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歧双歧杆菌F35培养基优化及恒定pH发酵研究
1
作者 田睿 石阳阳 +2 位作者 杨睿 张灏 杭锋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提高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液中活菌浓度,对该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发酵液活菌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添加0.5 g/L L-半胱氨酸盐酸盐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培养基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氮源的种类及添加... 为提高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液中活菌浓度,对该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发酵液活菌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添加0.5 g/L L-半胱氨酸盐酸盐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培养基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添加量、氮源的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于恒定pH发酵条件下优化葡萄糖添加量。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最优添加量为1.5 g/L;氮源的最优复配为:酵母蛋白胨10 g/L,酵母提取物FM98510 g/L,在200 L体系恒定pH 5.7发酵时,葡萄糖最优添加量为32 g/L。经优化后,两歧双歧杆菌F35发酵液最高活菌数为(8.01±0.70)×109 CFU/mL,是优化之前的5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歧双歧杆菌F35 L-半胱氨酸盐酸盐 氮源 培养基优化 恒定pH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生伊萨酵母WJL-G4发酵树莓叶提取液生产树莓酮的培养基优化
2
作者 吴建楠 陆龙波 +1 位作者 高利平 王金玲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9-225,233,共8页
现阶段国内外生物合成树莓酮的研究主要以基因工程的手段为主,未发现能直接高产树莓酮的菌株,且发酵使用的原料通常价格较高,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该研究以陆生伊萨酵母WJL-G4为发酵菌种,以树莓叶提取液为发酵原料,添加碳源、氮源... 现阶段国内外生物合成树莓酮的研究主要以基因工程的手段为主,未发现能直接高产树莓酮的菌株,且发酵使用的原料通常价格较高,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该研究以陆生伊萨酵母WJL-G4为发酵菌种,以树莓叶提取液为发酵原料,添加碳源、氮源、无机盐和部分树莓酮上游产物,通过单因素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培养基成分对树莓酮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向30 mL树莓叶提取液中加入1.30 g/L对香豆酸、0.80 g/L肉桂酸和1.75 g/L苯丙氨酸,此时测得树莓酮产量平均值为139.02 mg/L。该试验使用陆生伊萨酵母WJL-G4生产树莓酮,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可能性,对树莓酮生物合成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伊萨酵母WJL-G4 树莓酮 响应面 培养基优化 树莓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虾青素红法夫酵母发酵工艺及培养基优化
3
作者 朱朝阳 田少阳 +1 位作者 李会营 鲁来政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培养工艺及培养基配方。[方法]首先对培养温度和pH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对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的各组分逐个进行单因素试验,接着在基础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或去除特定营养组分并逐个进行试验。[结... [目的]研究影响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培养工艺及培养基配方。[方法]首先对培养温度和pH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对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的各组分逐个进行单因素试验,接着在基础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或去除特定营养组分并逐个进行试验。[结果]经120 h发酵培养,酵母细胞的生物量由优化前的22.0 g/L提高到优化后的38.4 g/L,虾青素产量从优化前的38.5 mg/L提高到优化后的150.1 mg/L。[结论]较优的培养工艺和培养基配方为培养温度20℃,pH 5.0,培养基配方:葡萄糖30.0 g/L,酵母膏3.0 g/L,蛋白胨1.0 g/L,豆粕(经水解)4.5 g/L,玉米浆干粉3.0 g/L,硫酸铵5.5 g/L,MgSO_(4)·7H_(2)O 0.1 g/L,培养时间为1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红法夫酵母 培养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藜高致病活性链格孢菌DT-DYLC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
4
作者 王宇哲 程海洋 +7 位作者 程红玉 杨艳伶 伊国云 李娟 朱海霞 魏有海 郭青云 程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12-2221,共10页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DT-DYLC为研究对象,以生物量和孢子量(OD 600nm)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察氏固体培养基7 d时的菌落直径为73.1 mm,菌丝质量达0.0...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DT-DYLC为研究对象,以生物量和孢子量(OD 600nm)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察氏固体培养基7 d时的菌落直径为73.1 mm,菌丝质量达0.049 g,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无机盐为影响孢子量的主要因素。运用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为:蔗糖68.853 g/L,NaNO_(3)11.41 g/L、K_(2) HPO_(4)5.523 g/L、KCl 1.405 g/L、MgSO_(4)·7H_(2) O 1.874 g/L、FeSO_(4)0.0375 g/L。在此条件下,孢子量达到3.4×10^(7) CFU/mL,是优化前的2.72倍。优化培养基可用于液体发酵工厂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孢子量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芝-太子参双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生月 吴小环 +4 位作者 姜春玲 张余 郑世仲 刘盛荣 叶祖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有效利用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提高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产量,促进活性成分合成。【方法】以太子参根须(粉末)作为培养基组分,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樟芝菌丝生长的关键成分,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 【目的】有效利用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提高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产量,促进活性成分合成。【方法】以太子参根须(粉末)作为培养基组分,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樟芝菌丝生长的关键成分,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及KH2PO4对樟芝菌丝生长有重要影响,正交试验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太子参6 g·L^(−1),葡萄糖10 g·L^(−1),酵母粉4 g·L^(−1),蛋白胨6 g·L^(−1),KH_(2)PO_(4)1.5g·L^(−1)。利用优化培养基深层发酵,樟芝生物量达到4.73 g·L^(−1),与对照培养基及PDB培养基相比,胞内三萜含量分别提高2.75%和24.85%,胞外多糖分别提高161.11%和113.64%;发酵液中高密度无性孢子含量达1.8×10^(7)个·mL^(-1)。【结论】太子参适合作为樟芝双向液体发酵的药性成分,可有效促进樟芝菌丝生长、活性成分合成和无性孢子形成,是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利用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太子参 正交试验 培养基优化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核糖核酸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选育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6
作者 郭灿 卢东霞 +3 位作者 张鹏杰 陈叶福 肖冬光 郭学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8-95,共8页
核糖核酸(RNA)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制药工业。该研究以可利用乳糖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TY-20为亲本菌株,采用同源重组技术过表达己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HXT14、HXT15,构建重组菌株TY20-HXT1... 核糖核酸(RNA)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制药工业。该研究以可利用乳糖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TY-20为亲本菌株,采用同源重组技术过表达己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HXT14、HXT15,构建重组菌株TY20-HXT14、TY20-HXT15,以期提高菌株的乳糖利用率与RNA含量。在此基础上,以胞内RNA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重组菌株TY20-HXT14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重组菌株TY20-HXT14的生长性能较好、胞内RNA含量最高,其在乳糖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期(OD_(600 nm)=1.000)时,胞内RNA含量较亲本菌株TY-20提高14.48%。重组菌株TY20-HXT14产RNA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乳糖添加量14.8%,酵母浸粉添加量1.04%,磷酸二氢钾添加量为0.31%,硫酸镁添加量0.2%。在此培养基组成下,重组菌株TY20-HXT14的胞内RNA含量达到18.04%,与优化前相比(14.23%)提高了2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同源重组 培养基优化 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思根瘤菌和解磷菌培养基优化及解磷能力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尚军红 康丽华 +2 位作者 罗玉萍 江业根 马海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研究绘制了相思根瘤菌MZ菌株和解磷菌217菌株在4种培养基中的OD值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在BSE培养基中较好的生长;对MZ根瘤菌和217解磷菌的常规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了它们的优化培养基,进一步绘制的生长曲线证明了优化培养基更利... 研究绘制了相思根瘤菌MZ菌株和解磷菌217菌株在4种培养基中的OD值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在BSE培养基中较好的生长;对MZ根瘤菌和217解磷菌的常规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了它们的优化培养基,进一步绘制的生长曲线证明了优化培养基更利于菌株的生长,且活菌数更多。217解磷能力的研究也表明:菌体数量与pH值、解磷强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 根瘤菌 解磷细菌 培养基优化 解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优化中的现代数学统计学方法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广臣 雷虹 +1 位作者 何欣 单钰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发酵培养基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发酵工业的研究热点。如今很多现代数学统计方法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工作中,其中以正交试计、均匀设计、响应面优化设计、人工神经网络等最为常用。在实际优化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研... 发酵培养基优化已经成为现代发酵工业的研究热点。如今很多现代数学统计方法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工作中,其中以正交试计、均匀设计、响应面优化设计、人工神经网络等最为常用。在实际优化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文中对这些常用现代数学统计学方法在培养基优化中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对它们进行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优化 正交设计 均匀设计 响应面设计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发夫酵母生产虾青素的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7
9
作者 朱晓立 裘晖 +2 位作者 邓毛程 朱明军 梁世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4,共4页
从提高虾青素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综合考虑。研究选择了混合碳源、混合氮源、柠檬酸铵((NH_4)_3C_6H_5O_7)、Na_2HPO_4、K_2HPO_4、MgSO_4·7H_2O组成培养基。正交设计优选出的培养基为混合碳源(糖蜜40%、淀粉塘60%)30 g/L、混合氮源... 从提高虾青素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综合考虑。研究选择了混合碳源、混合氮源、柠檬酸铵((NH_4)_3C_6H_5O_7)、Na_2HPO_4、K_2HPO_4、MgSO_4·7H_2O组成培养基。正交设计优选出的培养基为混合碳源(糖蜜40%、淀粉塘60%)30 g/L、混合氮源(玉米浆40%、(NH_4)_2SO_460%)7 g/L、MgSO_4·7H_2O 1.5 g/L、(NH_4)_3C_6H_5O_7 2g/L、Na_2HPO_4 2.0 g/L,用此优化培养基摇瓶培养红发夫酵母获得生物量16.92 g/L,虾青素含量903μg/g和虾青素产量15 279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发夫酵母 虾青素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巨大口蘑1株新菌株ITS鉴定及菌丝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紫英 倪焱 +4 位作者 魏要武 聂健 杨水莲 昌毓嵩 莫美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3,共6页
【目的】鉴定1株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新的野生菌株,并优化其菌丝的最适培养基.【方法】以1株野生巨大口蘑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巨大口蘑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纯菌丝,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菌... 【目的】鉴定1株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新的野生菌株,并优化其菌丝的最适培养基.【方法】以1株野生巨大口蘑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巨大口蘑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纯菌丝,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等指标对其进行培养条件研究,并运用均匀设计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该野生菌株经鉴定为巨大口蘑,GeneBank编号为JXl93694,命名为SCAU3,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2℃,最适pH为7~8,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经均匀设计法优化得到最适培养基组合:麦芽糖26g·L^-1,酵母膏2g·L^-1,MgSO42.7g·L^-1,KH,P041.8g·L^-1,维生素Bl 16mg.L^-1,pH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口蘑 ITS鉴定 培养基优化 均匀设计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icillium sp. 1523产柚苷酶摇瓶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黎继烈 崔培梧 +2 位作者 鲁耀邦 王挥 郝聚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1-155,共5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Penicillium sp.1523产柚苷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为玉米粉,最优氮源为豆饼粉;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 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Penicillium sp.1523产柚苷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为玉米粉,最优氮源为豆饼粉;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柚苷酶产量的3个重要因素为玉米粉、豆饼粉和柚苷,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1.14g/L、豆饼粉31.53g/L、柚苷1.65g/L、K2HPO4 1.00g/L、ZnSO4 0.10g/L、MgSO4.7H2O 0.06g/L、CaCl20.10g/L。在优化后的条件下摇瓶发酵产柚苷酶酶活力为(891.79±6.33)U/mL,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发酵产酶量比优化前提高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苷酶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抗氧化胞外多糖海洋细菌的筛选及发酵产糖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房耀维 吕明生 +3 位作者 徐炜枫 刘姝 焦豫良 王淑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76-280,共5页
从连云港海域分离海洋细菌,并从中筛选获得一株产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胞外多糖的细菌菌株OST23a。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RNA分析,将菌株OST23a鉴定为Bacillussubtilis。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OST23a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碳、氮... 从连云港海域分离海洋细菌,并从中筛选获得一株产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胞外多糖的细菌菌株OST23a。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RNA分析,将菌株OST23a鉴定为Bacillussubtilis。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OST23a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碳、氮源和金属离子分别为正己烷、酵母提取物和CaCl2。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OST23a产胞外多糖培养基的配方为:正己烷1.5%、酵母提取物0.1%、K2HPO40.3%、KH2PO40.1%、CaCl20.1%。菌株在该培养基产胞外多糖可达到9.0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胞外多糖 抗氧化活性 筛选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主要基质的哈茨木霉FJAT-9040固体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曾庆才 肖荣凤 +2 位作者 刘波 胡桂萍 陈燕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1-778,共8页
以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带来的新兴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主要培养基质,以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生防菌哈茨木霉FJAT-9040固体发酵的培养基。单因素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主成份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 以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带来的新兴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主要培养基质,以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生防菌哈茨木霉FJAT-9040固体发酵的培养基。单因素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主成份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与麸皮的比例为9∶1;最适疏松值、无机碳源和无机氮源分别为麦粒40.00%、蔗糖3.00%和硫酸铵2.00%。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麦粒、蔗糖、硫酸铵对哈茨木霉产孢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可得:当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麸皮=9∶1、麦粒含量36.74%、蔗糖含量3.07%、硫酸铵含量1.75%时,孢子产量最高,可达2.98×109个/g,与实际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固体发酵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S数据处理系统在L-鸟氨酸发酵培养基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苏国成 黄爱清 +2 位作者 蔡慧农 周常义 王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02-406,共5页
利用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并采用DP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石蜡节杆菌WZFF.X-146菌株生产L-鸟氨酸的最适批式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DPS软件在L-鸟氨酸发酵培养基优化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产酸水平达到19.91g/L,提高... 利用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并采用DP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石蜡节杆菌WZFF.X-146菌株生产L-鸟氨酸的最适批式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DPS软件在L-鸟氨酸发酵培养基优化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产酸水平达到19.91g/L,提高了1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数据处理系统 L-鸟氨酸发酵 石蜡节杆菌 培养基优化 均匀设计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液体深层发酵菌株筛选与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宇伟 连瑞丽 +1 位作者 李利红 刘永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5,共4页
从灵芝菌种中筛选出多糖产量高、生长快的紫灵芝菌株,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紫灵芝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蔗糖为碳源、0.2%的豆饼粉为氮源、0.2%的FeSO4为培养基可获得较高多糖。发酵罐放大试验表明,采用同样的培养... 从灵芝菌种中筛选出多糖产量高、生长快的紫灵芝菌株,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紫灵芝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蔗糖为碳源、0.2%的豆饼粉为氮源、0.2%的FeSO4为培养基可获得较高多糖。发酵罐放大试验表明,采用同样的培养基,每100mL发酵液胞外粗多糖含量可高达181.7mg,每100mL发酵液菌丝体含量可高达151.0mg,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比较缓和,相对于摇瓶生长,发酵生产可获得更多的灵芝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液体深层发酵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液体种子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今朝 戴玄 +1 位作者 谭永忠 王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5-918,共4页
对平菇FL10液体种子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平菇菌丝在玉米粉培养基中生长最好;酵母膏为适宜氮源;C/N比为50∶1时菌丝生长最佳;KH2PO4和维生素B1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30 g/L,酵母膏3 g/L,KH2PO41.5 g/L,... 对平菇FL10液体种子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平菇菌丝在玉米粉培养基中生长最好;酵母膏为适宜氮源;C/N比为50∶1时菌丝生长最佳;KH2PO4和维生素B1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30 g/L,酵母膏3 g/L,KH2PO41.5 g/L,MgSO4.7H2O 1 g/L和维生素B10.01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液体种子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百威降解菌株HQ-C-01的筛选及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乔润香 钟国华 +2 位作者 罗建军 刘承兰 胡美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1,共5页
以涂布法和富集培养法筛选得到降解菌株HQ-C-01,该菌株在48 h时对50 mg/L克百威、甲萘威、茚虫威和仲丁威的降解率分别可达95.2%、99.0%、85.0%和67.5%.确定菌株HQ-C-01的C、N、P源化合物为葡萄糖、蛋白胨和磷酸氢二钾,采用中心组分设... 以涂布法和富集培养法筛选得到降解菌株HQ-C-01,该菌株在48 h时对50 mg/L克百威、甲萘威、茚虫威和仲丁威的降解率分别可达95.2%、99.0%、85.0%和67.5%.确定菌株HQ-C-01的C、N、P源化合物为葡萄糖、蛋白胨和磷酸氢二钾,采用中心组分设计法确定了菌株HQ-C-01的培养基最适C、N、P源配比为葡萄糖32.10 g/L、蛋白胨3.25 g/L、磷酸氢二钾1.50 g/L;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D590 nm实测值为0.786 5,与期望值0.805 4接近,48 h时对50 mg/L克百威降解率为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百威 高效降解菌 筛选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WB9菌株的分离、生化特性及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勤清 黄志鹏 +1 位作者 关春鸿 黄必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6-351,共6页
对来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非耕作区的20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获得12株菌株,分离频率为6.0%.室内感染力测定结果表明WB9菌株对小菜蛾具有高感染力、对甜菜夜蛾具有较高的感染力.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WB9与库斯塔克亚... 对来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非耕作区的20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获得12株菌株,分离频率为6.0%.室内感染力测定结果表明WB9菌株对小菜蛾具有高感染力、对甜菜夜蛾具有较高的感染力.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WB9与库斯塔克亚种8010的反应表现型相同,仅在个别反应上有强弱差异,由此推测WB9可能属库斯塔克亚种.此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室内摇瓶培养,获得了优化的WB9工业培养基组合,即30.0 g.L-1玉米淀粉、20.0 g.L-1黄豆饼粉、15.0 g.L-1玉米粉、10.0 g.L-1酵母粉、2.0 g.L-1蛋白胨、15.0 g.L-1玉米浆、5.0 g.L-1CaCO3、0.3 g.L-1MgSO4.7H2O、1.0 g.L-1KH2PO4和0.02 g.L-1ZnSO4.7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分离 感染力 生理生化特性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水产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家毅 刘婕 +3 位作者 于铁妹 杨博 王永华 张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30,共5页
对从水产养殖环境中筛选出一株菌MM01进行了鉴定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显示:此菌MM01能有效的降低养殖水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经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测序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MM0... 对从水产养殖环境中筛选出一株菌MM01进行了鉴定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显示:此菌MM01能有效的降低养殖水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经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测序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MM01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18 g/L、玉米浆12 g/L、NH4Cl6 g/L、MnSO4.H2O 0.2 g/L、KH2PO43 g/L、CaCl20.2 g/L、MgSO4.7H2O 0.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培养基优化 16Sr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雪妍 马焕 +3 位作者 岳丹丹 张志龙 李冠杰 张英涛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5,共7页
为发掘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初筛和复筛的方法,从种植西瓜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并进行了盆栽试验。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 为发掘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具有高效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初筛和复筛的方法,从种植西瓜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并进行了盆栽试验。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HP-24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40 cm,经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P-24对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效达76.72%。经过优化得到HP-24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1.0%的牛肉膏,1.3%的麸皮和0.7%的氯化钾。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发酵液中的活菌数达到1.17×10^(9) CFU·mL^(-1)。研究结果为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果斑病 生防菌 筛选 鉴定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