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埕北凹陷沙河街组构造-沉积响应特征与油气勘探意义
1
作者 郝冉冉 吴智平 +2 位作者 王永诗 武群虎 王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通过三维地震、岩芯、测井、录井资料,以“源-沟-汇”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埕北凹陷沙河街组构造断裂体系演化及其沉积响应特征,梳理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发育类型与时空展布。研究表明,沙河街组沉积期埕北断层、埕子口断层具有典型... 通过三维地震、岩芯、测井、录井资料,以“源-沟-汇”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埕北凹陷沙河街组构造断裂体系演化及其沉积响应特征,梳理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发育类型与时空展布。研究表明,沙河街组沉积期埕北断层、埕子口断层具有典型幕式构造演化特征。沙三段沉积期表现为强烈断陷幕,埕北断层活动强烈,陡坡带沿大型古沟谷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西斜坡沿断槽型沟谷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沙二—沙一段沉积期为走滑改造断陷幕,埕北断层活动明显减弱,埕子口断层活动相对较强,陡坡带和西斜坡沿物源通道均继承性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勘探实践验证了砂体发育区为构造-沉积响应的结果,为研究区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北凹陷 沙河街组 构造演化 沉积体系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及砂体成因类型
2
作者 许鹏 连豪杰 +4 位作者 毕力格 胡贺伟 郜政辉 姜福杰 邵龙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4-845,共12页
埕北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内部的次级构造,其勘探潜力一直受制于对区内砂体成因类型及储集层分布规律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对该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砂体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区古近系... 埕北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内部的次级构造,其勘探潜力一直受制于对区内砂体成因类型及储集层分布规律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曲线及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对该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砂体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区古近系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相,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凹陷东北侧的陡坡带,岩性以具块状构造的含砾粗砂岩为主,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楔状的前积退积和杂乱反射,测井相主要表现为低幅齿型、齿状箱型和钟型;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凹陷西南侧的缓坡带,岩性以具交错层理的砂岩为主,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S形前积和叠瓦状前积,测井相主要表现为箱型、钟型和漏斗型;湖底扇受重力流控制,主要发育在凹陷中心的半深湖-深湖区,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蠕虫状前积反射;滩坝主要发育在湖泊边缘或中央局部隆起区,因受波浪作用控制,沉积特征表现为席状砂质沉积被泥岩包围,地震反射特征主要表现为透镜状反射,测井相主要表现为指状和漏斗型。纵向上,沙三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为主,沙一二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东三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东二段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扇三角洲发育规模较小。埕北凹陷古近系砂体的生成和发育主要受构造活动、源区物源供给、微古地貌形态和湖平面变化等因素控制,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湖底扇砂体和滩坝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埕北凹陷 古近系 沉积相 砂体成因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21
3
作者 付兆辉 张在振 +2 位作者 李德纯 施明华 程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的勘探前景和油气成藏规律,基于埕北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践,探讨了三个问题:埕北凹陷沉积演化史和沉积体系类型;沉积相分类和特征;油藏类型与成藏模式。通过对勘探地质资料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的勘探前景和油气成藏规律,基于埕北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践,探讨了三个问题:埕北凹陷沉积演化史和沉积体系类型;沉积相分类和特征;油藏类型与成藏模式。通过对勘探地质资料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埕北凹陷古近系经历了湖盆断陷早期、断陷扩张深陷期、断陷盆地萎缩期、湖盆断陷晚期四个阶段;埕北凹陷古近系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沉积相、滩坝沉积相、扇三角洲沉积相、浊积扇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等五类主要的沉积相;古近系可分为陡坡带成藏体系和缓坡带成藏体系,油藏类型主要包括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油气藏以及超覆不整合油气藏。以上结论表明埕北凹陷油气成藏明显受到沉积特征控制,油气易在上倾尖灭砂岩和不整合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相 油气成藏 埕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东营组构造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六柱 董冬冬 +2 位作者 石晓光 刘树亮 吴时国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136,共6页
为深入认识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东营组储层发育的类型及分布规律,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及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在沉积体系及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埕北凹陷东营组的构造特征、成藏控制因素、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埕北断层及其主... 为深入认识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东营组储层发育的类型及分布规律,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及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在沉积体系及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埕北凹陷东营组的构造特征、成藏控制因素、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埕北断层及其主要派生分支断层控制了古近系的发育和分布,也是凹陷内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而凹陷内部和南斜坡的断层多为层间断层,规模小,难以形成构造圈闭。该区油气成藏包括西南缓坡带和东北部陡坡凸起带两个成藏体系,构造因素与沉积体系配置是东营组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北部断裂带构造主控油藏和南部缓坡带地层油藏均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圈闭 岩性组合 东营组 埕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北凹陷古近系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强 刘丽芳 +2 位作者 张晓庆 刘一鸣 陈少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8,共11页
利用埕北凹陷钻井、录井、测井、地震资料等,分析研究区古近系构造结构特征,恢复古近纪构造演化,划分沉积相类型,研究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规律,明确古近系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北凹陷古近系发育的NW向断裂控制研究区凸凹格... 利用埕北凹陷钻井、录井、测井、地震资料等,分析研究区古近系构造结构特征,恢复古近纪构造演化,划分沉积相类型,研究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规律,明确古近系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北凹陷古近系发育的NW向断裂控制研究区凸凹格局,NE、NEE向断裂改造NW向构造格局。埕北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继承断陷期(Ek-Es4)表现为"窄盆、浅水"环境,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断陷扩张期(Es3)表现为"深盆、深水"环境,以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断—坳转换(Es2-Ed)早期表现为"广盆、深水"环境,以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晚期表现为"广盆、浅水"环境,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研究区古近系发育陡坡断裂坡折带、缓坡断裂坡折带及洼陷边缘型坡折带三种类型,其中陡坡断裂坡折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缓坡断裂坡折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洼陷边缘型坡折带主要发育巨厚的湖相沉积及少量湖底扇沉积。该结果为研究区古近系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坡折带 沉积体系 古近系 埕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与油气圈闭 被引量:4
6
作者 付兆辉 秦伟军 李敏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的勘探前景和油气成藏规律,基于埕北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践,探讨了埕北凹陷的沉积特点、沉积体系以及油气圈闭特征。对勘探地质资料的研究表明:埕北凹陷古近系主要沉积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其中沙河...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的勘探前景和油气成藏规律,基于埕北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践,探讨了埕北凹陷的沉积特点、沉积体系以及油气圈闭特征。对勘探地质资料的研究表明:埕北凹陷古近系主要沉积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其中沙河街组以沙三段为主,东营组地层较全;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具有多旋回性,具有多期次的沉积间断,凹陷南北沉积差异较大;埕北凹陷古近系主要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远岸浊积扇、辫状河三角洲、低弯度河—泛滥平原、湖底扇等沉积体系,并对应形成了各类油气圈闭。这些圈闭都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储集体。以上结论表明,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有利于油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体系 古近系 埕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北凹陷及邻区新生代断裂体系与构造格局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一鸣 吴智平 +4 位作者 刘丽芳 张晓庆 李伟 陈少平 郝鑫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3-1143,共11页
基于"海-陆"探区资料的整合,在断裂体系精细刻画的基础上,对埕北凹陷及邻区新生代断层发育的时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就其构造格局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埕北地区及邻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特... 基于"海-陆"探区资料的整合,在断裂体系精细刻画的基础上,对埕北凹陷及邻区新生代断层发育的时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就其构造格局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埕北地区及邻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特征体现了继承与改造并存,拉张与走滑叠加的效应。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期,中生代先存的NW向埕北断层继承性活动,控制了盆地北东断南西超的构造格局;沙二段-东营组沉积期,在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右旋走滑所派生的NNW-SSE向拉张及区域近N-S向拉张作用下,发育了一系列NEE向张性断层对先期的构造格局进行了改造,同时,NW向断层受到斜向拉伸持续活动,与NEE向断层共同控制该时期的构造格局;进入新近纪,盆地由裂陷转变为拗陷沉降,断层垂向活动基本停止,取而代之的是NW向和NE向断裂体系的强烈走滑活动,它们的共轭走滑效应决定了该时期的构造面貌。先存断裂的存在及郯庐断裂的右旋走滑活动是控制盆地构造格局演化的关键因素,依据盆地各时期的演化特征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继承断陷期、改造断陷期和走滑拗陷期三个阶段。明确该地区构造格局的叠合与改造关系对于认识济阳坳陷和渤中坳陷的构造转换关系以及该区的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体系 构造格局 先存断裂 埕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沿断层输导的压力降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庄嘉翠 张善文 +1 位作者 王永诗 林会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48,52,共4页
断层在地下流体运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断层活动会对地下流体的压力及流体势分布产生影响。流体在相对封闭(未喷出地表)的较宽阔的断裂系统中受超压作用上侵流动时,其性质接近于流体力学中有压管流的流动情况,其动力学特征可以用柏努利方... 断层在地下流体运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断层活动会对地下流体的压力及流体势分布产生影响。流体在相对封闭(未喷出地表)的较宽阔的断裂系统中受超压作用上侵流动时,其性质接近于流体力学中有压管流的流动情况,其动力学特征可以用柏努利方程进行描述。为获得油气沿断层运移之后的压力,依据油气运移时的能量守恒及油气沿势能降低方向运移的原则,探索性地利用柏努利方程描述油气的流动状态,建立了油气沿断层输导时的压力降方程。根据该方程,可以计算出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之后进入上部侧向输导层时的剩余压力,进而求得指明油气运移方向的剩余压力系数。将压力降模型应用于埕北凹陷的周边油田,发现流体向上运移后剩余压力场的空间变化与上部油气分布格局相吻合,高剩余压力系数分布带指示了油气运移方向,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输导 超压作用 剩余压力 剩余压力系数 压力降方程 埕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