在不同的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进行育种与温度相关性分析,结合散布图、套袋结实率及自交结实率,可以判定温敏雄性不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及敏感期长短,不育基因表达所需的临界日均温及育... 通过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分期播种试验在不同的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进行育种与温度相关性分析,结合散布图、套袋结实率及自交结实率,可以判定温敏雄性不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及敏感期长短,不育基因表达所需的临界日均温及育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的可育性与敏感期日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64s 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高产优质制种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华伟 张化兴 吕重宏 《湖南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13-15,共3页
培矮64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研究成功的水稻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能稳定等特点,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利用其配组选育出的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培杂山青、培两优288... 培矮64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研究成功的水稻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能稳定等特点,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利用其配组选育出的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培杂山青、培两优288、培杂青六矮等先锋组合具有高产、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稻 制种 6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