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略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昌林 陈志昂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5,共5页
人才是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具有人力资源供给规模大和劳动成本低的有利因素。其不利因素为:人才适用性差,人才二次培养的任务艰巨;外包人才的流动性大,人员稳定性差;符合外包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高端、复... 人才是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具有人力资源供给规模大和劳动成本低的有利因素。其不利因素为:人才适用性差,人才二次培养的任务艰巨;外包人才的流动性大,人员稳定性差;符合外包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服务外包人才结构失衡。进一步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有必要制定人才培养方略,具体包括:制定离岸服务外包低中高端人才差异化培养战略,构建服务外包人才模块化评价标准体系,积极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的推动作用,建立服务外包人才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外包 人才差异化 人才模块化 培养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理念、路径:新时代高校教育硕士培养方略 被引量:7
2
作者 戴云 曹如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31,共4页
高校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教师质量的好坏优劣,对于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因此,新时代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既要紧密契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又要充分满足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教育硕士培养应秉持科学的教育发展... 高校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教师质量的好坏优劣,对于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意义非凡。因此,新时代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既要紧密契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又要充分满足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教育硕士培养应秉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面的素质教育观、强烈的责任意识等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对培养目标的新理解、坚持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教育硕士培养改革与创新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培养方略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特征·目标定位·培养方略--关于“如何培养新型职教教师”问题的系统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庄西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80,共7页
高徒靠名师,名师靠培养。精准分析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特征,是确定新型职教教师规格类型的前提。职教教师的工作特征表现为:工作对象的异变性、工作内容的生成性、工作方式的交互性、工作空间的延展性、工作时间的续断性。具备首要道德... 高徒靠名师,名师靠培养。精准分析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特征,是确定新型职教教师规格类型的前提。职教教师的工作特征表现为:工作对象的异变性、工作内容的生成性、工作方式的交互性、工作空间的延展性、工作时间的续断性。具备首要道德、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是中国职业院校教师素养的标配,以此为依据,可以把新型职教教师定位为“优秀的研究型职教教师”。从职教教师培养历史的经验教训和职业院校的实际出发,基于我国国情,硕士层次的“12345+N”模式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优秀研究型职教教师培养的主流模式:“1”是指一个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2”是指校内教学研究导师与职业院校教学导师两个导师;“3”是指专业硕士学位证书(学历证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相关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个别专业是职业准入类证书)三张证书;“4”是指公共类(师德类)课程模块、知识类课程模块、技能类课程模块、综合应用类课程模块等人才培养的四类模块课程;“5”是指学习—见习—研习—实习—毕业等五个阶段构成的人才培养过程;“N”是指遍布不同地区的N个教学实习基地(职业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教教师 工作特征 类型规格 培养方略 “12345+N”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院校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学料带头人的紧迫性与方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民治 李相如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1期8-11,共4页
体育院校是我国体育人才资源的重要集散地。体育院校跨世纪优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关系到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对我国体育院校的高级人才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断层”和“老化”的危机已经出现,提出了跨世... 体育院校是我国体育人才资源的重要集散地。体育院校跨世纪优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关系到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对我国体育院校的高级人才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断层”和“老化”的危机已经出现,提出了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培养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院校 跨世纪人才 培养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人才培养短板在哪 被引量:14
5
作者 冯超 孟宪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6-67,共2页
当前涉农人才发展中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乡村对涉农人才缺乏吸引力,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相脱节等问题。对此,应从完善涉农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涉农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涉农人才顺利就业,打造涉农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人才供需... 当前涉农人才发展中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乡村对涉农人才缺乏吸引力,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相脱节等问题。对此,应从完善涉农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涉农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涉农人才顺利就业,打造涉农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人才供需有效衔接等方面推动涉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涉农人才 培养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