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婷婷 魏宗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C00期5-9,共5页
新农村建设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然而广大乡村地区在经济社会获得大发展的同时,其文化和空间形态也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历史文化特色保护成为难题。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在进行城镇空间形态优化时,引入"固本培元&... 新农村建设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然而广大乡村地区在经济社会获得大发展的同时,其文化和空间形态也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历史文化特色保护成为难题。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在进行城镇空间形态优化时,引入"固本培元"理念,优化节点、路径、水系等要素,力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城镇空间形态 优化策略 大石街中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乡镇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城镇空间形态发展定位研究——以昆山市张浦镇城镇空间形态转变研究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江昼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79,共4页
从城镇建设、城镇空间形态的发展和定位同样必须符合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对上海五角场地区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及昆山张浦镇未来城镇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苏南乡镇未来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变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从城镇建设、城镇空间形态的发展和定位同样必须符合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对上海五角场地区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及昆山张浦镇未来城镇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苏南乡镇未来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变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集约化"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与理性的角度,摒弃原有"摊大饼"式的发展格局,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乡镇 经济转型升级 城镇空间形态 城市综合体 张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二元界定与八极划分——兼论“山地城市学”中“山地城市”概念的界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陶石 卢海滨 《规划师》 2002年第11期83-86,共4页
“山地城市学”在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内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原有学科思维模式的限制,使得“山地城市学”中各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各自为政,成果很难相互交流、借鉴。作者试图打破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山地—... “山地城市学”在建筑、城市规划领域内的提出,引起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关注,但是由于受到原有学科思维模式的限制,使得“山地城市学”中各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各自为政,成果很难相互交流、借鉴。作者试图打破中国城镇空间形态类型的“山地——平原”二元界定模式,建立一个八极划分体系,以解决上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形态类型 二元界定 八极划分 山地城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形态的小城镇扩展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维莉 程雄 吴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8-511,共4页
针对我国中小城镇数据资料不完备的情况,在分析城镇现状空间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城镇扩展的一般规律,从城镇空间扩展范围与扩展速率关系的角度,构建了一个模拟和预测中小城镇空间扩展趋势的城镇扩展模型.首先对湖北蕲春县中心城镇200... 针对我国中小城镇数据资料不完备的情况,在分析城镇现状空间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城镇扩展的一般规律,从城镇空间扩展范围与扩展速率关系的角度,构建了一个模拟和预测中小城镇空间扩展趋势的城镇扩展模型.首先对湖北蕲春县中心城镇2009年的空间扩展趋势进行了模拟,然后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城镇扩展趋势,利于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空间形态 城镇扩展模型 中小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化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与趋势研判 被引量:19
5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高国力 +2 位作者 刘保奎 李爱民 窦红涛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8-138,共11页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中后期,新型城镇化空间形态呈现新的特征。城市群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都市圈和“两横三纵”城市发展轴带集聚人口的能力日益增强,城市发展呈现分化状态,成长型与收缩型城市并存,这些构成了我国新...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中后期,新型城镇化空间形态呈现新的特征。城市群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都市圈和“两横三纵”城市发展轴带集聚人口的能力日益增强,城市发展呈现分化状态,成长型与收缩型城市并存,这些构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形态演变的基础。进入新时代,交通、产业、开放、生态、城乡融合等成为影响城镇化空间形态的新变量,对城镇化空间形态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取代包昆通道,形成“新两横三纵”城市发展格局。城市群、都市圈是下一步新型城镇化空间发展的重点。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将为城镇化空间形态变化注入新动力。“十四五”及以后一段时期城镇化空间形态将更加多元、开放、均衡、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空间形态 新型城镇 区域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的城市是低碳的吗? 被引量:10
6
作者 易艳春 马思思 关卫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8,86,共9页
已有文献在解释城镇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时,多集中在人口城镇化上,关于城镇空间形态的碳排放效应的实证研究很少。研究采用108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2003-15年间的城市样本数据,用居住密度度量城镇空间形态,对居住密度等变量影响碳排... 已有文献在解释城镇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时,多集中在人口城镇化上,关于城镇空间形态的碳排放效应的实证研究很少。研究采用108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2003-15年间的城市样本数据,用居住密度度量城镇空间形态,对居住密度等变量影响碳排放的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居住密度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在东部城市、中部城市、还是西部城市,居住密度的提高均显著地减少了CO2排放;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导致碳排放大幅度增长;我国城市发展水平尚未到达"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位于曲线左侧;我国没有变成FDI的"污染天堂",相反绿色外资的引进显著地减少了城镇碳排放;中东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环境红利开始显现,而西部城市低碳的发展模式尚未实现。因此,中国提出的建立"紧凑城市"实现低碳发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居住密度 城镇空间形态 碳排放 紧凑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