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工作本位学习理念赋能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理论逻辑与行动策略 |
车娟
|
《现代农机》
|
2025 |
0 |
|
|
2
|
产学共生发展引领卓越工程师培养——密歇根大学制造业工程博士项目的透视 |
马万里
马永红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基于意会认知论的“新工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探析 |
李媚
陈红兵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发达国家多方协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模式与特征探析——基于中介组织联结的视角 |
余继
廖婉婷
沈王琦
苏亚丽
王春晓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基于“工程师学院”破零散、破壁垒、破同质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 |
严建华
包刚
薄拯
张朝阳
喻嘉乐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
6
|
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新内涵、新困境与新策略 |
徐付生
申源源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
7
|
整合与发展:工程师制度建构逻辑与实践路径 |
常乔丽
胡德鑫
孙佑海
顾佩华
|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验室工作改革探讨 |
洪玲
丛林
叶玉玲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
9
|
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与启示 |
王峥
王文文
徐平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
10
|
卓越焊接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探索 |
韩彬
雷毅
李美艳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
11
|
基于工程思维视角的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赵晓闻
刘宁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4
|
|
|
12
|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师资体系建设 |
李平
符杨
杨宁
张志芹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
13
|
结合实际 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太原理工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 |
张建文
白薇
程永强
张琤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
14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分析与应对 |
董华青
周震
艾宁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
15
|
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
吴志强
张瑞
刘辉
钱凯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
16
|
二元研究生教育与卓越工程师培养 |
杨卫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8
|
|
|
17
|
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 |
李炎锋
薛素铎
杜修力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2
|
|
|
18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课程体系及其特色——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土建类工科为例 |
邱微
南军
袁一星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6
|
|
|
19
|
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
汪泓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8
|
|
|
20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制定的探讨 |
戴玉华
顾凯
黄建平
杨明山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
2012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