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市域城镇类型划分与发展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英 刘涵妮 +1 位作者 田金欢 李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43-146,共4页
依据聚类分析原理,选取了昆明市11个县市(区)近15年(1995-2009)的经济、人口、工业、农业等15个指标数据,通过运用SPSS17.0数学统计软件对昆明市各城镇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三种类型城镇:区域经济中心型、资源主导型、区域经济潜力型。... 依据聚类分析原理,选取了昆明市11个县市(区)近15年(1995-2009)的经济、人口、工业、农业等15个指标数据,通过运用SPSS17.0数学统计软件对昆明市各城镇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三种类型城镇:区域经济中心型、资源主导型、区域经济潜力型。通过对各县市(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经分析,得出各类城镇的发展定位以及相应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市域 城镇类型 发展定位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视角下城镇类型区划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美 杜国明 刘艳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充分认识城镇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空间规划集约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黑龙江省城镇土地调查数据,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密度指数、变异系数、信息熵模型,依据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组合划分城镇类型,并阐明分... 充分认识城镇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空间规划集约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黑龙江省城镇土地调查数据,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密度指数、变异系数、信息熵模型,依据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组合划分城镇类型,并阐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黑龙江省镇级城镇共396个,可划分为基础功能性、多功能性和综合性城镇,分别占总量的9.34%、55.56%、35.10%;②依据区域城镇密度,全省可划分为城镇高密度区、中密度区、低密度区和微密度区;③不同城镇密度区的城镇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镇高密度区以多功能性城镇为主,城镇类型相对多样;中、低密度区以多功能性或综合性城镇为主,城镇类型多样;微密度区,城镇类型较为单一;④多功能性、综合性、基础功能性城镇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依次降低,均主要分布在松嫩、三江平原,其中综合性城镇在大兴安岭分布较多。该研究能够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完善城镇功能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城镇功能 城镇类型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赵城镇的变迁看小城镇类型的转化
3
作者 吉宝芳 薛增荣 《经济问题》 1985年第12期45-49,共5页
现在有些同志认为,小城镇的发展主要是从量上变化的,如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兴起,商业的繁盛等。预测将来也是从现有部门出发,着力于不断扩大。当然这有其正确的一方面,反映了事物发展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但有些则不尽然。如一片绿洲上形成... 现在有些同志认为,小城镇的发展主要是从量上变化的,如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兴起,商业的繁盛等。预测将来也是从现有部门出发,着力于不断扩大。当然这有其正确的一方面,反映了事物发展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但有些则不尽然。如一片绿洲上形成的城镇可以变成沙漠,原是沼泽荒滩也可以变成工业城。这又说明要认识一个小城镇确也不那么容易,不仅仅是外部的分析比较,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内部。建设措施上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而要发挥优势,抓主要矛盾。下面就赵城镇的变迁和如何促进转化为例探索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建设措施 农民 第三产业 发挥优势 工业发展 赵城 农业 城镇类型 荒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根县城:青年县域城镇化理想类型及实践路径
4
作者 陶自祥 王琛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6,共9页
青年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量,如何在城市扎根是其实现城镇化的核心议题。县域城镇化正逐渐成为青年城镇化的主要选择之一,其过程具有社会性、经济性和家庭性多重特征。县城能够满足青年时尚生活、照顾家庭和事业发展等需求... 青年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量,如何在城市扎根是其实现城镇化的核心议题。县域城镇化正逐渐成为青年城镇化的主要选择之一,其过程具有社会性、经济性和家庭性多重特征。县城能够满足青年时尚生活、照顾家庭和事业发展等需求,但也存在中层局限下的建设水平不足、发展容纳有限的困境。稳固递进型、折返接续型、远近维持型是青年扎根于县城的理想类型,代际合作是其共同性,个体资本禀赋是其差异性。青年扎根县城的实践,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 青年群体 扎根策略 城镇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大数据支撑下的城镇职能类型结构测度——从乡镇尺度的视角
5
作者 俞艳 张宸赫 +2 位作者 樊建 徐雅馨 韩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5,共7页
城镇职能类型结构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城镇职能互动关系的布局总况。针对当前乡镇职能多以定性判断的现实问题,基于手机信令、企查查、POI等大数据与职能特性的关联,建立了针对各类职能的定量测度方法,并据此构建了适用于乡镇尺度的城... 城镇职能类型结构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城镇职能互动关系的布局总况。针对当前乡镇职能多以定性判断的现实问题,基于手机信令、企查查、POI等大数据与职能特性的关联,建立了针对各类职能的定量测度方法,并据此构建了适用于乡镇尺度的城镇职能类型结构定量测度框架。以宁波市乡镇为单元展开测度,定量识别出宁波市发挥工业、交通、商业、科教、旅游5类职能优势的城镇单元,且识别结果与该市的规划发展模式基本吻合,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该框架不仅弥补了城镇职能类型定量测度在乡镇尺度的空白,亦能够助力城镇职能类型结构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职能类型结构 测度框架 手机信令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禀赋、财产确权与农民城镇化类型偏好 被引量:2
6
作者 方湖柳 杜颖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8,74,共10页
本文根据河北、河南、山东3省9个县(市、区)734个有效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发现:61%的农民倾向于到小城镇和县城/县级市定居,选择到地级市、省城和大城市的仅占39%,这与"最优城镇规模"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根据&qu... 本文根据河北、河南、山东3省9个县(市、区)734个有效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发现:61%的农民倾向于到小城镇和县城/县级市定居,选择到地级市、省城和大城市的仅占39%,这与"最优城镇规模"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根据"逐个递进、依次参照"方法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以小城镇为参照类型,户主年龄40岁及以上、有外出务工经历、认为宅基地归集体或国家所有、领到房屋所有权证的农户更偏好于小城镇,而领到宅基地使用证的农户则更偏好于县城/县级市;以县城/县级市为参照类型,户主年龄40岁及以上、初中文化程度、有外出务工经历、2个及以上孩子、出租土地的农户更偏好于地级市/省城,而劳动力3个以上、领到宅基地使用证的农户则更偏好于县城/县级市;以地级市/省城为参照类型,年龄40岁及以上、文化程度初中、2个及以上孩子更偏好于地级市/省城,而劳动力3个以上、领到房屋所有权证的农户则偏好特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财产确权 多元Logistic模型 城镇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郊村落的城镇化:水平与类型——以浙江省9个近郊村落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卢福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7-25,共9页
城镇化实质就是农村社会转变为城镇社会的综合性社会变迁过程。近郊村落的城镇化是城市扩张的表现和结果,在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独特内涵和特殊意义。通过对浙江省9个近郊村落的调查,描述了近郊村落的城镇化过程及其被边缘化的现象... 城镇化实质就是农村社会转变为城镇社会的综合性社会变迁过程。近郊村落的城镇化是城市扩张的表现和结果,在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独特内涵和特殊意义。通过对浙江省9个近郊村落的调查,描述了近郊村落的城镇化过程及其被边缘化的现象,初步分析了近郊村落的城镇化水平与类型,提出近郊村落城镇化水平需要依据经济结构的非农化水平、人居环境的城镇化程度、居民身份的转变情况、基层管理的转换状况、社会保障的享有水平等核心指标进行度量。比较而言,不同近郊村落的城镇化进展与水平呈现出一系列共同性,但也存在着众多差异。近郊村落的城镇化在特定意义上就是"去农化"和"趋城化"2个方面的结合,根据"去农化"和"趋城化"的状况,城镇化进程中的近郊村落可以分为"脱离农业的村庄"和"留存乡村因子的城镇社区"2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村落 城镇 城镇化水平 城镇类型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化模式类型及演进特征
8
作者 何璘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65-66,共2页
本文以城镇化研究个案较为丰富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产业以及用地结构三方面的相对关系背景下对城镇化的六大模式类型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城镇化在演进过程中所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予以提出并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城镇化... 本文以城镇化研究个案较为丰富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产业以及用地结构三方面的相对关系背景下对城镇化的六大模式类型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城镇化在演进过程中所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予以提出并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城镇化的演进过程及特征,最终对于加快城镇化的良性发展发挥正确性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 产业结构 用地结构 城镇类型 演进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二元界定与八极划分——兼论“山地城市学”中“山地城市”概念的界定 被引量:3
9
作者 陶石 卢海滨 《规划师》 2002年第11期83-86,共4页
“山地城市学”在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内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原有学科思维模式的限制,使得“山地城市学”中各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各自为政,成果很难相互交流、借鉴。作者试图打破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山地—... “山地城市学”在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内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原有学科思维模式的限制,使得“山地城市学”中各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各自为政,成果很难相互交流、借鉴。作者试图打破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山地——平原”二元界定模式,建立一个八极划分体系,以解决上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形态类型 二元界定 八极划分 山地城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资源、个人禀赋与农民的城镇迁移偏好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同山 孔祥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80,共8页
近年来,作为激发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手段,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受到政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虽然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仍存在争议,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考察农民偏好迁移至哪类城市。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民以家庭为重的社... 近年来,作为激发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手段,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受到政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虽然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仍存在争议,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考察农民偏好迁移至哪类城市。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民以家庭为重的社会现实,将推拉理论、新家庭经济迁移理论等主流人口迁移理论整合到社会心理学家Lewin的行为分析框架,提出我国农户的迁移行为公式。理论分析发现,农户的城镇迁移偏好是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乡村联系和城市融入等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CGSS2010的2 355户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将农民迁移的目的地分为"小城镇"、"县城/县级市"、"地级市"、"省城"和"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等5类,考察了农民的城镇迁移偏好现状及其指标特征,并在多重共线性和适当性检验的基础上,以多项Logistic模型来分析农民倾向迁移至哪类城市与其家庭资源、个人禀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选择向小城镇迁移的农户相比,拥有较多乡村社会资本的农户更偏好迁移至县城/县级市,而不愿意去更大规模的城市定居,表明乡村联系对农户城镇迁移具有一定拉力;年龄较小、健康状况较好、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较高、有成员长年在城市务工以及流入土地开展规模经营的农户,更偏好向地级市迁移,表明地级市已经成为市民化能力较强农户的理想迁入地;健康状况较差、子女个数较多、承包地面积较少、没有城市工作经验的农户,更乐于向省城和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移民,表明境况较差的农户反而期待去大城市闯荡一番。整体而言,土地流转能够推动城镇化,城市工作经验会让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只有资源禀赋差、生存压力大的农户仍有"大城市梦"。因此,为了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政府首先应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减弱进城务工人员与乡村的联系;其次要加快地级市的发展,让一部分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户先行市民化;最后要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增加小城镇、县城/县级市和地级市的吸引力,以消解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迁移行为公式 城镇类型偏好 多项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婷 陈忠暖 田良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3,共8页
在后危机时代,明确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海南省因地制宜地选择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熵值法,从人口、社会、经济和地域景观等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海南省18个市县2011—2013年的城... 在后危机时代,明确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海南省因地制宜地选择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熵值法,从人口、社会、经济和地域景观等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海南省18个市县2011—2013年的城镇化水平,并借助ARCGIS软件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抽样标准差的方法,探索后危机时代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海南城镇化综合水平逐年小幅度提升,但区域差异较大,形成明显"两极格局"和东、中、西线城市的城镇化水平递减格局;(2)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并没有表现出集聚的特征,不存在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带动区,且局部区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城镇化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严重滞后、滞后、超前和严重超前型城市并存,积极型城镇化城市不多,且"双中心"城市的城镇化均超前较严重,而积极型城市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在省内均处于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综合水平 空间分异 空间自相关 城镇类型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河北小城镇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怡 左娜 王焕丽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本文介绍了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河北省小城镇的分布概况,并对河北省小城镇发展的类型进行划分,同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辐射理论 城镇的分布 城镇发展的类型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规划定额指标初探
13
作者 杨远熙 《城市规划》 1983年第3期57-59,共3页
小城镇,通常泛指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县城、县辖镇、工矿(区)镇以及农村集镇。全国小城镇及农村集镇达5万多个,其中建制镇及未设建制镇的县城有3200多个。
关键词 定额指标 城镇规划 县城 农村集镇 居住用地 公共建筑 小城市 城镇类型 小工 建制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以广东实地调查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80,共5页
人地交互关系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土地要素功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继续发挥作用的前提,更是维护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对保障人的权益的基础。通过比较分析远郊农村的乌坎村、近郊农村的钟... 人地交互关系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土地要素功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继续发挥作用的前提,更是维护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对保障人的权益的基础。通过比较分析远郊农村的乌坎村、近郊农村的钟一村和"城中村"的猎德村,可以发现这三个村庄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城镇化类型,也即政策驱动的人地分割、市场主导的人地互构和公共服务主导的人地同步。某种程度上,只有"城中村"的猎德村实现了人口、土地和城镇化的同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主导力量 城镇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空间分布类型
15
作者 余波 刘松 +2 位作者 熊鹰 曹永旺 周春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100,共9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表征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的人口、产业、用地、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变量,提取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特征的主成分,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类型.结论如下:(1)西藏自治区城镇化内容可归纳为7大主因子:&qu...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表征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的人口、产业、用地、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变量,提取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特征的主成分,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了西藏自治区城镇化类型.结论如下:(1)西藏自治区城镇化内容可归纳为7大主因子:"援藏因子"、"消费因子"、"农业因子"、"自然因子"、"城建因子"、"二三产业因子"和"教育因子",体现了西藏自治区发展的特点;(2)2015年西藏自治区城镇化可划分为"中心地服务型"、"农牧业生产型"、"二三产业发展型"、"援助依赖型"、"帮扶援建型"、"自然环境限制型"和"自然环境依托型"等7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城镇化特征明显;(3)西藏自治区城镇化模式不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类型 主导因子 空间分布 主成分分析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